一、数据碾压还是务实主义?
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 MAX版以2.78秒的零百加速直接对标百万级超跑,CLTC续航800km搭配全域800V高压平台,25分钟即可完成10%-80%快充。而比亚迪汉EV顶配版加速7.9秒,NEDC续航701km,30分钟充电30%-80%的表现在2025年已显疲态。更致命的是,SU7全系标配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而汉EV仍在使用前麦弗逊结构,底盘调校差异直接撕裂了“驾驶质感”的遮羞布。

小米 SU7 MAX
二、智能科技:生态帝国VS功能机式挣扎
SU7搭载双Orin芯片+激光雷达,支持城市NOA高阶智驾,座舱内的高通8295芯片与澎湃OS系统,可实现“上车续播家中电视剧”“语音遥控扫地机器人”的无缝互联。反观比亚迪汉EV的DiPilot 5.0系统仅支持L2.5级辅助驾驶,车机交互逻辑停留在三年前水平。网友实测显示:SU7语音指令响应速度比汉快47%,生态联动场景多出12种。

小米内饰
三、极客狂欢VS保守主义囚徒
小米SU7吸引科技发烧友、米粉群体和都市新中产,他们热衷分享“自动寻找充电桩”“雨天自动关窗”等场景化体验;比亚迪汉用户则以家庭用户和商务人士为主,更关注“4S店覆盖密度”“电池终身质保”等传统指标。社交媒体数据显示:SU7车主日均唤醒语音助手9.2次,汉车主仅3.1次。

比亚迪汉内饰
四、颠覆性定价VS品牌溢价
SU7标准版21.59万起即标配Orin芯片和CDC减振器,MAX版30万内落地价囊括激光雷达+全域800V平台;比亚迪汉EV顶配版售价触及35万区间,却仍在用真皮座椅、木纹饰板等传统豪华元素支撑溢价。有博主测算:SU7的智能硬件成本占比达38%,而汉EV仅19%。

小米车机
五、诺基亚时刻再现?
小米SU7上市首月订单破2万,90后用户占比68%;比亚迪汉虽稳居销量榜首,但35岁以上用户占比达57%。更值得警惕的是:SU7用户中有43%为首次购车群体,而汉EV增购用户超7成来自燃油车置换。
这场战争没有旁观者
小米SU7撕开的不只是30万级市场缺口,更是传统造车逻辑的致命裂缝。比亚迪汉用刀片电池筑起的护城河,正在被SU7的“算法+生态”组合拳冲刷瓦解。或许答案早已写在用户投票中——年轻人用SU7订单宣告“汽车不再是交通工具,而是生活方式入口”。

小米全屋智能化
你愿意为SU7的L3级智驾承担技术尝鲜风险,还是坚守汉EV的“稳妥但过时”?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