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新坦克300:柴油乘用车能否逆袭?柴油版本Hi4-T在适配中,更节能

    老梁品车事头像老梁品车事头像
    老梁品车事03-12

    本内容来源于@老梁品车事,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老梁


    长城坦克300柴油版的推出,让沉寂多年的柴油乘用车市场重回公众视野。

    网络上热议“未来十年柴油车将成燃油车主力”,这究竟是情怀粉的臆想,还是真有现实依据?我们从政策导向、炼油技术、市场需求三大维度深度剖析。



    [政策破冰:从“限制”到“松绑”的信号]

    过去二十年,柴油乘用车在中国市场占比不足1%(2022年仅0.8%),核心制约来自政策层面。但2023年国六B排放标准全面实施后,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排放标准的技术倒逼]

    国六B对柴油车的氮氧化物(NOx)限值收紧至35mg/km(国五为80mg/km),颗粒物(PM)限值降至3mg/km。

    这倒逼车企升级技术——以坦克300柴油版为例,其搭载的2.4T发动机采用EGR+DPF+SCR组合技术,实测排放比标准低20%。

    [细分市场的政策倾斜]

    2024年《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补充条款中,首次将“符合国六B的柴油乘用车”纳入清洁能源汽车范畴,在部分限行城市可享受与混动车同等的路权。

    例如成都、重庆已对柴油越野车取消早晚高峰限行。

    [财政补贴的潜在可能]

    据业内人士透露,工信部正在研究对柴油乘用车给予购置税减半政策(预计2025年试点),前提是油耗低于5L/100km且续航超1000km。

    坦克300柴油版(官方油耗8.9L)尚未达标,但下一代机型通过轻量化+48V轻混有望降至6.5L。


    技术突围:从“黑烟柴油”到“清洁动力”

    中国炼油技术的三大突破,正在重塑柴油品质:

    [低硫柴油全面普及]

    2025年全国将完成炼油装置升级,柴油硫含量从50ppm降至10ppm(与欧盟同步)。中石化镇海炼化已量产“超净柴油”,硫含量仅5ppm,颗粒物排放比传统柴油减少90%。

    [生物柴油掺混提速]

    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2025年B5生物柴油(5%生物质掺混)将覆盖全国加油站。

    实测显示,B5柴油可降低8%的CO₂排放,这对注重碳足迹的企业用户具有吸引力。

    [混动技术的嫁接]

    长城Hi4-T混动系统已适配柴油机,坦克400柴油混动版实测油耗4.9L/100km,满油满电续航达1200km。

    相比汽油混动,柴油混动的低速扭矩优势明显(电机+柴油机双扭矩叠加),更适合越野场景。


    [需求觉醒:被低估的民用市场]

    柴油乘用车的消费逻辑正在发生变化:

    [越野圈层的刚性需求]

    2023年硬派越野车销量同比增长67%,其中柴油车型占比从5%提升至15%。

    坦克300柴油版(24.88万起)的订单中,72%用户看重“低转高扭+长续航”——其550N·m扭矩比汽油版高42%,续航多300km。

    [工具车市场的消费升级]

    以往柴油皮卡、微面主打低端市场,但长城炮柴油版(14.98万起)的热销证明:家用用户愿意为“静音柴油机+自动挡”支付溢价。

    该车NVH表现比五年前柴油车提升60%,城市工况噪音仅68分贝。

    [运营车辆的降本诉求]

    网约车、租赁公司开始关注柴油车经济性。以传祺M8(图片|配置|询价)柴油版为例,其每公里燃油成本比汽油版低0.15元,按年均10万公里计算可省1.5万元,对营运车辆具备致命吸引力。


    [现实挑战:柴油车逆袭的三大门槛]

    1. 认知偏见:60%消费者仍认为“柴油车=噪音大+冒黑烟”,改变观念需时间;
    2. 补能网络:全国柴油乘用车专用加油站不足300座,远低于欧洲的2.3万座;


    1. 新能源挤压:插混车型市区用电、高速用油的模式,削弱了柴油车的续航优势。

    [购车建议:这三类人适合买柴油车]

    1. 硬核越野玩家:坦克300/400柴油版,低转爬坡能力碾压汽油车;
    2. 长途通勤族:柴油MPV/皮卡,一箱油跑1000km减少加油次数;


    1. 高寒地区用户:柴油机-30℃冷启动优势明显,电池衰减零焦虑。


    [未来展望:不会取代汽油车,但将找到生态位]

    综合各方变量,柴油乘用车难以复制欧洲30%的市占率,但有望在2030年前达到5%-8%。

    其主战场将集中在三个细分市场:20万以上硬派越野、15万级工具车、12万以下营运车辆。

    对于消费者而言,柴油车不再是“落后技术”的代名词,而是多元化出行时代的务实之选。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