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董明珠详解格力造车战略:聚焦工程车赛道,为何“绕道”家用车?

    悠末悠末头像悠末悠末头像
    悠末悠末03-12

    **——从“战略选择”看格力新能源转型的进与退**

    2025年3月12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四川观察专访中明确回应格力造车进展:“我们不做小轿车,但环卫车、重卡、公交车等各类工程车已铺开赛道。”这一表态再次引发市场对格力多元化战略的关注与热议。


    ### **一、战略聚焦:为何选择工程车赛道?**

    董明珠强调,格力放弃家用车并非被动“退让”,而是主动的“战略选择”。其核心逻辑在于:

    1. **差异化竞争**:当前新能源家用车市场已陷入“内卷”,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占据绝对优势,新势力品牌则面临产能过剩与盈利难题。格力选择工程车这一细分赛道,既能避开红海竞争,又可依托其工业制造基因与技术积累快速切入市场。

    2. **技术协同效应**:格力在空调压缩机、电机、储能设备等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工程车的电动化、智能化需求高度契合。例如,其推出的光储空调系统已应用于全球超1.2万个工程项目,未来或与新能源工程车形成联动场景。

    3. **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中国“双碳”目标下,市政环卫、公共交通等领域的新能源替代需求明确。2024年10月,格力成立上海格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经营范围覆盖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及工业机器人销售等,为工程车量产铺路。


    ### **二、转型逻辑:格力多元化的“进击”与隐忧**

    格力造车战略是其多元化布局的关键一环,但市场对其成效仍存疑虑:

    1. **技术优势与落地挑战**:董明珠称“你要电动车我就能给”,彰显格力在产业链整合上的信心。然而,格力钛(原银隆)的钛锂电池因能量密度低、成本高,在乘用车市场遇冷,工程车或成为其技术落地的“试验田”。

    2. **资源分配难题**:格力近年布局芯片、智能装备、医疗设备等多领域,但新业务营收占比不足5%,空调业务仍贡献近八成收入。工程车能否成为第二增长曲线,取决于研发投入与渠道资源的倾斜力度。

    3. **品牌绑定风险**:格力近期将专卖店更名为“董明珠健康家”,引发“个人IP过度绑定企业”的争议。尽管董明珠称“董明珠三个字已是格力商标”,但若工程车业务进展不顺,可能进一步放大品牌依赖风险。


    ### **三、市场争议:是务实还是保守?**

    对于格力“绕道”家用车的选择,市场观点两极分化:

    - **支持者认为**:工程车市场门槛高、竞争分散,格力凭借B端客户资源与制造经验,有望在环卫车、重卡等领域复制空调领域的“技术控”路径。

    - **质疑者指出**:工程车市场规模有限,且客户以政府采购为主,盈利空间受政策影响大。若无法突破核心技术(如电池、智能驾驶),格力或重蹈“格力钛”覆辙。


    ### **结语:格力的“长期主义”能走多远?**

    董明珠的造车宣言,既是格力多元化野心的延续,亦是其面对增长瓶颈的突围尝试。短期看,工程车赛道或为格力打开新增长窗口;长期而言,能否在技术研发、市场推广与资源整合上形成闭环,才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