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蔚来当前的换电站布局、运营成本及营收数据综合分析,其生存能力面临挑战,但通过战略调整和规模化效应可能逐步改善:
一、换电站规模与成本压力
换电站数量:截至2025年2月,蔚来已建成3100座换电站,覆盖全国27个省级行政区,并计划进一步实现“县县通”。尽管规模领先,但单站日均换电次数仅28次,距离盈亏平衡点(60次)仍有较大差距。

建设成本:一代换电站成本约300万元,三代降至150万元左右,但全国累计投入已超150亿元。若按计划2025年新增千座换电站,成本压力将进一步加剧。

二、运营效率与盈利困境
换电次数分布不均:上海等高流量站点日均换电达300次(接近盈亏平衡点的5倍),但全国整体仅8.7万次,单站日均约28次。冷门站点利用率不足,导致整体亏损。

营收与亏损:2024年第三季度营收186.74亿元,净亏损44.13亿元,毛利率仅1%。换电业务虽通过服务费、电池升级等贡献收入,但尚未覆盖成本。

三、潜在突破路径
用户规模与子品牌:蔚来汽车保有量超60万辆,子品牌乐道(定位20万元以下市场)交付量增长或提升换电站利用率。若总用户达90万,换电次数有望支撑整体盈利。
合作与开放生态:与宁德时代等合作共享换电网络,兼容多品牌车型,可能扩大用户基数并分摊成本。同时探索储能、电池梯次利用等增值服务。

成本优化:通过“Cost Mining”行动降低运营成本,第三代换电站技术迭代已减少30%成本。

四、风险与竞争压力
竞争加剧:宁德时代计划2025年建设1万座换电站,技术(如800V超充)和成本优势可能挤压蔚来市场份额。
现金流考验:累计亏损超860亿元,换电业务仍需持续投入,2025年第四季度能否实现单季度盈利是关键节点。

结论
蔚来短期内依赖换电模式难以扭亏,但通过用户增长、生态合作及成本控制,长期或可形成“换电+服务”的盈利闭环。若2025年换电站利用率提升至40次/日以上,并实现子品牌放量,存活概率将显著增加。反之,若竞争加剧或用户增速不及预期,生存压力将加剧。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