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零跑汽车正式推出首款面向B端市场的工业机器人“LeapBot”,通过融合全域自研技术与智能算法,实现生产线装配效率提升40%,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创新解决方案。该产品的发布标志着零跑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向智能装备供应商的战略延伸。

技术亮点:模块化设计与智能协同
LeapBot基于零跑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全域自研积累,搭载LEAP 3.0架构的智能控制系统,支持多任务并行处理与动态路径规划。其核心技术包括:
- 模块化关节设计:采用高精度伺服电机与轻量化碳纤维结构,适配焊接、搬运、精密装配等场景,切换任务时间缩短70%;
- AI视觉识别系统:集成零跑自研的激光雷达与多模态感知算法,可实时检测零件误差(精度达±0.01毫米),减少质检环节人工干预;
- 协同作业网络:支持多台LeapBot通过中央超算平台互联,实现生产线的柔性调度与故障自修复。
应用场景:汽车制造与跨行业赋能
目前,LeapBot已率先应用于零跑自有工厂的电池包组装线,将单件装配时间从12分钟压缩至7.2分钟,良品率提升至99.5%。此外,其模块化特性可快速适配3C电子、家电等行业的精密制造需求。零跑计划与一汽等合作伙伴联合推广该产品,助力传统产线智能化升级。
行业影响:成本优势与技术输出
零跑延续“全域自研”策略,通过垂直整合降低LeapBot硬件成本,售价较同类产品低30%。其技术输出模式与Stellantis合作经验一脉相承,未来或向海外车企提供智能装备解决方案。分析师指出,工业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零跑凭借汽车制造经验与自研生态,有望在2025年抢占5%的国内市场份额。
未来布局:人形机器人预研同步推进
零跑董事长朱江明透露,公司人形机器人研发团队已扩展至百人规模,计划2026年推出首款产品,重点应用于复杂环境下的高危作业。此次LeapBot的落地,为零跑积累了关键的运动控制与AI算法经验,为后续技术迭代奠定基础。
从新能源汽车到智能装备,零跑以“技术复用”打破行业边界,再次印证其“全域自研”的战略价值。正如朱江明所言:“技术不应局限于单一领域,而应成为赋能产业的通用语言。”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