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禁止搬运。部分
数据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比亚迪和小米汽车凭借技术突破与性价比优势,成为20-30万价位段的“顶流选手”。本文以比亚迪汉EV荣耀版(约22万起)和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标准版(21.59万起)为例,从六大维度深度剖析,助你选车不纠结!
一、品牌定位:老牌霸主 vs 新势力黑马
比亚迪:深耕新能源领域20余年,凭借刀片电池、CTB架构等核心技术稳坐“国产一哥”,用户群体覆盖家庭用户、务实派及技术控,品牌信任度极高。
小米汽车:依托小米生态链强势入场,主打“科技普惠”,以智能互联和高性价比吸引年轻极客、科技发烧友及米粉群体,但造车经验尚浅,市场验证仍需时间。
一句话总结:求稳选比亚迪,尝鲜选小米!
二、外观尺寸:大气稳重 vs 未来感拉满
车型 | 比亚迪汉EV | 小米SU7 |
设计风格 | Dragon Face家族语言,商务感强 | 流线轿跑造型,全球最低风阻系数(0.195) |
尺寸 | 4995×1910×1495mm, 轴距2920mm | 4860×1980×1450mm, 轴距2900mm |
亮点 | 贯穿式中国结尾灯,沉稳大气 | 无边框车门+隐藏式门把手,科技感爆棚 |
对比结论:汉EV空间更大,适合家庭出行;SU7运动感更强,适合年轻单身或小两口 |
三、智能驾驶:保守实用 vs 生态为王
比亚迪汉EV:搭载DiPilot L2+级辅助驾驶,支持高速巡航、自动泊车等基础功能,技术成熟但创新性不足。
小米SU7:依托小米澎湃OS,实现车机与手机/家居无缝互联,支持OTA升级,但智驾功能(如城市领航)尚未完全落地,潜力大但需时间验证。
核心差异:比亚迪“稳扎稳打”,小米“画饼未来”!
四、安全性能:刀片电池护体 vs 供应链整合
比亚迪汉EV:全系标配刀片电池,通过针刺实验不起火;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碰撞安全性行业领先。
小米SU7:采用比亚迪弗迪电芯+自研电池包,但近期曝出碰撞起火事故(原因待查),安全性存争议。
安全建议:注重电池安全首选比亚迪,小米需观望后续改进。
五、性能与续航:家用够用 vs 性能猛兽
参数 | 比亚迪汉EV | 小米SU7 |
电机功率 | 单电机版163kW | 后驱版220kW,四驱版495kW |
零百加速 | 7.9秒(单电机) | 5.28秒(后驱)/2.78秒(四驱) |
续航里程 | 506-715km(CLTC) | 668-800km(CLTC) |
性能党必看:SU7四驱版秒杀同级,汉EV续航更扎实;若追求驾驶激情,小米SU7 Max版(29.99万)堪称“性价比超跑”。 |
购买建议:按需匹配,拒绝跟风!
选比亚迪汉EV:家庭用户、商务人士、技术保守派。看重品牌口碑、空间实用性和电池安全,适合长途出行及多人场景。
选小米SU7:年轻极客、数码发烧友、单身贵族。追求智能生态、激进设计及性能爆发力,适合城市通勤与科技体验。
终极彩蛋:若预算充足,可等比亚迪汉L EV(27万起)与小米SU7 Ultra(52.99万)正面PK,体验百万级技术下放!
你会为“技术底蕴”买单,还是为“未来生态”冒险?评论区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