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4月15日,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税率已达145%。刚开业半个月的体验中心还在忙着交车,总部却突然宣布暂停接单了!”2025年4月14日,通用汽车旗下高端进口车平台道朗格(The Durant Guild)宣布暂停在华接收新订单,仅保留“意向订单”入口。
这一决定瞬间在汽车圈炸开了锅。作为通用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高端品牌,道朗格旗下车型如雪佛兰TAHOE太浩(图片|配置|询价)、GMC YUKON育空等,本是瞄准国内土豪的“美式豪华梦”,如今却因关税压力被迫“踩刹车”。

图片来源网络
道朗格的困境,本质上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缩影。自2025年初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后,中国反制措施同步落地,进口车关税成本飙升。以一台售价100万元的电动悍马为例,新增关税可能直接吃掉15%-20%的利润空间。车企面临两难选择:涨价?消费者转头就去买国产蔚来、理想;硬扛?每卖一辆车都可能倒贴钱。
更致命的是,国产新能源品牌的崛起正疯狂挤压进口车市场。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突破40%,3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中,蔚来ET9、理想MEGA等车型凭借智能化与本土化服务,让“美式大块头”显得笨重又昂贵。

图片来源网络
关税风暴的冲击波远不止于车企。海运费用因关税政策波动,美线物流成本已飙升6-8元/公斤;美国本土零部件供应商也在紧急调整产能,导致交货周期拉长。道朗格原计划2025年引入的凯迪拉克CELESTIQ超豪华电动车,就因供应链不确定性被迫推迟。

道朗格的“意向订单”模式,实则是试探市场弹性的缓兵之计。通过收集用户预订数据,评估哪些车型值得承担关税成本继续引进。这种策略与特斯拉Model S/X暂停在华销售的逻辑如出一辙——宁可暂时放弃份额,也不愿陷入价格战泥潭。

图片来源网络
而对消费者来说,关税导致的涨价可能催生“平行进口车热”。部分经销商已开始囤积现车,计划以“稀缺性”为噱头加价销售。不过,这种短期套利行为可能进一步削弱品牌信任度。
道朗格的暂停键,暴露了依赖单一供应链的脆弱性。反观宝马、奔驰等欧洲品牌,早已通过本土化生产规避关税风险。这场风暴或许会倒逼美系车企加速在华建厂,或转向东南亚组装再出口。毕竟,当“美国制造”的光环被关税击碎,唯有灵活调整战略,才能在全球化的棋盘上活下去。
【免责声明】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无低俗等不良引导。素材来源于网络,有侵必删!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