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新国标筑牢安全屏障,深度解读《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沐阳而立头像沐阳而立头像
    沐阳而立9天前

    ——解读《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

    一、新国标出台:为新能源产业安全发展“定锚”

    近日,工信部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实施。这一标准的修订,不仅是对近年来电动车自燃事故的积极回应,更是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底线。其核心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

    1. 破解“安全焦虑”,重塑消费信心

    数据显示,电池热失控引发的自燃事故是制约电动车普及的重要因素。新国标通过系统性提升电池安全要求,从技术层面降低风险,将有效缓解消费者对电动车安全的担忧,推动绿色出行加速渗透。例如,比亚迪“刀片电池”通过结构创新,使电芯在针刺实验中实现“不起火、不爆炸”,其高强度蜂窝铝结构大幅提升抗挤压能力,符合新国标对热扩散和机械防护的升级要求。

    2. 倒逼技术升级,推动产业迭代

    标准中新增的“底部撞击测试”“快充循环测试”等严苛要求,将迫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倒逼电池材料、结构设计、热管理技术等全链条创新。例如,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通过优化液冷系统,在快充循环后仍能保持稳定性,满足300次快充循环后的安全测试要求;广汽“弹匣电池”采用纳米级隔热材料和加强型电池包结构,在底部撞击测试中展现出色防护能力。

    3. 护航国家战略,筑牢安全屏障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核心,动力电池安全关乎国家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实现。新国标通过建立统一、严格的技术规范,为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助力中国电池技术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

    二、技术条款升级:六大核心变化直击安全痛点

    1. 热扩散测试:从“预警”到“零风险”

    • 修订内容:将原标准中“电池热失控后5分钟报警”升级为“不起火、不爆炸”,并要求烟气无毒无害。

    • 企业案例:

    • 比亚迪刀片电池:通过电芯扁平化设计增加散热面积,搭配CTB(Cell to Body)技术将电池与车身融为一体,有效隔绝热扩散路径。

    • 特斯拉电池防火墙设计:在电池包内部设置物理隔离层,防止单个电芯热失控蔓延至整个电池包,同时配备智能热管理系统实现精准温控。

    2. 新增底部撞击测试:直面真实道路风险

    • 内容:模拟电池底部被尖锐物体撞击的场景,要求电池包在受损后仍能保持结构稳定。

    • 企业案例:

    • 广汽弹匣电池:采用高强度框架+缓冲层设计,底部防护板可承受3吨重压,在碰撞实验中电池包结构完整、无热失控。

    • 长城大禹电池:通过“热源隔断、双向换流、热流疏导”三大核心技术,确保电池在底部受撞击后无起火风险。

    3. 快充循环测试:保障高频充电安全

    • 要求:电池需经历300次快充循环后,仍能通过外部短路测试且不起火。

    • 企业案例:

    •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通过电芯材料优化与智能冷却系统,实现4C快充的同时保证循环寿命,满足新国标严苛要求。

    • 小鹏汽车800V高压快充平台:通过电池材料改性提升抗老化能力,结合云端电池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健康状态,延长高频充电场景下的安全寿命。

    4. 明确适用范围:聚焦核心安全风险

    • 调整:明确标准仅适用于电动汽车驱动类电池,排除非驱动类电池(如车载娱乐系统电池)。

    • 技术响应:

    • 宁德时代CTP(Cell to Pack)技术:通过跳过模组环节直接集成电芯,提升系统集成效率的同时强化安全设计,精准匹配驱动类电池的高标准。

    5. 完善绝缘电阻要求:杜绝漏电隐患

    • 新增:交流电路电池系统的绝缘电阻标准,并细化判定条件。

    • 企业案例:

    • 特斯拉高压电池系统:采用多重绝缘涂层与主动短路保护设计,确保在潮湿或极端环境下电池系统稳定运行。

    • 比亚迪e平台3.0:通过电池包IP68级防护设计,结合交流电路专用绝缘材料,大幅提升电气安全性能。

    6. 提升挤压测试标准:强化机械防护能力

    • 升级:增加挤压测试中的绝缘电阻监测,确保电池在极端形变下仍能保持安全。

    • 企业案例:

    • 蜂巢能源叠片电池:通过叠片工艺提升电芯机械强度,在挤压实验中电芯形变小于3mm,同时保持绝缘性能。

    • 中创新航“OS”电池:采用复合缓冲材料与高强度壳体,在重压测试中实现“结构不溃、电芯不损”。

    三、标准落地:安全升级将带来哪些改变?

    1. 消费者:购车更安全,用车更放心

    新国标将推动车企采用更先进的安全技术,例如比亚迪“刀片电池”的CTB技术、特斯拉的“电池防火墙”设计,降低自燃风险。消费者可关注车辆是否通过新国标认证,作为购车参考。

    2. 企业:技术竞争加剧,加速优胜劣汰

    部分技术落后的企业可能因无法达标而退出市场,头部企业则通过技术创新巩固优势。例如,宁德时代已研发出可承受针刺测试的电池,符合更高安全标准;广汽通过弹匣电池实现“针刺不起火”,在竞争中占据先机。

    3. 行业:标准化推动全球化发展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新国标的严苛要求将提升中国电池的国际竞争力。例如,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已通过欧洲ECE-R100安全认证,助力“中国智造”走向世界。

    结语:安全是新能源发展的基石

    从手机电池到电动车电池,每一次技术标准的升级都在守护生命安全。GB38031-2025的落地,不仅通过比亚迪刀片电池、特斯拉电池防火墙等创新技术为消费者带来更安心的出行体验,更将推动中国电池产业向“更可靠、更智能、更安全”的方向持续进化,为新能源革命注入持久动力。


    (注:本文基于GB38031-2025核心内容,结合行业趋势及企业公开技术信息解读,具体技术细节以官方文件为准。)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