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车型: 2023款银河L7 1.5T DHT 115km 星舰

好的就不说了,车评人都说了,我打90分,唯一最不爽就是前排座椅硬,20分钟就感觉不适,后排座椅95分。这里只说问题和建议: 基本功能bug: 1. 行人保护声没法永久关闭,下次启动又默认为太空漫步声音,强烈建议改掉,不能每次都要我关闭,现在我最烦点之一; 2. 疲劳监测模块:匝道长时间大转弯,方向盘会挡住人脸摄像头,导致一直提示,有点恼人。 3. 座椅位置记忆,只能记忆一组,建议改为3组。 4. D档行驶中,下雨把怀档错当雨刮,直接干成了 R 档,无语了,以前天籁雨刮就是现在怀档的位置,幸亏车没事,这个要有个锁保护的机制才好; 5. 360全景环视在低速或者车辆较近时,自动打开的概率很低,建议提高;既然有360环视,左右后方盲区来车,虽然没有盲区监测,但是摄像头是依然可以工作的,建议360自动提醒; 6. 无线充电,2月只有两次正常一直充电,其余都是频繁断开,经测试和手机壳无关,我的是华为P50 PRO,支持50w,换同事苹果手机,貌似是15瓦还是20瓦,成功率100%; 7. 后备箱蓄电池可以移动到后备箱左侧,这样可以放一个小备胎,现在太浪费空间了; 8. 副驾驶屏幕默认关闭,否则太卡了,8155带三块屏幕,副驾驶屏幕建议默认关闭; 9. 建议新增顶配版本,增加车内皮革包裹量,提升豪华感,否则卖不过深蓝S7; 10. 建议出厂默认标配底盘发动机,电池,邮箱铝合金护板,去掉现在的简易护板。 11. 建议进一步优化前排座椅的舒适度,感觉明显不如后排,屁股坐20分钟就觉得硬,应力集中,不舒服,后排不会。 动能回收模块: 1. 动能回收,建议算法要根据和前车的距离,自动调整回收力度,现在太死板了,不够灵活,强模式降速太快,自动和轻没感觉,我现在用中; 2. 无法单踏板,动能回收力度调到强,降速快,但是做不到和特斯拉一样的单踏板模式,堵车时减速到最低是5km/h,车不会停,建议增加单踏板模式; 3. 动能回收力度不能人车合一,动能回收力度和速度关系大,和距离关系不大,和下坡的坡度关系不大,强烈建议优化,现在经常莫名其妙的,人车合一感不咋地; 停车需要优化的地方: 1. 侧方位停车,前后有车的情况下,踩刹车会启动自动驻车,导致前进、刹车油门不好控制车距,有抑扬顿挫,搞得我经常停车时关闭自动驻车,否则那个A才出来,启动就抑扬顿挫; 2. 倒车后视镜未自动下翻; 3. 增加自动泊车功能; 辅助驾驶: 1. 驾驶辅助过程中,遇到匝道,速度高于50,减速太慢了,特别是下坡匝道,比较危险,有冲撞护栏的风险,建议自动减速根据弯道限速、曲率及导航数据,灵活调节,最好调整到50公里以下,保守一点; 2. 主动刹车和碰撞预警联动不足,主动刹车是56公里以上才有效,不合适,应该全速域都应该有,不通速度区间,主动刹车力度跟进距离、和车速不同;现在既然有提醒,就应该有一定的刹车,只有提醒,没刹车,有点刷牛氓,我建议刹车力度自己调,也根据速度和距离调,适当减速并预警;现在碰撞预警,没有毫米波雷达,碰撞预警探测精度很弱,经常不预报,偶尔预报; 3. 自动辅助驾驶中,因为没有侧方来车预警,有车突然插入时,如果插入距离较远,会自动减速,如果很近,偶尔提示请接管,偶尔很危险,车应该是Al 没识别到,还继续加速往前撞过去,自己踩刹车瞬间,感觉车刹车无力,要使劲踩才行,体感让人很紧张; 4. 堵车时,自动跟车,原来老版本车机,1.0.8前车停了后,貌似好几分钟内,只要前车走,我的车就跟着走,但现在1.1.0就不会,貌似几十秒还会跟着走,但是超过1分钟,就只是提示,而不是自动跟着走; 5. 上坡自动跟车时,刹停和自动启动跟车,感觉电机扭矩和平路设置的一样一样,导致后果就是车抑扬顿挫,不够平顺,这点体验很差劲,感觉算法的功力和成熟度和特斯拉有比较大的差距,参数应该根据坡度自动调节才对,要建立数学模型,不能死板一根筋设置; 6. 感觉车还有一个高配版本没出,就是毫米波雷达,盲区监测硬件缺失了,应该是为了比byd便宜,去掉了最高配版本,建议后期选配上。 总体感觉:在车的自动驾驶领域,数学模型还有待优化,算法工程师只处理了平路,对上下坡,转弯,动能回收力度,都采用同一参数模型,死板不灵活,建议优化。
ansonpoon:停车准备倒车入库或者侧方之前,先松安全带,这样autohold就会自动取消,方便停车
外向风铃4I2:大哥感同身受啊,试驾了几次了刚开始还行挺满意,后来试驾久了次数多了,又屁股肌肉酸痛小腿肚肌肉酸痛,但是试驾迪子老宋就好很多,说实话老七各方面都不错也便宜,就是这个原因让我纠结
疯陈叹:无线充电这块我跟你刚好相反,苹果14断断续续充不进电,华为mate40pro稳定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