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拉锐放提车日记一、个人情况介绍 我买的是23款锐放先锋珍珠白,在江西上饶富源丰田4S店购买提车的,提车日期是23年6月1日。 第一次买车也是家里的第一辆,本人00后,最早对车不怎么感兴趣,想着就由我妈买就行了, 在经过我舅舅的推荐才买的锐放。 二、购车预算 我当时想的是反正是我妈出的钱 ,所以我也就不挑了,谁出钱谁老大。 三、选车过程 当时是创酷,锋兰达,捷达等大概10-13w左右的各个车系都看了, 但是我妈可能是受我们当地的人都买日系车的影响吧,还是想买丰田的车。 最后选择了锐放 四、价格方面 当时我们最早看的锋兰达 听我舅舅推荐买个低配的就够了,再加一万就多个天窗和后排出风口 不值得,所以就选择了锐放。我当时购买的价格是全款12.5w落地 我也不知道贵不贵 但是听我舅舅说应该是蛮低的价格了 当时还送了倒车影像,行车记录仪,太阳膜,LED大灯,倒车雷达,皮座椅 送的应该算多的 不过不是我谈的 是我妈听我舅舅的建议谈下来的。 五、购车攻略及建议 由于不是我本人去买的车 我不做过多评价,但是还是希望参考自己的需求喜欢吧,按照自己的需求喜欢买车不会错 六、用车体验 1.外观方面感受 外观方面我感觉好看的呀,前面像猪猪的鼻子,和锋兰达相比我更喜欢锐放。不过机盖 大灯那边缝隙好大 都可以伸进去个手指 2.内饰方面感受 第一次见我没啥感觉,但是见过国产的车后 实话实说 感觉真的我的车太简陋了,塑料感很重, 不过我看日系的车好像都是这样的 3.配置方面感受 第一次开车,感觉锐放的车机是真垃圾啊,卡的要死,不过好像听说合资的都这样,那我也就不说啥了 不过好的是有carplay ,carlife 连接数据线直接用这个倒还行,其他的功能自适应巡航很棒,今年五一第一次上高速 用了一段 开车会轻松很多 4.空间方面感受 我前排座位感觉还行,不会挤,我个人170cm 体重110左右 偏瘦的,所以完全足够。后排座位感觉也还行吧 我妈说后面不会挤。 5.动力加速方面 2.0自吸的排量感觉还行吧,这一年我也了解了一些车的知识,平常家用慢慢开完全够用,自己一个人想开快点 深踩油门会出现只吼不走的情况。想要推背感是不用想了 6.操控感受方面 40-50过弯会有点倾斜,过弯要慢点,然后转向也是很精准的,方向盘也不重 7.油耗方面感受 市区油耗夏天要8-9个吧,冬天会省油很多,平常我上班跑市区基本是6.5-7.5之间,有时候开的快就上7 开得慢就6.5左右,主要是匀速吧,还是很省油的 8.舒适度方面 隔音就不用想了,开的慢还可以的,基本没有,但是上70以上就吵了,不过可以把音乐开大点 以上就是本人为大家分享的提车日记 ,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最后, 感谢圈主指导!
#MG7用车体验买车背景: 提车也快一年了,来谈谈名爵7怎么样!本人属于消费观念非常保守,所有的钱都必须花在刀刃上的那种,24岁之前都从没考虑过买车,毕竟小城市嘛,有辆电动车代步就很方便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之后,出出远门,下雨天看到别人有车还是方便,随即决定买一辆能给我们遮风挡雨提升幸福感的小汽车。 买车对比: 当时决定买车其实也没有那么多要求,动力足够的同时兼顾家用即可,预算也就12~14个,当时优先考虑的是新能源车型,看了混动的V,BYD汉,海豹,星瑞,星越L深蓝SL03,等等车型,也是无意中看到了刚发布不久的MG7,第一时间就两眼发光,这外观不就是梦中情车嘛。放在2024年性能参数也是同级车里的佼佼者,电尾,尾翼,真声浪也都是男人可以不用但是不能没有的配置,接近4米9的车长,因为后排一般不坐人所以接近2米8的轴距也完全满足家用,2.0 261p的马力放在同级车里也是非常拔尖的存在,主要还是喝粗粮,本来都不考虑燃油车的我试乘试驾后走不动道了。一开始也是在纠结1.5的顶配和2.0的中配 但是顶配的差速锁和其他配置差异实在是太香了,想着人生的第一辆车不买自己喜欢的一定会后悔,最终还是咬咬牙上了顶配。 购车费用: 车型:2.0激情耀世 裸车:16.98保险:好像是0.55+优惠:无 落地:19.4+赠品:2次保养,全包围脚垫 新车初体验: 1. 内饰做工、用料: 内饰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的 简约低调,与日系车比较没有大面积的塑料感,真皮的座椅质感也非常好和同级别车比较略好,坐起来也很舒服现在唯一后悔的点就是没加5000上红内,现在看到还是很馋红内,钢琴烤漆的面板质感也非常高级,就是有点容易有划痕,需要贴膜保护一下。 2.驾/乘空间: 我本人174的身高前排座位调的比较高也没有顶头或者压抑的感觉,头部空间至少还有一拳多的距离,后排空间也不会很挤,坐下去腿部空间也还有一拳多的距离,副驾空间也非常宽敞跟主驾差不多,空间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 3.动力感受: 说实话2.0的动力我开了一年了 每一次红绿灯起步和超车提速都能给到我非常惊艳的感觉,油门非常跟脚,动力随叫随到,就是有时候换挡逻辑不太聪明,还是有一定的顿挫感,但是可以接受,希望后期的OTA能优化下换挡逻辑吧。 4.乘坐感受/驾驶感受: 座椅很软,整体的包裹性也很不错,久坐屁股也不会不舒服,座椅加热真的是冬天非常nice的功能,秋冬天上班下楼前提前加热,上车就能走,非常方便,腰部支撑也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手动调节,对腰部的支撑也非常到位(对长期久坐的工作者非常友好)。因为没有开过其他的车,对我个人而言 底盘质感我还是非常满意的,操控起来非常的得心应手 5.油耗感受: 2.0市区油耗普遍在8~10个油的样子 高速能到6.5~7.5 作为一辆2.0T的车型已经算比较优秀的油耗表现了。目前个人感受跑高速120码左右的巡航是最省油的。 6.功能感受 ①.360全景影像:整体画面比较清晰,过窄路可以通过两侧摄像头看到前轮是否刮到路牙子,停车,会车等情况非常好用,这个功能简直就是新手司机的福音。 ②.斑马语音识别:语音识别功能基础的执行达成率还是非常高的,因为我个人不是很喜欢用语音所以没办法给到比较全面的评价。 ③.辅助驾驶系统:定速巡航,车道保持,保持安全车距,碰撞预警等种种功能,长期体验下来我个人还是非常满意的,长途高速的时候非常轻松,只需要用摇杆去控制车速即可,非常方便。 ④.音响:质感非常好,我个人是比较喜欢听歌,对音乐的音质是有较高的要求, 7.优点总结、缺点总结 优缺点仅代表个人观点,自己经历过的事情。 优点:动力足,外观时尚,功能齐全,性价比特别高,操控驾驶质感优秀,车辆音响音质效果非常棒。 缺点:内饰异响,倒车影像有0.5s左右的延迟(这个希望更新能解决,很重要),高德版本低,碰撞预警和车道保持功能偶尔跳故障码显示不可用。 感谢圈主Tryagain8推荐!
#用车心得20年8月底提的威兰达两驱混动尊贵版,差不多快四年了,目前跑了六万两千多公里,以前写过提车报告,主要内容是为什么选择这款车以及一些初见时的感觉,现在,新车五花八门,电车风头正劲,我觉得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下,这四年下来,我觉得这个车怎么样,纯属个人感觉,与您的意见不一致时您一定是对的,不杠。 总来来说,这是一个稳定但毫无个性的车,不太值得买。 1.价格太贵了,当时落地26.5,以现在的标准肯定太贵了。现在价格战厉害,能选择车的太多,威兰达虽然也降价了,但是一点也不香。当然,如果能降到位,那就是好车,买买买。 2.混动系统,当年丰田混动还是挺能打的,目前综合油耗不超过6个,市区不开空调可以到四点几,高速大概六七个,每公里大约四毛多,看你开的里程数,其实算下来也没省多少,还多了一套电动系统,我感觉时间长了肯定维护起来麻烦一点。之前传的这款动力系统机油乳化的情况,我这辆暂时没出现,可能是在武汉,不太冷。 3.动力,威兰达混动动力强劲,2.5自吸发动机跟新汉兰达一个系统,我经常高速,动力不错,90以上提速也挺快,满载也有劲,没有出现乏力的情况。 4.空间,前排还可以,后排乘坐空间不太行,后排座位硬且不平,垫子短坐着难受。中间地台突出,不舒服。后备箱较大,够用。 5.噪音,这个车噪音较大,尤其是高速风噪,平时电动机启动时还好,汽油机一介入,哄哄哄,是一种低沉嘶哑的声音,不是特别好听。玻璃隔音其实还可以,玻璃一关明显声音小了,但是发动机舱跟门板的隔音不太行。这一点在2.0版尤为明显,试驾过。 6.异响,四年六万公里,从大概五万八开始,玻璃稍微有一点哐哐哐,有点像轮胎甩水到挡板那种声音,别的位置无异响。 7.质量,品质还不错,全车未出现任何功能性问题,除了刮蹭没修过车。 8.智能化,现在新车机好像好了一点,之前的车机跟智能化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忽略不计。选车时要了解一下,现在还能连CarPlay了,还挺好。 9.通过性,地盘比较高,铺装路面足以,这车不能越野,一点都不行,懂车帝有测试,需要注意。 10.驾驶舒适性,座椅包裹性不是很强,方向盘位置不舒服,可能是身材差异,我怎么都调不到舒适的位置。 11.外观内饰,一言难尽。 综上,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明显缺点,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明显的优点,普通且中庸,品质不错,价格降的合适可以考虑,混动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不选混动款动力不太行。
#这车惊艳到我了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隔行如隔山,前段时间朋友计划换车了,想买燃油SUV,看了大众的探岳,斯柯达的科迪亚克,捷达的VS7。但是捷达却是个新品牌,他感觉不放心,问我怎么样,虽然我只是配件厂工作,但是对他来说我也算内行了,本来三个车都不在一个价位上,也就不好对比,我就只能趁着去捷达处理工作的机会去拍几张展车内部结构图给他,让他结合自己经济情况选择。 这个展示的车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用材,对应不同的强度,颜色越深,强度越大。 至于理工男,很多喜欢看数据,这个可就要失望了,暂时没有找到实验数据展示了,我展示老中医的一套判断流程“望,闻,问,切”的部分判断方法来说两句。外表面的就不赘诉了,大家都看的到,摸得着,有自己的判断,车门内部的防撞梁(红色梁),我上手摸了下,还是挺厚的。暗红色的A,B,柱(暗红色),摸不出厚度,敲了两下,声音反馈比较闷, 气囊弹出的地方千万不要有东西限制,毕竟安全无小事。有气囊的位置都会有“AIRBAG”的标志,喜欢玩改装的朋友可以留意下结构。 其实很多东西,喜欢的兄弟,多少都了解一些,官方都有宣传资料,令我眼前一亮的还是他这个安全气帘,从前到后,几乎贯穿了整个前后排座位,一旦有危险,气囊会从顶棚边缘处迅速弹开,以达到保护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