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zhouBohaistrict
玩车情报局
汽车洋葱圈
相信很多拥有新能源汽车,以及想要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心里都有过这样一个疑问,“如果我买一台新能源汽车的话,大概可以开多久”?
氢云链
我们先来看一下,目前电动汽车搭载的动力电池,按照材料类型划分,主要有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锰酸锂电池和钛酸锂电池。
用户5718113735366
海纳同和充电
新能源汽车的构造,由车身、底盘、电控系统、驱动电机和电池这些基本构造组成,其中最贵的当属电池组了,占到整车的40%~60%,近日有广汽集团董事长曝出,连他们也是为宁德时代“打工”。
众里看车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到底能有多长时间?很多人都说,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用个三五年就衰减得不行不行的了。其实,电池的寿命看的是循环次数,而不是使用了多少年。
佳欢jh
车友们,驱逐舰05,强制保电50%,当油车开。多久充一次电,需要把电池耗尽到25%再冲吗
微信文件传输助手0
提问大家好,一直有个疑问,这种轻混车能够在车里开空调睡觉吗? 像BJ30这个电池,驻车时空调纯电可以开多久?一段时间后发动机会介入继续支持空调吗? 本人有偶尔的露营需求,希望这个车能支持我在车内过夜。
高冷鲸鱼kF
亚洲龙3年半停了5天突然打不着火,让保险搭电说电池坏了,重新换了一个,看了网上有的说是保险搭电那些人的套路,有的说3年半了也是时候换了5天就打不着火,电池肯定也有问题,大家多久换电池
麦乐鸡块侠
#试驾分享贴# 各位老板,五一车展后我发了篇长文,分享了我的浅见,并且扬言这车上市前再也不看相关的资讯了。 我本以为一个4月底的发布的车,再怎么说一个月内也该上市了,顺便蹭着董宇辉老师的热度,趁热打铁,流量换销量。 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年轻了,当然圈里有在生产的老师反馈说他们在为t5的产能让路,不然s5上市也是没现车的,老师们已经没日没夜两班三班倒在生产t5了,很是辛苦。 (中间写了一大段喷决策者的话,想想还是删掉了) -----------试驾分割线---------- 其实试驾车到店的时候,没过多久我就去了,但是苦于一直没上市,也没有什么谈判的空间。销售甚至销售的领导也没法给个准,所以我也就懒得写这些吊人胃口的东西(就算开到一半可以汽车人变形那又怎样,买不到就是买不到)。只是这两天偶然想起来这个车到底还上不上,跟销售提了一嘴,确定了18号上市,才来写下这个分享贴。 先说结论。如果你纯把它当做一台轿跑,而不是家用车,那么这个车确实能打。包括品牌自己的宣传也是对标su7。 优势在于 加速确实猛,踩油门一个不注意就上80了,底盘调教也不错,过大坑也不会颠,胎噪也尚可,反正比我的车好多了,得益于0.1915的风阻系数,几乎是没有什么风噪,所以说年轻人的第一台轿跑何必是su7,虽然我没有开过保时捷法拉利之类的,但是我想象中的跑车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劣势在于 它就是一台轿跑,可能跟你想象中的家用有出入,它对家用的定义就是这车可以舒服的坐5个人。其他没了,至于车机,HUD,音响之类的东西没有太多惊喜,甚至还有一种"就这?"的感觉。 我不去讨论价格是合适,我也不去做拉踩之类的事情,从体验上来说,如果我一直就只看这辆车,冲着这个电池跟车辆安全来看,确实是符合要求的一辆好车,放到其他牌子上起码是25-30的价格。 但是从预售到现在一个月过去了,这中间不说神仙打架,也起码是群魔乱舞,以至于现在这个车已经不满足我的标准了。 之前我说17落地送这送那我肯定买,但是试驾后有点兴致缺缺,毕竟我车里有父母,有儿女,有兄弟,有姐妹,不能单纯只因为开的爽而选择它。 可能多年以后我再换车的时候,还是会看看极狐这个牌子,也希望到时候极狐能造出符合平民需求的好车。 -----------闲聊分割线---------- 后续也不再关注这个车了,一辆车在一个价格区间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有舍才有得,也祝愿车友们都能选到心仪的好车。 对了,我最后订了某l红衣版,太香了,我本以为我看不上这个牌子,我老婆看车之前也觉得快要倒闭了劝我不要选,但是静态动态体验后,也改观了很多。结合我们的用车场景,这个车是完全符合我们需求的一辆好车,甚至赠品保养啥的我都没谈,就直接下订了。 话说极狐的销售还诚邀我下订来着,我说价格都没出来有啥好订的,压根没有谈判空间,销售说送我几次保养之类的,不是,电车保养要花多少钱?目前这车还是一个空手套白狼的阶段,就。。挺无奈的。
从小梦想LS
背景:家里的手动档老高尔夫服役12年,目前本人是ES200,也就是招黑的“公路闪电”。买的当年刚好是广州出台限牌的最后一天,刚好为店内最后一辆展车,但可惜只有手动档,时间关系只能无奈拿下,当时我还在上大二。高尔夫6作为一辆全球经典车型,也是大众图腾般的存在,在当年还算是一辆小神车,驾驶感受比较扎实,很长时间内作为家里唯一一辆车为我们全家人提供出行代步出行需求,一直兢兢业业地服役,12年过去了,车况每况愈下,一些小毛病开始出现,但都不涉及三大件,可能与发送机技术相对不先进、手动档及开得相对较少有关。我老妈一直是这辆车的实际使用者。但考虑到她年纪大了,高6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为提供更舒适的出行,决定置换。 选车之路:在买车前,本人已经关注CHR好几年了,在丰田这么多款车里面,CHR一直是很另类的存在,此前也重点观看过38号车评中心的测评,是一辆典型的精品小车,小小的车身,却有1.5吨的车重,汽油版零百却到10秒开外,底盘安全方面却很下料,但是价钱一直不是太亲民,估计和独立生产线和平台带来的高昂研发费用有关,而且还有那被妖魔化的空间实用性和后排乘坐体验,所以销量一直起不来,但用过的却都说好。因此这车从此在我心里种草,梦想着有朝一日能用它替换家里的高6,只可惜前几年时机没到,实力也没到。 近期到了换车的时机,但考虑到家用,CHR的选择暂时被抛之脑后,家人也比较反对。这时,新车需要满足如下条件:预算不超过15万,车长不超过4.4米、蓝牌、可开至少10年、质量可靠、最好混合动力、最好是SUV但必须是两厢。经过上述这些条件,很显然,只有日系车能满足,涉及到车型有锋兰达混动、CHR汽油、奕泽汽油、锐放混动、HRV、思域两厢,至于缤智逍客这种就不考虑了。结合预算和对混动的偏向,锋兰达和锐放是首先考虑,但经过对比,锋兰达混动次低配性价比最高,配置最合适,13万可以落地,因此基本上大家都觉得这是最终的选择。但是这车试驾了三次后,让我非常纠结,有TNGA加持,确实是比较好开,开着比较灵活和爽快,但是底盘质感很粗糙,比较颠,特别后排估计和后扭力梁有关。车内饰很像卡罗拉,没什么设计感。 此时目光再次回到CHR身上,但是很遗憾,多家店都没有现车或试驾车,甚至连车都不能订,混动版更是基本一车难求,只能静态体验,动态体验都是看网友评价,可以看到基本上动态上都说比锋兰达要好不少。其实也有看奕泽,只是CHR作为原生车型会优先考虑。最后在亲戚的帮助下,在一家本地的一汽丰田老店中找到了前段时间唯一一辆混动奕泽,而且是展车,于是开始进行谈判。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也知道CHR和奕泽这一代将在中国停产,现款即绝版,二手车行情可能不怎么样。但是作为梦中情车,最终还是让本人买车时出于更多感性考虑,为了圆梦或不留遗憾,最后经过几轮压价后,拿下了这辆可能是广州地区仅剩的一辆混合动力版车型。因此最后,还是选择了任性,选择了这辆可能日后会为身边人带来很多话题的车,但我应该不会后悔。 提车价格:选择车型为奕泽双擎奕行版,也就是最低配版,落地13.5万,贷款5年,计划2年后提早还清。送脚垫、行车记录仪、倒车影像和雷达、仿皮座椅、驾驶座的电动调节,电池终身质保,还有几次免费保养等。 静态感受:前排座椅舒适性还不错,但座椅支撑性相对弱点,偏硬,中控设计实看比图片要好看,很多曲线,有设计感,而且人体工程学不错,方向盘和各个实体按键位置恰到好处,按键的手感也不错,但是储物空间少,真皮覆盖也少,方向盘手感比较。后排虽然有点“”铁窗泪”,不开阳,加上全黑内饰,有点压抑感,但实际空间不错,乘坐舒适性也不错,实际不输锋兰达。后备箱空间,可能比高尔夫还小一点… 动态感受:由于只试驾一次,且只有市区路况,因此仅作参考,后续体验多了会更新。驾驶性方面,油门轻快得恰到好处,不冲,响应很及时且加速非常线性,不愧是THS,这点绝对好评,比我ES的CVT还要线性,但是刹车脚感不稳定,一会硬一会软,妥妥是THS的祖传通病。另外这台动力总成总体很安静,可以说是静顺爽,但是发动机启机时有动静,在踏板处能感觉到震动。底盘方面,和运动的外观不同,非常柔韧,偏软,对路面不平过滤得不错,也是一个舒适的底盘。转向手感极好,低速足够轻盈 速度起来后加重得恰到好处,转向时车身很灵活,开起来爽快,操控不错。但压井盖时会有点摇摆,可能是SUV的通病吧。总体来说,这辆车比我的公路闪电更好开。 刚使用了之后,家人还是相当满意的,虽然这次是跟着自己的任性做了决定,可能更多是出于个人视角的考虑。但是作为家里第二台车,确实有更为个性的选择可能性,因此还是很庆幸自己最初做出了这个选择,在圆梦的同时,不留遗憾。
纳兰风89
提问腾势D9 dmi跟小鹏X9怎么选? 腾势优点:可油可电,外观霸气,内饰高级,座椅舒服,三排空间大,静音比较好,取电方便功率高。车窗面积大开扬感好。安全气囊数量多。 腾势缺点:智驾拉垮,空间灵活性一般,车身底盘用料比较一般,电耗高,纯电里程待提高,前悬架只是麦弗逊,三排震感明显以及刹车前后段减速率不同导致容易晕,地台偏高分成两级,没有后排大屏。二排座椅底下有硬金属退太后可能压脚。上车扶手太高只有大人能用。 小鹏X9优点:智驾优秀,空间变换灵活,能铺床,后备箱空间很大,双腔空悬能调整车身高低,三排座椅能躺平很舒服,后排大屏优秀,上下三排有两种模式,大扶手低地台小孩上车比较方便,后轮转向操控很灵活,环型出风口+音响设计很好,OTA次数多。电耗低,充电快,车身跟底盘用料好。 小鹏X9缺点:内饰用料比较简单高级感不够,座椅偏薄,密封性静音性不好,传空悬没有G9好导致行驶舒适度差一些。底盘没有金属护板。外观太特别。高配都是三元锂电池,激光雷达/高续航跟磷酸铁锂不可兼得。初代产品。
emmm6819
大众cc这车如果不点火的话,光蓄电池的电可以听音乐吹空调多久
福满多喔
我的旧车是13年的沃尔沃S60,当时是买的最后一批进口短轴版,在十一年的风风雨雨里,小6陪伴我了19万5千公里。到六月我就又该上保险、验车了,再加上马上要换工作,每天路程大大增加,基本上要往返在100公里左右,所以换车也就必须提上日程了。 其实之前从来没考虑过纯电车型,考虑的都是纯油和插混车型。纯油的看了新款领克01,发现运动,星越L,CRV,瑞虎8,坦克300等。插混的看了吉利银河L7,比亚迪宋PLUS等,直到后来又去看了ID4才决定放弃插混,开始重新研究纯电车型。 纯电的好处个人理解的是,用上电车后,会尽量多用电,少用或不用油,毕竟多花了钱总会想多省点,赚回本。去年十一给父亲置换了一台吉利星越L,两驱旗舰版,毕竟是换壳XC60,车还是很好开的,油耗可以接受,操控和配置也很满意,这也是我近二十年里换了将近十辆车里唯一的一台国产品牌车辆,这些年国产车的进步确实非常明显,所以这次我自己换车也就没有排斥国产品牌。 现在的经济环境不好,所以购车预算我是想在15万元左右,对比车型有AION Y,零跑C11,宋PLUS EV ,ID4,深蓝S7还有还没上市的银河E5等。第一个排除的是ID4,后鼓刹的设计把全系标配L2辅助驾驶的诚意一棒子就打没了。第二个是宋PLUS,比亚迪的老问题了,一切都是凑合能用,都在及格线上,多一点都不想给。第三个是C10和C11,对于没有什么要求的群体,其实这个车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短板,只是混装电池品牌,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底盘和悬挂让我提不起任何兴趣。AION Y的外形我是从前到后都不太能接受,前面的大灯像让人揍哭了,后尾灯就是一条横线过于简单了,空间尚可,但是毕竟是4米5的车长,有点先天发育不足,也只好放弃。 最后就剩下深蓝S7和小狐狸了,深蓝老大哥在前几年的带领作用下,为后面的模仿者提供了很多参考和超越的空间,在2024年的当下,悄悄的就落伍了,就比如后备箱的220V电源,400V的平台等,确实有点遗憾,还有就是座椅的舒适度和环保用料等,也是小狐狸更胜一筹。配置方面两个车各有利弊,小狐狸没有座椅通风,电动遮阳帘,后雨刷,多了方向盘和后排座椅加热,还有热泵空调,以及更多的摄像头和更高阶的辅助驾驶,看不见的就是领先同级别一切车型的高强度车身和最环保的座舱。 所以最后看来看去也就没有第二个选择了,只有小狐狸,虽然它就像上面说的,也不是完美的,但是综合考量,他确实是相比之下最适合我的。
环山月三影
买这个车,除了应对朝九晚五,主要是出去玩,有几个方面我还没搞太懂,要是我开着去露营, 我在车里头开空调睡觉,它这个时候是用电呢还是用油啊?这个是要自己去选择还是自动的?另外我订的至臻版这个电池是16.5度,露营时停着车一直开空调,它能用多久?
嗜血判官731
提问车子十多天没开提示电量低,昨天跑了五十多公里怎么还显示电量低啊,要跑多久电池才能充满啊?
我开别人不一样的
昨天晚上我这边下大雨,在等人的过程当中在车子里面觉得无聊,就想着没事就在车子里面听听音乐,刚开始本来准备点火启动发动机在那里听歌的,后面想着启动发动机在那边听歌的话长时间不走动,发动机内部容易产生积碳,于是就想着用电瓶里面的电量去维持,我也是第一次这样操作,心惊胆战的。就怕维持不了多久,等下可别打火都打不着了就尴尬了。 刚开始用电瓶的时候,因为我的行车记录仪是用的保险盒取电的方式取电的,在用电瓶的同时,我发现我的行车记录仪也启动了,然后我本来就担心用不了多久,然后我就马上去把行车记录仪给关掉了,然后听了没一会之后,我发现我的中控的屏幕的亮度也有点太高了,这样肯定也会增加我的电瓶的电量损耗,然后我也把电瓶的亮度调低了一点,就这么着等了半个小时,期间没有什么其他的动作,也不敢,就怕给电瓶的电量用完了。 还好,到最后用了半小时之后发动机能正常打火很丝滑,不过这种经历我还是不想经历下一次了,在车里待着都不安心,同时请问一下有没有小伙伴知道,就这样不打着发动机的情况下,408的电瓶的电量能用大概几个小时?
老郭机械局
当初日本提出来的氢能源技术,结果现在中国人包圆了。 刚看了一场上汽的技术发布会,混动系统,魔方电池,星云架构这些都已经不新鲜了,但是有一样技术看完之后感慨颇深———氢能源。 他们说现在上汽已经能实现氢能源电堆核心部件和材料完全自产。就这句话背后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事,可能只有研发人员自己明白。 氢能源看起来难,实际一点也不简单,质子交换膜,钯铑催化剂,储氢金属,电极材料,这些核心部分,能批量生产还能保质保量,能用上几十万公里不出问题的厂商,真不多。 而且细节技术上,每一样都得靠黑科技解决。举个例子,氢燃料产生的水,怎么保证在立刻被压缩空气吹走,冬天不留在电池里被冻住,这个问题就在上世纪困扰了奔驰近十年。 安全上,氢燃料电池车比一般的汽车更苛刻,氢气防泄漏的规格也比一般的天然气车高得多。除了预防燃爆,也是预防液氢喷射。 之前国外企业想用专利墙阻止中国企业发展混动没成功,现在想用专利限制中国的氢能源,现在也没能成功。车怎么样,没开过也不多评价,但是单一个“全国产化”,就能看出上汽在技术上费了多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