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i3 提车作业宝马I3 35提车及改音响 青岛车展,价格合适,叠加崂山区的优惠券,考虑价格比较合适,就提了I3 35L。 我对电车的需求很简单,不要求的智驾,续航大于300公里(每天上下班60公里),电池大牌子,好开,如果音响好一些,那就更好了。 基于此,比较了多品牌的国产新势力,宝马I3、奔驰EQE等,都去试驾了一下,给我留下深刻驾驶感受的就是13和EQE。去4S店问了一下,EQE5月的配额销售已经完成了,优惠16个,较任务时的20个,差距蛮大的。最后的选择只有I3,对比了我对电车的要求,其实I3 35L,对我来说才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剩下的那就简单了,逛遍了青岛8家宝马4S店,最终选择了崂山万宝行,在其他综合差不多的情况下,有崂山区政府的7000元优惠券,虽然得6.18号上传资料才能领,但好歹有个念想。 验车提车就比较简单了,贴膜,送的脚垫,后备箱垫,拉杆箱等,聊胜于无。 提车到手,申请电表(380V的还不错),安电桩,暂且不表,说说我对这车的音响改造方案吧,我想很多35L的车友对这个肯定感兴趣。 之前我也做了一些了解,35L这车原车6个喇叭,前2个车门各有一个中音,一个高音,小计4个喇叭,2个后门各1个中音喇叭,共计6个,没有高音喇叭。但这车系统最牛逼的是带三分频的,对我们的改造留下了很大的空间。首先要补齐高音,A柱2个高音,中置1高1中,这就4个喇叭,原车的中音全换掉,这是4个喇叭,低音本来也想换的,但是I3这车不同于3系的地方是,低音喇叭在前门而不是在座椅下,导致空间受限,不能装标准的6.5寸喇叭,原车的是4*6的椭圆形喇叭,很难受,要改的话要么需要破损安装6.5寸喇叭,要么更换4*5寸的喇叭,别问为什么不换4*6的,因为大部分品牌喇叭没有这个尺寸的,而4*5寸的低音喇叭,要么巨贵,要么巨便宜,这种情况怎么选? 低音喇叭那就不换了。破损安装我不同意,毕竟是新车,4*5的低音喇叭,后面有预算了可以换好的,不换肯定比换了4*5差的强。 说说这套方案的优点,补齐了三分频的高音,提升了全车中音的素质,适合听人声和乐器,如果想听动次打次,需要改低音喇叭。 最后说一下,换什么品牌的喇叭。原厂+8000换哈曼17喇叭,这是最优的方案,但是需要等2个月提车,这个我接受不了。至于电商卖的什么哈曼,宝华等,看似便宜,95%以上的是国产小厂贴牌,而且旗舰店真的不便宜,就我刚才说的那套方案,少于1W2,那都不要考虑。其余品牌的喇叭,丹拿的话你要加功放+DSP,因为喇叭阻抗大,原车机推不动。所以最优方案是选择,阻抗小,好推好听的喇叭。品牌我不推荐,自己去选,我选的牌子见照片,性价比很高。在不加功放和DSP的情况下,车机直推,带的动,音色好。 搞完之后,把车停车位上,放倒座椅,静静的听那缓缓的人声,如小河流淌,抚平内心的浮躁。。。。。。。
#实拍奇瑞风云T9昨天去4s店看了一下实车,试驾车去北京参加发布会还没有回来,所以没有试驾!实车比图片更大气,挺有视觉冲击力的,旗舰型的轮毂看起来更大气。 进入第3排,需要拉开第2排的座椅,进入空间还是可以的,没那么狼狈,第2排往前调一点的话,第3排空间还是可以的,总的来说作为应急座位是没有问题的。 二三排放倒纯平,真是一间大床房,两个人自驾游还是勉强可以的。 关于中网,实车看起来比图片上更有立体感,黑色的看起来确实挺大气的,另外中网竖条纹是通透的,可以透风散热,不是网上说的那种密封的。 发布会最后多出来的颜色墨岩灰,没有实车,网上有的说是磨砂的,有的说是亮面的,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图片上的颜色看起来很好,但是听说选择这个颜色的话,要多加3000块钱。如果是磨砂的话,有一个问题,以后磕碰了处理起来会比较麻烦吧,可能也挺贵。 还有一点,引擎盖前端,向外延伸了大约一厘米左右,网上有网友说奇瑞的车,车门都对不整齐,可能说的就是这个,这个不知道奇瑞的设计是什么用意,为什么要往外延伸一厘米左右。 总的来说,昨天就是仔细的看了一下外观,体验了一下各种电动按键,还有车机系统的流畅度。车子没有启动按钮,上车之后系好安全带,挂档给油就走,如果不系安全带,车是不会动的。有的网友在说车标有黑边不好看,车标跟油车瑞虎九的车标是一样的,是平面的,确实不怎么样。 等周末试驾车回来了,去试驾一下。
#座椅的自我修养别笑:后排头枕你会用吗?坐在508L后排,发现自己连坐车都不会了 先做一个问卷调查,各位浏览汽车之家论坛的人,你们会开车吗?你们平时开车多还是坐车多? 我拿驾照二十多年,开车有十来年,自从开车以来,就是开车居多,现在很多汽车的座椅上的都有安全气囊,特别是前排座椅的外侧。有安全气囊的座椅上会多出一个标签“airbag”。 其实我很享受坐在汽车后排的时间。如果问谁不会坐车,估计有很多人笑话我。你还别说,前不久坐朋友的508L外出,除了感受到508L的后排的确比我的4008更舒服,我还感觉到,自己连如何使用汽车头枕都不会了。 这台车的后排有三个头枕,这里不讨论三个头枕舒服还是两个头枕有用。只说说你见过头枕上的这个标签了吗?每个后排 头枕的皮子和下表面的织物之间都有一个黑色的小标签,小标签上一个汉字没有,上面有一些奇怪的示意图、√还有×。 应该是标识头枕如何正确使用。我想把他的头枕取下来仔细看一下,结果发现这个头枕的高度调节行程很长,头枕订到顶棚了都无法取出来,看样子需要把后排座椅放倒了才能取下头枕。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4008,有好几次我在开车,小孩坐在后排,他不知怎么找到了头枕取下的办法,把头枕取下来告诉我说“这个枕头还能拆下来 哦”,我还训了他一顿。 这里也不卖关子了,我结合说明书,算是彻底看懂了和这个标签,说的是使用后排头枕有两个正确的做法,两个错误的做法。正确的两个做法是:头枕需要在高位,也就是不能全部压在靠背上。乘客的头不要一直压着头枕,而是和头枕保持一定的距离。 标签上是四个示意图,而说明书上只用感叹号注明了:头枕最低位置为非使用位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猜,如果头枕在最低位置,当急刹车或者遇到追尾的时候,后排乘客的头会比头枕还高,会向后有个运动,可能会伤到脖子,你觉得我猜的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