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新车谈一个不是很擅长的领域硬派越野吧。作为一个习惯轿车油门到底的选手,对于越野并不是很了解,虽然身边也有玩越野的,但是总归是两路人,没有什么耳濡目染,所以有错的地方希望各位指正。 车子定位 硬桥加上差速锁加上大脚,不用说了,标准的硬派越野车,并不是所谓的样子货,加上hoss避震,45度的接近角以及37度的离去角,在目前越野车里面不可为不强,尤其是亮点的模块式可拆卸车身,可以拆卸20个部位的设计以及可以冲洗的地板,在越野车内也算是很炸裂的存在了。顶配的沼泽限定版还有涉水的一些配件,而且车子很多地方还预留了方便改装的一些小设计,无论是加装前杠还是绞盘都非常的方便。要说越野这才是纯粹越野该有的姿态。但是诗和远方需要钱来支持,裸车29万起步还有闹的沸沸扬扬的霸王条款,确实贵了点。而且纯硬派越野谁玩素车?一般的行李大灯什么的都是小儿科,什么强化的摆臂前桥硅胶风扇绞盘加上at胎一套下来没有个几十万改装能行么?当然这种纯粹的硬派越野也没法去谈价格,牧马人 普拉多定价都比烈马要高,配置都一样没眼看,所以单纯从硬派越野来看定价还是合适的。 竞品比较 如果说竞品的话,感觉也就是牧马人了,普拉多说越野纯粹性感觉跟bj差不多,还是代步居多,真出去玩越野还是差点意思。牧马人目前来看对比烈马感觉性价比就差很多,烈马很多设计方面更加优秀,可以拆卸组装就是一个很好的亮点,加上那么高的接近角跟离去角,而且这个车之前国内就玩的很小众,虽然刚刚国产,但是之前就有很多越野老炮玩平行进口,所以改装方案也是相当成熟相当多,而且像是可冲洗地板这种设计印象中我是第一次见到,如果我要去选择一台越野车出去玩,我个人感觉烈马是一台绕不过去的选择之一。当然现在国产还有很多新能源的越野车可以作为选择,例如说坦克700,方程豹5,深蓝g318等等,虽然越野能力也不差,配置还更高,但是个人感觉在单单讨论越野方面他们不够纯粹,而烈马就是把这种纯粹做到了极致,当然也把自己做成了小众,毕竟有钱有时间还能出去越野,这几个条件太难达成了。 总结 烈马这个车子低配就不要看了,没有越野性能也没有什么亮点,如果想城市代步还不如买个坦克300,这个车子真的就是男人的大玩具,出去玩选这么一个车子绝对的乐趣拉满,但是日常使用的话还是不推荐。轻度越野的话其实也有很多不错的便宜选择,比如说吉姆尼这种小车就很有乐趣。这种车子当做日常代步车来说,油耗高,配置低,而且行驶感受会很怪,毕竟避震设定是为了越野,可能很多人不习惯,对于喜欢越野的来说我也不用多做介绍,大家比我懂,对于不喜欢越野的来说我相信也不会来看这么纯粹的越野车。当然不排除有那么一小部分人,没空没时间还怀揣一个越野梦,就想有朝一日可以出去玩……非要不顾一切的去冲越野车,只能说有钱任性也无所谓了,但是如果真的要越野,这台车子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价格方面么……从家用车角度来说确实很贵,三十四十万没啥配置,但是越野角度来说感觉确实很便宜。 而且这个车可拆卸模块很好玩,买一台车等于差不多可以变成两台车子,拆卸之后就有那种老吉普的样子,类似于二战威利斯吉普那种形态,组装起来就是一个越野SUV的样子,虽然2.3t比国外版本动力弱了很多,但是价格也便宜了很多,平行进口的都不感觉贵,所以在越野角度来说这个价格还是值的,毕竟当年平行进口玩这个车不差钱的人还是蛮多的,现在看看国产之后这个价格,不知道他们什么心情。
#福特Mustang“黑马”亮相车展这辆车可以说是2024北京车展,让我最种草的一辆车,新C63杀手-Dark Horse黑马!!! 从展台远处就被它锋利的车身线条和凶悍的前脸所吸引而来,前脸的两颗洞就是TA的进气系统! 这代黑马的颜值真是没说的,开着这么一辆车去跑山⛰️那回头率肯定100% 尾部四颗硕大的排气尾喉满满的性能范!无时不刻地告诉你,TA不是一般的野马!!!是一辆有着赛道属性的黑马!这辆黑马的避震和悬挂系统也是经过重新调教的,当v8野马会拐弯!这些德系的性能机器都得靠边站! 这代黑马搭载了G4n的coyote发动机,国内是450马力(国外是500马力)后期改装潜力很大,上一代gt500加装激增的案例很成熟了。 坐进车内,柔软的座椅会让我忘记TA是一辆性能取向的车,充满了豪华GT的味道,当时讲目光移向内饰的时候,emmm……美式车向来不就这嘛!!! 售价的话,落地预计80左右吧,以目前m4优惠的终端行来看,这辆黑马过不了多久应该会优惠10个点左右(等等党真的可以在等等!) 在这个满大街都是电车新能源的时代,就连曾经的v8猛兽c63都变为2.0的情况下,福特还将这样的V8猛兽引入国内,真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 据说这辆黑马会是最后一代V8了 且玩且珍惜吧!一代美式传奇终将落幕!
#马自达行也,行还是不行?2023年8月21日提车至今目前已行驶超过1万多公里简单谈谈对该车的使用感受希望对打算购买此车的车主作为参考。 一、选车体验: 当初购买50时也对比了一下两田(本人不喜欢美系和德系所以未关注同价位产品)行也的整体做工及安全配置确实要比两田做的要好,但是对比国产某些品牌细节上还有进步空间,相比两田同为日系车企个人觉得马自达的车子性价比还是可以的。对比其他品牌买该车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马自达全系没有颗粒捕捉器看看投诉排行榜上前几名都是颗粒捕捉器堵塞的问题,这点我觉得马自达在车辆研发上已经走再了市场前沿。 二、用车体验: 目前车辆行驶1W+多公里总体来看基本符合我个人的用车需求,2.5自吸发动机不会带给你什么激情澎湃的动力,它给你的是舒适动力持续输出的线性感,这一点带涡轮车是给不了你这种感受的。亲测动力这块140迈以后,还是有上升空间的,车子整体底盘扎实没有那种忽忽悠悠的感觉。胎噪风噪还可以接受毕竟日系车中20几万的车也就那样没有谁比谁强多少 整体目前看来还算满意,后期改装了音响和四门隔音及前轮隔音等噪音方面多少会有所下降(也可能心里作用) 三、关于油耗 首保前油耗一直在10.3~12.0之间,4500多公里首保后油耗一直维持在10个左右。去年十一前后跑了趟高速全程760多公里,表显油耗最低8.7个。 四、待改进 1、车机系统确实难用不是网络连接故障就是卡机掉线希望后期可以通过升级得到改善。 2、虽说后板悬是进口货但是也真是硬后排乘坐舒适度不如两田。 3、再就是雨刷下面隔板(也可能是装配问题)松动有点不像该车上的配件松松垮垮的车辆装配这块还需要提高改进。 以上是个人对该车的使用期间的个人感受不喜欢勿喷。如果就你想买一款家用省心,颜值高,偶尔需要那么点动力的日系SUV我推荐马自达。
#人人写点评谈燃油车是否会被取代 开的是燃油车,21款哈弗三代H6 2.0T,开车的时候,总想找找它的毛病,比如,异响、烧机油或离合器不挂档等,可它就是没有,平顺、加速等,都顺顺当当。 当然,现在没问题,不代表以后没问题。 一直认为,用它时,对它要好,科学使用,定时保养;在日常使用中一直坚持、并养成习惯:市区行等红绿灯时,只要是超过约三十秒的,一定扭到N档;加速一定缓给油;长途行驶到达目的地时,停车一定不要立即关掉发动机,要让它继续怠速1~2分钟左右等。经常汲取有经验的维修师傅提供的经验、教训;观察车子的行驶状态,遇到问题,及时维护,不耽误,不过度,这样就会延长爱车寿命,它就会忠实地驮着你跑。 燃油车的使用维护问题,在这里就不讨论了,咱说说在平台上经常参与油电之争吧。大家经常说起这样一个命题。 燃油车会不会被取代。 燃油派的意见是:由于电池车的安全、使用、价格等问题,使得相当一部分人仍然会选择燃油车。电池派的意见是:燃油车是排放污染源,且国家油品有进口压力,燃油车关键技术仍然被国外卡脖子,应该禁止燃油车。 对此,我倾向于前者,但不反对发展电池车;油电各有长短,长期并存。 我反对因发展电池车而禁售燃油车,且认为,禁售燃油车不会对发展电池车有什么积极影响,要买的、不要买的和犹豫是否要买的,都有其相对固定人群。并有充分理由认为燃油车将继续存在。理由如下: 一 国家经济发展多样性不允许。国家经济发展及治理应多举措并举,不能用损毁经济为代价换取碳中和。相信相关部门不会贸然采取激进政策,来改变现行汽车市场经济运行状态。 二 国家经济发展仍处在中低水平决定了油电必将并存。 三 各地方经济发展长期不均衡性决定了油电长期并存。 四 电池车诸多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如安全、使用性等,电池技术有待提高,相应法律法规还未跟上。至于固态电池问世,就像电池车一样,还需时间检验。由于固态电池核心问题还停留在理论阶段,所以,现在谈它为时尚早。 五 代步工具多样性决定了油电并存。如军用车辆、航空器及航海器的使用等。 六 空气污染源多样性决定了燃油车可协调存在,并与其他污染源协调治理并举。 基于上述,我认为油车是不会被取代,只是适当减少。在大城市中应存在应不少于三十年。这与固态电池是否研制状态及初级状态、是否商品化都没有关系。 我为何选择燃油车,理由如下: 一 相对安全。只要科学驾驶,小心开车,遵纪守法;适时维护,拒绝改装,总体就是安全的。 二 无补能焦虑。补能站点密集、均匀,且补能快捷,里程预测,合理安排方便。 二 全部使用过程的维修费用不会超出预期,并且相对低廉。最高费用不过发动机或变速箱大修,即便有传感器及雷达更换,其费用也不会令你目瞪口呆。 三 燃油费可自己控制。贵则少开,廉则可多开,也不会超出预期太多。 四 总体不可预测因素少。无论技术、维修及能耗等总体费用支出,均在预期之内,车主心理负担不重。 若问我是否有可能成为电池车主?……有可能,但不是现在。 我想说,我们仅仅是消费者,对不好用甚至有危险的商品,有权选择不用;有权选择好用的,而不必被口号所裹挟;保护自身利益,维护自身权益,遵纪守法等,是我们要做的,其他待发展的、完善的,我们只有等待、可以选择、可以拿起,也可以放下,不论你开哪种车,快乐生活,才是我们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