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用车小技巧步入了寒冷的冬天,气温天寒地冻的,尤其是在霜冻的大早上,摸着冰冷的方向盘,估计有不少车主吐槽想开暖风又担心油耗,面对居高不下的油价,为了省油只好咬咬牙,然后一边开车一边瑟瑟发抖,咱们的凡尔赛开暖风真的会增加油耗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汽车的空调暖风原理 汽车空调的暖风热源来自发动机散热系统的余热,只要引擎启动,冷却液开始循环加温,那么通过鼓风机,热风就会源源不断地被吹入车内。 所以说,开暖风是不费油滴! 那为什么有的车主觉着油耗高了呢?那就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冷车启动不要马上开启暖风 当我们冷车启动汽车后,不要马上打开空调风机,原因是车刚启动,发动机水温还没有上来,这个时候开空调会把里面原本就不多的热量吹出去,要知道每种发动机都会有个最适宜工作的问题(咱们凡尔赛使用说明书里建议是温度升至50度),温度太低或太高不仅对发动机不好而且也增加油。 正确的做法是先让车子中低速行驶3~5分钟,待水温表指示大于50℃,再开启暖风,先调至外循环,让车里的冷空气都排出去然后再调至内循环让车内暖和起来。 2.开车时不要打开A/C按钮 A / C 按钮就是空调,按下它表示压缩机开始工作了,就会增加油耗。压缩机主要作用是用来制冷,吹冷风。汽车中冷风与暖风是两个系统的,暖风是利用汽车自身的热循环产生的,不需要启动压缩机。凡尔赛全系标配的是自动空调系统,前排双区空调,中间的旋钮是AUTO 是自动空调按钮,按一下自动控制风量,根据设置的温度大小,只要温度达到了,风量就会变小,手动旋转也可以控制风量,也是冬季主要使用的按钮。所以一般冬季使用空调,只需要旋转中间的旋钮打开到自己觉得合适的风量,就行了。 3.长时间停车熄火之前记住先关闭空调暖风 为了避免下次车辆冷启动时暖风直接随机启动,我们需要记住一个小细节,那就是在停车熄火前记住先关闭空调暖风。 所以掌握正确的使用暖风技巧是不会增加油耗的,当然,即使是不增加油耗我们也不能长时间一直开着暖风长途驾驶或者在车内睡觉,长时间内循环吹暖风车内空气不与外界流通容易缺氧,从而引发安全事故,所以我们需要及时的切换至外循环或者停车开窗休息,保证车内空气流通状况良好,确保驾乘安全。
#用车心得炎炎烈日下,最向往的生活莫过于坐在冒着白气的空调房里,一杯书、一壶茶悠闲自在的度过一整天,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即使是屋外烈日炎炎,为了生活我们还是不得不在当空的烈日奔波,此时此刻的你,刚从清凉的空调房里出来,一头钻进凡尔赛里,蒸笼般的热浪席卷而来,你的第一反应就是赶快打开空调续命,但是有的车主朋友对汽车空调的使用并不是很了解,错误的使用空调不仅是对健康带来影响,还对汽车才造成损伤。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凡尔赛快速降温的正确方式。 1.烈日下尽量让爱车减少太阳的直射,有条件的话尽量将车子停放于车库或者有阴凉的地方,如果实在避开不了烈日,建议车内备一个遮阳挡板,避免阳光直接透过玻璃照射到车内,加剧车内温度的升高。 2.开窗通风散热,上车之前利用咱们爱车的一键降窗功能先将四门车窗降下,然后上车点火,按下天窗打开按钮,打开天窗,让车内的热气散开来,这个时候咱们凡尔赛天窗优势就有发挥出来了,因为热空气是往上走,当我们打开天窗时可以加速车内热空气的散发。 3.空调开启降温,当准备工作做完准备起步的时候,关闭门窗和车窗,打开空调,选择外循环,将空调出风口网上调,让车内空气产生对流,冷空气往下沉,车辆在跑动起来几分钟后,车内体感温度和车外温度差不多的时候切换成内循环。 4.内外循环交替使用,汽车的内循环制冷效果显著而且省油,所以很多车主朋友只使用汽车空调内循环系统。但你知道吗?如果一直开启内循环,那么车内的空气质量将会越来越差,车内的含氧量也会变低,对车主的健康有很大危害,驾车行驶也存在着安全的隐患,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汽车的内循环和外循环轮流使用,如果汽车外的空气好可以使用汽车外循环,如果车外空气比较浑浊则用内循环,从而保证空气不被污染。 5.定期清理更换空调滤芯,汽车里的空调和家中的一样,时间长了也是容易积累灰尘的,包括出风口处也容易产生灰尘,首先是要定期清理空调出风口,可以将空调风量开到最大,将管路中和出风口的灰尘吹出来,避免出风口产生异味;其次定期对空调管路进行清洗和空调滤芯更换。
#小米SU7提车日记5月21日郑州首批非创始版提车,目前行驶3500公里,长途城区里程对半,只要能NOA的路段基本都开NOA,综合汇报一下选车经历和使用感受 【购买动机】 纯电/增程? 没怎么开过电车的时候感觉混动比较合适,但是有过一段电车使用体验尤其是长途体验后,其实长途的时候跑三四百公里补能一次兼顾休息刚刚好。我认为买车要么纯油要么纯电,只有一种情况考虑混动:就是购车预算有限无法购买合适续航的纯电车,且能安装家充桩。 为什么选小米? 上台车是15年购入14款520i旅行版,9年车龄真的是除了情怀啥也不剩了,决定增购电车的时候目标选择还有宝马IX40和蔚来ET5T。 选IX因为目前终端优惠十分给力,放弃的原因是感觉这车开个四五年后残值≈0,内心不太好接受。 ET5T是少有的纯电旅行车,外形漂亮质感好,放弃也是因为性价比和担心背刺。 选小米是去试驾IX的路上顺路去看了下,老婆和家里的小朋友看完全都把持不住,了解后感觉小米值得一试遂定车。 小米对比其他车配置并不特别亮眼,性价比也不算突出,但是纵观目前所有车型,小米提供的情绪价值独一无二,一方面上市前期的稀缺性让人短暂体验被围观的满足感,另一方面订单火爆让人不用太担心被背刺,开一两年换车也不会太过血亏,从4-5-6月的销售政策来看,减少必要配置的赠送相当于变相涨价。 为什么选标准版? 单说su7三个配置,我感觉性价比最高的是MAX,但是个人选择上没有为性能买单的冲动,PRO交车晚不想等,并且我认为城区自动驾驶使用场景非常有限,高架和快速路NOA使用倒是没问题,普通城市道路上路况复杂体验估计不会太好,只有机动车非机动车完全分流的主干路用起来可以,但凡红绿灯路口过电动车和行人,这自动驾驶就比自己开还不省心,综合下来如果用车不是一线城市,不要对城区NOA抱有太高期望。 【用车体验】 续航能耗 4-5月平均气温20℃以上,目前3500公里高速和城区基本对半,动能回收100%,偶尔运动模式,高速能耗15左右,城区12左右,生涯累计13多。 补能方面 快充扎上就120的充电速度,充到70%开始掉到80左右,80-100%充满差不多要20多分钟,20-80%充满差不多30分钟。没体验过800v,但400v的感觉够用。 驾驶感受 一句话总结:目前体验到的最接近特斯拉驾驶感受的国产车。加速和电门方面是所有电车的优势,随便拉出来一款电车加速上的体验都完胜同价位油车,不过电车电门前段空大很常见,小米这方面做的不错。转向和底盘,底盘也属于偏硬但是比特斯拉处理颠簸强,转向体验不错有宝马的味道。 动能回收 回收力度可调节,我一直是单踏板,看很多车友分项能耗偏高,我感觉一方面是开的猛另一方面是动能回收使用习惯不同,很多车友不开或者开的弱回收,一开始会不习惯,但是脚法习惯之后单踏板模式很香,单踏板不但可以优化能耗表现,同时可以使减速更线性驾乘体验更加。 车机 车机流畅,我一直用的小米手机,互联互通体验绝佳,行车过程中也可以手机投屏到车机屏幕上,如果没有太多不可告人的秘密,完全不需要用手机支架,行车过程中通过应用投屏可以把卡片拉大到2/3屏来胜任副驾娱乐屏。 智能设备使用建议 推荐顺序小米手机/穿戴设备/遥控钥匙,小米手机可以更好的匹配和释放车机生态,体验绝佳。手表手环可以优化用车体验,解决了运动党跑步的时候手机放哪里的问题,另外开启可穿戴设备蓝牙解锁手机的功能,在大屏上解锁手机屏幕的时候不需要手势验证了,体验升级。 最没用的是遥控钥匙,他能干的手机全都能干,400块钱买个手环,700块钱买个手表不香吗。 【缺陷】 高速noa时110码开始方向盘抖动明显,左右摇摆幅度较大,我去门店整备了两次动平衡依然没有解决,开自动驾驶的时候由于是手轻轻搭在方向盘上,方向盘缺乏手掌的限位左右摆动比较明显,社区里有部分车友也反应此情况,但目前官方还没有给出解决方案,希望尽快解决。 唤起电话呼叫体验不好,这么常用的功能竟然需要打开车机的二级菜单才能进去,我不喜欢喊小爱,就想点一下就打开最近联系人。 【优化建议】 ①液晶仪表显示内容单一,样式单一,尽快OTA开放更多功能增加可玩性,NOA的时候仪表看不到能耗,没有歌曲信息,这些我感觉完全可以开放自定义。 ②OTA支持方向盘按键自定义,比较实用的功能比如一键点亮我喜欢音乐,一键返回车机主页,一键打开最近通话等。 ③建议商城里的中控屏实体按键按钮全都支持自定义,建议中控扶手上的空调实体按键支持自定义,产品经理眼里只有空调嘛?增加自定义比如:一键返回车机主页,一键最近联系人,一键点亮音乐收藏,一键打开360影像,一键自动泊车,一键保存行车记录,主驾驶座椅记忆等等 【总结】 瑕不掩瑜,su7不错,期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