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车日记我是从2013年11月15号购买的二手南宁市,是因为喜欢懂车帝,看到大家都积极评论,我就喜欢发出来 我是一名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三的学生,总价是41,000,贷款12,000,分期两年,为何想买车呢?因为我特别喜欢车看车看了5年,经过了一辆车,我都知道他是哪一年什么车什么品牌都了解,本来喜欢国产的名爵5 吉利帝豪 缤瑞吉利 欧尚x5 雪佛兰。虽然10年11年的老车了,但是没钱没办法,家里是农村的,条件不好。我觉得拥有一辆车就属于另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特别喜欢停着车,回头看几眼那种感觉, ,大众朗逸作为一款在国内市场上广受欢迎的紧凑型轿车,自上市以来便凭借其出色的品质、稳定的性能和合理的价格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本文将从油耗、高速行驶稳定性、动力性能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客观的购车参考。 二、油耗低:经济实惠的代名词 大众朗逸在油耗方面表现出色,我开个900公里一箱油,如果保持80速定速的话,能开1000多公里这主要得益于其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和优化的车身设计。在实际行驶中,无论是城市道路还是高速公路,朗逸的油耗均能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这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在油价不断上涨的今天,选择一款油耗低的车型,不仅能够节省日常开支,还能为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三、高速稳:安全舒适的保障 动力搭载1.4第7档双离合高速行驶稳定性是衡量一款车型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大众朗逸在这方面同样表现出色。其底盘调校合理,悬挂系统能够有效过滤路面颠簸,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同时,朗逸的车身结构坚固,能够在高速行驶时保持稳定的姿态,减少侧风对车辆的影响。这些优点使得朗逸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更加安全、稳定。 四、动力强:驾驶乐趣的源泉 动力性能是消费者在选择车型时关注的重点之一。大众朗逸在这方面同样表现出色。其搭载的发动机动力充沛,低速减档的时候有顿挫感,有一次还特别响加速迅猛,能够为驾驶者带来充沛的驾驶乐趣。无论是日常通勤还是长途旅行,朗逸都能够轻松应对各种路况。此外,朗逸的变速器调校合理,换挡平顺,进一步提升了驾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五、烧机油与毛病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已经换了一个发动机,之前发动机缸体异响,然而,任何一款车型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大众朗逸在拥有诸多优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烧机油现象。部分朗逸车主反映,在行驶一段时间后,车辆会出现烧机油的情况,导致机油消耗过快,增加了养护成本。此外,一些车主还反映朗逸存在一些小毛病,如电器系统不稳定、异响等。这些问题虽然不会严重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但也会对驾驶者的心情和用车体验造成一定影响。 六、结论 总的来说,大众朗逸作为一款紧凑型轿车,在油耗、高速行驶稳定性和动力性能等方面表现出色,是一款值得推荐的车型。然而,其存在的烧机油和小毛病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在购车时,消费者需要综合考虑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权衡利弊得失,做出明智的选择。同时,厂家也应积极解决这些问题,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用车体验。欢迎大家积极评论好嘛
#辣评新车本来不想谈su7的,之前热度太大了,也没想蹭流量,毕竟流量对我来说没啥用,但是手里有几张照片,就过来随便谈一下对这个车的静态感受。 静态体验 有幸参加了海南众测活动,恰好随便拍了几张图片,拍的不是很好请见谅,对于这个车子提一点浅见,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各位指正。 这个车子外观没得说,不是说那种能惊艳很多人的外观,毕竟帕拉梅拉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是保时捷,mg7没有成功是因为他是名爵,这东西怎么说,外观确实比较好看,但是没有到惊艳的地步,只能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吧,线条比较优美,配色包括车漆质感很棒。当然带来了一个缺点,碰一下不好修。 空间方面本人175,体重接近二百斤,坐进去感觉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虽然说是c级定位,但是感觉不到空间很大,但是也不拘束,怎么说,同样轿跑设计比UNIV好太多了,空间确实感觉大一些,但是可能因为轿跑外观缘故,感觉就是够用,不过座椅坐上去还是蛮舒服的,空间表现中规中矩,后排坐下感觉跟b级差不多体验,后面带了一个小冰箱,空间也不是很大,就是够用级别。车机那个大屏确实很流畅,拖拽切换很丝滑,在目前体验到的车机水准来说算是一流,因为时间加上人比较多的缘故没有详细去体验功能跟UI设计,不过相信这点应该是小米强项,体验应该会不错。 内饰方面摸得到的地方都是翻毛皮软包裹,没有一点塑料感,营造的氛围感确实很好很不错,设计上也有很多很细节的地方,好的地方比如说保留了部分实体按键,而且b柱还带了一个小挂钩很贴心,包括遮阳板小镜子带的补妆灯等等,细节方面确实很到位。怎么说,之前看营销感觉一个新品牌去坐车肯定很多细节方面会有所欠缺,但是静态体验下完全挑不出毛病,反而很多东西设计的比一些传统老牌车企更好,这很出乎意料。冰箱彩电大沙发也算是这个车子标配了,总体来说没啥太有槽点的地方,有一个点我不是很明白,现在扶手箱都喜欢做这种双开式的,按一下两边打开,从便捷角度来说好像也没有提升,从别的角度来说好像也没有什么作用,反而关闭的时候会比较麻烦,一直看不明白这个设计,但是好多车企都在用…… 竞品对比 之前昊铂gt也是二十到三十价位,但是让su7一比是真的不值了,su7好的点还是蛮多的,第一个定位清晰,就是运动轿跑电车,也确实这样去设计的,满足运动的同时兼顾部分舒适,可调节的启动避震搭配了布雷博的卡钳,还有可调节的电动尾翼,营造满满的运动感,智能驾驶方面相信按照小米实力也不会太差,驾驶这一套定价确实也并不高,在三十万不到的价位中有着自己很多独特的特色。当然车企围剿也诞生了很多竞品,比如极氪主打运动的fr,三巨头的阿伟塔等等,也都是兼顾运动与科技的存在,而且在海南最后一天抽空去了一下消博会,看到最新合作的产品智界s7,同样是主打高端科技兼顾运动的小轿跑,有着不错的颜值以及华为的智驾方案……su7确实被围了起来,但是怎么说,小米有一个别的车企无法企及的东西,叫做生态,之前华为就想做全生态的互联,这个方向不一定是未来人类生活的方向,但是是可能的方向之一。 之前就有人描写过一个情景,当你回到家,通风的窗户关闭,灯自动打开……科技慢慢的在改变生活,这次在海南一个酒店就是用了小度,可以控制空调开关模式设定,可以开关灯以及窗帘……小米汽车可以做到车机手机以及家用电器的整个生态互联,虽然现在来说还是比较鸡肋的,但是也是目前生态最好的,这是别的同价位汽车所没有的东西。当然还有一个凉的差不多的车叫做极越,百度的产品,但是这东西好像就是昙花一现,至少目前我是没看到过这个车,所以小米还是很有卖点的。 总结 静态来说小米表现还是相当不俗的,包括续航测试小米达成率也是非常不错的,生态互联更是强项,可惜我不是米粉无法去体验一下。但是车子整体还是需要开的,我的观点还是先等等看,不着急就看看动态测试究竟怎么样,毕竟第一代产品,总会多多少少有一些瑕疵。最后吐槽一下,不仅仅是小米,车企现在离开大天幕是不是不会造车了?你搞就搞吧,还不给配遮阳帘,你认为这东西很好用么?热不热的先不说,这东西一脏看着都难受,总不能天天洗车吧?所以搞天幕我不是很反对,能不能带个遮阳帘,而且有的天幕隔热确实不是很好,当然小米当时上去时间比较短,加上是早上阳光不是很强烈,所以没有明显感受到晒,具体的还是等大家来实测吧。最后三张图是可能成为竞品的智界s7。当然采用了竞技卡钳可能会造成后期养护费用高一点,气动的避震也有使用寿命且故障率也会相对高一点。前期有一个被追尾的小米su7被说气缸位置不合理,其实站在维修角度来说这个位置更便于维修,具体还是等第一批车主分享感受吧。
#我与007的日常选购攻略 🙋🏻 情况介绍 首先给从自身的需求出发,给用车场景做一个定位,注意此场景能满足九成的情况足以,不要过于求全面,当然世事无绝对,真是特殊且需要妥协请放在最后考虑。 我将用车情况大致精简成以下两种 通勤工具、周末出游:上班族大多数用车场景,首选经济、其次稳定、最后驾驶欲望; 商务长途、旅游自驾:对应长途驾驶的用车场景,首选舒适、其次稳定,最后安全 💰 费用明细 车辆选购要考虑售价和后期养护成本,按自身承受量力而行,我将购车款定在20W左右 🧮 选车对比 简要用车需求:以我自身为例,符合第一种情况,每日通勤在90公里左右,周末不定时家庭短途游,假期有长途需求,并希望在原有车辆的基础上做一次全面提升。 具体来说:换车前是17款的昂克赛拉2.0,对于车辆性能稳定、有驾驶欲望,但经济性对比当年同级的高尔夫稍显不足,至少多1个油,当年没选择大众是主要因为干式双离合问题刚出现还没有定论,用车7年中除了前点烟器保险憋过3次(之前车载充电器有问题,换了盯盯拍的就不再烧了)可以说没有出过其他故障,还有就是后排空间较局促。 心路历程:换车的想法是在1年前开始,随着年限增加用车经济性问题逐步凸显,包括油耗增加和更换老化配件的费用,还有一些是对于2.0的158马力确实在车流中力不从心了,起步尤甚。 期初的考虑范围固守传统燃油车,1.燃油车经过了市场的长期验证,更加符合通勤车稳定的特性;2.燃油车形成了固有的价格体系(包括品牌溢价和车辆本身产品力),可以很快速缩小到具体几个品牌的车型。 结合需求和市场现有车型,再将心里价位封顶在20W,基本上是A+到B级车,新车方面:名爵MG7、影豹传奇、大众迈腾;二手车:宝马320li或GT、奥迪A4、阿尔法罗密欧的朱丽叶,对于新能源倒是没太关注,主要电池耐用+廉价感给我的固有印象不是太好,提不起兴趣。 转变:不过来到23年,这一整年国产的纯电车从市场端开始发力着实让人刮目相看,首冲是BYD在这一年逐步追上并在Q4返超特斯拉荣登全球新能源销量第一,其次是新势力蔚小理逐步得到市场认可,内部竞争加剧催生更多选择,尤其是进入Q4,比亚迪的宋L、极氪007相继发布,终于从车型、价格、综合产品力上满足了我对此次升级的需要。 与自己的需求对比: 1.经济行自然是新能源车的最大优势,已北京为例,自有充电桩是0.45元/度,已充满电能正常行驶400公里计算,4天充一次电,一次30~50元,看电池容量 2.BYD有各车型的销售体量佐证、极氪有001市场背书都给我选择上的信心; 3..这两个更趋近于传统轿车,相对于新能源市场上主力SUV来说,更符合我的驾驶习惯,从观看网上评测和自身试驾后都感觉不错,另外比22年推出的汉、小鹏P7各方面都得到了升级; 车型最终选择:在试驾过两款纯电车型后,又听说领克要推出CMA2.0的混动领克07,按子品牌定位应低于极氪纯电,也加入考察范围,不过最终因迟迟无法得到确切消息而作罢。回到前面的两个车型:宋L的优势在于自有动力电池、车辆驾驶舱设计上更传统、高端产品带来的品牌光环;极氪007的优势在于驾驶感觉(尤其加速、制动)上更趋近于传统车辆、智能驾驶较突出、001车型的成功; 最终的选择是,极氪007,而原因也更多是由于其驾驶感觉上的平滑过渡,降低从传统燃油车转变到新能源车上磨合期,配置上:1.因为对自己智驾使用场景预计非常低;2. CDD减震驾控感受会更好,所以选择了同价位的四驱版本。在使用的半月时间内基本验证了自己的分析,分享给屏幕前的各位。 ✏️ 新车初体验 驾控上指向精准,侧倾得到很好抑制,加减速不突兀,感觉上接近燃油车,这点我很喜欢 续航春秋400公里,夏延长50,冬至少缩短50,满足我的需要 驾驶位不必说,后排空间比较舒适,满足家人出行需求 前后备箱相对较小
#辣评新车外观:相比于2023款飞度,新款飞度升级最明显的就是外观。运动款套件,熏黑的铝合金轮毂,还有大尾翼。整车运动感十足,说实话实车应该更好看。 功能:自动大灯和LED前大灯好评,提高了驾乘人员的舒适性。 不足:相比于9.68万的2023中配飞度,减配了2个安全皮囊,内饰同样减配严重,比如织物座椅,音响。(这是拿内饰的资金升级了外观是么) 本人意见: 1.这个价位这个级别本人不谈驾驶质感和底盘。只说购买成本和后期使用成本。 我翻看了车友圈,买飞度大概率只要最低配代步使用,但落地价依旧要在9万上下,对于当前这么内卷的国内市场环境下确实不便宜了。 后期油耗 保养 耐用性上飞度都经过了市场验证,可靠性不用说。确实后期养护成本很低。当然没办法和现在的电车比,这两不是一个维度的。来选购这个车的消费者基本上是不会去看电车的,这个对比没有意义。 2.保值率。目前来看飞度的保值率还可以,2年内的准新二手车购买还得7个左右。5年内的二手车购买也得5个左右。当然目前市场环境看二手车价格没有意义。比亚迪秦已经让老车主和二手车商亏成麻了,不过客观来看,花个5万块钱买个二手飞度我依然觉得很值,飞度的可靠性真的让人没话说。 3.看了比亚迪新款秦7.98起步,我感觉飞度这么多年销量这个大,工业化产品生产成本应该已经摊派的很低了,这个车造价 成本 做工我觉得卖五六万厂家也不会亏钱。 总结:新的一年我感觉飞度依然能降价。对于2024新款飞度,如果说价格能7w多落地,对在广大的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贼低,电池表现不佳的新能源汽车,飞度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再加上年轻人喜欢的运动外观套件,作为第一台汽车依然很不错。 前提是飞度愿意降价,现在躺着赚钱是不可能的了,那就压缩工业成本,比拼利润,来一场赤裸裸的市场竞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