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车心得下雨天前档风玻璃特别容易起雾,很多的新手不知道怎么处理,不处理的话可能会因为视线被影响从而增加安全隐患。 不论是挡风玻璃还是车窗玻璃,造成起雾的原因,一是车内外温差大,二是车内湿度大,为什么下雨天容易更容易起雾,就是因为下雨天温度低而且湿度大。 知道了原理,车窗除雾就很简单了,咱们新408是自动空调,直接点钢琴按键下方的除雾按钮,这个方法最快几秒钟就能除雾,就是噪声有点大不适合长期使用;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打开中控屏里的ac按钮,压缩机里吹出来的风湿度低,无论冷热风都能除雾;这两种方法使用压缩机会增加一点油耗,我一般是等除雾之后,在auto模式下关闭ac,能够维持很长的时间不起雾;最后一种方法就是打开车窗带,带出车内的热空气,让车内外空气温度一致,不过这种方法不适合下雨天(要淋雨)和高速路(噪声太大而且风阻增加也会增加油耗)。
#冬季用车小技巧进入了冬季我们的爱车在行驶过程经常会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玻璃起雾,这是我们冬季用车一大重要安全问题。 【一】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玻璃为什么会起雾? 1.湿度过高,在空气湿度一定的情况下,车窗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前挡风玻璃就会起雾。2.温度过低温差较大。车外的低温会导致前挡风玻璃冰凉,当车内暖湿空气遇到冰冷的前挡风玻璃,出现一定的温差,变成结霜。 【二】车窗玻璃起雾怎么办? 1.雾气不大,开窗对流,在天气好,不下雨,不下雪的情况下开车,可以打开两边窗户让空气形成对流,凡尔赛的外飘式全景天窗也可以很好的解决起雾问题,不下雨雪的天气如果车内容易起雾,可以将天窗开一小缝,使车内空气形成对流,避免玻璃起雾。 2.前挡风玻璃除雾 在当今车机系统高度集成化的今天,凡尔赛还是比较友好的保留了一些实用的机械按键,比方说在中控台上的一键除雾按键,当前挡风玻璃产生雾气时只需按下前挡除雾按钮,同时开启外循环,一键除雾启动,前玻璃起雾是车内温度比车外高导致的,所以启动除雾之后压缩机会工作,同时风量会开到最大,但冷风只吹向挡风玻璃,几秒钟后雾气会消失。 3.后挡风玻璃除雾/后视镜除雾 在下雨天或者寒冷冬天的早晨,后挡玻璃和后视镜也容易挂水珠和结霜雾,严重影响行车过程中的后方视野,凡尔赛的后挡除雾也比较省心,中控台同样有后挡的除雾按钮,同时控制后挡玻璃和后视镜,后挡风玻璃和外后视镜的除雾原理是利用热量将水汽蒸干,在玻璃上有电热丝。为了保护玻璃,15分钟后功能会自动关闭。 4.左右车窗起雾,会影响到左右后视的观察,这个处理起来也很简单,只需一键升降车窗即可。
#用车心得问界M5的小问题还是比较多,发个帖子说一下,希望不要被平台和谐了,也希望华为粉和车商的号不要喷,都是为了问界好。问界M5也有很多优点,不然我也不会买了,我这个帖子就不说优点,紧紧说说我遇到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我买的是智驾四驱增程版,从7月上旬到现在提车3周,遇到下面一些问题。 1、NFC钥匙感应时间太长,要大几秒,非常不方便,有时候还要10秒以上。强烈建议改进感应时间。NFC在哪里都是秒刷,这个车要这么长时间,简直是丢脸。 2、多次出现人脸不识别,然后被判断为访客,座椅和后视镜调为访客模式,然后再次登录识别人脸,再次调整座椅和后视镜,浪费时间较多。如果不使用人脸识别,就需要强制使用手机刷二维码登录,简直是嫌司机没事干,浪费时间。有时候这个车从用NFC开门,到能开走,需要花个几分钟设置。华为的工程师的脑回路真的只能去做IT产品,这种华而不实的设计说明开发人员就不体验开车。强烈建议取消访客模式,人脸不识别就保持原状态。车是私人物品,不需要访客模式。强烈建议取消扫码登录,学习特斯拉的设计,点击用户名就可以切换用户模式,如果车内其他重要应用需要账号登录,比如APP内支付,在需要的地方添加扫二维码登录,不要在每天都要用几次的地方搞个扫码登录。 3、遇到过2次没有4G信号,需要按SOS键重启4G模块后再重启车机才能有信号。 4、遇到过2次麦克风失效,叫不醒小艺,车载蓝牙打电话对方听不到声音,需要重启车机。 5、华为Mate30 手机,链接车载蓝牙播放手机的音乐,声音不流畅,有卡顿和爆破音。我开了比较多的车,第一次发现车载蓝牙会有声音卡顿的。 6、仪表屏出现过一次ADS显示异常,等10分钟左右后消失。 7、出现过多次倒车时摄像头画面卡住或出不来。 以上就是我碰到的华为鸿蒙智能座舱的问题,作为已经上市2年的产品,还有这些基本设计和稳定性的问题,实属不应该,应该早就迭代升级解决了。遥遥领先不能只说说。 除了车机的问题外,个人对于这个车体验最不满意的就是NVH。 1、除了胎噪和风噪比较大外,电机的啸叫声也是我比较不满意的地方,我的特斯拉基本听不到电机的声音。这是电机的硬伤,估计靠OTA是解决不了的。 2、纯电模式下,如果把温度设置的较低,空调压缩机的震动会传递到驾驶舱,最重要的问题是低频共振比较厉害,有轰头的感觉,所以我现在只能把空调温度设置在25度以上,让空调运转速度降下来,避免共振。 3、增程器启动后,在高转速下噪音比较大,主要是有共振轰头的感觉。在低转速下还好,而且停车增程器就停,开动增程器就工作,这种逻辑比较好,让噪音被行车时的其他噪音遮盖。 噪音本身不可怕,主要是共振轰头比较难受。我的特斯拉的空调在高速运转时也有噪音和震动传到驾驶舱,但是没有共振轰头,感受会比较好。噪声的大小也不可怕,主要是噪声的频率成分要合理,目前M5的噪音成分比较难听,这也是主观感受噪音大,仪器测试噪音分贝低的原因。NVH确实是靠时间和经验堆出来,不是简单能靠堆料做好,希望厂家后面多考虑。 目前我的版本是SP07版本,油门跟随不是很好,虽说我的M5是四驱版本,但油门踩下去的动力还没有我的特斯拉单电机的好,感觉动力不足,非常影响驾驶体验,希望能在下一版软件上有所改进。 辅助驾驶就不说了,遥遥领先还没等到升级。目前是城市道路的LCC都没有,我习惯开车有车道线就启动LCC,然后就可以间歇性看看微信消息。NCA没有就算了,LCC都没有就有点过分了。 总体来说,我觉得销量差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口碑是靠车友传递的,媒体的宣传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如果朋友买车,我会推荐M5吗?还需要进一步体验才知道。
#爱车知识大讲堂汽车大灯一般都用的最多的有好几种,你们知道哪些?没错就是卤素大灯,氙气大灯,LED大灯!激光大灯!一个比一个好! 早期的,也是最便宜的大灯是卤素大灯,这个外号煤油灯,缺点:发光偏黄,亮度低,寿命短,能耗高!但是也有优点雨雾天穿透效果好,最主要还是便宜!之前很多厂家都喜欢用这个大灯! 后面,部分车又开始用起氙气大灯,这个能耗比卤素大灯低,亮度比卤素大灯高,寿命也挺长的,但是有个致命的缺点,启动又延时性,需要几秒!当你想闪远光就很尴尬了! 再说LED大灯,LED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灯珠,优点很多,能耗极小,亮度高,寿命长,而且体积也小,缺点就是成本偏高!然后在LED大灯又分普通LED大灯,带透镜LED大灯,矩阵LED大灯!捷达V7的大灯就是带透镜的LED大灯,相对于某些用普通LED或者卤素大灯的车型,捷达VS7可谓算良心老板! 再说目前最厉害,也是最贵的是激光大灯,激光发光的二极管照射荧光粉材料发出的白光,他的优点很多,能耗小,寿命长,亮度高等,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贵了!
#我与007的日常计划购车前:工作几年后,和父母商议后决定买车,这样就能时不时地自己开车回家了。从年初开始看车,4月初看到了007增强版的推出,当时自己也是刚了解了一点信息。于是决定先从极氪007开始看起! 挑车过程:销售打我电话说可以上门试驾,当时我从没开过几次车,慌得不行,不敢试驾。不过那位销售小姐姐极力要求上门试驾并说会指导我,我也就同意了,第一次试驾在工业区里体验感很不错。当然我当时很久没开过车,没法区分跟别的车的好坏。紧接我就开始厚着脸皮约别的电车上门试驾,试了5辆别的车,不过当时还是对007情有独钟。劳动节期间跟家里人商量了下,最后决定还是买007! 提车价格:20.99W(丐版)+8K(灯幕)+7300(官方保险)=22.52W 杭州萧山极氪交付中心 购买配置:后驱增强,75度电池,蓝白内饰,星空之门 我身高174,座椅坐着比较舒适,座椅调节功能比较全面,就是感觉是不是需要自己配个脖枕,因为脖子那边空空得,开久了不太舒服。 后排空间充足,载了几个好兄弟,都说后排空间没问题。后排不系安全带就提醒的这个模式虽然感觉有点烦躁,但是从我这个新手司机角度出发,我觉得还是让后排的人乖乖系上安全带稳妥点,不然我压力大。 高架使用体验:提车之后就是开了一段路直接上高架,说实话第一次上我很慌,不过007在高架上表现确实很优秀(也没别的体验过哈),HUD太关键,我新人没HUD根本开不了车,怎么说呢,有些情况下我不论是看左右后视镜还是中控屏,都还没法做到扫一眼就能读取我需要的信息,然后我个人偏向于开在车道的正中间,当我没有注视前方的时候我容易把车开偏,杭州高架本来车就多,开偏之后我就会很慌。HUD真的救了我这个大龄菜鸟司机啊!高架变道时候很流畅,不过我新手变道比较急。 工业区路况使用体验:工业区的道路比较差,长年未修,路中间各种下沉井盖,每次开过去就是咣当咣当两声,能感受到悬挂的摆动但是没那么明显,能够接受,不过后排的乘客说开过去的时候有点晃。 刹车制动:开车第一晚过于兴奋,开到半夜两点疲劳驾驶,在路口等红灯时候本想踩刹车结果踩了油门,一动起来之后赶紧踩了刹车,马上刹住了,双跳自动打开,新车差点变事故车。 平时高架开,大概14-16度/百公里。由于还是本月提的车,还没有月统计数据。后续再分享用电分布情况。 关于辅助驾驶方面 NZP目前还没有尝试过,因为想着新手先自己多开开练手,后续再尝试,自动泊车用得比较多,自动泊车很奇怪,有时候能自己检查到停车位,又是检查不到,指尖泊车只能说是停得差不多就行了,你要是没强迫症,自动泊车效果还是可以的,我强迫症就会自动泊车之后再自己修一下。不过小区里有些地方指间泊车还是把我给救了的,车多,乱停的时候,然后有人催我的情况下,我自己确实还没有泊车路线。 车内智能系统体验:基本功能都有,导航是准确的,语音指令都能接受到。就是有时候我和朋友交流的时候这系统还接收语音信息然后来句:“很抱歉,暂时无法理解” 真的给它闹麻了!然后我在手机上刷视频,居然还把手机的外放人声也在那识别,哇,好无语。 提车时已经是6.1版本,具体提升差异就不得而知了。后续新版本更新再发帖说体验。 接下来写点我觉得比较好的功能点 1、抬头显:是我这种大龄新手司机的福音!车速限速,车道信息,跟车距离预警,实况导航路线。没这玩意我上不了高架。 2、向日葵屏,朝向驾驶座,理由同上,不需要扭头,眼珠右偏即可。 3.导航语音驾驶座后座位独立音箱:听得更清楚,能更加引起人的注意,是个不错的设计。 待优化改进点: 1、智能语音啥都听进去,明明不是我的人声也要识别。 2.导航有时候红绿灯信息会延迟或者提前几秒。 本帖我是从我自己这个大龄新手司机,上路充满紧张焦虑的情况下写出的驾驶体验。总得来说 007的各项功能 360度相机,左侧开门来车预警,压线预警,自动泊车等功能很好得避免了我出现各类低级错误;而刹车油门和转向都很适合我的体感;外形的设计和灯幕效果,我朋友们见过的都说很帅(我的朋友们情绪价值给满了 哈哈)就是智能化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至于高速,本周决定去尝试下!希望高速我也能稳稳得拿捏住!🤏🏻 麻烦圈主推荐一下,万分感激!
#人人写点评8.8升超大容积压缩机冰箱,制冷制热都更快。生鲜饮料,母乳辅食都能储存,是真正的家用车载冰箱,户外郊游露营更方便。 随着理想汽车压缩级别的冰箱下放到理想L6,车载冰箱似乎是理想汽车包括创始人李想本人最执着的设计之一。 对于定位家庭用车的理想汽车来说,车载冰箱可谓是这个“家”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车载冰箱的好处: 1、专为女性设计的车载美妆恒箱,可恒温存放口红、面膜等多种化妆品。此功能对女性用户如你的女朋友,你的老婆,你的老妈都有极大吸引力。 2、为高端商务汽车订制的红酒/香槟存储恒温箱;此功能满足商务用车需求。 3、满足母婴需求的车载多功能分区恒温箱等。 此功能就是所谓奶爸车的绝杀技。 既然车载冰箱这么多功能跟这么多卖点,那么他在车上实现的难度高不高呢?与家用冰箱有什么区别呢? 1、由于车内布置空间限制,车载冰箱体积必须紧凑,同时要满足容积需求。 2. 汽车使用环境极为恶劣,车载冰箱必须通过车规标准。电子元器,包括芯片在内,按照使用温度、辐射、抗干扰等进行分级,从低到高分为:消费级、工业级、汽车级、军工级、航天级。 消费级(手机,电脑,家用电器等)工作温度范围:0℃~70℃ 汽车级工作温度范围:-40℃~85℃ 3. 车载冰箱需要通过电磁兼容(EMC)测试,确保冰箱与车内其他电子产品不会产生电磁互相干扰,从而影响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