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观汽车
比亚迪正式进军日本市场,这是要力压丰田的节奏吗? 近日,比亚迪官方发布消息称正式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同时比亚迪在发布会上公布了ATTO3在日本发售的车型官图,该车为右舵版,除了方向盘位置不同,车辆的其他布局与国内版没什么变化。
闲传车
近日,奇瑞汽车旗下紧凑型SUV欧萌达的海外版本欧萌达5推出了右舵版本,开始登陆英国市场,与逍客途胜等车型展开竞争,当然右舵不只是在英国,日本乃至东南亚等全球多个地区都可以直接以此为蓝本推出。
主试角
上周,角师傅澳洲小伙伴安东尼拿了台现代i30轿车试驾车,这款车冷不丁一说大家可能有点懵。i30,我们熟悉,以前国内出过两厢版。有趣的是,现代汽车新一代伊兰特在澳洲地区依然沿用了i30的称谓,因此它叫“i30 Sedan”。
阿贵艺车
国内的绝大部分地区无论是行人还是汽车,都遵守靠右通行的原则,事实上全球有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都是遵循靠右通行,左侧超车的原则。
高贵橘子qa
日本工业?你不得不服!
自由的生活家PNd
关于2024年5月18日本人坦克500Hi4-T行驶过程中失去动力的情况说明 车辆360环影录像
赵璞工作室
我去日本看了一场中日混动车型对比
枯叶不黄
别搞混,全球第一辆插电混动汽车诞生地非美国,更非日本。而是实打实的诞生于中国-西安。 5月24日,西安比亚迪高新工业园迎来了一个超级喜庆的大日子——“全球第一辆插电混动汽车诞生地”正式揭牌。首款车型是以F3为原型打造的F3DM,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比亚迪插混车型早已全球第一。 5月28日,比亚迪即将在西安发布第五代DM技术,将再次刷新低油耗纪录,对传统燃油车再来一轮精准地“降维打击”, 让我们一起期待这场技术盛宴,与比亚迪一起引领绿色出行。 #全球第一辆插混诞生地#
山河无恙I
提问#拍人识车这个对开门的是啥车,位置是日本,国内不知道有没有没,那种奥德赛的商务么,有大佬知道吗
汶水三乐堂
一、提车 2010年购置了斯柯达晶锐09款手动挡,时光流转,眼看周围的人一个个都添置了汽车,一个比一个档次高,逐渐有了换车的打算,这草从16年就种下了。我是从事机械设计工作的,心里热爱,原理相通,汽车知识比普通人自然了解的多那么一点点。老百姓买车不就图个安全、皮实、省油、价格便宜吗。说起安全当属美系法系是第一梯队,无奈小故障多、油耗高口碑已广为人知,法系也因为设计独特、销量少维修不方便而显鸡肋,德系双离合还是算了吧,基于以上原因一开始关注的就是马自达cx-5,因为价格问题犹豫了老长时间,期间老婆投资的融资担保公司跑路了,买车的计划化为泡影,晶锐只能继续为我当牛做马。 时间来到2023年初,晶锐像着了魔似的,故障集中爆发,各种异响抖动,好几次差点搁到半道,先后进汽修厂多次,该换的都换了,修车费都赶上旧车值钱了,还是有些抖动无法彻底消除,只能在城区及周边跑路,几次长途借了亲戚的车用,借的次数多了就张不开嘴了,换车的话题再次提上日程。 春节前后,两口子到了周六周天就逛4S店,先后看了雪铁龙天逸1.6T,配置价格都符合我的心里预期,但有一点让我很不舒服,必须按指导价付全款,20个工作日再返回优惠的部分,直到我提完马自达好几天雪铁龙销售打电话说不用按指导价付款了,那不晚了吗!看过荣放、威兰达、锐际,说实话锐际是一辆好车,不管是驾控体验、动力、价格、配置都可以,外观设计和油耗有点那个,俺家一把手也是外观控,直接pass了。来到马自达4S店,16年接待过我的销售一眼认出我来了,看看手机还都留着对方的电话,继续唠cx5,智尚pro价格一度谈到14万出头,老婆子指着展厅里的锆石砂cx50说,这个车真好看唉,销售也趁机说,这是去年6月份的车,厂家库存,来店里两个月,优惠大一点给你,可以考虑考虑。然后就是各种试驾,和cx5来回对比,对比过程中发现cx5的360全景影像特别模糊,扶手箱太短,胳膊肘子无处安放,就这两点让我在cx5和cx50的天平中间彻底滑向了cx50,老婆子也鼓励说买一回就买个好一点的,和销售来来回回几个回合,价格基本上确定下来,4月20日智行版2.5L锆石砂顺利开回家! 二、用车 从4月20日提车到后来置换、挂牌、贷款、贴膜、安装行车记录仪、安装脚垫后备箱垫,过程非常顺利,销售、维保团队通力协作,热情周到,不得不给我们当地4S店点个赞。新车到目前行驶约2600km,已做了首保,包括1600km高速,市区300km,剩下的多是国省道,综合起来油耗市区9个左右,高速油耗可以跑到6.2个。 说一说一个多月用车感受,第一行驶质感比较“整”,有种紧绷的感觉,确实像车友说的最像欧洲车的日本车,五六十公里在高速匝道过弯没有明显侧倾感,20km以下方向盘旋转轻盈,速度越高力度越重,我感觉对女同志是一个考验;第二提车没几天我根据中控屏提示OTA升级了悦联系统,可能是因为没有程序升级前后对比,车友圈说的抖动没有感觉到;第三油耗,提车那天是周六,周一回4S店去办理置换挂牌,从家到4S店单程50km,三个单程平均油耗跑出了10.3升,心想这家伙踩了个大坑,弄了个油老虎回来,得,后悔也晚了,平时就多骑车少开车吧!5月7日去苏州全程高速740km,当时我也不知道怎么油耗清零,到达苏州时平均油耗降到7.4升;23日返程,出发前学会油耗清零,到家表显6.2升,得益于整个行程更多的使用了自适应巡航,拉低了平均油耗。通过近一千五百公里的高速行驶,我的感觉时速90km以下匀速行驶油耗特别低,时速超过100km油耗会高不少。我相信如果养成平稳加速、提前处置的驾驶习惯,尽量减少急加速急刹车,在市区也可以跑出很优秀的油耗;第四内饰和豪华品牌没法比,在日系车里面应该是最好的了,软质材料覆盖了绝大多数面积,360全景影像给停车入库带来很大方便,L2自动辅助驾驶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行车安全,减轻了高速驾车劳动强度。俗话说车无完车,作为第一批cx50没有经过市场检验,肯定还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有一点,三大件很成熟,他们保持稳定就可以了。以上就是将自己真实的购车及用车经历与大家分享,供大家参考,新车用车时间短、行驶路程少,不一定能全面反映车辆的真实状况,如有不同观点,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ZSL念忘之间
说起油耗基本上都会说日本的车比较省油,而国产车基本上没有省油的,所以在买车的时候很多都会考虑油耗。但是像我这种一年来不了太多的(目前想着开不了太多),油耗是不是就不会很重要了,而且从来没有想过买电车。不知道一般家用车购买的时候到底用不用考虑油耗呢?
小刘lau
飞鹰ncx配置解释,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广东 生产厂家:广州福羊科技有限公司,产地:广州市南沙区 广州飞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产品推广和销售 低配:汉达k25发动机,慧骑电喷,没有abs,原厂带护杠和尾箱,重庆门店自提价4980元,重庆发外地包物流价5300元 高配:金浪j25发动机,叶盛二代电喷,abs+tcs,原厂带护杠和尾箱,重庆门店自提价5980元,重庆发外地发包物流价6200元 你没看错,一款车两套发动机,没有雅马哈技术(纯忽悠小白),但是质量都还不错,建议上高配,如果不是金浪发动机采购价格比汉达发动机高的话,飞鹰厂家也没必要采用两套发动机,至于金浪为什么要贵些?你要相信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据试驾反馈,金浪要比汉达动力好些,震感小些,声音轻一些 合格证上标注排量是110,发动机是实打实的125排量,至于厂家为什么这样干?只能从税或者申报费用去猜测,换个角度思考:有很多人已拿到车,都说动力不输铃木uy,如果是110排量的话,动力还赶上了铃木uy水平,那小日本该情何以堪? 最后祝大家用车愉快!
南山WXL
关于汽车安装防虫网的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会影响汽车散热,对发动机不好。有人说对散热影响不大,看了多家汽车网站,论坛也没有人做过专业测试。在北方,还有中国特色的,从日本引进的杨树毛子,也不知道当初是那些领导拍的脑袋决定的!本着存在就有道理的心思,搜了一下领克09汽车防虫网,有很多家卖,价格参差不齐,其实都用料都差不多。比较了买了价格适中的一家,实际都是21款的,2024款的还没有厂家生产那!收到货后自己动手安装的,耗时一个小时,扎带绑扎的,安装效果还算不错!
锐向锻造轮毂阿布
#东京展会 在日本 看气动是很成熟的 各种大车小车 这趴下去的感觉够不够姿态 #六条幅轮毂#精抛轮毂
肖扬联合汽车
08年日本原装进口经典不可复制雷克萨斯RX350四轮驱动硬派越野车、 车况精品3.5V6发动机
三刀流VS
日本的摩托车潮流以复古街车和运动型摩托车为主。 1.复古街车:例如川崎的Z900RS,它是一款四缸复古街车,因其复古的造型和高级配置,深受国内外摩友的喜爱。 2.运动型摩托车:如本田的CBR1000RR系 列,它以其强大的动力和独特的设计,...查看全文
#聊聊你的Dream Car什么样的摩托才是潮流?海外?中国本土差异大不大 带你到东京近郊看一看日本都骑什么摩托车。
老郭机械局
当初日本提出来的氢能源技术,结果现在中国人包圆了。 刚看了一场上汽的技术发布会,混动系统,魔方电池,星云架构这些都已经不新鲜了,但是有一样技术看完之后感慨颇深———氢能源。 他们说现在上汽已经能实现氢能源电堆核心部件和材料完全自产。就这句话背后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事,可能只有研发人员自己明白。 氢能源看起来难,实际一点也不简单,质子交换膜,钯铑催化剂,储氢金属,电极材料,这些核心部分,能批量生产还能保质保量,能用上几十万公里不出问题的厂商,真不多。 而且细节技术上,每一样都得靠黑科技解决。举个例子,氢燃料产生的水,怎么保证在立刻被压缩空气吹走,冬天不留在电池里被冻住,这个问题就在上世纪困扰了奔驰近十年。 安全上,氢燃料电池车比一般的汽车更苛刻,氢气防泄漏的规格也比一般的天然气车高得多。除了预防燃爆,也是预防液氢喷射。 之前国外企业想用专利墙阻止中国企业发展混动没成功,现在想用专利限制中国的氢能源,现在也没能成功。车怎么样,没开过也不多评价,但是单一个“全国产化”,就能看出上汽在技术上费了多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