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国宾的故事整备完成后,大白和我开始了夏日的骑行,骑国宾跑山真的很舒适,不用在去想多快的速度进弯出弯,也不需要去纠结高速的风大风小,雨衣,水,随身物品两个大大的边箱都有了很好的空间安置。中间因为原车轮胎的磨损更换了一车轮胎,个人很推荐s22,相对而言抓地力优秀而且车辆本身动态体验比较好。山中骑国宾看到同行的车辆也会热情的打招呼,因为车身自重大虽然速度不会很快倒是弯中十分稳定。团队出行国宾也主动承担起了运输车辆的任务,同行人员的一些小件行李背包等等也都可以装到车上,加装shad48尾箱之后装载力更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用车心得个人感觉这个问题可能有很多车友关注,所以本文说的感受比较细,也可能说比较啰嗦,先抱歉了 提车55天,跑了近六千公里,提车以来一直加95#,今天心血来潮,总觉得每个探险者的推荐者都不忘说一句“这辆车只需要加92#”,如此大的吹点,自己不用似乎有点不平衡于是乎跑到表显续航50公里时,92#加到跳枪。 测试路段:本人驻外工作,常年习惯自驾回家,这条四百公里的高速我每年至少十五个来回,路况非常熟悉,现在单程时差不大于10分钟,驾驶习惯比较固定。 自己这台大探提车当天就跑了这段路,今天是第九次上路,此前的数据比较稳定,可作为参考。 正文:加满92后在市区用运动模式开了20公里,感觉和95#运动模式没啥变化,恢复标准模式直接上高速,高速上感受还是和平时有些区别的。1,发动机噪音增大,特别是发力时,涡轮声音比平时明显增加(可能是行车电脑还没有调整好92汽油的点火时间,也许多用一阵子会好转吧)。2,中后程加速,尤其是后程加速能力减弱。130迈再提速明显感觉脚软,以往那种搭脚就过的自信少了三分。3,140时速发动机有轻微抖动,以往开到200都没出现过(再快我也没开过)。4,全程下来,在基本保持习惯速度下,百公里油耗增加0.5左右(后附图1是92#汽油的本次油耗,图2是提车加95#第一次跑这段高速的油耗,图3是我的大黑)。 感受:发动机噪音增加可能是行车电脑调整问题,而且只在发力时比较明显,日常行驶影响不大;这台车是我开过的中大型里中后程加速非常优秀的,仅次于Q7和飞行家(我也没开过啥好车),轻松碾压一众日系大排量,所以中后程加速能力的减弱是我不能接受的;之前高速跑过200时速,极稳,但今天出现了抖动,不知道是不是也与点火时间有关,可能一直加92会好转,不确定;油耗应该可以更低,毕竟我全程110时速巡航曾经跑出过7.3的成绩,即使92号,也不会差太多。 总结:个人感觉长期市区的话,92足够用,我才不会听专家们的积碳论,汽车没那么娇气,特别是美系日系尤其皮实,而且也别说什么探险者车主不在乎油耗的屁话,谁钱是风刮来的?无谓的浪费能免则免。但是像我这样的使用需求,高速长途偏多,还是加95好。首先,中后程加速能力确实不一样,驾驶感受会提升;其次,噪音降低无抖动,舒适性会提升;最后论证一下经济性,按我这次计算,95续航会比92多个五七八十公里,这样按我们这里的油价差,实际一箱95也就比92贵二十五块左右,我年轮三万公里,应该比大多数车主跑的多,算下来一年也不过多花一千二到一千五的油费,想想我每年在车上的时间可能会超过600小时,每小时多花2块钱就能提高驾驶感受,我是愿意为这个买单的。 啰嗦了这么多,都是自己的真实客观感受,谈不上加哪种更好,看自己的使用需求而已,仅供各位探长参考。最后说说我眼中的大探,自己从45动感的A6换成现在的钛金,真心觉得太适合自己了。虽然大探操控同级非常出色,但毕竟块头摆在这,起步也不算快,加上有点傻的变速箱,市区拥堵路段其实还是挺笨的;跑去越野,估计昆仑都跑不过那些纯硬派,何况我的小钛金😂;但是高速长途跋涉,或者国道省道的小烂路,大探真的舒服。动力充沛,操控精准,稳的过分了,单冲底盘和前置后驱,我都觉得值这个价。经常高速的我,开大探的时候,真的觉得很踏实,底气十足,也许“城际SUV”才是探险者真正的角色。 以上全部,希望能给各位探友一点参考,愿稳健的大探保护各位探长路路平安 “请探险者圈主推荐加精”
#提车日记提车也将近半个多月了,今天就来分享一下我这半个来月驾驶枭龙MAX的感受吧, 哈弗枭龙MAX这款全新混动架构了HI4车型,真的是实现了电四驱的驾驶感受,我在各种路况都进行了测试,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奈斯! 操作也非常的简单,打开车门就自动上电了,踩刹车就可以挂档走真的很方便, 还有就是这个弹射起步真的很爽,哈哈,瞬间起飞的感觉,我真是爱上了这个感觉, 而且走在不同路面,比如碎石路啥的,她会自动切换到四驱模式,像我这种不懂该什么切换什么模式的人来说真的太方便,给力给力! 还有就是大家最关心的油耗问题,经过我这段时间的测试,枭龙MAX在市区油耗大概是5.7L||100 km,市区里各种路段各种环境我都有关注过,都差不多,应该是上电的原因吧,高速上每小时120KM的情况下一般都在5.3L左右,我也测试过每小时140km,油耗就会升高到6.3左右,所以说在匀速120的情况下还是可以的,但要超高速行驶的话优势不是很大,不过咱也一般不会超高速行驶的,这样也足够了, 再有就是噪音问题,我觉得除了一点点胎噪几乎就是没有,驾驶特别安静,好在我平时上车就听音乐,也没多大的感受,哈哈, 前俩天开着枭龙max回了一趟乡下老家,真的很给我面子,村里的小伙子们都说这车不错,看很高端的样子,而且内饰又那么的华丽,我还让他们亲自上车驾驶感受了一番,所有的评价都是好评,哈哈,也是趁机宣传一下咱的枭龙MAX,也感受了一把小小的虚荣心, 言而总之,总而言之,这款枭龙MAX给我带来的很好的体验,我相信长城厂家还会继续制造出深的我国人心的好车,加油!!!
#用车心得【用车概况】 1. 本人选购的车型是22年的威朗pro追风版本,平时用车的主要环境是城市路段,回老家会跑一些国道和省道。基本上平均每周用车在4到5次左右; 2. 可能回老家路途比较远,还有购买时间比较早。所以已经跑了有20000里程。不知不觉就马上4保了。油耗目前稳定在7.6左右。已经觉得还好了。 3. 说说使用感受,跑了几次长途,差不多一个月回去老家一次,其实整体的驾驶体验还是比较的不错的,而且动力也是比较的棒,正常保养三次,没有出过任何问题,动力方面目前是我最满意的,特别的给力,还有就是比较吐槽的部分就是黑屏问题。这个属实存在。而且第一次遇到时候很慌。还有就是外观比较窄小的感觉。和别的车放到一起感觉尤为明显。总体评价还可以吧。中评。 【用车成本】 1. 保养费用;如今已经保养了三次,就是基本的换机油,油滤。空调滤芯考虑换,等着第四次保养。买车时候有送保养所以,这几次还没有保养花费;在首次保养后。感觉油耗有所下降,还有就是感觉每次按里程保养,机油量也不高。消耗略大。 2. 油耗费用;一直在加92号油。如今20000公里,综合油耗已经稳定在7.6。个人觉得已经达到自己预期水平。一个基本月加2次油,有时候回去会多加几次。也是因路途远近决定。 3. 停车费用;所住小区停车位很多,公共车位基本上停车费还是挺省的。一年大概跑了不到3次高速。 4. 改装成本;提车后4s送了发动机护板,底盘装甲。所以这部分没花销。自己又购置了把套。手机支架、车载垃圾桶。感觉这几样都是非常实用的。 5. 洗车成本;大概2个多月洗车一次。有时候在家水冲一下就ok了!用车环境还好一些。成本不高。 【空间内饰】 1. 驾驶空间很不错,头部和腿部空间很大,驾驶比较舒适;后排空间,很宽敞。坐三个人还是很可以的,基本也不会说太挤,拉了几次朋友,都觉得空间还不错;后备箱能放不少东西。能放三个拉杆箱。还有其他杂物也不成问题,不过我一般就放些购物回来的东西,完全能满足使用。还是很满意的。 2. 威朗Pro的座椅和方向盘都非常细致。内饰能入眼,也没有很惊艳的感觉。相比价格来说。也是可以。双联屏整个看着很舒服。就是这个黑屏是头疼。后备厢也很宽敞。 3. 隔音方面基本上坐在主驾驶位置车速达到1500转以上,发动机的声音都比较响;80车速和120车速的感觉还是可以接受的,稍微放点音乐感觉还挺好的;车都如果超过140了隔音就不是很好,噪音比较大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更换静音胎会不会有效果。 【动力感受】 1. 试了威朗 Pro的100线性加速和爬升性能测试。威朗Pro的性能非常好。号称地面上最强的1.5t发动机表现不算很差的,在100公里加速7.7秒。在路上超车的速度真的很棒。高速上表现也很稳定,没有很飘的感觉,就是胎噪和风躁还是很明显的。 2. 驾驶舒适性;连续驾驶会很累。有时候觉得开车两个小时腰背就会有很不舒服的感觉。感觉疲劳。没有开过时间太长。估计一定累的慌。 【配置感受】 1. 科技感爆炸。当初买主要就是看重了丰富的科技配置;像防碰撞预警、刹车制动都是非常可靠的安全配置;我已经好几次经历防碰撞预警的红色信号灯闪烁,不得不说有时候确实能够给自己带来安全。但就是主动刹车的ABS制动太大声了,触发的很突然有时候。 2. 像一些舒适性配置基本都是配全的,像carplay,真皮多功能方向盘,座椅放倒之类的。虽然不配备倒车影像,但4S店也赠送了这个也相当于有,所以舒适性的配置还是齐全的,更何况还有科技感满满的大连屏。 【综合感受】 外观设计风格我比较喜欢,很有年轻化,尤其是正脸中网上的镀锌格条,像极了翅膀,溜背式车尾设计增添了运动活力的气息,不会显的死板。功能也相比较合资来说价格合理。就是底盘略硬。主动刹车有触发很大声,有时候黑屏。比较吓人。还有就是长途驾驶不那么舒适。整体感觉尚可。 最后就是感谢圈主推荐
#提车日记去年关注的是D9,这个车一出腾势瞬间不香了,我觉得不是一个档次的产品。当然D9我也试驾过。009兼顾了驾驶者和乘坐者,当然更多的偏向乘坐者。我去宁波提的,交付人员服务态度不错。办完手续就上了高速,全程运动模式冷空调23度,因为上的临牌速度120-160开的比较暴力,车上两个大人一个小孩,电耗24.8百公里。内饰,底盘滤震,隔音,风噪,操控,动力均强过路虎发现5(本人的发5开了6年了)。音响不知道是不是我没调好,很一般就立体感好一些,声音不通透应该原车不带功放,音效对不起雅马哈这个品牌,也可能我825W的英之宝听多了比较挑剔。动力没的说,140以后依旧推背感强烈,车子尺寸太大了,打弯倒车都要很小心,不适合女人开。坐姿有点低偏轿车,有点不太习惯。两只手臂无处安放,很不自然,也可能没习惯,这个就没有路虎设计的好了,左手搁在门板上,右手搁在座椅扶手上很惬意。300多公里的路程开回来1个半小时快充充满,挺方便。想买的兄弟们冲吧,不会后悔的。订车到交付大概两周就可以,至于续航焦虑网上一些车评人说的都是多余的,别被洗脑,你总不至于高速开个四五百公里不休息吧,从10%到100%电量一个多小时就行了,也就吃个饭拉个屎的时间,而且服务区也都是直流快充!但是遇到节假日有长途需求最好就别开电车了,服务区的充电桩要排队。
#摩托车改装笔记除了出厂设置,没有一辆力帆V16是一样的。 V16由于上市有几年了,而且前几年的销量确实不错,所以市场上有很多改装件,喜欢捣腾的可以自己改装出很多不一样的风格。 由于上班路上叔叔挺多,所以外观没有敢大动,我家的V16主要是是进行了一些实用、功能性性的改装,如护杠、快拆边包、行车记录仪,相信这也是绝大多数骑手们都会进行的改装。 首先是护杠,由于V16是我们的第一辆练手车,防摔安全肯定是最主要的。V16护杠是镀铬的,颜色、风格和原车也很搭,装上去以后整车显得更亮。其实过了新手期就可以拆掉这个护杠,因为其作用主要是保护腿部,防止低速倒车时压伤。骑车熟练以后基本用不上,而且若发生碰撞,护杠却有可能发生二次伤害。某宝购入,140元,车行免费安装,只不过这个护杠是适合升级前的V16,由于PLUS加宽了,孔位不太对,需要用钳子掰一掰。 其次是快拆边包。最早我们本想买棕色边包,因为棕色配白色看起来会更明亮,但是带快拆功能的边包只有黑色的。无奈担心路上若被叔叔检查时,快拆边包能很方便的取下来,进一步避免被罚款的风险,所以只好忍痛割爱。希望商家也能尽快做出棕色的快拆边包吧,那样我肯定还会再入手一套。某宝购入,一套总共花费515。 再次,很实用的改装是行车记录仪。在购买当初也是参考了很多品牌很多样式,但是结合自家汽车用的行车记录仪使用经验,基本不会经常查看录像,而且感觉手把上有太多的东西容易影响视线,所以就选择了无屏的行车记录仪,需要查看时用手机连接记录仪蓝牙查看就好。使用两个月下来,感觉没有任何的不便(也就只查过一、两次视频)。同样某宝旗舰店购入,440元。 接下来我准备开始进行一些外观装饰的改装,希望我的V16会慢慢变得更复古、个性!
#用车感受【用车概况】 1、22款追风,主要路线是城市外环+县区上班通勤,平均每周开车4-5次吧,每日来回40+ km,基本去市二环内不开车。 2. 提车10个月,开了5800+km,今年2月 3000km的时候做的首保,二保打算7000-8000再去。目前总表油耗是6.5,小计了4000+公里(全部是我上班下班路线),单程大概十几个红绿灯吧,小计油耗6.3,平均速度31左右。 3. 从21年底第一次车展见到,就一直在关注着,终于在去年价格合适的时候提了人生第一个台车。我认为无论配置 动力 性价比都在同价位的合资车里面能排的到前几,外形没有特别张扬但是又比较符合年轻人对车外观的要求。 【用车成本】 1.目前只做了一次原厂送的首保,换了机油机滤。没感觉保养后发动机声音变大,油耗也没有什么变化 关于保养费用问题,暂时不涉及去外面自费保养,如果后期需要在4s店做常规保养的话,价格可能在600左右,外面稍微便宜一些。 2. 关于油耗费用方面:我一直都在加中石油92的油,按照我通勤6.3的油耗算下来平均每公里在4毛6左右(如果算上交通银行信用卡抢到88折代金券下来就4毛1 2),这个油耗以及价格比较满意了,跟我爸开的1.4手动polo油耗差不多。 3. 停车费用:家里有地下车位,地下车位管理费每年是500左右,停车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平时也不跑高速。 4. 改装成本:目前动了外观件的就是买了前后的黑标+一个后尾翼,白色车屁股配个黑色的尾翼真的视觉上要提升好多,这俩东西一共花了大概150元。 倒车影像、记录仪、脚垫、护板、底盘装甲,都是4s送的。如果需要自行加装护板的话 大概在100-200元,至于底盘装甲个人认为智商税成分偏大一些,自行斟酌吧。 其余的小部件:手机支架 炭包 电话号牌 这些费用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车辆消耗品方面,买了一个马勒的空调滤芯(LAK1282) 50+,空气滤芯 雨刮暂时还没考虑更换。 5. 洗车成本:在单位用水管子冲冲擦擦。我们这边一般洗个这种轿车价格都在30左右,如果自助洗车的话在10-15元左右。后期会考虑自助洗车 【空间内饰】 1. 驾驶空间我觉着还是足够的,我本人1.8m 72kg,驾驶位空间绰绰有余;后排空间也不小,只要乘坐的人员身材不是特别胖,基本上都不会出现挤的情况;后备箱的容量很大,过年时候放两袋面一袋米再搁一桶油,七七八八的东西还能放一堆。 2. gs版本内饰清一色黑色+部分红色缝线,只能说这车内饰不是特别好看吧,美系车都是这个风格,除了前排的台面不是特别好看,其他内饰方面都还行 【动力感受】 1.起步不会窜,驾驶过程也比较平稳。夏天开空调低速情况下是会有一下顿挫但是不明显,可以接受。 刹车的话前段有点虚 后段沉,开了朋友的昂科威P,刹车的脚感是一样的,看样子是美系都是这样,开久了也习惯了; 个人驾驶感觉这款车侧倾较大,速度六七十过个小弯明显能感觉到倾斜的感觉; 超车这块基本没压力 非常轻松 2. 高速情况:速度起来之后胎噪风噪就比较明显了,本人对这块可以接受,没有特意处理,我跑高速的路段很短,速度上到140没法再快了,暂时没感觉到飘。 3. 驾驶舒适性:通勤单程时间在40分钟左右,暂时没感到腰部或者头部有不适的感觉。 【配置感受】 1.配置特色:发动机变速箱这块就不提了,很大的卖点;自动驻车挺实用的,避免了拥堵情况长期踩刹车;主动刹车也有必要,但凡真正用上一次就是赚;远程启动也特别有用,冬天提前热车,高配版本还可以远程空调。总体来说智能互联程度较高。 2.不满意的配置:自动启停是真没啥用,每次上车都需要手动关;语音助手有点傻,我开车喜欢唱歌,经常会被识别到;油箱盖不能在外面开启,这个设置有点搞不懂,每次加油都需要手动在驾驶室内开启。 【综合感受】 1.总体来说对这台车比较满意,动力强就意味着油耗会高,关于省油这一块,就是减少刹车的次数,尽量用油门控制车速,提前预判前车的驾驶状况,适时带档滑行,需要结合自己的路况找感觉。 2.对于没摸过车的纯新手来说,一套360全影是有用的,反之不是特别建议后期加装360,第一是没必要,这车没有那么大的盲区,多开开找找感觉就好了,第二就是后期加装东西,车机有时可能会黑屏,我目前10个月没黑过,第三还得花钱能省则省哈哈。 3.包容性:反正我个人看 这个价位的车指望没有异响是不太可能,还是看自己能接受程度了,只要不是车辆硬件大件出现问题,其余的噪音 异响 或者车机黑屏这一类的我能接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毕竟价位在这摆着呢 4.对了 机油确实有消耗 跑三千公里看下机油尺 感谢圈主推荐
杜阿团团:我前天提的车,发票产地写的芜湖,3月份出厂的,难道不是青岛产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