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史迪仔:今天急着用车去医院看病,车辆突然在停止的状态下ev受限,下电静置一段时间后重新启动,车辆仪表盘闪过一轮故障灯。 而后挂挡能正常行驶,目前还未去售后检查不知具体原因。 关于3YC的帖子不敢多说,封贴控评的厉害🙈
#晒晒我的途岳我入手的是21款大众途岳 280TSI 两驱豪华版。 21年一月提的车,一晃都开了快三年了,也算是“老司机”,老车主了。简单来谈谈自己的一个感受吧。大众途岳该款搭载了EA211,1.4T发动机,最大功率110kW,最大马力150Ps,最大扭矩250N·m,匹配7挡手自一体双离合变速箱,官方百公里加速时间9.1秒,实测9秒。 大众途岳的动力感受称不上充沛,但家用绝对够。它的涡轮介入时间比较早,踩油门会有滞后,在1400转的时候便可感受到明显的动力回馈,并且可以维持在较低的转速区间,以此达到节省油的目的。 它的刹车脚感不错,非常线性,不会出现点头或者有较大虚位的现象。 这台车令我比较满意的是它虽然匹配了7速双离合,但顿挫感不强,和传统大众汽车不同。 在方向盘方面,大众途岳的阻尼感不是很好,并且方向盘轻微晃动车身不会有明显反应,虚位较大,指向性非常一般。 底盘方面,大众途岳对于弯道的把控不是很好,支撑性略微不足,并且在滤震方面会有较大的颠簸感,不过在平整路面上底盘舒适感还算可以。 NVH方面,大众途岳路噪与胎噪较大,对外部噪音起不到很好的隔绝。 比较不错的是它的座椅舒适度,大众途岳的座椅舒适度很高,并且很软,能让我以一个较为舒适的姿势来驾驶这台车,乘坐者也可以有比较好的姿态进行长途旅行。 油耗方面,刚提车阶段可能是脚法问题,也可能是“磨合期”日常通行都是十几个油。但跑跑国道,油耗也很可观,能达到五个油,成绩也算是比较不错了。
#用车感受比亚迪宋pro dmi 110 坐标上海,10月购入,11月中提车,4个月累计里程5400公里,其中HEV里程552公里。 01、购车动机: 上海在8月的时候就出台了政策,2023年将不再对混动车发放绿牌,随着家里用车需求的增加,一辆油车已经满足不了我和老婆的日常通勤需求了,所以想增购一辆。拍牌2个月,颗粒无收(还是在每月多投放4000张的情况下)。 当时也找到了卓景4S店的销售,想等等宋pro和plus,被直接告知,放弃吧。起步3个月,能赶在12月前提车上牌有点悬。 不过后来出现了转机。比亚迪在11月时开始加大宋pro 的产能,同时也对上海车辆投放做了资源倾斜。销售打包票说宋pro 一定能在1个月内提车。对比试驾了宋pro 和plus ,觉得pro性价比还不错,价格上顶配的165800相比plus 顶配的18万,我更在意性价比。因此就下定110km天青蓝。 02、等车周期: 等车时间并不漫长。两周之后就被销售告知,库里有一辆蓝色,要不要拿下。这时果断回复拿下。同时也知道比亚迪锁单的秘诀: 不停的催销售跟踪车辆状态,订单和排产周期并没有关系,锁单比的是销售的手速和车主不断紧盯的态度。只要有颜色配置相同的车,一定要求销售提前拿下。否则下一批也不知道啥时候可以等到。 03、提车: 不知道其他地区提车状况怎么样,上海提车流程比较复杂,一共有两步操作,车到库房后,这时候销售会发放一个车架号,你需要拿到车架号后,再去找对应的验车人员,找到这台车,然后粗略的看下,确认下不是运损车。(后来才知道,这里的验车人员是货运机构,验车目的主要是免责) 确认完后,会再运送到交付中心,洗干净后,走提车流程。 我的提车流程并不正规,提车交付人员比较着急,草草讲完后,对外面的颜色,漆面做了验收,内饰,中控摆弄两下就算完成。当然最后少不了售后推销的延保和护板。延保我没选,护板我装了。说下我选择的理由。 其实延保没有网上说的这么坑,延保主要是针对不打算换车的人设计的,对于我这种5年后就考虑换车的,基本延保也没特别吸引力。所以还是需要清楚的认识自己打算开几年,8年以上可以考虑买个延保,里面保的多媒体和充电口还是比较香的。5年就想换的就别买延保了。 护板主要是保护电池,电池作为车上最贵的一个配件,随便磕碰,小石头弹一个洞,就是大几万的换电池费用,相比1000多护板,多一层保障还是比较有必要的。 04、用车: 用车环节,优缺点我就不总结了,基本可以归为:省钱,省油,空间比较大,底盘不咋地,烤漆容易脏,L2辅助也真的只能辅助。 说说一些别的车主不太分享的细节。 比亚迪APP中的电耗折算油耗当量计算有相当大的误差,馈电行驶,油耗计算为5.3L,纯电行驶,油耗在5.6L以上,同一种脚法,同一个路段,同一个通勤距离,气候都是大晴天。为什么纯电比馈电油耗高呢? dmi的驾驶感受,其实dmi更趋向于纯电的驾驶感受,起步更线性,80码以下只要发动机不介入,几乎是静音的。dmi的0-60km/h起步没有对手,除非小钢炮刻意和你比起步。否则红绿灯基本就是杆位出发,保持领先。宋pro还是7.9秒加速,更别说海豹,以及部分dmp的4秒。 高温杀菌是个好功能,尤其是刚提车的时候,可以有效的降低甲醛浓度。只不过高温杀菌很耗电,需要确保电量充足的时候启动。一般杀菌持续时间1小时 能量管理和设置,我的设置是Eco/Normal,标准动能回收。sport模式主要是赶时间会设置。这里的eco,normal,sport的主要区别在于,踩油门后的动力回馈。sport动力回馈最大,窜的猛,eco踩油门后会有一定的拖拽感。响应慢。城市道路推荐eco,高架上推荐normal,堵车想秀操作的可以切sport。 动能回收上,没有特斯拉这么生猛,即便是强动能回收下,也只是有轻微的拖拽感,并不会像特斯拉有“顿挫感”。而且强动能回收下,车感觉像在泥地里行驶,我个人接受不了。也没省多少电。因此不推荐使用强动能回收。 充电APP上,我目前只用智享乐充。但是这个app限制条件还比较多,如果图省事,也可以直接用比亚迪APP来实现充电和预约充电。
#现款威兰达改进建议分享先说总体评价:威兰达在我心里是一款家用SUV车,外观相较于姊妹车型荣放,霸气中稍显秀气,日常油耗表现出色,空间宽敞,动力适中,驾驶感受平稳,符合我购车时对家用车的畅想。 一、7月份买的2022款双擎四驱豪华plus,目前行驶了3200公里。买它就是看中丰田的品质和稳定,妥妥的家用SUV。主要用于市区代步,周末、节假日偶尔也会带家人自驾出行,考虑到山区在冬季时,路面会被雪覆盖,特意买的四驱,不要求有多高的越野性能,主要是为了防止打滑,实际效果确实达到了预期。老婆孩子都坐的很满意,只有两方面和我预期差距较大,一是隔音,特别是发动机噪音大;二是内饰没有豪华感,名不副实(就这还豪华版)。 二、车是好车,对我个人来说还是优点大于缺点的,有很多好的方面建议厂家继续保留: 1.功能按键布局合理,空调温度为旋钮调节,按键的力度回馈恰到好处,开车时盲操很方便,希望将来也不要改成触摸屏,那种所谓的高级感也仅限于观感。买车后才发现,当初看车时很多功能其实很少用到,每次开车就是走走停停的,实用主义才是真理。 2.驾驶位的空间宽敞,视野好,大屏幕和A柱都不会挡视线,前排的靠背还可以电动调节角度,皮质比较柔软,坐得很舒服。 3.动力组成好评,2.5L自吸发动机+电机的双擎组合,既充沛的动力输出,又能保持出色的油耗表现,我目前平均油耗是5-6个油,日常驾驶时,增减速都很平顺,相比之前6AT的车真是有质的改变。 4.安全性配置丰富,这也是我买这款车非常看重的一点。全车7个气囊,钢材强度有实验数据支撑,L2辅助驾驶配齐。前后雷达,360影像,胎压显示等可以算是保障日常行车安全的配置。虽然,网上对这些配置的效果褒贬不一,但是,我个人觉得基本的底线,丰田还是守住了。 三、车无完车,威兰达也有缺点,希望厂家今后能进行适度调整: 1.前大灯亮度不足,没有透镜,不聚光,影响夜间行车视线。希望厂家可以标配透镜大灯,或者把带透镜大灯作为选配项,以诚意价格供车主自选。 2.内饰设计不够亮眼。既没有豪华版车型该有的豪华氛围,也没有现如今市场一些合资紧凑级轿车的精致感,毕竟人坐在车里,内饰的设计、质感给人的感受是最直接、最长久的。希望今后能做出改进,我觉得如果改变下内饰皮质包裹的颜色,也是一种选择。 3.全车隔音不是一般的差。当初买双擎就是觉得噪音可能会偏小,驾驶感受能好些,但是略有失望。加速时,发动机突然介入后,噪音依然比较大,尤其在需要发动机给蓄电池充电的时候,不仅声音能传入车厢,还有震动的感觉。此外,风噪、胎噪也比较明显。希望厂家后续可以改善车辆的隔音效果,前排像凯美瑞和威飒一样装配双层隔音玻璃,作为选配,给予合理实惠的价格也可以,希望能进一步改善双擎版车型的行车舒适性。 4.中控大屏和仪表盘的样式太老旧了,希望厂家可以跟上时代步伐,更换为全液晶仪表盘。同时,中控大屏建议增加更多实用功能,比如:无线carplay,无线hicar,息屏后显示时间等。驾驶位中央仪表盘、中控大屏的美观性也应该做出调整。 四、个人比较爱车,改了很多实用的配置和车品,总体来说都很满意,有效缓解和提升了用车的舒适度、便利性。 1.自己加装了carplay,增加了车机的功能性; 2.车门板按键换成带指示灯的,晚上再也不用瞎摸了; 3.增设了迎宾脚踏板,家里的小孩、老人上下车方便多了; 4.高清的行车记录仪,必需品,防碰瓷,防止事故时扯皮; 5.车窗镀络条,买了全套,让车看起来更富有美感; 6.黑色门把手,个人觉得对提升车子的颜值很有帮助; 7.大灯感应帽,便宜但实用的小东西,车灯不会那么灵敏,经过一些阴影处,也不会再自动亮了; 8.挡泥板,作用很大,弥补了车身的设计缺陷,防止门框沾到泥水印。 接下来,还考虑改一下音响和隔音,容我先慢慢摸索一下。 五、作为苦逼的打工族,每月只靠死工资,25W的落地价对家庭的负担其实挺高的,如果厂家今后能增加以下配置,我觉得会更对得起这个车价: 1.带透镜大灯,起码跑夜路时,得能看清路面和前方车辆吧; 2.电尾门,25W的车没电尾真说不过去,老婆开尾门时总觉得吃力。 3.全液晶仪表盘和副驾电动座椅。全液晶仪表盘看起来,逼格有了,又能提升内饰整体的质感,多加这点成本,让内饰上一个台阶,其实不亏。副驾带电动座椅能让副驾乘客更简便地调节到适合自己的坐姿,增加乘客的舒适性。 最后,感谢圈主驍睿915指导推荐!
#用车感受5月份提的车,用到现在也有差不多5个月,行驶里程5400多公里,对用车感受应该还是有发言权吧。 🙋🏻♂️ 情况介绍 因预计在年中跳槽,想着可能会找到离家远一点的地方去,就和老婆大人商量,结合小孩子出行方便等情况,就决定买个车。 🧮选车对比 大部分男的在拿到驾照后,应该多多少少会想着哪天拥有自己的一辆车吧(家里有矿的随便买)。当初拿到驾照后,每天都在B站、懂车帝看新车资讯,曾经,领克01是我的dream car,我甚至还趁着公司业务是偷偷跑去试驾,后来又经常看到星瑞、星越L的评测,知道比亚迪的dmi横空出世,才将注意力放到宋plus dmi上。这次决定买车时候,还到比亚迪的4s店去了解,说等车要6个月,当场就解毒了。 之后,在B站上看到威朗pro的评测,拿给老婆看后,她也表示喜欢这台车,然后就看它的配置,发现安全配置都挺齐全的,比较合我心意,然后就等五一放假时候带老婆和小孩去4S店试驾,都还挺满意的,就当场订车了。 ✏️新车初体验 1、动力方面,威朗pro的动力真是没得说,1.5T的发动机能爆发184匹的马力,动力储备随叫随到,在行驶中要多关注时速表,因为在不知不觉中很容易超速。在轿车领域,这样的发动机还是佼佼者。 高速上更是没得讲,有一次过隧道限速100,隔壁车道的轩逸一直和我齐头并进的跑,一出隧道我一脚油门直接把他给甩的看不见。 动力好也挺烦的,你油门都不用深踩,导致右脚长时间吊着还是有点累。 2、空间方面,轿车的空间和SUV还是没得比,威朗pro的空间其实还算挺大的,我身高170,开车坐姿喜欢调的比较高,但头顶空间个人感觉还是挺充裕的。后排的空间也挺大的,我试坐过后排,以我的身高,翘个二郎腿还是足够的,家里人和朋友坐过我的后排,都说这个车挺宽敞的。 3、配置内饰方面,我买的疾风版顶配,它的配置在合资里面,我觉得是同价位较高的了。 我买车首要看重的是安全配置,威朗pro有6气囊、车道保持、车道偏离预警、前碰撞预警、主动刹车、盲区监测、前后雷达,都是我想要的安全配置。 其次是科技配置,液晶仪表和中控都是10.25寸的,还是双连屏,带语音控制功能,车机虽然比不上国产车的那么智能,但至少比原厂小黑板、原厂手机夹好太多了,哈哈。 但是,威朗pro的车机真的是卡,而且,内置的高德地图是4.6版本的,还无法支持手机车机无缝互联,车机也不能自己下载安装app,据说23款的可以,这刀背刺还是挺不爽的。 4、舒适度方面,整车的地盘还是较扎实的,过沟沟坎坎时的支撑很到位,不像某来一样,压个小凸起就像开船一样摇来摇去的。 隔音方面就一言难尽了,在比较光滑的水泥路、柏油路上跑,可以说比较安静,但在粗糙的水泥路、沥青路上跑,那声音还是比较大,咯啦咯啦的。高速路上,主要的还是风噪,但威朗pro对风噪的抑制还是比较好,在车里面说话不用大声喊。 5、油耗方面,这个可就要好好说道了,以前人们对美系车的印象,就是油老虎,但现在应该要颠覆这个看法了。 1.5T的车,跑高速、高架桥,百公里油耗能跑到5个以内,我现在的综合油耗是7升,你敢想?我从家到公司,60公里,其中28公里高速、25公里高架,剩下7公里是普通道路,一路上一共要经过6个红绿灯,一程下来,油耗在5.4左右,晚高峰回家的油耗5.7左右,就这动力搭配这样的油耗,我是超级满意的。 总体上来说,综合优惠后的价格,威朗pro还是很能打的,该有的配置都有,发动机的动力也猛,空间大,车机系统支持OTA升级,油耗也还可以接受。 但是,诶,但是来了,还是有一些小问题的: 1、大多数车主说的向右跑偏,确实有,但要说影响驾驶安全吧我是不苟同的,交规规定,驾驶车辆要正确掌握方向盘。 2、车机卡,特别是在晒过太阳后,更卡,看个人接受程度吧。 3、异响,我就这么说,20万以下的汽车,哪个没有异响,谁赞成谁反对威朗pro的异响,感觉也是通病,方向盘异响、中控异响、油门异响。 4、车漆薄,车漆是真的薄,随随便便一磕一碰,就掉漆。 说了这么多,威朗pro我还是比较推荐购买的,或许,以后换车也会优先考虑通用的车吧。 最后的最后,一定要 感谢圈主推荐!!
#国庆爱车表现如何?🙋🏻♂️ 情况介绍 国庆长假回不了老家于是就在江浙周边转了转,车上坐两个人,后备箱放的行李总重不超过40公斤吧。虽然提车到现在也快两个月了,还从来没跑过长途高速 这次一口气跑了300多公里的高速,个人的驾驶感受记录分享一下,大佬们一块评论区交流哈! 【驾驶模式及车辆设置】 出发前先充满电,跑高速全程使用HEV+NORMAL模式,智能保电40% 动能回馈为较大,全程没有开空调制冷,只开了通风和座椅通风,虽然没开强制保电,但是跑了180公里之后电还剩60% 【高速驾驶感受】 大佬勿喷第一辆车还算是新手,不敢开很快,高速最快时速120,开了ACC,但是把智能领航和车道保持关了,这东西用过两次,还是觉得不放心,方向盘握在自己手里自己控制比较踏实。ACC还比较实用,但是车道线如果识别不清,或者前方车辆变道,就会自动很猛的踩刹车,在高速上这样急刹车真怕被追尾。不知道大佬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有什么建议可以交流一下。 再就是转弯的时候侧倾还是比较大,在过匝道的时候路面已经会有一定斜度,但还是会有一种往外侧甩的感觉,但也不能说这车底盘软,过减速带或者颠簸路面还是会感受到颠屁股 动力这块很足,加速超车很轻松,但是有这种感受:纯电EV模式下速度上来之后再深踩油门超车会感觉到油门踏板很重,但是HEV模式就比较轻。 【跑完来回长途过后感受】 先说一下油耗,出发单程开ACC时速120跑的,表显油耗6.2个,回来开100的时速,表显油耗4.2个,还是差别挺大的 后备箱空间一般,但是后排放倒后空间就大了,躺两个人完全不是问题,175的身高躺平还是需要弯一下腿。 行驶途中的噪音主要是胎噪明显,基本上听不到发动机的声音,A柱风噪也会有,但是不是很明显。发动机每次运作的声音也是比较安静(我发动机调的是normal模式)基本上没有什么发动机的噪音,除了胎噪以外还能勉强接受,时速在60以下不会很吵,如果要是在60以上这个路噪和轮胎的声音就比较明显了 【充电感受】 目前还没有自己安装充电桩,都是在用外面的快充桩,还记得提车回来第一次充电,扫码插充电枪,快充转接头比较麻烦,每次都得拿出来插上,秦plus dmi都有两个充电口了,这宋顶配不给配上说不过去 充电时间一个小时从25%充到100%,还是比较久,建议每次充到85就行了,因为到85%之后越往后越慢,没必要多等那半个小时充满。 感谢圈主↗买来宋外卖↖推荐精华 感谢圈主↗买来宋外卖↖推荐精华 感谢圈主↗买来宋外卖↖推荐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