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改装我昨天下午发了一个俩字,完全没有本人出镜的朋友圈:“已拆”(如图2) 不到30分钟内收到80多个留言。就连我亲妈看到了我的朋友圈都一个电话打过来质问我:“你这是干什么呀,为什么给你车的尾翼拆了?那么好看的尾翼你拆了干嘛?” 我只能耐心解释… (拆掉过程图3、4、5) 关于这次拆尾翼事件,主流的留言有三种: “你1087毕业了?” “为啥拆了?” “你这要卖车了吗?” 面对这些个留言我并不惊讶,并且我一一回复了。 也借此机会和大家聊聊关于尾翼这些事。 1-安装方式: 我的“尾翼”是其实是尾翼和C柱支架加固,螺丝拧上的。而这一套尾翼和原车之间是使用玻璃胶粘焊的。特别牢固。我是原车本身是有贴高端TPU隐形车衣的,隔离保护和我附着力都很棒,所以拆我这次拆后,原车没有损伤也没有胶痕。非常棒。我撕下旧车衣随即贴了新的。 这是我认为最棒的安装方式, 首先牢固:我经常车速120,也有跑过156稳定的很。 其次对原车的保护很到位。原车C柱犹如全新。 (图6) 2-动力表现和驾驶体验: 众所周知“尾翼”绝不是只是“装饰件”。在行车过程中,尾翼起到了增加“下压力”,提升车身“稳定性”,以及为汽车“梳理”风向的作用。合理利用空气的流动,减少汽车的“不必要好损”和高速行驶中来自“风”的阻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空气动力学”的一部分。 首先,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拆掉了尾翼的爱车就像是“减肥”了。起步就能感觉到,整个车身轻盈不少。最明显的就是起步更快。整体感觉是特别“灵活”。 然而,这并不代表爱车的动力表现上“更有力”,“更快”,恰恰相反,爱车开起来,反而“仿佛使不上劲”,“上不去速度”,并且在和之前同等速度环境条件下,发动机是转数高了。我最很明显的驾驶感觉是“下压力”不足,造成了“失衡”。 这个感觉很不好,下面我详细说说吧。 ▪️首先,在平直行驶条件下: 1)-在车速约0—80,爱车带给我的驾驶体验是:很冲,但并没有更快。车身更灵活,方向盘特别轻,整体感觉有点“松散”感。 2)-在车速约80—100,爱车带给我的驾驶体验是:加速变得相对“困难”。在同等驾驶条件下,有尾翼的情况下,80~100本身是那种“不用踩油门的轻而易举”而当我去掉尾翼之后,因为车身后面变轻,车身虽然不飘但明显没有之前有尾翼稳。并且,油门变轻了,但是加速却慢了不是一点半点! 3)-在车速约100-120,爱车带给我的驾驶体验是:“冲”明显,加速不给力,车身明显不稳。在同等驾驶条件下,有尾翼的情况下,我的爱车别说120了,就是140也不会出现车身不稳的情况。然而,在我摘掉尾翼之后,车速不但不容易继续上来,并且,高速行驶会感觉不稳,我的车身虽然不起飘,不摆尾,但是明显不那么稳定了。这种感觉带来的一个很不好的负面影响就是“让我在高速行驶中感觉车身有点不可控。很不舒服。降低了驾驶体验。 ▪️其次:再说说转向: 因为方向盘突然那么轻,车身更灵活了,也更不稳了,我发现,我容易“一把打过头”。这一点很难控制,因为毫不费力这个“弯”的角度就已经大了。 这种表现不但体现在转弯 ,弯道中加速行驶,更多的是“倒车”,“出车”,“让行”。 “倒车”-轻轻一把过去,后尾倾斜大了,只好小补一把。 “出车”-轻轻一把过去,前身倾斜大了,好担心“伤及”旁边的车辆。 “让行”-路上紧急情况下的让行变得仿佛是围着对方车辆或行人画半个圆。就,很尴尬。 我每天的日常车速是60~90,我喜欢开快车。路上情况复杂,我总是特别全神贯注的开车。但是没有尾翼真的开着很不舒服。 3-外观影响 这个是我觉得最重要也最不重要的。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我改尾翼主要就是为了好看。但是,在我看来,尾翼是爱车帅气的加分项,而不是全部。即使没有尾翼,我依然感觉我车很帅。就像自家男朋友换了发型感觉差不多,本来的潮头变成了寸头。虽然平凡了不少,不影响他帅, 也不影响我爱。 但是也不得不说,有尾翼的爱车更霸气更帅。 有尾翼的“影”(爱车的名字)大家天天都在看,毕竟思域车友圈背景封面就是我的爱车。就不细说了… 话都说到这了,下面就给大家看看没有尾翼的影吧。 (如图7,8) 最后的最后,关于“我家爱车拆尾翼”这个瓜,大家既然都有疑惑,甚至不可理解,这里我就简单说一下吧…我就是想换个尾翼罢了。但是因为我车贴隐形车衣,C柱刚刚重贴,需要太阳多晒晒,以增加车衣附着力和保护力。所以我这几天暂时不能安新尾翼。 我的新尾翼目前在贴车衣了。是的,我所有改件,甚至我的后视镜壳我都贴了隐形车衣。因为我怕“车身光泽度”也就是那个亮度,不统一,影响细节上的一体性。 所以,包括我亲妈,不要再责怪我了。我不是把影的尾翼拆了,我只是想给他换个。也不换影响颜值的。放心吧。
#汽车保养那些事公里数:1726公里 保养店铺:无锡华诚 过程分享:因为平时都是上下班开开,来回路程也只有24公里,周末也不怎么出远门游玩,三个月开了一千多公里,4s店就打电话过来通知我去保养了。到店以后首先前台会过来接待,然后技师会把车子开到车间里的工位上举升起来,检查一下底盘悬架什么的,我就在旁边看着,车身上大部分零件都印着领克的logo,有一点点高级感。维修技师然后拧下放油螺丝,继续拧机油滤芯,三个月的机油放出来还比较清澈,可能是因为我开的公里数少吧。用的机油是吉利挂牌的壳牌机油,型号也和保养手册上0W-20一致,放完油换上新的滤芯,拧好放油螺丝,用化喷清理一下残留,就把车子放下来加机油了,有一说一,这个发动机要加到6升油我是万万没有想到。整体的过程都很流畅,没有出现意料之外的事情。 总消费:0元,燃油版星越L四年半小保养免费 服务评价及建议:从告知用户信息到完成维修服务都还算体验不错,但是首保的时候app车机的信息告知还不是很完善,现在app更新过以后已经可以查看到保养剩余公里数了,为这个点赞,保养也没有什么槽点,车子目前使用也比较满意,就是带着朋友灵活一些坑洼路面反馈感会有一些强,车机也是大家一直的诟病,赶紧让魅族的系统上市吧,加油,吉利!
#提车日记【买车背景】 老车是一辆服役了7年的凌派,因为我和老婆都是独生子女,加上今年又刚生了二宝,一大家子人出行很不方便,就更加坚定了换车的想法。 选车整个过程也是漫长又纠结,首先确定预算在落地30w内,然后是买几座车型,考虑到家庭成员多,比较倾向于六座或者七座车型,但周边人都劝我说七座车型用的时间太少了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也是一直犹豫不定,我本人更倾向于中大型suv。然后就是买油车还是电车,开了这么多年油车,就想尝鲜试试电车,加上今年新能源势头很猛,就去试驾了比亚迪唐,但是家人都对唐的外观和空间不是很满意,另外还考虑了特斯拉,但小县城没有特斯拉的4s店,要看必须得去武汉也就放弃了,而且始终对电池技术缺乏信心,自己骑的小电驴上下班有里程焦虑;理想l89,没有里程焦虑,外观空间都很中意,但是超预算有点多。 油车对比了非常多,中大型suv必定绕不开汉兰达,口碑好,保值,邻居哥哥很推荐,但就是内饰感觉太老气,坐进试驾车车内那味道太上头,30大几的车配置性价比不高;然后是昂科旗和揽镜个人感觉外观内饰中庸,看了几次始终没有心动的感觉,尤其是揽镜的中控,老婆看的第一眼就是直接pass了;传祺GS8外观内饰都很喜欢,空间也很满意,无奈老婆不想考虑国产车也就放弃了(我们是支持国产品牌的,也是很希望国产品牌做大做强的);豪华品牌去看了奥迪Q3(老婆的梦中情车)、XC60和凯迪拉克XT6,要么空间太小要么超了预算,刚好锐界换代上市了就带她去看了,试乘试驾以后我们俩在外观内饰空间方面达成一致,后来又带父母去看也是很满意,夸赞这车真大气!身边有朋友是福特老车主,对福特的口碑很好。销售说有3000订车礼也就没有犹豫交了定金,然后就是等销售通知提车,选了良辰吉日6月9号提车。 【提车价格】燃油四驱至尊版,裸车268000,白色加2000,保险6000,落地场内的298000,送了全车脚垫,全车膜,行车记录仪,终身小保养。 【静态体验】外观内饰是很合我的胃口的,5米的车长,健硕的身躯,停在那别人一看就说很大气,尤其是黑白双拼色车身,气场十足。氛围灯锦上添花给人很温馨的感觉。腿托试了一下,我173的身高感觉有点施展不开,需要调整好坐姿。新车内饰刚开始有点味道,但是开了两天通风之后就闻不到了。储物空间很大,中控装小物品的位置很多,第三排放倒后基本能装下一家人的东西,对比我的老车凌派最大的提升,虽然凌派在同级别车型里空间算领先的。尾灯部分感觉要是改为贯穿式可能会更好看。燃油车用隐藏式的排气筒个人不怎么喜欢,总感觉差点那味儿。隐藏式门把手我很中意,高级感也是有的,这个见仁见智,也有很多人吐槽。 【动态体验】 提车到现在开了快1000公里,表显平均油耗从提车时的14个降到了现在的10个,高速少,只跑了100多公里,高速油耗在6个左右,市区乡村道路居多,一直都是选择的经济模式,应该还能再降一点,我对动力要求不高,超车也没压力,对我完全够用了,个人开车习惯眼观六路,预判提前松油门,利用惯性制动,尽量少踩刹车,还有就是少踩地板油,我媳妇儿开一段时间后油耗就会升高一点,估计是刹车踩得多点。 方向很准,这么大的车身转弯半径也不大,开起来完全没有压力。刹车行程比较长,比较软,急刹车会有点点头,还要慢慢适应。 ACC辅助驾驶在高速上体验了两次,制动和转向都比较精准,还是挺节省精力的,在市区试过一次,体验不是很好,绿灯的时候前车都跑老远了,自己都还没动静,不知道是不是没设置好的原因,还得再摸索一下,还有就是我胆小,网上看到太多事故了,总担心车机会突然失控,不放心把家人的安全交给机器。 【优点】223坐椅布局是亮点,兼顾出入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很多人说223不实用,但对我而言空间够大了,第二排舒适度提高了,第三排坐三个人也不感觉拥挤,坐椅的支撑也还不错,没有坐小板凳的感觉,这点在同价位同级别少有。操控好,老款锐界没开过,都在吐槽底盘减配了,我不是玩车的,也很少激烈驾驶,所以没什么感觉。车内隔音感觉不错,不过刚启动的时候发动机声音会传进来,体验不好,说是有主动降噪,但不知道是不是自动打开的,高速静谧性还是很不错的,风噪和胎噪基本都听不见。 【缺点】车机智能化方面有待优化,说实话和新势力有不小的差距,而且是封闭车机不能下载其他APP,我听音乐习惯用酷狗,偏偏车机内置的qq音乐,太别扭了,每次找个歌都快被气的吐血,反应速度中规中矩,语音识别速度比较快,识别率也还不错,但是不能控制车窗是个槽点,给我的回应就是它没学会,工程师赶快让它学会吧。另外就是360全景开启比较繁琐,需要点两下才能开启,反人类的设计,希望厂家后面能OTA升级改进。 请锐界圈主推荐加精!
#汽车保养那些事开的不是很多,上一次保养是去年11月1日1万3500公里。最近这几箱油油耗出奇的高接近13个油,之前同样通勤路况,大概11上下,偶然发现发动机仓“哒哒哒哒”的响(视频一会发评论区),不太正常,以前并没有,这次保养就让顺便检查一下,结果果然了,索赔更换碳罐电磁阀和燃油蒸发管,上圈子搜索了下,案例挺多的,也确实影响油耗,之前加满一箱油显示续航只有300多公里…另外左后减震也终于开始漏油了,但是还没到索赔的程度…年底再去看看。还是用的4s店里机油,由于送的常规保养比较多,所以之后打算5到6000公里就去保养,另外让清洗发动机内部800多,没做。
#降!逸达售价¥8.79万起,你怎么看?长安逸达这款车上市已经快接近三个月了,我也使用了三个月了,在现在这个全民新能源的时候,确实已经很少有车企还在上市燃油车了。而上市的声音也确实很少听到。回忆我当时体验的长安逸达,我的结论就是:对于依旧喜欢燃油车的车主来说,这车绝对是碾压“马路三大妈”的存在 外观:逸达的外观属于是长安最新的家族式设计,无边界前脸算是被长安玩出花了,目前也有不少国产其他品牌跟着上无边界前脸设计,但要说设计得好看还得是长安。逸达这个前脸也会让人联想到长安的UNI-V,但是区别也挺大,首先大灯就完全不一样,逸达这个大灯的灯眉一直往后延伸,和机盖的开启弧线已经连成一体了。另外就是尾部区别很大,之前在网上看评论说这个车尾有点像马自达昂克赛拉,但看了实车之后还是不一样,整个尾部看着很有层次感,甚至还略有一点溜背轿车的感觉。侧面我觉得是这车最好看的地方,甚至有点轿跑的低趴范儿。可以说从外观设计方面,逸达丝毫不输马路三大妈。 尺寸:这车的长宽高分别是4770*1840*1440,轴距2765,从名称上来说这车是长安“逸”字辈的产品,定位也是A级紧凑级。但其实按尺寸来算,这车属于A+级的存在。这个级别的马路三大妈基本都是四米六的车长,两米七左右的轴距,即便是新款轩逸也不过才2712的轴距。更大的车身尺寸和轴距就代表了更宽敞的空间表现,实际空间表现我觉得也超过了马路三大妈。 空间:毕竟车身尺寸摆在那儿了,整个空间体验确实还不错,后排也比较宽敞,而且中间地台也几乎没什么凸起。但这车的空间也没有大到有很越级的地步,因为这车车厢设计比较靠后,甚至前悬到车门的距离让我以为这车是后驱布局的车。不过整体还是可以了,丝毫不输马路三大妈的空间表现。 内饰:现在的国产车内饰设计绝对不用怀疑,不仅在设计上碾压合资车,在使用的便利性上也远超合资车。逸达这车一进入车内最新引人的有三个地方,异形的方向盘,高高的仪表盘,还有那个超大的显示屏。首先说一下这个方向盘,偏向于椭圆形的设计,上面反而是最扁最平的地方,造型还是挺好看,使用的时候需要适应一下,不过以我开车最喜欢左手搭在方向盘上方,右手枕着扶手箱的姿势来说,这个方向盘手感就非常好。其次是这个高高的仪表盘,我试驾的顶配是全液晶仪表盘,显示精度和界面都不错。而且这个仪表盘位置比较高,几乎就是抬头显示的感觉了,开车的时候都不用大幅度转移视线去看时速。最后是这个大屏幕,尺寸有13.2英寸,而且车机是科大讯飞的飞鱼4.0系统,也是最新的产品。这套系统的语音识别确实很强大,而且系统流畅界面也清晰。对比起马路三大妈那个平平无奇的内饰来说,逸达这个内饰不管是设计还是实用性都是吊打级别的存在。 动力:全系都用的是长安蓝鲸1.5T的发动机,不过不是300牛米的那一款,而是260牛米。但是整个动力表现也很不错,起步的时候整台车很灵敏,动力不孱弱。中后段加速比较快,给油之后没有马路三大妈的那种发动机嘶吼却提不上速的感觉,反而是很轻松就把速度提上去了,甚至在80以内给油,还有点窜的感觉。 底盘:这车和这个价位的合资车一样,采用的都是前麦弗逊后扭力梁的悬架结构,但底盘不能只看硬件,还要看调校结果,比如说别克英朗,别看是全独立悬架,但是那个底盘整个的表现简直还不如国产3-4万的车。逸达这车的底盘表现就有点德系车的味道,扎实而且路感比较清晰,不像轩逸那么软踏踏,但是又不显得很硬。转弯的时候侧向支撑力还不错,没有太大的侧倾。 最后总结一下,逸达这款车可以说全方位的超越了马路三大妈,但是它的售价却不高,最低配8.79万,最顶配也不过10.79万,目前已经开始优惠了,最顶配的价格也比马路三大妈的起步价还便宜,但是却有更好的空间,更强的动力,更好看的外观内饰,更丰富的配置。放在几年前可能还有人会因为合资车品牌更硬而选择马路三大妈,但如今还有人会放弃逸达选择马路三大妈?
提问#用车心得08年老凯越,为什么在室内发动机和压马路声音很大,车门加装了密封条,室外声音听不清,就是室内压马路和发动机的声音很大,要怎么改善呢,目前加油都有使用燃油宝,依然不见效果。麻烦来个大哥支招,最好费用不超过100,老车不适合投资了!
#保养攻略保养周期里程:8900公里 火花塞更换周期:29500公里 机油:嘉实多极护0-40 机油滤芯:原厂机滤 空气滤芯:曼牌 火花塞:博士双铂金 因淄博爆火,作为一个地道淄博人,出淄腾地的想法以酝酿许久,刚好六月份和家人有闲暇,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就开始了。整个六月是高强度用车,捷达带着我们一家三口去草原,上高原,看了夏天的雪(祁连山),吃了西北的沙,这一路可以说是路况时好时坏,但是除了轮胎,我一点都不担心车会出问题把我们扔在路上。因为平时养护从来不将就,从首保开始就用全合成机油,因不带DPF用油范围很宽泛,高速跑的多就9000一换油,市区跑的多就7000一换油。可能很多人还停留在全合成机油必须一万一保养,不然就是过度保养浪费钱,在这不解释,简单举个例子,我跑高速一个小时能跑110公里,你跑市区一个小时可能也就20多公里,到发动机运行的时间是一样的,而且高速是最佳工况,所以我个人用车感觉驾驶体感可决定换油周期,感觉车怠速声音大,急加速抖动无力,加油感觉动力迟滞我就回去换机油。除了换机油外火花塞也是一个消耗品,大众的涡增的车都要求每20000㎞换火花塞,正常情况下我自己30000公里以内换,因为大众的点火频次很高(自行科普)。火花塞更换完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怠速不会突然抖动,加速有力油耗会降低,因为燃烧充分除了降低油耗,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减少碳污染。说到碳污染很多人都会说加95#就不会有机碳,我想说的是你加98#也照样会有机碳,日常3000㎞加一瓶G17,跑高速的时候效果最为明显,但是也有缺点,那就是会污染我们的机油,缩短换油周期。很多人以为燃油宝是智商税,我想说流言止于智者,不要等到你们的气门由于机碳磨损关闭不严才知道什么是碳污染(211发动机气门是60°夹角)。个人养车见解,有不同意见咱们评论区探讨
#提车日记【背景】 楼主80后,上班族,家有1熊娃尚小。目前有1代步车,车用于上下班通勤,横跨市区至郊区,单程52KM 【选车】 22年下半年便考虑增购1台车。至于是轿车or SUV,一直纠结。喜欢轿车的操控和舒适性,也想体验SUV的视野和通过性。 开始关注的车型:22款天籁2.0T顶配,奇骏超混动(一直有感兴趣但苦于未上市无法试驾),期间对凯迪拉克XT6、雷克萨斯ES300h也钟情不已,但网上反映的失去动力、价格坚挺问题让我望而却步。 个人更看重车子乘坐舒适性,所以不大考虑欧美系。本田雅阁、CRV、皓影系列一贯坐垫偏硬、噪音大风格不大喜欢,丰田整体内饰给人比较low的感觉,都被pass。 之前基本确定天籁2.0T,但5月试驾过一次奇骏超混后,坦白说,非常心动,也让有选择困难症的我更加纠结。加速迅猛但很丝滑,完全没有电车的突兀感,车内静谧如电车,操控轻盈但精准,指哪打哪,这可是将近1.9吨的车啊 所以。。。后来一直在纠结。但身边朋友的一席话点醒了我:家里有小孩,出门安装安全座椅、后备箱放儿童车,SUV免去弯腰之痛。想想这个是有切身体验的,所以,就是它了,奇骏超混电驱。关于价格,心理预期是裸车24万以下便会考虑入手。 【订车&提车】 我是5月23日订的至尊版,2999抵全险,因为犹豫多掏了1000块(5.22前1999抵全险),另外花3296选装了流光套餐(5.22前才赠送,无奈个人确实喜欢) 6月26日销售联系说27日到车,28日提,所以这里只能写1天的试驾感受,其它以后再追加哈 等车过程并没有多焦急吧,一是现在有车开,二是也见过很多品牌等车几个月的,所以1个多月,完全可接受 【用车体验】 上面说了,28日提车,所以只有1天用车体验,提车当晚便下班开回家,上下班往返各52KM(约20KM高速、32KM市区) 1、油耗 本人正常驾驶风格,非暴力驾驶,但也未过分温柔驾驶 下班:自动模式,1人,空调26℃,均速52KM/h,油耗5.1(7点多下班,11点多补拍的) 上班:自动模式(小半程经济模式),1人,空调26℃,均速59KM/h,油耗5.4 说真的,非常惊喜,比我当前1.8排量代步车更省(同样路段经济模式油耗5.0-6.5)。 重达1.9吨,四驱SUV,百公里加速6s+级,这个油耗你说香不香 另今天短暂试过120KM/h(表显)巡航时的油耗大概在6.4左右(清零后),不过到120了燃油车、HEV、PHEV、纯电哪个不费油费电呢? 2、其它优点 加速非常猛,高速上轻松超车,燃油车、HEV基本不在话下 车内很安静,我有关注发动机启动与否的静谧性,实际差异不大,高速上不看液晶屏完全感觉不到发动机是工作状态 底盘很稳很扎实,过弯很自信,沟沟坎坎过滤很好 操控精准,方向盘轻盈没有虚位,电门很跟脚,指哪打哪而 3、缺点 说实话,没发现什么明显缺点,号称六边形战士不为过 个别反馈的后排座椅稍短稍硬,其实SUV都差不多,和轿车没法比,驾驶风格决定了,我完全可以接受,而且觉得还蛮舒适。说起这个,天籁的座椅真的感觉无敌。 此外,主驾安全带好像有点紧,暂时还没适应 总结,优点很明显,真的是一台加油的全时电驱车。这个价位,6s+级加速,1.9吨,四驱(同级城市SUV能力绝对数一数二),全时电驱的静谧性和动力响应(HEV、PHEV只能短时享受电驱,其它时间燃油驱动噪音大,油耗高,纯电车的安全可靠性我暂时无法接受,虽然有私家车位可安装充电桩),油耗完胜燃油车、可媲美HEV。 另,本帖是客观用车体验,欢迎感兴趣的车友一起分享讨论。对于没有试驾过、甚至没见过实车却张口就来我觉得这不行那不行的“意识流派”或日产“敌军”派来搅局的,本帖概不欢迎,你也不必回帖。谢谢! 感谢圈主黑色大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