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新车一整体感受 从l9到l6,都是中大型SUV,从外观很难分辨出具体是哪个车型,类似于大众的套娃设计,优点是家族化设计,一看就知道这是理想的车,缺点是看久了会腻,毕竟每款基本都长的一样。前脸是半封闭的设计,只有非常小的面积是格栅且防护措施非常好,之间的间隙很小,从图片上看是看不到水箱的。这一点是非常良心的,毕竟很多车前脸的格栅间隙做的非常大,如果前方落下石子的话是很容易崩到水箱的。我觉得半封闭式前脸更适合低趴一些的车型,这么大的suv如果配上大格栅还是很霸气的,就像最初的理想one。 侧面门把手采用隐藏式的门把手,从图上看门把手有些娇小,配着这么大车身不太协调。车尾顶部有尾翼,使得车尾看上去不会特别呆板。尾灯采用贯穿式尾灯,和车头相呼应。整体看上去很简洁,没有多余的设计。但个人觉得说不上耐看,这么大的车我觉得还是大格栅更搭。 在主驾有一块4.82英寸小屏幕可以显示档位等信息,对于司机很方便,瞟一眼就可以看到。同时配有13.35英寸的HUD,hud很方便,不用来回在仪表屏和前方视野切换,但这个尺寸就中规中矩了。在中控屏和副驾驶都配有15.7英寸的屏幕。我个人是觉得副驾驶屏幕很鸡肋,一个人开车看电视会晕车,再者给了孩子更多看电视的时间,减少了交流的机会。档把采用怀挡设计,跟传统相比更方便,而且可以有更多的空间来进行手机无线充电位置和杯架位置,下方也有更多的储物空间,我个人是非常喜欢怀挡的。 二配置分析 目前有两个配置,最主要的区别也是在智 能驾驶上,至于驱动形式和电池容量都是 一样的。两个版本都标配L2级别的辅助驾 驶,日常使用是完全够用的。全系标配全 双叉臂后多连杆的悬架、热泵管理系统(在冬天开空调会很方便)、24+128G的车机内存(24G非常大,后台可以运行很多程序,但是会不会引起屏幕过热还有待体验)、8295P芯片(高通最顶级的芯片)、19扬声器最大功率为1920w(数据很震撼,不知道听觉体验怎么样)、 bud 抬头显示,纯电续航里程在 wltc 工况下为182km,对于一款大五座 suv 这些配置都是非常顶的。 1 Pro 版本,指导价格为24.98w。搭载 AD Pro 辅助驾驶系统,芯片配备地平线征程 5,所具备算力为128TOPS,因为没有激 光雷达,算力也一般。按照常理来说, 在变道,主动刹车上也不如具备激光雷 达版本预判的更早。车外摄像头配置为 5*200w+1*800w+4*300w,如果觉得智能驾 驶主要的应用场景是高速上,这个 Pro 版 本就够了。 2 MAX 版本,指导价格为27.98w。这款智能化的配置会更完善。和上一款相比主要的变化是增加了记忆泊车、车载冰箱(对于夏天非常友好,不知道能不能放点冰糕,费电吗)、更高级的智能化配置、和音响材质的不同。辅助驾驶的硬件上采用 AD Max 系统,两块英伟达芯片,芯片算力为508TOPS,几乎是上个版本算力的3倍。相比于上个版本是多了1个激光雷达、6*800w+1*200w( Pro 版本是5*200w+1*800w),看得出智能化硬件配置很高,除了应对高速场景外还可以应对一些城区的驾驶场景。可实现的功能有全场景 NOA (高速城市都可用), LCC 比 Pro 版本多:施工绕行、城市避让、相应信号灯通过路口这三个功能。其他的高阶功能想实现在配置表上看需要选装,但是没有标价格,在小程序订购中也没有看到。 音响的数量是一样的,但是材质采用双折铝膜音盆和COSCONE技术弯折音盆,听上去很高级,具体和传统的有什么区别也不太懂,有机会的话会感受一下音响。一般的都是在扬声器数量上区别,我是第一次见到在材质区别的。 三 总结 个人觉得一款有较高的智能化配置且指导价不到25w的长度为4925米的大五座SUV,性价比很高。如果我有25w,我会将这款车纳入考虑范围。要说不足,第一是理想外观套娃,区分不开,我觉得也没有大面积的格栅前脸好看。第二是都增程了还得加95号汽油,后期成本会高一点,但是如果充电方便不出远门的,那就很香了。第三是我觉得大五座四米八就够了,希望后期出小一点的车型,不如比较窄的停车位停车真的很不方便,尤其是后面一堆车等着的时候,心理压力更大。
#用车心得23年12月23日,新车落地,大吉大利。 随着“提车事件”日益曝光“专家亲戚朋友”日渐浮出水面。相关的延伸话题也是层出不穷,最多的问题一是“为什么不买新能源?”二是“为什么买个易拉罐日系?” 我内心是拒绝回答的。 我承认国产车的日益强大,品质提升巨大,稳定性也有目共睹,但还是缺乏购买国产汽车的信心。尤其是新能源,更是世界前列。但是,我身处北方,带电池的产品天然劣势,不提电池衰减就是冬日储能打折。选新能源,不符合地域特性,且用车场景丰富,长途率偏高,对于续航有着一定的要求。故而不选择国产和新能源。 日系车一直以保值,技术稳定,耐用著称。在预算不足的情况下,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天籁,雅阁,凯美瑞”这日产三剑客中,天籁无疑是那个性价比最高的。车是消费品,我也确实没有保值需求。但是,“稳定”肯定是我这样平民阶级的刚需,没有精力反复维修,日后经济条件好了,换什么车都行;经济条件得不到太大的好转,有个“可靠的老伙计”陪伴也不错。 提车4个月,里程5000公里,期间无剐蹭,车辆无异常。动力也能接受,虽然比不了“带T的”,但是高速满载150也是没有任何压力的。 车子内部科技虽然不是那么丰富,甚至比10万内国产车都不如,不过也是该有的都有了。能听歌,自带高德,能看电影,还能唱歌,智能语音也能控制个空调天窗。在多了,好像我也用不到。“正常司机”是够用了。外观设计流畅大气,内部空间充裕。 现在有很多买车的论点,我保持的是个人需求和实际大于一切。不追求花里胡哨,不受“主播”蛊惑,无论中、德、美、法、日系,都有好坏,各有特色。我建议买车的各位伙伴,可以按照预算,需求,车型进行选车画像,理性思考,也不要诋毁和你思想不同的车主。毕竟,钱是自己花的,你可以建议,但不要有意见 最后,我作为一位有耐心的天籁车主,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进行提问,知无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