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新车一 整体感觉 从外观看像压扁的领克08,整体很简洁,没有过多修饰的线条。 前脸依旧采用第二代家族设计语言,扁平化的大灯组比之前凸起的蛤蟆灯更加好看。日行灯和远近光灯是分开的,前脸采用半封闭式的前脸,这样设计非常符合现在新能源车的前脸设计。机顶盖上有两条筋线更加凸显力量感,恰到好处也不会显得用力过猛。前脸两侧的底部目测是有导风槽的。 侧面造型是常规的轿车设计,并没有采用大溜背的造型,所以看上去不是非常流畅,但是相比于溜背造型这样更可以保证第二排的头部空间,也可以有天窗而不是天幕+手动遮阳帘的配置。从图片上看采用了黑化a b c柱+黑化车顶+黑化无边框后视镜+车漆颜色的设计,这样非常能显出运动感。尤其是无边框后视镜,在保留了美感的同时还能看到更多的视野。车门采用无框车门的设计,很帅。门把手采用隐藏式门把手,使得侧面更加简洁。腰线并不是由车头贯穿到车尾,而是在后门把手前侧开始上扬,这样稍微复杂些,不够简洁。底部采用花瓣式造型的轮毂,很好看。 尾部有个小鸭尾,凸现了一点运动风格,尾灯整体看是贯穿式尾灯,细节上在两侧分别分布两个类似于钢琴按键的装饰。底部有扩散器的装饰件。 外观上个人觉得遗憾的一点是没有采用溜背设计,和小鸭尾 无框车门 这样的运动风格不是很搭。 二 内饰上整体风格很简洁,采用10.2+15.6英寸的尺寸。方向盘采用双拼颜色的设计,非常显高级。在门板处的音响、车窗控制按键、开门按键相对来说比较集成,很像08的设计。在车窗控制按键都是金属材质,看上去很有质感。后排可外接平板电脑,应该可以拓展出更多的功能。 三 配置分析 采用1.5T+19度电池+3档dht的配置,综合功率280kw,综合扭矩615N/m,纯电续航里程wltc工况下102公里。目前有三个配置,主要区别在于智能驾驶方面,没有电池容量或者两驱四驱的区别。 1 pro版本是最值得推荐的。标配L2级别的驾驶辅助,配有各种预警和全速自适应巡航,该有的主流配置都有,如果不在乎音响的话这个配置是完全够用的。 2 halo版本个人觉得如果在乎音响和想选配高阶驾驶辅助的话是可以选择这个版本的,和上个版本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有23个哈曼卡顿音响和和主副驾腰部调节和按摩功能。这个版本还可选配高阶的驾驶辅助,主要在超声波雷达和高精度地图,没有激光雷达。 3 ultra版本和上个版本最主要的区别的有方向盘加热功能、nappa真皮座椅、二排座椅的加热通风和1个车内摄像头,最主要的区别还是在座椅是舒适型配置上,如果经常自己开车很少有人坐车的老哥不建议买这个版本。首先因为真皮和仿皮一般来说手感差别不是很大,其次是因为经常自己开车后排不做人第二排的通风加热功能是用不到的。 四 吐槽点 1 没有长续航版本,也没有后置后驱或者四驱版本,目前只是三个版本都是前置前驱的。 2 电池厂家都是众创新航,没有宁德时代版本的。 3 采用60L油箱,个人觉得这款车纯电里程较短,邮箱容积过大,如果续航破千的话也是油箱的功劳。希望有一天可以研发出纯电为主,用油为辅的技术。 4 方向盘快捷控制按键从图上看是触控或者能按下去但是是一体的设计,不是每个按键独立分开的设计,这样按下去容易误触或者手感不是很好。 五 总结 目前这款车的预售价是18—21w,相比于比亚迪海豹配有L2驾驶辅助的车型价格15.98w来说,个人觉得正式的价格在15.5w左右。海豹最高配wltc工况下的纯电续航为160km,所以个人觉得还会增加大电池版本,且售价在21w左右。这款车的优势在于flyme link的车机互联和3档dht的变速箱。外观见仁见智,个人觉得是非常个性化的。最后希望交车的礼盒是后排的扩展平板,这样更显高级感。
#辣评新车哪吒L应该可以被称之为理想L5,它的长宽高是4770/1900/1660mm,轴距是2810mm,可以称之为中型SUV了,这辆车的关注度还算是挺高的,至少我关注它挺久了,可以称之为年轻人更理想的小家。 外观方面:其实前面的外观样式我个人是不喜欢的,总觉得不够协调,尤其是前大灯和前面的凸起的小包围,让我想起来了三菱的翼神;侧面的设计中规中矩,不喜欢它用的隐藏式的门把手,弹出时只会有一边弹出。后尾部和现在的哪吒S一样的设计语言,贯穿式的尾灯,在车尾两边像个L型。 内饰:这次的内饰设计师绝对用心了的,中控和副驾驶侧的一体式的大屏,下方是木纹的装饰板;方向盘也用上了双平底式的方向盘,内饰应该会有2个颜色:灰白色和红棕色,这两个颜色从图片上来看,颜色的搭配都是没啥问题的,偏家居温馨轻奢的风格,坐进去有点超出这个价位给到你的情绪价值感。 配置:这次哪吒L,彩电,沙发,大冰箱都给你配齐了,后排还有小桌板;不过彩电不是后排的可以折叠的电视屏幕,只是副驾驶侧的一个大屏幕,不过这个已经够用了。 小冰箱是在中控下方,带独立压缩机的,停车后据说可以坚持24小时不断电使用的,有了冰箱就导致中控扶手下方的镂空区域没了,冰箱这玩意北方感觉不出什么,南方的夏天出个远门,这玩意可是一个利器,放点饮料进去,能爽好几个小时。 沙发:本身听说这一次的坐垫就已经做了特殊的处理,坐垫的柔软度很软和,堪比大奔驰,坐下去有陷进去的感觉。前排的副驾驶还可以支持女王零重力模式,这样在中午办公休息的时候可以全身心的放松。后排的空间应该也会比想象中的大,地台全平,而且后排座椅支持角度的调整,支持4,6比例放倒,这样搬长物体不用担心了,当然晚上也可以躺着一起看星星。 小桌板:后排的两个位置竟然都有小桌板,这个价位下可说是头一回见到,小桌板的最大用处就是可以放置一些吃的东西;至于说是在上面办公,我个人觉得偶尔应急可以,但是长时间不合适,桌板面积比较小,放电脑不会很稳;如果是平板电脑的话,问题倒是不大。 后备箱空间:后备箱空间目前深度是可以的,盖板下方还有一块小区域可以放东西,整体的规划是做的挺好的。 动力:可以分为纯电和增程版本,纯电的电机功率是170kw,增程应该也差不多在150左右;增程器也就是发动机67kw的动力,普通的家用动力是够了,满电状况下加速应该在8秒级别。 续航:分为纯电和增程,目前已知增程的是40度的一个大电池版本,不排除后续有个20多度电池的版本来降低售价;纯电应该起步是六七十度电池的版本,说是用的宁德时代的神行电池,支持5C快充。增程的可能一部分用宁德的电池,另外一部分可能会用蜂巢能源的磷酸铁锂电池,上市后我们自行判断真假。增程的40度电纯电续航里程应该在200大几的真实续航里程,加上增程器跑个七八百问题不大。 价格预计:目前官方给到的吹风价就是15万,我个人预计顶配的增程40度电池的版本应该在15万左右,至于说有没有20度电池的版本来拉低售价,起售价可能会来到12万多。但是看他的竞争车型都有12万多的车型,如果它不出的话,就等于放弃这块市场,或者说是大电池版本就卖12.98万起?万一呢? 竞品车型:其实哪吒挺难的,如果是混动SUV车型,大家会拿它和深蓝S7,宋plusdmi,宋Pro,银河L7,零跑的c10,c11兄弟,光这几个车型就够哪吒喝一壶的了,要在他们中脱颖而出,确实需要足够的实力,就看大家会不会为了冰箱彩电大沙发买单了。 销量预计:其实我个人不太看好它的销量,因为市面上的这类型的竞争车型实在是太多了,更新换代速度也很快,大家都想在这里分一杯羹,但是没有足够的品牌力,技术实力很难坚持下去,我个人倒是希望哪吒L这次背水一战,直接一步到位,价格降到最低,和他们直接卷起来,让销量可以到1万一个月,这就看最后的定价了,但凡错过第一波,以后的销量就上不来了。
#辣评新车雷总官宣小米SU7将于2024年3月28日正式发布,随着这条新闻,一度有网友拍到满载SU7的运输车照片,已然在各大车友群传播开来。 此前盛传吉利各品牌产品线合围小米,并且一度话题热度非常火爆,我从一个原AIOT从业者角度,分享一些不同的观点。 ❓问题:小米汽车的核心竞争对手到底是谁? 👀观点:核心竞争对手是自己。 💠- 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独树一帜 2024年2月28日,苹果公司宣布放弃投入十多年的造车项目。至此,一个客观的事实,智能硬件行业人车家全生态智联大赛道里, 『小米目前是全球唯一一家,真正落地C端智能硬件全场景生态的企业』 可能有些观点会认为华为在这个赛道也真正落地了人车家一体,但华为车BU的战略定位直到发文当下,并未改变。"华为不造车,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通过华为的技术赋能智能汽车领域,始终没有“下场造车”。同时3月10日,百度李彦宏也在CCTV2的节目中回应“造车门槛有点高,比较麻烦”。小米汽车生产制造所用的9100吨压铸机虽然不是自主量产最高吨位,但仍在属于行业第一梯队,压铸材料到成品铸件全栈自研自造,难度更大。在所有新势力造车企业中,第一步就迈出了直营建厂这步,这也是多数互联网企业觉得“比较麻烦”的原因。 💠- 小米的活跃用户量 国内:米家APP月活用户达8400万(2023年9月30日) "根据小米集团最新财报,截至2023年9月30日,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数达6.99亿,同比增长25.2%。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至小米AIoT平台的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用户数达到1370万,同比增长26%。2023年9月,米家APP的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16%,达8400万。" 海外:小米全球智能手机用户突破5亿(2022年5月16日) "知名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文透露,小米的全球智能手机用户量在本季度初突破了5亿大关,加入了三星和苹果的“精英俱乐部“。" 就以上数据而言,假设按照国内其活跃用户中的万分之一,具备购车及置换需求,同时满足25~35万区间的消费能力,对于新势力而言,小米SU7在产品引入期保守估计每月3000台以上的销量,也是不无可能。且按照小米自身实力,完全具备搭上新能源汽车出海快船的条件。海外市场增量可能性也不容忽视。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已然进入细分赛道。智能时代,在人车家生态的路上,小米汽车只是开始,更像一个移动平台,为拓展更多生态提供全新的土壤,而这条路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小米造车与传统车企新模式造车、新势力蔚小理,老牌特斯拉,华为系赋能,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中国市场足够大,随着中国智造在国际市场中强势崛起,2024年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一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