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宝马iX3【车型简述】 家里需求购买第一辆车 摇号多年没中,不想购买竞拍车牌;宝马iX3新能源车,操控安全性和动力比较适合自己使用。 2021款创领型 38.5万落地 【选车对比】 看了蔚来ES6、小鹏P7、比亚迪汉EV、奥迪Q5L、奔驰EQC、零跑C11等车型 操控安全性和动力比较适合自己使用、L2驾驶辅助当时还是在竞品中可以的 【新车初体验】 目前,提车近3年时间已经开了3.5万公里。 夏天25度以上气温,开车还是比较节能的,能耗在11.5~13kWh/100km左右。 感觉操控还是很流畅的,5AU驾驶辅助对驾驶长时间行驶很有帮助。驾驶安全性BMW老车企品牌有保障。 您对您的爱车做了哪些个性化改装呢? 内饰做了一些小改,后排座椅通风口防异物盖板,香氛条、隐藏式行车记录仪(前后双摄)、后视镜挂件、后备箱储物空间改造,车窗贴膜、车辆定期镀膜/镀晶养护。 【能耗情况】 平常气温好的时候,在杭州11.5~13kWh/100km能耗,冬天-5度~10度时,能耗15.2-16kWh/100km,驾驶习惯比较好“黄金右脚”加持😄 平时路况:高架/快速路、市区地面路线、山路较少(除非远郊旅行) 在深圳时,能耗在10.5~13.3kWh/100km 一般高速时开到剩余电量10%充电,如果在家私人充电桩30-40%充电,冲到80-90%。 保持充电高压蓄电池活性,这个范围也是快充功率比例、超过80%就切换到慢充效率比较低。 【费用明细】 目前续航497.5公里,SME电池健康度96.7%。2021款新车官方续航里程标配490km 每月电费90-130元左右,主要在家私人充电桩谷时充电,费用相对会比较省。 【想吐槽的点】 高压蓄电池有一些质量不过关,召回更换过2块大电池。日间行车灯经常烧坏2个都更换大灯了,没有后续的延保政策和补偿方案解决频繁出现质保期内物料部件的质量问题,存在一些隐患。 【总结】 整体来说对iX3车辆驾驶时还是比较满意的,不过对车辆降价后没有相应老车主的服务(互联驾驶服务、小保养)补偿等,觉得还是跟国内VoT互联网新思维的车企品牌,还有些车主体验的差距。技术路线过于保守,跟国内技术升级存在1-2代的代差。 iX3适合城市内交通出勤场景,短途的旅行也是可以的。长途旅行还是对车辆配套服务、快充功率、充电站生态共赢,需要做一些改变。
#懂车帝众测(接上篇) 四、行驶感受 动力上,绰绰有余是动力的关键词。7秒多的加速足以对付所有的动力场景,D9不像其他新能源新势力MPV车型一样4秒5秒的整,在我的用车场景里那种加速真的属于动力过剩,MPV的使用场景就已经决定了它不可能像运动轿车一样开,要不然我会被全家人按在地上摩擦的。 底盘上,虽然开过的车不少,高中低档的都有(小到铃木奥拓大到揽胜行政)但是D9的底盘滤震质感还是超越我对传统这个价位车型的期待的,沉稳厚重是我给他的关键词,但是这里就涉及到D9配置选择的问题,那就是云辇C,如果选择普通版,虽然质感也是沉稳厚重舒适性很好,但是感觉无法支撑庞大体量的车重,和大部分MPV一样像坐船,忽忽悠悠,市内城市道路舒适性确实不错,一旦进入盘山路省道县道高速路就不行了,一车人能晕的找不到北,所以D9我是强烈建议上云辇C的,这是它底盘的灵魂,特别是OTA云辇之后,调成运动和舒适控制强,底盘支撑性一下就上来了,差别非常明显,现在24款云辇也进行了下放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 五、油耗 说到油耗其实是最没有标准的,因为每个人的驾驶习惯风格天差地别,再加上新能源车型的一些使用特性需要学习和熟悉,所以我只能分享我的使用情况供车友参考。这一年至今行驶了2.6万公里,省内短途数不清,长途去了三亚三个星期,每天上下班基本在50公里左右,空调一年四季都不变24°自动,除了跑出省长途,基本很少很少用油,电费更是忽略不计(单位还免费充电😂),纯电行驶最长一次在去三亚的路上,走海南中线纯电行驶了220公里,最短是在家里最冷的时候160公里左右,累计油耗5.7(见图) 重点来了!!!这里有些我自己总结的技巧和车友们分享探讨①和传统油车节油一样不急加速急刹车提前变道,心态平和,这个很玄学,心态好的时候油耗确实更低②胎压合适,刚提车的时候胎压只有2.2开了几天感觉不对,加到冷车2.7感觉好了很多(提醒大家新能源车因为自重过大,胎压一定不要低于标准胎压,一来轮胎会磨损非常厉害二来跑高速极不安全)③空调夏季最热的时候24°自动风停车启动情况下1~2千瓦,纯电行驶200㎞左右;冬季冷车启动空调6~7千瓦,纯电行驶160㎞左右。这里有个我总结的重要技巧,有的车友会问你纯电为什么能跑这么高,第一情况允许的话我一般是强制EV用到10%的电,第二冬天我一般是提前在家冷车启动开空调开座椅加热开方向盘加热先热车,温度够舒适之后再行驶,而且行驶途中关闭空调,但是座椅加热和方向盘加热不关,这样既舒适又比较节能也更适合我的,温度感觉不够了又开空调,这个时候的功率会下降很多基本在2千瓦左右,我发现D9这个车一边开车一边用暖空调特别费电,但是冷车启动不行驶的话就很省电③一定一定一定不要低于25%的电用混动模式,这时强制发电的油耗和噪音会让你怀疑人生④关于大家常问的跑高速怎么省油的问题我觉得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场景决定,时间充足充电条件好就用电跑,没了充电,充电条件不好,赶时间就用强制保电70%混动跑,所以总结下来什么产品都有会用和不会用的,还是要不断学习和摸索,这个过程也特别有趣 六、空间 最后聊聊空间,其实我选车从来不纠结,因为不同的车型要满足我哪些需求我特别清楚,这些年我看MPV已经有了固定标准,就是看车的时候驾驶位调整到自己合适的位置,第二排调整到我的腿部两拳的位置,然后直接评估第三排,最大最小空间和舒适性,因为我家MPV第三排使用率特别高,所以6座不要🙅🏻♂️,非插混新能源不要🙅🏻♂️,第三排进出不方便的不要🙅🏻♂️这么一排除已经所剩无几,当时只有岚图梦想家和腾势D9可选,再看看三电核心技术和第三排舒适性,果断选了D9 以上就是我一年来的用车感受,我也会不断更新分享我的用车过程,和车友们一起探讨 🙋🏻 情况介绍 🗒 真实感受 🔎 槽点反馈 ✏️ 独家秘籍
#辣评新车H6这次的升级其实并不大,没有做到颠覆自己也做不到掀翻他人。 前脸的升级真的很小,至少外观看起来是这样的,加了一个竖条的日间行车灯,前脸的网格状变成了流行的星空脸;后面的尾灯变化确实是有点大了,第一次看有点精致的感觉了,和以前憨厚的想象不同了;侧面几乎延续现有的设计,这次的改款是不会大改的。 内饰的设计:对比23款的设计而言,24款的内饰设计可以说是脱胎换骨,整个内饰进化很明显,由原来成熟老派的设计风格切换成了温馨的居家风格,初看有了现在新势力的设计风格在里面,大家可以仔细体会一下。 空间方面:因为整体的架构变化不大,原来的空间水平已经得到了众多老车主的称赞了,所以这次的改款应该也不会有啥过多的变化,后排和后备箱的空间依旧很阔卓,这点大家不用担心。 配置:整体的配置肯定是有升级了,至于说有哪些高级配置现在不得而知;可以等上市后我们再一起看下。 动力:依旧是1.5t和2.0t的发动机,变速箱应该也不会有啥变化;至于说会不会上一个混动版本,个人认为应该会上,虽然定价大概率依旧是高不可攀,但是彰显技术的版本还是会象征性拿出来一下的。 最大的疑问就是价格了,现在的价格是是9.89到14.98万,目前经销商报价是8.39万到12.98万元;新车上市价格大概率还是维持原有的价格体系10-15万,至于说配置会不会像GS4max那样直接缩减成两个sku,低配价格直接一步到位,我觉得对哈弗来说可能性不大,目前哈弗还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的,如果像传祺一样,直接缩减版本,再降价的话,就会影响现有的基本盘,到时候老车型可能会无法销售,影响整体的销量。 目前的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超过50%了,除了北方部分地区真不适合电车外,其他地区的新能源销售已经超过传统燃油车了,哈弗H6在这一块步伐依旧较慢,仍然守着他原有的一亩三分地,随着地越来越少,留给它的时间不多了。
#问界新M5将于4月23日发布M5改款即将上市,这款备受瞩目的新车能否受消费者的青睐? 我知道有很多人在期待着它的到来,现在好消息来了,它将在4月25日正式上市,并且还会在北京车展上亮相。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款新车吧!看下问界新M5会有哪些方面升级! 从路试谍照来看,M5改款的外观似乎与现款车型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从工信部产品公示清单中我们可以看到,M5改款还是有一些变化的。 它增加了增程版同步EV前脸设计,同时还提供了运动套件选装和红色车漆可选。 EV版车型还增加了轮毂样式选装。 除了这些变化,还有一些关于M5改款的猜测。 新款问界M5智驾版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搭载华为192线激光雷达,不仅提升了车辆的感知能力,更在自动驾驶的精准度和安全性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意味着,在未来的驾驶过程中,新款问界M5能够为驾驶者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驾驶体验。 新款问界M5在充电技术上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采用800V碳化硅高压快充平台,不仅充电速度更快,而且充电效率更高,为驾驶者节省了大量宝贵的时间。这一技术的运用,无疑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 动力系统方面,新款问界M5同样表现出色。与智界S7同款的22000转电机,无论是后驱还是四驱,其加速性能都堪称一流。后驱零百加速仅需6.3秒,四驱零百加速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6秒。这样的动力表现,足以让驾驶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驾驶乐趣。 在续航能力上,新款问界M5同样有着不俗的表现。增程版电池拥有50度电,CLTC纯电续航可达330公里;而增程版综合续航更是高达1520公里。对于追求更长续航的用户,纯电版电池拥有100度电,CLTC续航接近800公里。这样的续航能力,无疑将满足更多用户的出行需求。 除了技术层面的升级,新款问界M5在驾驶体验上也进行了诸多创新。图灵智能底盘以及空悬+CDC的组合,为驾驶者带来了更加稳定、舒适的驾驶体验。而副驾零重力座椅(选配)的加入,更是进一步提升了乘客的舒适度。这样的设计理念,无疑将让驾驶者和乘客都能享受到更加愉悦的出行时光。 在外观设计上,新款问界M5同样不落俗套。采用智界S7同款智能大灯,不仅提升了车辆的辨识度,也增加了行车的安全性。而问界M9同款AR-HUD(选配)的加入,更是让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驾驶信息。这样的设计,无疑将让新款问界M5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独树一帜。 此外,新款问界M5还配备了三区空调,后排乘客也可以独立调节温度和风量。这样的设计,无疑将让每一位乘客都能享受到舒适的乘车环境。这样的细节关怀,无疑将进一步提升新款问界M5的市场竞争力。
#途岳用车心得【为什么买车】时间回到2022年春节,因为离开了原来的公司,公司的配车(捷达)也就归还了。而且2023年也在家附近找到了工作,新的公司离家有40公里,所以就想着自己需要买个代步车,于是开始了购车计划。 【对比了哪些车】以前也陆续开过很多系列的车,像本田的雅阁、CRV,大众的捷达、朗逸、五菱的星辰,比亚迪的宋plus等等,而且我买车不看排面和谁先动筷的问题,所以把预算定在15个W左右。 说实话,我是一个对行驶质感比较讲究的人。开过本田的CVT,个人不喜欢CVT的无级变速,所以也就基本排除了日系。驾驶比亚迪宋,虽然空间大,油耗低,但是开起来总感觉底盘偏散,包括五菱的星辰也是,所以也排除了国产,不过听说吉利的车行驶质感挺好,试驾的时候准备去看下星越L,后来因为不喜欢花很多时间所以没试驾,有点遗憾。 后来,因为十年前坐过几次途观,对途观的感觉挺好,而且之前公司的配车是捷达,深度驾驶了2-3年,行驶质感挺好,所以最后在懂车帝进行车辆选择的,只准备试驾探歌、途岳。 最后,因为上汽大众离家近,所以2023年2月份带着老婆直接去试驾了途岳,并且当天也就把途岳定了下来。 【落地价格】 22款1.4T舒适版途岳,两年免息,落地15.8万(包括保险、上牌、2次保养、脚垫之类的) 【点赞的地方】 1.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配置。什么L2驾驶辅助、全液晶仪表、座椅加热通风、电动座椅通通没有,因为我用不上也不喜欢这些配置。 2.后排地台隆起,刚好够我小儿子坐后排中间,脚有地方伸。等以后小儿子长高了,估计要变成吐槽了 3.油耗挺低,加速挺好,不愧是一代神机,ea211+7速干式双离合,动力和油耗的完美平衡 4.空间还行,拉5个行李箱,还有一大堆小孩玩具和零食出游。 【吐槽的地方】 1.后车门特别容易甩泥,特别是雨天,设计的缺陷吧 2.车机非常一般,无法体验高德地图导航。因为我对导航依赖性挺高,所以只能在网上花了300多买了个华为hicar盒子。 3.后排座椅不可调,而且座椅偏硬,家人乘坐舒适性一般。 4.价格偏贵,性价比低 【这一年花销】 新车落地刚好一年,行驶了1.9万公里,国道60%+市区20%+高速20%。当时也是结合自己的用车环境,国道高速居多,基本不在市区开,所以放心买了干式双离合。 油费:花了8000元多,综合油耗6.5个,折合0.46元/公里。 保养:目前保养了三次,都是赠送的,去年12月在官方商城一次性又买了10次基础保养,每次320元左右,后续折合保养0.07元/公里。 保险:第一年5000元,第二年3000元,往后保险应该不会高于3000元/年,折合0.15元/公里。 高速费:公司报销,没怎么记录,按2000元。折合0.5元/公里。 停车费:出差办事多,公司报销,没怎么记录,按400元。 洗车费:100元 违章:一次100元 新车一年1.9万公里,油费8000元+保养0元+保险5000元+高速费2000元+停车费400元+洗车费100元+违章100元=15600元。 【驾驶感受】 底盘扎实,油耗低,加速也还行(开过我车的同事也如此评价),上高速S档超车快、动力无阉割。老人小孩坐后排不晕车,转向精准,60速度过弯侧倾不严重。隔音一般(不过比开过的CRV好), 【保养的问题】 目前已保养3次,都是用赠送的保养券。 更换项目:机油(0w-20的半合成机油)、机滤 检查项目:底盘、车灯系统、空调系统、刹车油、发动机、胎压等等 自己动手项目:自己买了空调滤芯和空气滤芯,准备在2万公里换 保养问题:之前天窗有异响,一直无法解决,近几个月又恢复正常了😮💨 保养后的感受:动力油耗还是挺完美,无明显落差 【智能化的问题】 主动刹车:触发过3-4次,每次都伴随警报声和刹车抖动,车子都有主动接管,挺实用。 后雷达:挂倒车档会有警报声,距离太近会主动刹车,触发过1次,差点撞到后面的奥迪A4L 前雷达:无此配置 侧方感应:无此配置 车机系统:做的很一般,支持carplay个carlife,不过已经被我舍弃。我用华为hicar盒子,还支持基础的语音功能。 关于智能化希望厂家改进的地方:前雷达是否应该增配下,2个也行。车机系统建议跟国产供货商合作,不用太智能化,别动不动黑屏、死机,反应快一点就行。车机应该增配支持hicar。 【写在最后】 如果让我重新再选择一次,我依然还会选途岳,虽然这辆车也有诸多吐槽的问题,不过最让我满意的是行驶质感和动力油耗的均衡。对了,今年再努力一年,明年准备增购一辆新能源给老婆开开,意向车型ID2,不知道明年能否上市,不然就买辆老头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