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车心得最近两天在城区跑了小一百公里,想简单聊几条用车感受,希望对其他有购买意向的小伙伴提供参考, 首先第一个: 我一直以为230千瓦的电机六秒多的百公里加速会有很强烈的推背感,结果我调成运动模式地板电踩下去,也不会有特别猛烈的推背感,但这并不意味着星纪元ET的加速很慢,你会在短短四五秒就发现速度提到了八九十,有意思的是你会觉得自己明明开的很慢怎么就已经八九十码了?我就很纳闷,有种坐高铁即使速度达到三百公里你也会觉得慢的感觉一样!我也一直在思考为啥同样也是六秒级百公里加速别的车能有推背感,而同样加速时间的ET却没有,我发现ET是把加速过程做的很分散,不是集中在前两三秒的时间里,所以推背感就不强,这样就使得加速很缓和,最大的提高了乘坐舒适性,不至于让后排乘客难受。但是运动模式可以明显感觉到油门响应会更灵敏,可以跟得上你的驾驶想法。 第二个乘坐感受: 遇到修路凸起十厘米高的硬井盖,你会发现震动过滤的非常好,轮胎轧上去的撞击声也很小,车辆的起伏也很小,不至于车内乘客上下颠簸,就只能感觉到屁股底下轻轻的咯噔了一下就过去了,我特意在转弯时体验了一下侧向的支撑性,不得不说这么大这么重的车侧倾做的很好,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动能也越大,他能在转弯处还能撑的住,的确很牛了!你能感觉到有很强的支撑性,不会随转弯而在身体上发生一边倒的现象,真的能做到该软的软该硬的硬。转弯手感我还不清楚能不能调,我感觉方向盘不轻不重刚刚好,转向也很精准,圈数很少,转弯和掉头效率都很高,转弯半径确实是亮点,跟小型的车差不多的转弯半径,很灵活的!还有这个车可以叫豪华大四座,真的是四个座位坐起来都非常舒服,你都能随意调节你舒服的姿势,坐这个车你可以随便坐不会因为坐哪里而觉得心里不平衡,后排又带电动折叠放倒,真的是无微不至。 最后一点城区的能耗: 我每次都按着60码的速度跑,只要过了红绿灯路口我就立马跑到60码,一直开了30公里,期间开了十几分钟的空调,后来我就关了空调,车上坐的我爱人和我两个人,我们开车回老家看看爷爷奶奶,回到家看到表显电耗是百公里13.5,刚刚好和备案标注的能耗标识吻合,我知道这个只是凑巧,但至少能感觉到奇瑞很实诚,充电速度快,城区电耗又比较低,真的城区代步无敌的,之前我说过了,跑高速只要不要在节假日出行,你也可以闭眼上,半小时能从百分之二十的电充满,一点不耽误时间。 补充一句缺点吧: 这个车电池没上八十度我有点遗憾,主驾没有按摩很可惜,智能语音有些时候不好使,实体按键太少了,比如连车窗落锁都得点击屏幕,你要是放在门上多好。 总结一下: 这款车优点绝对远大于缺点,缺点都是很微不足道的,而且这个车性价比绝对是有的,可以拿长安和领跑来对比性价比。适合三口之家的使用,驾驶偏向沉稳性格的人,超级舒适好开,你如果是很年轻的人,喜欢激烈驾驶这个车不合适。 🌟车内空间 👍 🌟外观 👍 🌟后排空间 👍 🌟前排空间 👍 🌟内饰材质 👍 🌟车身颜色 👍 🌟音响系统 👍 🌟座椅功能 👍 🌟后备厢空间 👍 🌟天窗或天幕 👍 🌟方向盘 👍
#用车心得师父说:拿走,拿走!仪表板上铺毯子?不但不美观,而且不安全! 我们在挑选一台汽车的时候,难免为选高配或者低配而犯难,毕竟高低配之间少则相差七八千,多则相差七八万。而对汽车的高配和低配来说,车子外观看起来差别不大,为何售价差异这么大呢? 汽车的定价机制在消费者看来比较模糊,但卖家肯定是清楚高低配汽车之间的价格差异在哪里?比如说汽车安全气囊的数量,以前,高低配车型安全气囊的数量可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低配只有主驾驶才给安全气囊,高配主副驾都有安全气囊。再后来,低配前排给两个气囊,但没有侧气帘。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车四个气囊已经是起步配置了,比如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的东风标致408,已经全系给出了5个安全气囊。 但是你知道吗?汽车安全气囊的数量是上来了,但乘客特别是驾驶员对安全气囊是的使用要领缺没有同步跟上,比如说眼前这台东风标致408,车身颜色是不是很年轻?从外观看,这台车的成色不多,说明车主是一个爱车之人。如果你观察一下这台车的仪表板,你就会发现和出厂时的差别,那就是车主在仪表板上方铺设了一大块地毯,或者说是毛毡、毛毯,反正就是铺了一层厚厚的装饰物。 要知道,汽车副驾驶安全气囊属于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重要零部件,其安装在副驾驶侧仪表板总成上,在意外发生的瞬间可以有效地保护副驾驶乘员的头部和胸部。虽说汽车副驾驶安全气囊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乘客的安全,但是否正确使用了气囊更加重要。 安全气囊对于很多车主来说想必都是听说过的多,真正用到过的少。但是在日常行驶中,对安全气囊可不能忽视。别到万一真需要用的时候发现气囊打不开,也不要遇到完全不需要的时候气囊自己弹出。安全气囊打开需要合适的碰撞角度、速度。角度为车辆在正前方左右大约60°之内的位置,速度为高于30km/h。国外对此也制定了相关准则:20km/h以下撞击时,气囊不会弹出;30km/h以上正面撞击时,气囊一定弹出;而20~30km/h之间为模糊区,气囊可弹出也可不弹出。所以,即使车辆内部发生了很大变形,但如果碰撞部位不对,传感器也不会发出引爆气囊的指令。 我之前207是高配,具备副驾驶安全气囊,在仪表板的右侧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个矩形的盖板,这下面藏得就是安全气囊。现在的汽车讲究美感,已经不像老车那样简单直接的搞个盖板盖气囊,而是仪表板做成浑然一体的,在气囊的四周开出一些弱化线,这个弱化线从背面才能看到。但是有些做工不太好的车型,从外观也可以隐约看到有些凹槽,这下面其实就是副驾驶安全气囊的弱化线。 有资料说,仪表板上副驾驶气囊弱化线宽度推荐为0.2mm,弱化线位置处仪表板本体剩余厚度推荐为0.5mm,过小会使仪表板表面能看到弱化线加工痕迹,过大会导致气囊爆破时不易撕裂,弱化线一般可采用注塑弱化工艺、铣削弱化工艺、热刀弱化工艺、冷刀弱化工艺、超声波刀弱化工艺及激光弱化工艺等。不信你可以看看,贵的汽车和便宜的汽车,质量好和质量差的汽车,副驾驶安全气囊弱化线海真的不太一样。别看这小小的一个沟槽,汽车厂投入了不少精力,目的就是在气囊安全性能和外观精致程度上寻找一个平衡点。 话说回来了,好像在仪表板上铺毯子的做法,之前在面包车上见的比较多。首先面包车可能没有副驾驶气囊,盖上也没有什么关系,不影响。还有就是面包车的前风挡比较立,如果贴膜,仪表板上放置的杂物可能在玻璃上形成影子,影响开车。要知道,面包车的仪表板上经常会一些杂物,硬硬的塑料仪表板放东西会经常滑落,所以铺个毯子挺好。 但是,对轿车来说,还有必要铺一个毯子吗?我觉得不但没必要,而且很危险。猴哥向来反对在仪表板上搞很多装饰物件,铺毯子更是严重反对。首先告诉你你,因为这个毯子的存在,副驾驶的气囊在需要展开的时候,展开方向不受控制,那就搞不清是保护副驾驶还是伤害副驾驶了。 有人说,夏天天气热,铺个毯子防止仪表板老化。那我想说的是,如果仪表板老化了,首先要怀疑汽车质量不行,当时为何要买一台自己对质量不放心的车呢?
#新人车主晒订单买了740后,原来的suv卖掉了,就一直寻思买个电车suv。 在此之前 理想l9就一直是我的梦中情车,L9舒适,质量看起来也稳定(理想L9也是好车,但是后面有描述理想从粉转路的过程,只代表个人观点) 本来我是一点都不喜欢问界这个品牌的,因为一直觉得车太丑了。 去年总是看到m9广告,看到这个大灯造型 觉得这特么丑出了天际(当然 现在是越看越顺眼 这是后话了) 当时m9是绝对的黑名单。 并且一直不大喜欢华为这种宗教式的营销手段(踏马的,虽然我用的手机是matex3,老婆的是mate x5 但是对这个品牌没什么感情) 也从来没有觉得鸿蒙比其他手机哪里好多少 去年初首先去看了并试驾了蔚来es8(这个时候我还没有拥有过电车,后面开了一阵子毛豆3,就不再考虑纯电车了) 蔚来服务挺好,问界服务真要改进。 但是说实话蔚来的内饰做工豪华感明显和我的740有很大的差距。 这个时候对于国产车卖我五十万我还是是抵触的,觉得太贵了。 然后,试驾了理想L9!卧槽!!!理想的 产品力确实打动了我,内饰质感尚可,舒适度高,冰箱大彩电!!我这个奶爸毫无抵抗力,觉得好便宜,直接下订。 刚好这个时候因为妹夫出国,他的x7给我保管一段时间。家里的领导就让我暂时放弃了理想的订单,暂时开x7阴差阳错没有买得成理想。 在今年三月份后,我没有x7开了,买车又提上了日程。 刚好出了理想的清远事故让我不得不重新考虑购买理想是否合理(为了避免说我是车黑 这里就不展开了)。 对于我这种过几年就40拖家带口的老腊肉 对车的安全确实很看重。 宝马开厌了,说实话没有理想舒服。 gls 2.5t (哥屋恩),3t以上的gls又太超预算了。 于是,尝试寻找理想L9类似的竞品。无奈,好像除了L9只能考虑M9了(不再考虑纯电动 我还有一辆毛豆3,早就受够了充电等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感受,毕竟时间是宝贵的,所以不考虑纯电动,通勤成本从来就没有在考虑因素里面) 于是,鼓励自己忽略那奇丑无比的大灯造型去试驾一下M9吧, 这一试驾就中毒了。问界的试驾是真费钱 这一试驾,我60万就没了。 1.行驶质感,最先我还纠结它是单腔空悬, 但是其实际表现真的完全比x7还要舒服,底盘扎实优秀,避震和路感平衡得很好,刹车的脚感比740好了太多。 2.操控 我不懂什么操控,但是我是一直开5米多车的人,m9的掉头转弯半径真的给我惊喜,好轻松,转弯并线掉头一点都不觉得在开大车。 3.智驾就不说 遥遥领先! 我试驾完理想,当时对智驾这点原来完全不以为然。因为宝马自动驾驶也能做到高速基本不需要碰方向盘和油门刹车,做得还挺好 但是华为这个驾驶在城区复杂路况,无标线路段和狭窄路段的表现,我全程不知道说了多少次,牛逼!!! 4.内饰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理想的内饰无感,虽然也到处是皮,也很舒服,总是觉得缺少了设计感。 但是m9内饰让我很喜欢,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很主观。就不说了,自己体验了才知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只能说两个车的内饰都不比x7差多少 4.缺点 其实m9槽点不少,例如那个投影就很鸡肋 不过都是很小的问题 。 车无完车,要说槽点,740和x7也不少。 实际上我还是很纠结的, 看得见的层面理想和问界各有千秋,但是理想整整便宜了10万块,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并且说实话, 很多使用细节上理想做得真的比M9好一些。 5.最终促使我选择m9的是安全和用料 看了那个m9和L9的底盘拆车对比视频,10万的差价就不再是障碍了,两个车在设计上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实际的试驾体验也佐证了这一点,问界的底盘驾乘感受真的很可以,理想的底盘表现真的一般,这个也是个人主观观点,勿喷) 然后发布会上那个前23吨 后8吨的撞击视频让我知道了玄武车身的遥遥领先( 实际上 我在之前都没有看过这个发布会视频) 于是 半夜下定,等着提车,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再给大家讲一下对m9外观路转粉过程。 说实话,最先m9一直在我的黑名单中的,因为照片中m9大灯造型实在太丑,侧面和后面到符合我的审美。 以至于我一直都没有去关注过这个车。 但是试驾m9后,了解了这个大灯功能上的遥遥领先,慢慢的觉得可以接受了。 定了车后,怎么特么的越来越帅了。 男人至死是少年! 好久没有问界m9这么好的玩具出现在我面前了! 当时提宝马740都没有像今天这样期待过! 我的m9 期待早点交付吧! 等车期待中!
#荣威D5X DMH计划于今年年内上市强者对自己总是最狠的。荣威D5X DMH用三次中汽研开展的“魔鬼”极限碰撞测试力证#最强安全! 高强度的车身结构设计,是碰撞发生后安全保护的第一道防线。从车身结构安全性能来看,荣威D5X DMH采用了新一代高强度笼式车身结构,高强度钢材的使用比例高达79%,一般行业水平是60%左右,沃尔沃是72%,D5X DMH可以说遥遥领先。其中超高强度钢材占比更是达到了44%,全面超越同级,确保了车辆在遭受撞击时的坚固性,打造了#生命不分等级,安全全面保障的“移动安全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