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不要轻易尝试赛道驾驶小米汽车提醒大家,小米SU7 Max是城市用途的高性能豪华科技轿车,请勿轻易尝试专业赛道等极限驾驶。 最近小米汽车上墙闹得沸沸扬扬!我觉得是因为线控刹车!这就是为什么小米汽车,提醒大家为什么不能轻易尝试赛道驾驶的原因! 在小米SU7赛道上墙的背后,一场关于线控刹车系统的讨论悄然展开。作为新兴的刹车技术,线控刹车系统通过电脑精确控制刹车力度,为驾驶者带来了更为精准的刹车体验。然而,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线控刹车系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 与传统的液压刹车系统相比,线控刹车系统缺乏直接的刹车踏板反馈机制。在液压刹车系统中,当ABS启动或刹车过热时,驾驶者可以明显感受到刹车踏板的反馈,如踏板弹脚或变软。这种直观的反馈机制让驾驶者能够迅速感知刹车系统的状态,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但在线控刹车系统中,驾驶者只能通过信号告诉电脑所需的制动力,而电脑则负责执行刹车操作。当刹车过热导致制动力下降时,电脑会尝试通过增加刹车力度来补偿。然而,一旦制动力完全丧失,驾驶者将面临无法停车的风险,从而可能导致上墙的事故。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次上墙事故归咎于线控刹车系统本身。事实上,任何车辆在推向极限时都可能面临类似的风险。问题的关键在于驾驶者对于车辆极限状态的不熟悉以及线控刹车系统的特性。因此,我们不应该将责任归咎于车辆本身,而是应该更加关注驾驶者的技能和经验。 此外,性能车不仅仅关注加速性能,操控、氛围以及极限工况下的稳定性同样重要。例如,一些车型可能在过热时面临水温上升过快的问题,而另一些车型则可能拥有更好的散热性能。对于赛道上的车辆来说,尤其是在刹车频繁的天马赛道上,散热性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小米SU7的这次上墙事件,我们应该保持理性的态度。虽然事故令人遗憾,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咎于车辆设计或刹车系统的问题。相反,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提高驾驶技能,更好地了解车辆的极限状态。 对此你怎么看?
#人人写点评1.续航比较满意,郑州冬季四千二百公里平均120多跑了一千多公里的高速,高速130左右,基本是表显一比一;春节回来做四个人拉一车年货也就136左右;温度对续航影响大,今天温度十几度,一个人开上班立马降到80多;目前三个多月表显还是438没有掉;续航有保障能耗低开车更经济,用家充一公里才几分钱; 2.使用上基本都挺好,作为一个十几年驾龄的油车老司机,转向灯和屏幕挂档都已适应自如; 3.外观不是内心的满分,总觉得头低屁股高,从某些角度看还是不错的,外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覆盖上雪还有点赛博皮卡的感觉 4.外观黑色确实容易显脏,而且特斯拉环保黑色漆很薄,容易刮出印子,我贴了的车衣,还挺好,小痕迹用热水一浇确实可以自恢复; 5.买了赛博家充,平时基本用它,回老家拔下用做随车充,一充两用还是挺方便的,注意在老家充电一定要接地线,要不然会自己断,老家农村有事看着是三孔插座,好多并没有真的*接地,没有的话打一个接地线就行,我就是拿了个铁棍铁钉自己打了个接地极,接到插座上就行了; 6.说说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前排高度不够,家人觉得上下车需要弯腰不方便,没有以前的油车空间高,这也是电车尤其是充电轿车的通病了; 7.操控,当时试驾了很多电车,老3的操控感一下就吸引了我,特别想我的老马3,心想就他了,不过新3变软了一些,操控比老3差点,不过舒适提高了,毕竟舒适和操控不能兼得;单踏板挺好的,基本不用踩刹车,加减速更快更方便,不过就是脚一直在控制电门,不像油车怠速时可以松开休息,刚开始脚挺累的,习惯了就好了,习惯了不想再换其他模式; 8.内饰:简单了点,简单的风格还是喜欢的,氛围灯没开过,后排屏幕孩子怕晕车也基本没玩过 9.老家农村认识特斯拉的不多,也有认识的说这个车老贵了,,没有BBA知名度高,不过本人不在乎不关注这个,自己开舒服就好; 总结,开了4000多,总体比较满意,续航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