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湃
像新能源汽车,消费者会担心什么?银河是吉利品牌的新能源系列车型,第一款车是银河L7,这是一款SUV,采用了插混动力。
牛车网
前四篇文章,我们带大家带来了东风日产新奇骏的结构解读,本篇文章作为一个大汇总,便于大家收藏转发。拆开新奇骏的前杠皮,映入眼帘的是“一团黑”,感觉有些摸不清层次,其实这些黑色零件主要都是二级缓冲材料。
智电汽车
如何打造全方位的新能源汽车安全?吉利银河拆给你看文/土木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是一个任何时候都值得深入讨论的话题。而关于吉利银河L7的安全性,吉利不仅要讲,还要讲得透彻,直接是开了一场神盾电池安全系统整车拆解直播。向我们展示了,为什么吉利银河L7是最安全的新能源汽车。
汽车十三行
7月26日,吉利银河L7举办一场“针刺只是入门标准 整车安全才是真安全--神盾电池安全系统整车拆解”活动。通过这场拆解,吉利银河L7向外界展示了包含电池包、电驱、电控、油箱、座椅等在内近千个主要零部件。
检车家
哈喽,大家好,检车家老司机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二手车检测师东子。我曾经是一名汽车修理工,自认为还算优秀,无奈在检车家干了5~6年始终找不到女朋友!
波帆说车
尽管近年来广告法对商品宣传中的“最”字做出了严格限制,但这并不妨碍一些有行业担当的车企品牌对技术极限的追求。吉利汽车,就是这其中的典范,从车辆外观协调度到内饰的精致感,从平台体系化到动力总成的调校匹配,吉利总有那么一股追求卓越的专劲。
企鹅村明天不开会
换了新车,换一个新的旅行方式。开始寻找周边各种可以玩的路线。 驾驶了几天,最直观的感觉是看的远,呵呵。座椅还是蛮舒适的,开起来也不累。基本都是在市内,走了十几公里的铺装山路,安全感满满。以前回老家遇到个突发天气变化总是很紧张,这次感觉有底气了。 安装了电动踏板,加强横梁,也贴了车衣车膜,都是必须的选择。尤其是电动踏板,对小个子太友好啦。
悠闲清泉TuW
提问前脸中网下面横梁处,有看着像泡沫,时间长了会不会老化烂了
白菜它妈
提问我的奇瑞A309款,前一天好好的,第二天用锤子敲打了一下前保险杠横梁,然后就打不着火了,电瓶有电,请求大神们解答一下
kWea
海狮07 EV首搭的e平台3.0 EVO的核心亮点: ●全球首创 CTB整车安全架构 1、CTB整车安全架构采用了主后驱安全动力架构,前舱安全缓冲空间增加了100mm,提升了32%,正面碰撞安全性提升60%; 2、CTB整车安全架构采用转向前置架构,转向器不打断、不侵占安全传力结构,成员舱抗变形能力提升50%; 3、内骨骼式CTB安全架构,将1500Mpa级超高强度的闭口截面辊压横梁与刀片电池集成设计,集成后单根梁能承受相当于8头成年大象的重量。 ●全球首创 十二合一智能电驱技术 1、全球首创的高效十二合一智能电驱系统,集23000rpm电机、高效减速器、碳化硅电控、整车控制器(VCU)、电池管理器(BMC)、直流变换器(DC-DC)、车载充电器(OBC)、配电模块(PDU)、智能升压模块、智能升流模块、智能自加热模块、能量管理智控系统于一体,集成度行业第一; 2、整车的能量转化效率更高,系统的综合工况效率最高达92%,行业第一。在日常城市驾驶工况下,出行效率提升7%,续航里程可提升50km。 ●全球首创 23000rpm量产最高转速电机 全球量产第一,极速超230km/h。 ●全球首创 叠层激光焊SiC功率模块 e平台3.0Evo采用创新的叠层激光焊技术,CLTC综合效率达92%,中低速市区效率提高7%,续航里程提高超50km。 ●全球首创 智能宽温域高效热泵技术集群 1、16合1高效热管理集成模块,系统损耗降低20%; 2、智能双环流电池直冷直热技术,换热性能提升20%,电池热管理能耗降低25%; 3、电驱高效复合温控系统,换热效率提升40%,低温余热利用率提升30%。 ●全球首创 全域智能快充技术集群 1、智能升流快充技术,任意电压平台下均可充分发挥现有充电网络中GB15标准公共直流充电桩180kW(750V/250A)的最大能力。该技术在250A充电口规格下,实现大功率充电。在使用GB15标准公共直流充电桩的情况下,最高充电功率可达180kW,最大充电电流可达400A,10-80%SOC的充电时间小于25min,公共充电桩利用率提升30%; 2、智能末端快充技术,可智能调控脉冲充电电流,在大电流充电的同时施加负向脉冲放电,降低浓差极化,末端采用自加热智能升温技术,适度提升电池温度,实现末端无损快充。将末端充电时间从30min缩短至18min。
用户352395022390
主驾驶车门下面的横梁嗑了,该怎么处理比较好?请各位车友支招
SAGC悬挂改装中国
悬架系统就像汽车的腿一样,下方连接车轮,上方连接车身,起到承上启下、减震缓冲的作用。我们走在坑洼路面或上下楼梯时,身体能保持垂直和平稳,那是因为双腿能根据路况自动弯曲和伸直来进行缓冲。汽车也一样,当汽车行驶在不平路面时,车轮与车身之间的悬架系统也会自动压缩和伸直来帮助缓冲,同时还会阻止反弹,让车身尽量保持水平状态,这样就能极大的提升驾驶舒适性。 不过不同的悬架系统性能不同,对于部分高端的主动悬架系统来说,可以达到车身水平的效果,但也还有些普通的悬架系统不能百分百抗击冲击,依然还会存在颠簸现象。市面上常见的悬架系统分为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和半独立悬架。 非独立悬架。两个车轮安装在同一根钢性的横梁上,它们形成一个整体,所以当一侧车轮遇到障碍跳动时,另一侧车轮也会跟着跳动,这就是非独立悬架系统。这种悬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而且成本较低。但是由于两个车轮被固定在一起,一个车轮受到路面冲击时,另一个车轮也会被波及。所以非独立悬架系统的舒适性较差。 而独立悬架系统则相反,它的两个车轮各自通过活动的控制臂与车身相连,它们可以独立活动,互不干扰。所以当其中一个车轮受到路面冲击跳动时,并不会影响到另一边的车轮。所以独立悬架系统的稳定性就会更好,而且它可以吸收路面的震动冲击,所以它的驾驶舒适性会更高。同时,由于独立悬架系统去掉了中间的刚性车轴,就腾出了更多空间,所以它的车厢空间就会更大。 独立悬架。只有一个下控制臂的悬架系统,就是市面上使用较多的麦弗逊悬架系统。半独立悬架系统。半独立悬架系统在非独立悬架系统的基础上,改良了中间的刚性横梁,让原本的刚性横梁变成了具有一定弹性的扭力梁。扭力梁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形变,当右侧车轮受冲击跳动时,部分冲击力会被扭力梁的形变消耗掉。所以左侧车轮受影响的幅度就会变小,这样就起到了横向稳定的作用。这种半独立悬架系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扭力梁式悬架系统。扭力梁式悬架系统的平稳性和舒适性适中,一般应用在中端汽车的后悬架上。
合肥精品名车
【车辆款型】奔驰E300L时尚运动 【上户日期】2018年5月 【车辆排量】:2.0T 【真实公里】:10.1万公里 【过户次数】:0次过户,1手全款车 【上牌地址】:合肥 【是否贷款车】:无 【详细车况】:保险杠 两个大灯 前防撞梁 左前叶子板 机盖 左右上横梁支架 上横梁更换(水箱框架)
我家越野叫甜大壮
回来去4s店的时候得到的消息,原厂出了坦克300那种下沉式行李架,侧爬梯和侧挡板,然后还有四款金属前后杠等一些官改件。 我就想问问,侠客版没有行李架纵梁的加装行李架需要备案吗?官方的行李架没有图上横梁那么密通到前面,纵梁正常长度,横梁从天窗一半的位置往后到车位 还有前面原厂护杠上加装小牛栏和黄灯需要备案吗?图片是淘宝图,只加了黄色灯条,没加装圆灯 第一张是从“济南-太原-兰州-门源县-祁连县-张掖-酒泉嘉峪关-哈密-敦煌-西宁-兰州-济南”一路的历程和油耗,只能说bj40买对了,虽然在哈密大峡谷的河道里把我的8mm底护板担弯了,但是素车机械素质就是nb
人之常情啊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电池安全性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车辆的运行和乘客的生命安全。因此,各大汽车制造商和电池制造商都在致力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电池安全不单单是简单的防护,而是一套系统工程。ID.7从设计之初,就从软硬件对电池安全做出了周密防护,确保在极限情况下电池的可靠性。在硬件上,ID.7采用了宁德时代三元锂电芯,通过高稳定性正极材料和高安全电解液,保障电芯内部安全。并从壳体强度、表面绝缘、及时断电、防爆泄压上,给电芯上了4重保险,将漏电、起火、爆炸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此外,在电芯与电芯之间、模组与模组之间设置隔热缓冲区,以降低热失控风险。在隔热设计上,在云母板隔热的基础上增加的隔热涂层,具有不占空间、低导热系数、耐高温的特点,既能保障电池安全,又能节约空间。 D.7还为电池包配备了行业内首屈一指的“铠甲式”电池壳体,电池模组被12根铝铸造横梁组成的高强铝合金框架层层包裹,可确保在碰撞过程中冲击力被逐层吸收。 在电池安全检测方面,ID.7参考德国大众高等级安全标准,对于电池包开展了如防过充、短路等197项测试,国标仅有18项,远超国标179项。并且从电芯级别、模组级别到电池包级别,共进行 436项全场景路况测试,充分诠释了一汽-大众的冗余式安全标准。
卡钳红了
后防撞梁钢的结实还是铝的耐撞?看两台事故车的实战就知道了 先做个小调查,你觉得汽车的防撞梁钢的结实一些还是铝的更结实呢?前几天在东风标致的4S店去保养,看到一台停在室外的408事故车,我看这台车的车头是完好的,只有保险杠脱落在地上,行李箱盖也由一些变形。右边的尾灯拆走了,也不知车灯坏了没有,一般来说,车灯不坏的话,维修后保险杠和防撞梁价格不是很高。 新408已经上市小十年了,那说说明这台408至少停产十年了。一款老车还在4S店做保养和维修,那说明这位给车主对这台车还是挺爱惜的。防撞梁已经有些生锈,而且上面的尘土也不少,就连防撞梁前面的后挡板上面也有不少灰尘。可见尽管零件在后保险里面,但保险杠并不能很好的防止水和灰尘进入到保险杠里面。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看防撞梁的厚度挺厚实的,估计有3毫米。可能是之前没有什么高强钢或者热成型钢。防撞梁这些受力的零件厚度做的比较厚。 防撞梁右边有一个螺纹孔,这是用来拖车的,标致408的拖车钩在右侧。粗看吸能盒后方有一排黑色的网格,感觉这个防撞梁是塑料的。仔细看发现这是塑料保险杠怼上来的时候,刚好把塑料件上的这些小格子印了上上去。拖车螺纹孔里面也生锈了,这至少说明这台车最近没有拖车,否则锈的痕迹就被蹭掉了。 你猜是什么事故,让粗壮的防撞梁从中间收到了伤害?黑色油漆表面本来有灰尘,撞击的时候不但灰尘被挤掉了,连油漆膜也炸开了,露出了里面的钢板。可能是昨天新收的车,不带油漆的伤口居然没有生锈的痕迹。 最近十来年,各种汽车自媒体兴起,不知是车企教育了车主,还是车主自学后聪明了。很多媒体都对铝防撞梁崇拜有加,但是我看到的铝防撞梁,多半一经撞击,轻则吸能盒变形无法修复,重则中间主横梁断裂,还是无法修复,只能换新的。 据说铝比钢贵不少,那维修成本自然不低。但从实战看,好像铝的更容易撞坏,下面这张是我在店里维修区看到的,这都是撞坏的防撞梁,多半是铝的,钢的也有,但很少,可能是钢的敲敲打打还可以用。这是不是一个矛盾或者伪命题呢?也有人说后防撞梁是吸能的,就是用来变形的,既然用来变形,那大飙车等媒体经常用卡尺量厚度干啥呢?再说只看厚度看钢板或者铝板的材料也不科学啊。 你觉得呢?
动力总成黑科技
e平台3.0 Evo提升了什么? 海狮07EV搭载了比亚迪e平台3.0 Evo,这相比海豹上面那套有哪些升级呢?从目前分享的信息来看,主要集中于安全领域。e平台3.0 Evo是一套主推后驱的动力架构,由于动力系统布置在后端,前舱的安全缓冲空间相比传统布置增量100mm,从而有更多吸能空间,正碰安全性能提升60%。 第二方面优化了转向柱的布局,传统的转向柱往往在车轮后侧,为了考虑轮胎上下的跳跃和左右转向,需要留有足够的布置空间,这样导致防撞横梁的设计存在妥协,要进行避让并提高强度,而且为了防止正碰时转向柱侵入驾驶舱,要专门设计一个应力集中点,碰撞时主动弯折,这种设计会牺牲部分转向柱刚性。而比亚迪这种CTB整车安全架构采用转向前置架构,空间布置就很充足,转向器不打断、不侵占安全传力结构,使传力更加平顺连贯,让乘员舱的抗变形能力提升了50%,大幅降低乘员舱碰撞侵入量。我个人觉得这种设计应对法规碰撞和老款差不多,但是应对实际道路各种真实碰撞效果更好。 第三方面是进一步深化电池与车身的一体化安全设计。让刀片电池和车身强强结合,共同构成乘员舱的内部骨骼,在乘员舱底部,以可承受50吨重卡碾压的类蜂窝高刚性电池包体作为乘员舱的地板,为乘员舱构建安全基础;在乘员舱前部,首次引入TRB一体式前围板与刀片电池融合设计,具备核潜艇级的超高强度,使车乘员舱前部拥有强悍的防护能力;在乘员舱侧部,首次将1500Mpa级超高强度的闭口截面辊压横梁与刀片电池集成设计,集成后单根梁能承受相当于8头成年大象的重量,让侧部依然稳如泰山。
来自Peugeot
都已经4202年了.当汽车走进干家万户的时侯,甚至当一个家庭都不止一台车的时候,汽车的安全性,便成了我们不得不去关注的话题。 汽车安全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认知与坚持! 在如今的工业水平下,车企对车辆安全的技术都不会太差,更多的差距,则是车企的文化对于安全的认知、重视与坚持的问题。 就说小日子过的不错的车企,那薄如蝉翼的铁皮与泡沫防撞梁的使用,那是技术的问题吗?那是对生命的漠视与人性的冷淡。包括现在很多新车企,竟然冰箱彩电大沙发成为了宣传的卖点! 安全难道不是作为一辆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 选择508,就是因为他守住了这条底线,从车身结构设计以及材料的安全性,这一点我们在官方公布的一些数据上便可初见。大量使用1500兆帕以上的热成型钢,前后使用巨长的吸能盒,大量的铝合金防撞梁的使用等等。 还有车身六横六纵多通道受力的结构,防撞横梁、吸能盒、纵梁、副车架、车轮、下A柱及门槛等。 这些都是我们消费者看不到,但又确是508用料最厚道的地方,这样才有了其在实际碰撞中的优秀表现。 标致的安全性一直是在摆在造车首位,希望能否一如既往保持初心和坚持理念!销量再差又怎样,只要保持初心,我会一直选择他! 聊了这么多,你们对508的安全性有信心么?
Halloween
海狮07 EV首搭的e平台3.0 EVO的核心亮点: ●全球首创 CTB整车安全架构 1、CTB整车安全架构采用了主后驱安全动力架构,前舱安全缓冲空间增加了100mm,提升了32%,正面碰撞安全性提升60%; 2、CTB整车安全架构采用转向前置架构,转向器不打断、不侵占安全传力结构,成员舱抗变形能力提升50%; 3、内骨骼式CTB安全架构,将1500Mpa级超高强度的闭口截面辊压横梁与刀片电池集成设计,集成后单根梁能承受相当于8头成年大象的重量,让侧部依然稳如泰山。 ●全球首创 十二合一智能电驱技术 1、全球首创的高效十二合一智能电驱系统,集23000rpm电机、高效减速器、碳化硅电控、整车控制器(VCU)、电池管理器(BMC)、直流变换器(DC-DC)、车载充电器(OBC)、配电模块(PDU)、智能升压模块、智能升流模块、智能自加热模块、能量管理智控系统于一体,集成度行业第一; 2、整车的能量转化效率更高,系统的综合工况效率最高达92%,行业第一。在日常城市驾驶工况下,出行效率提升7%,续航里程可提升50km。 ●全球首创 23000rpm量产最高转速电机 全球量产第一,极速超230km/h。 ●全球首创 叠层激光焊SiC功率模块 e平台3.0Evo采用创新的叠层激光焊技术,取代传统的螺栓连接工艺,全球首创叠层激光焊碳化硅功率模块,杂散电感大幅降低75%,电控最高效率达99.86%,过流能力提高了10% ,实现碳化硅功率模块性能全面跃升。CLTC综合效率达92%,中低速市区效率提高7%,续航里程提高超50km。 ●全球首创 智能宽温域高效热泵技术集群 1、16合1高效热管理集成模块,系统损耗降低20%; 2、智能双环流电池直冷直热技术,进化全新一代智能双环流电池直冷直热技术,换热性能提升20%,电池热管理能耗降低25%; 3、电驱高效复合温控系统,换热效率提升40%,低温余热利用率提升30%。电驱系统持续输出能力提升超40kW,极大提升高速、爬坡等严苛工况下整车性能表现。 ●全球首创 全域智能快充技术集群 1、智能升流快充技术,任意电压平台下均可充分发挥现有充电网络中GB15标准公共直流充电桩180kW(750V/250A)的最大能力。该技术在250A充电口规格下,实现大功率充电。在使用GB15标准公共直流充电桩的情况下,最高充电功率可达180kW,最大充电电流可达400A,10-80%SOC的充电时间小于25min,公共充电桩利用率提升30%; 2、智能末端快充技术,智能末端快充技术,可智能调控脉冲充电电流,在大电流充电的同时施加负向脉冲放电,降低浓差极化,末端采用自加热智能升温技术,适度提升电池温度,实现末端无损快充。将末端充电时间从30min缩短至18min。
聊車郭菌菌
奇瑞星途星纪元 ET 进行了一项高空坠落测试,坠落高度达 31.9 米,结果还是非常惊艳的,试验完成后的 星纪元 ET 前机舱部位吸收了绝大多数能量,其中纵梁的吸能盒完全压缩,吸收了大部分碰撞能量,A 柱不变形,电池不起火,车门可以正常打开。 星纪元 ET 这次挑战,是用起重机将试验车悬挂至高空,车头向下车身垂直于地面,试验车最低端距离地面 31.9 米,相当于 2.8 米层高的普通住宅楼 12 楼。而且坠地点铺设 4 厘米厚钢板,试验车自由落体坠落,车头正前面与钢板发生 100% 重叠正碰,试验车接触地面时末速度超过 90km/h。 车辆自由落地时发出了巨大的声响,从坠落后车辆状态可以看出:车辆的 A 柱没有发生断裂、明显弯曲以及结构性失效等现象,B 柱、C 柱整体架构完好。车辆受到冲击后前排车门表面发生了轻微形变,但 4 个车门均能打开,在撞击时,乘员舱前排安全气囊全部点爆弹出,右侧气帘弹出,副驾座椅左右气囊弹出。车辆放置 10 分钟后,经现场工程师确认,高压电无漏电、无漏液、无冒烟、无明火。 据官方信息显示,星纪元 ET 采用 2.0 笼式太空舱,车身高强度钢、铝用量高达 88%,车顶抗压强度超过 11 吨,相当于同时撑起 5 台自身重量的星纪元 ET,一体化压铸后纵梁整体式设计和 Z 向超大截面宽度,能有效缓解外部冲击,尤其是底部 3 根贯穿式座椅横梁,让底部电池电芯不被挤压,最大限度减轻车身主体结构损坏。 星纪元 ET 预售价 19.9 万起,定位中大型 SUV,将于 5 月 9 号正式上市,预计售价还会进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