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发布于:传祺向往S7车友圈
#仰望U7售价62.8万元起关于增程式电动车(增程)与插电式混动车(插混)的未来竞争,综合技术发展、市场趋势和专家观点来看,两者短期内将并存,但长期可能呈现差异化发展路径,插混面临更大淘汰压力。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技术特性决定适用场景差异 1. 增程的优势: 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适合城市短途通勤+偶尔长途需求。大电池(40度以上)设计使其日常可当纯电车使用消费者对“可油可电”的便利性需求持续存在,尤其在充电设施不足地区 2. 插混的优势: 多挡混动技术(如吉利雷神、长城Hi4)可实现高速直驱,油耗更低,适合全场景覆盖,但技术复杂、研发成本高,对车企技术储备要求更高 二、市场趋势:增程渗透率提升,插混面临成本与政策压力 1. 增程快速普及: 2024年增程车型价格已下探至10万元级别(如零跑C11、深蓝S7),覆盖更多家庭用户,理想、问界等品牌通过大电池+智能化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2. 插混的挑战: 多挡混动系统成本高,与纯电车型的价差缩小后竞争力下降,若固态电池普及(预计2030年后),插混的油耗优势将被纯电取代 三、专家预测:技术路线长期收敛于纯电 1. 固态电池是关键变量: 若固态电池量产(续航超1000公里、成本可控),增程和插混的过渡属性将弱化,纯电成为主流 2. 阶段性共存: 2030年前,插混和增程仍将占据约40%-60%的新能源市场份额 2035年后,随着充电设施完善和电池技术突破,纯电可能占据70%以上份额,增程或逐步退出,插混因复杂结构更早被淘汰,增程或比插混存续更久 四、结论:增程或比插混存续更久 1. 短期(未来5-10年): 增程凭借低成本和场景适应性,在中低端市场持续增长;插混在高端性能车型中保留份额 2. 长期(10年以上): 插混因技术复杂性和纯电替代压力更可能消失;增程因结构简单或作为“备用方案”存续,但最终仍会被纯电取代 总结:增程与插混的竞争本质是“简单实用”与“技术全能”的路线之争。从市场选择和技术迭代方向看,增程可能比插混存续时间更长,但两者最终都将让位于纯电驱动的终极形态。
固态很难实现。
以现在的发展速度会很快,就看政策怎么变化,一切都是看政策
要相信中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