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猛于虎,汽车已经发明了一百多年了,大家还是会搞混油门跟刹车,时不时就会有司机把刹车当油门,高速被追尾,或是把油门当刹车,一头撞上墙这些事情的发生。有的新司机上路时本能地养成了一个“坏习惯”,左脚往右伸到刹车上,双脚开车,这样总是会被教练骂一顿。



1908年,著名的福特T型车第一次使用了类似现代汽车的三块踏板的设计,分别是制动踏板、油门和倒车,后来随着离合器技术的发展,倒车功能被整合到排挡杆上,把离合器踏板放在了脚下,并一直沿用至今,形成了现代汽车的离合器、刹车、加速踏板的布置方式。这种方式在当时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当时离合器摩擦盘材料还在探索的过程中,还不是现在使用的金属摩擦片,当时的材料有用过骆驼毛或者皮革,这些材料做摩擦盘会使得离合器使用费力、操控力度受热影响大且磨损非常严重;并且,那时候还没有发明辅助系统,工作时为硬核机械配合。以上种种,导致人机配合很不顺畅,需要一只脚专门用来感受不同力度进行控制。离合器一般和加速踏板共同工作,基本只有换挡的时候才需要踩离合,所以要把离合器和加油踏板分开,那为啥不把刹车跟离合放在一起呢?也是一样的,为了防止发动机被刹车“憋停“熄火,需要离合器与刹车的配合,将发动机动力与外界断开。而刹车和加速一般不会有人同时踩下,所以有了这样的三踏板布置,离合器和加速、刹车踏板分开。
随着液力变矩器、膜片离合器和助力装置等的应用,离合器操纵也越来越方便,自动挡汽车甚至不需要离合器踏板。但自动挡汽车大范围普及的时间还不算长,并没有针对踏板布置作出专门的改变,工程师也沿用了长期以来的布置形式,在自动挡汽车上只去掉离合器踏板,保持其他部分不动。
这首先是出于尽可能的减小生产线变动的目的。同时也迎合了大众的驾驶习惯,不会因为布置形式的变化造成不必要的事故,一旦布置变动,大家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这段时间内可能发生的事故,对于厂家来说也是自找麻烦。

但是,新的设计会增加车厂的成本,目前主机厂效益不好,在技术更新方面也相对保守,某上海车企规定如果单车成本增加6元以上,便需要开会讨论。也就是说,除非有大量消费者要求将油门刹车分开设计,车厂在车型上是不会作出改变的。除此之外,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左脚设计的油门/刹车踏板相关标准。踏板位置的重要性,老司机应该有感受,有的车型踏板位置不太合适,就会使腿一直悬着,脚后跟放到哪里都不舒服,踩下去也使不上劲,这是因为人机工程学设计不到位。据统计,一般人都习惯使用右脚控制,左脚的细微控制能力较差,这是从小的习惯造成的。如果踏板分开设计,则左脚会悬在刹车踏板上,长时间会很累,难以控制刹车。要设计左脚刹车,就需要相应的人机工程设计“踏板的高度角度、如何给左脚创造一个支点“等,这也需要一定时间来进行技术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