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楼主
    老木曾雪菜头像老木曾雪菜头像

    老木曾雪菜

    沃尔沃C40 EV车主·车龄2年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懂车评论员LV1懂车评论员LV1
    • 持之以恒LV3持之以恒LV3
    • 懂车智多星LV3懂车智多星LV3
    • 车圈万人迷LV1车圈万人迷LV1
    • 内容鉴赏官LV4内容鉴赏官LV4

    特斯拉便携充电经验分享~附随车充对比展示

    2021-08-15发布于:Model 3车友圈

    #你都知道哪些基本的汽车知识?

    前言


    之前专门写了一篇和大家分享了我对于纯电汽车在充电、补能、续航上的个人经验。其实对于使用而言,最关键的就是怎么解决日常充电这件事,最理想的情况,有固定车位(不一定非要产权车位)、通过物业批准,由国家电网拉电表,装私人家充桩。但固定车位不是家家户户都有,像我个人暂时没有,就延缓了装家桩的进度(年底交房后有固定车尾打算安装,到时候分享相关经验),基本上以特斯拉超充站和第三方快充桩以一周一次的频率进行补能。但除了这两种方式以外,新能源车的慢充接口都可以用便携充电设备就是随车充进行补能,之前的分享也提到了相关的随车充经验,我自己用的是普诺得随车充。

    特斯拉在上海销售有一点和很多纯电车品牌不同,就是新车上牌可以挂靠自营的超充站,像荣威、比亚迪在上海销售,想上牌需要把充电桩安上去,提供证明,没条件的话,要给4S店交额外的钱,他们去办这个证明,行情价2000上下。所以其实就上海的特斯拉车主而言,没有家充条件的不算少,相当数量的车主依靠超充站充电。

    要好同事的model3就是这种情况,今年5月提车,开了7000公里,之前大部分都靠超充站解决。上个月我和他讲了我用随车充的充电经验,因为他家一楼,就和对应的销售联系,说帮他留意一下特斯拉官方随车充,因为这个充电器常年断货。

    8月1号当天,特斯拉官方补货了随车充,model3车主入手了一个,我上周末借来体验了一下这款特斯拉的官方产品,下面详细给大家看看这款2550元特斯拉随车充。

    随车充充电功率、电压、电流



    和手机充电器一样,电压和电流同样决定了随车充电器的功率。常用的随车充都是匹配家庭电压~220V。少部分随车充可以适配380V的电压。毕竟随车充的意义是外出也能补能,380V的条件太难满足了,所以市场上都是220V随车充为主。

    而家用电源,我们一般都是10A的插座,像空调、厨电会配有16A的插座,10A的插座最大输出电流是10A,所以适配8~10A的随车充,16A的插座最大输出电流是16A,一般适配13~16A的随车充。两种插座适配的公头尺寸一般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是支持8~16A的主流随车充,都会适配两种接头。

    最后说功率,假设我们的电流和电压都是标称情况,目前家用的随车充如果取低220V8A,大概1小时充电1.75度,如果是取高220V16A,则大概每小时充电3.5度,实际上我们220V16A的随车充大部分考虑到电压未必跑满,都标称为3.3KW,标准充电速度为每小时3.3度,三小时10度电,大概是目前主流随车充产品的充电速度,以我个人每度电7公里左右的平均能耗,大概是夜间谷时电充一夜,能增加实际续航160-180KM。

    简单汇总一下,衡量随车充产品的基本盘,就是看它功率了,为了能快一点,220V16A随车充很有必要,但最好有转接系统能向下兼容,不然有些地方没16A插座,就没办法使用了。

    随车充对比展示


    来看下这两款充电枪,特斯拉随车充是同事model3车主找销售订到的,官方价格2550元。普诺得这款是我7月初自己买的,1000块出头,大概是官方款一半不到的价格。我觉得这两款对于现在的随车充产品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了。

    从包装上来看,方形的特斯拉随车充更小一些,但放在车里两款都不显大,都算便携,原厂包背面设计了一个万次贴,这个我觉得挺好的,和尾箱里的材质完美结合固定,非常牢固。普诺得原形包虽然更大,但毕竟我买的枪配了10米线,本身体积就更大一些。

    之前普诺得的我在充电分享中详细讲过了,先来看看同事新买的特斯拉原厂。外观上控制器会有些像特斯拉的家充桩,但那个是全玻璃面板,这个随车充是玻璃混搭橡胶材料,整个枪线长是6米,对于覆盖车长而言是足够的,但要是充电条件苛刻的话,这个长度是不够的。枪头一端和特斯拉家充、超充的设计都非常像,卡扣形式也别无二致。

    原厂是采用了两个不同的配线,虽然接口分别是我们所说的10A接口和16A接口,但在标注的支持功率方面,分别支持8A和13A,换言之充电要慢一些。这两个配线插在控制器的无线一端,再连接电源插座,就可以使用了,没有其它任何的控制键位和控制方式,就像普通手机充电器一样。

    阳光下对比下两款充电器,特斯拉原厂的简单很多,设计一切求简,和车一样。普诺得这个充电器我为了自己方便,订的是10米的,整个体积要大不少,也更重一些。

    来看下枪头,原厂我说了和外面超充插头一样,操作方式是按压灰色区域,里面会升起前面的卡扣。普诺得的设计了一个按钮,按起来相对不用那么用力,并且好找一些,我自己相对更喜欢这样的设计。

    多角度对比一下枪头设计,从握持区域的体验来讲,普诺得握起来更舒服,和按钮的搭配更合理。

    对比下两个产品的控制器,尺寸完全不一样。普诺得的产品多了两个触摸按键和一个彩色液晶屏,原厂产品什么也没有,但更小巧。第三方这款可以通过按键切换电流、设置时间,以及显示当前充电情况,我认为这样的显示功能还是挺有用的,原厂的随车充只能是通过手机或车机查看充电情况了。

    细品下特斯拉的随车充,这个玻璃面板还是挺好看的。

    特斯拉随车充的背面没有任何设计,单纯印刷了产品参数。普诺得除了印刷参数盒一些中文的注意事项外,还设计有背夹,可以用螺丝固定在墙上,作为一个低功率版的充电桩,要知道随车充固定后可以防止充电器自重和拖拽电线导致插头松动,有效降低安全隐患。毕竟插头在和插座连接时,如果接触不好是会高温烧坏的,严重情况下是由火灾风险的。


    具体充电,我还是在家里能充电的房子,通过空调插座接延长线。

    这个线确定好需要的长度,淘宝就可以买到,价格也不贵。

    在我这个充电位置,6米线和10米线其实区别不大,都可以很好适配,考虑到多样的充电环境的话,买线长的还是要更好一些。

    实际插枪情况来看,两者都很方便,都随手就能插好,区别是原厂款上端卡扣是裸露的,普诺得这款是有保护设计的,当然这个其实不怎么影响安全性,但加了保护层更让人安心一些,非要雨天室外充电也能更放心一点。

    来看实际充电情况,普诺得充电是完全可以被特斯拉车机所读取的,我接的是16A插座,电流跑满16A,电压在200~210V之间波动,在车机和手机端都可以监控。如图充电45分钟,续航增长3%。换算到夜间8小时的话,增加续航30%,对我而言两天通勤是完全没问题的。

    当我使用特斯拉随车充时,因为使用了13A的插头,系统自动匹配充电电流为13A,但却显示无法充电。这个我专门联系了一下400客服,因为我使用了延长线,而特斯拉随车充有个接地检测,虽然原始插座是接地的,但通过我的延长线没有检测到,所以出现了充电停止提示。换句话说,如果用特斯拉的随车充,基本上是告别了这种跨楼层延长线了,所以对于使用环境更苛刻一些。而假设以我200V13A的实际功率推算,8小时可以充电20度,大概每小时增加的实际续航里程,要比220V16A标称的充电枪少3~4公里。

    普诺得充电枪有个面板控制、手机小程序控制功能,在面板上除了同步实时电流和电压以外,还有对于主控温度和插座温度的监测,如果超过85度会以安全性为优先考虑自动断电,恢复温度则自动开启。大夏天下午我出现过一次启动安全性防护的情况,暴晒中因为主控温度高了,所以自动断电了,不过实际上安全性应该没什么问题,主控还是尽量放在阴凉处充电,对于任何随车充都应该注意。

    原厂的使用风格就是即插即用,没有任何控制,普诺得这款可以设置一下充电定时预约,对于我们在家使用谷时电要更方便一些。

    什么样的车主可以考虑买随车充


    用了两款主流随车充之后,我对于这类产品也算有所了解了。随车充产品主要是纯电车主长途出行的补能保障和家中有一定条件情况下的充电解决方案。如果家里有条件装家充桩的话,是更省心、更高效的。

    如果要买随车充,我认为需要注意的

    家用要有供电条件,最好有16A插座,提供更快的充电速率。

    随车充最好兼容多个电流工作模式,可以转接10A插座,以备不时之需。

    确认自己充电条件,是否要用延长线,是否要检测地线。

    安全性最重要,确保随车充是执行国标起步,有安全保障措施。

    这两款随车充怎么样


    先说我借同事的这套特斯拉随车充,价格高,用料除了玻璃面板好看,其它一般同类产品价格天花板,充电会比主流16A的第三方随车充要慢,没有多的控制系统,用车机和手机进行操控。但如果你2550买得到官方全新的话,这个是可以买的。特斯拉车主不断增多,它的量很少,很多人都加价,负责任得说,它是个理财产品,原价买得到怎么都不亏。加价买那我认为普遍不值,毕竟是原厂原价一半左右的普诺得充电枪,从性能上和使用体验层面讲,是比特斯拉原厂更好的。速度更快,不受接地限制,安全性功能和控制效果都更好一些,有面板操作和支持微信小程序,自己用第三方要合算一些。

    尾巴


    以上就是我关于特斯拉便携充电经验的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作者提到的车系: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