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嘉斌。今天不谈用车感受,只想聊一下两款兄弟车之间的对比,宋pro骁云版和宋plus。本人比较爱车,也是个实在人,说话略有不对的话,请多多包涵。当然不针对任何人或者任何车和事,我只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大家可以一起在评论区聊聊。
废话不多说(一上场就来个滑铲)
三围对比以及风格
两台车其实在气质上其实有点不相伯仲,当然论三围,宋plus 明显是比宋pro 是要稳重很多的。长宽都比宋pro有优势,但对于这种拉长拍扁的设计,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不错的,但(实际没有拉开实质的变化,就5cm。优势对比还是在轴距上突出明显。)因为高度比宋pro略矮了那么一点,对于后排的舒适性欠佳,但又因轴距2765的优势加后排可调,车高也就不是什么缺点,但有可能牺牲了一点后备箱空间。这个前后有点矛盾的尴尬局面,其实我觉得宋plus 的三围是起了决定因素的。(就5cm,你们说再长那么一点,高那么一点,就都能够满足了,为何就这样呢)而且对于宋plus 的定位(h6. 75plus. 虎8. 等等)都是有竞争力的。我实在想不通,唯一就是可能受成本限制吧。同样是大五座,宋pro就相对来说实在很多。如果两台兄弟车之间真的要突出优势,我个人觉得,三围突出是区别两台车的明显差别。(我小区就刚刚好有台宋plus ,说真的,除了大嘴巴,你几乎感觉不到区别多大。当然低趴拍扁视觉明显的,但车长宽度还真没感觉出来。)
三大件
两台车用着同样的发动机,这发动机有着不错的账面数据,185匹马力,最大扭矩288,最大热效率38%。比本田的地球梦,大众的EA211数据都要好,但事实上,在调教方面,我们的技术还是有待提高的。我也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够用就好,够用就好)。7速的湿式双离合,除了全新的发动机技术,宋PLUS还采用了最新的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它针对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使用场景进行了特殊优化,在变速箱平顺性、经济性、耐久性方面有着一定的技术升级。比亚迪宋PLUS变速箱平顺性方面没有太多可以吐槽的地方,不过感觉它为了追求这种平顺而表现的太过于谨慎了,降档动作不够积极(我个人觉得,降档升档还行吧,毕竟我要求也不算太高)底盘方面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架设计,在德系大师汉斯的调校下,无论是高速过弯,还是紧急变线,整车侧倾极小,过坑过坎,滤震干脆,颇有德国车的高级感。两台车其实都差不多,(由于宋plus 的车身机构,车重等方面,用料上和宋pro有些明显区别,但两台车都是主打舒适性)所以我为啥说,两车三大件都一样(其实主要是动力,变速箱调教,底盘悬架,舒适性都没啥差别)
配置和价格,优惠力度
两台车我拿宋plus的次顶配,和宋pro 的顶配做了一下对比。(很遗憾,没啥差别太大😂)但在价格上把两台车就比了下去了。(为啥不比宋plus 的顶配车型呢??因为论价格区间,宋plus 顶配落地将近16万,估计没人选它,它在这个区间里没有竞争力,虎8,虎8plus,75plus,星途tx,星途TXL,等等,实在太能打了。也都跳出了宋pro10万左右的性价比的优势范围。)一台顶配宋pro ,一台次顶配宋plus ,两车优惠幅度差距太大,宋plus 就几千元,个别地区可能有6-7000优惠力度。宋pro 基本都优惠一万,个别地方甚至是1.5-1.7之间(别问我什么地方,我13拿下宋pro 尊贵版,圈里有人12.7直接拿下,这才过份)宋plus 次顶配落地大概在14左右,而宋pro 顶配落地也就13多点,在配置,三围,三大件拉锯不大的情况下宋pro 显然更加夺人眼球(前提,你得接受它的仪表盘)
总结
两台兄弟车,说实话宋plus 的定位,我个人觉得是有点尴尬的。除了顶配,其他都没宋pro 耀眼,但当你看上了宋plus 的顶配,感觉又没其他的华系车能打😂😂😂,比亚迪是不是真的得想想这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