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好,亚洲龙双擎已经提车两个多月了,提车时候正值金秋送爽的9月份,大家可以看我之前发的提车帖子,现在北京已经进入12月份了,寒风刺骨,冷风习习,夜里温度已经接近零下几度,预计春节期间温度可达到零下十几度。这种用车环境下,对于混动车型可能会带来些许不利因素,下面我简单说一下由秋季到冬季,随着用车环境发生变化,将车辆油耗情况体验分享给大家。
第一,关于颗粒捕捉器。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目前各个车系包括丰田车系都在热聊的一个话题,那就是颗粒捕捉器有没有堵塞,我的车从9月到12月,跑了5600公里,已经做好完首检,目前没有发生颗粒捕捉器的堵塞的问题,上周去店里首检,随便聊了一下,也没有听说网上发生的丰田车系大面积堵塞问题,个人认为,买车该买买,该开开,如果在意这个问题就是本末倒置了,为了一个这个装置还不买车了?现在各个品牌几乎都是国六B排放标准,没有装配颗粒捕捉器的车子很少,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面会大大变窄。
第二,关于冬天的混动车型的油耗。目前车子跑了5600公里,平均油耗5.4。混动的油耗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地域、用车场景、环境、用车距离综合评判。有朋友发来照片显示油耗有高有低,局部一张图片代表性不是很强,要根据你综合的用车场景来看。一会看我发的几张照片,在零下几度的时候早上5-10公里范围内用车,基本油耗在7-10之间,远远超越夏季用车,而在发动机充分暖机状况下,开上20公里以上,油耗又恢复到5.0。我在用车过程中,曾经上车就观察电池电量和水温,在冬季即使电池电量在4-5格电的时候,早上发动车子的时候,燃油机几乎都要启动,原因很简单,就是燃油发动机需要暖机,冬季发动机暖气的状态要全部在用车期间发生,即使堵车及低速驾驶,发动机也要介入。另外,冬季如果打开暖风及电加热座椅,发动机也要起机工作,这对于10公里内的短途驾驶,油耗非常不经济,那没有办法,混动离不开暖机,这由燃油发动机特点决定,只要是地球的上燃油发动机都需要热车,说实在冬季的混动车和电车短途驾驶体验都没有纯油车好,之前的纯油凯美瑞,着车5分钟之后车里温暖如春,舒服的很,但混动车型,车内温度提升明显的要慢一些,当然这只现有短途行使,长途行使舒适度无差别。下图为不同用车场景下油耗情况。是不是差别很大!
第三,关于发动机噪声。冬季早上着车发动机噪音大,甚至震动传递到驾驶室,这点只有在刚着车之后的几分钟存在,水温上来之后声音会很静。
第四,关于车评人所说的越堵越省油,高速费油的说法不完全正确。下面就我的观察和体验跟大家说一下。车辆动力系统由电机及发动机提供。因为丰田是浅充浅放,不会一下子把电充满或放完,最完美或者说最省油的用车场景应该是“充分充电的情况下+充分放电的情况下”,才能是燃油效率最高,把汽油机的工作区间压缩在最佳的工况下工作,这时候才省油。混动最佳的工况:就是高速上行车或者上坡时候加速,需要发动机提供大动力支持的工况。大家试想:我们在日常用车场景中,比如5公里,极度拥堵,车辆需要频繁起步,正常情况下需要电池驱动,但这个场景如果电池电量不足的情况下,电池无法提供持续的动力,只能请求燃油机工作,燃油机启动工作,这样油耗就会上升,燃油机提供给车辆动力,并给电池充电,但城市龟速行使,充电很小也很慢,远不及高速上大脚油门充的效率高,这种用车场景下,走上几公里你到达目击地后,你关闭动力系统查看油耗,可能有个7-8升左右,说越堵越省是没有道理的。啥情况下最省油,跑完高速或快速路然后走拥堵路段,电池大幅充电后再大幅放电的情况下,才最省油,就是电池有5格电后走拥堵路段最省油。
第五,关于车机导航。系统预装的是百度地图,支持语音识别导航,但有时候识别不是很灵敏,可以在手机端下载百度地图APP,然后输入导航地址,在手机点“手车互联”,就是把地址发送给车机,然后在车机上点开百度地图,车机地图收到信号会弹出来手机发送的地址,点进去就可以设置导航了,这个应用还是一个开宝马的朋友告诉我的,他的宝马预装的是高德地图,操作也是一样的,手机高德和百度上都有分享“手车”功能。
第六,关于横向比较。上周有机会开了朋友的宝马5系进口标准轴距版(不是华晨,华晨宝马5系轴距全部都加长了)去山里面溜达,感觉宝马5系确实好开,车身、方向、动力这三者融为一体。动力上来的同时,感觉车身和方向同步结合在一起,记住,不光是动力冲,提速快,而是三者结合在一起,车身姿态、速度及方向三者合一,真正人车合一。宝马主打运动确实有他的优势。之前的2.0的六代凯美瑞在加速的时候感觉方向、车身、动力总感觉不是结合在一起的感觉,至少动力感觉慢半拍,或者车身比方向盘慢半拍。再说亚洲龙,虽然操控感比不上宝马,但也说的过去,比六代凯美瑞提升很多,这点还是跟德系主打操控车有点区别,毕竟定位和价格不一样,行使品质还是有一些差别的,不能说差距吧,亚洲龙毕竟不是主打运动的轿车,这一代的TNGA架构的丰田底盘已经提升不少了。
第七,关于选择燃油车还是混动或者纯电。本人谈一下观点,现在网上的各种试车演员层出不穷,把消费者搞的五迷三道的,不知该买啥车,给大家的建议,如果用车习惯不想改变和没有充电条件的话,就买燃油车或者油混,啥叫用车习惯,比如接受不了去商场排队充电,或者喝完酒没有能力再给电车插上充电桩,操作各种充电APP有困难,习惯了油车一脚油就走,不想为电车充电额外操心,家里又没有私桩充电,这些情况就就不要买电车。当然上述情况如果你完全可以接受或有具备充电条件,那可考虑电车。关于电车与油车孰优孰劣,用中国哲学原理解释,凡事有利必有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电车电费省钱导致出行成本低,但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维护,这些也是成本,时间就是金钱,就是牺牲精力去操心,换取廉价的出行成本。油车省心,不用操心加油等待,但出行成本昂贵,一公里至少要几毛钱甚至到一元钱,省事也要支付成本。所以,凡事不完全都是好,有一利就一有一害,就看你怎么选择了。
第八,顺便说一下亚洲龙细节方面的一些优劣势。缺点:油门踏板采取风琴式布局,与地板结合在一起,为啥松的急会发出磕碰地板的声音,这个小细节虽然不影响驾驶,但感觉廉价,不太符合丰田旗舰级别轿车的定位。丰田在细节方面至少这个级别车还应该再雕琢的精致一些,其他的缺点例如,风噪及发动机隔音控制也都有提升优化的空间。当然优点也有,例如:晚上走进车门,外侧倒车镜照地灯点亮,拉开车门,脚下及中控手扶箱的蓝色氛围灯点亮,都提升了车主的尊贵感,营造一种迎接上车的感觉,这配置应该点赞。
第九,关于车辆的维护性,混动车型依旧有一半的基因是燃油车,而且比纯油车更娇贵一些。冬天车辆起步前热车暖机,稍晚个一辆分钟待发动机转数升高再起步等驾驶习惯对车辆还是很友好的,冷车不要大脚油门,这些燃油车的养车规则同样适用混动车型。朋友们可以遵守这些规则,增加车辆使用寿命。
本次5000公里体验还算满意吧,车也进行了首检,就补充了一下胎压,其他没有啥问题,总之买这个车就是图省心,另外就是喜欢它的高颜值,一如既往的喜欢亚洲龙的外形,尤其的黑色的车身沉稳大气,配合18寸大轮辋,就像性感的美女一样,越看越耐看,轿车的优雅表现的淋漓尽致。对于稳定性,北京很大,如果买个毛病多的车整天去店里修,没车的日子打车的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省心压倒一切。车无完美的车,赛车性能牛逼,追求性能就要付出时间及经济去维护,赛车跑完一回赛道就要维护修理。再精密一点的飞机发动机,飞行上千小时就要对发动机打磨,这就是追求性能的同时要支付维护成本。涡轮增加的车也类似,性能提升了,维护成本就要支付,高温造成橡胶件提前老化,提升驾驶品质的同时,车主就要掏钱维修并且跑修理厂。所以消费者要根据自己的习惯在稳定性、成本(不光是燃油经济性还要包括充电等待的时间成本)、驾驶体验之间选择最均衡的车,而不是听车评人瞎忽悠。在这里祝愿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座驾。后续有时间会陆续发步一些用车体验,供大家参考。

寒冬早上冷车短程油耗

寒冬长距离热车行驶

提车照片

总里程油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