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车辆软开关真的很高级吗?

    2024-04-05发布

    #汽车应触屏化还是保留物理按键

    (作者:事如今 ,2024.04.03)


    前不久带一个朋友参观了一款国产车,朋友说车子看起来没有某车的高级感。于是,我追问朋友是不是品牌、车辆级别、价位等原因,让朋友感觉参观的车很“代步”(毕竟参观的车是国产A级车,朋友口中的车是某知名品牌的B级车);谁知朋友的回答让我一愣,他观察的维度跟我完全不同;他认为不够高级的原因是这款国产车还保留着较多实体按键,而朋友眼中“高级感满满”的车型,很多功能的物理开关都取消了,被中控屏上的软件开关或者语音控制取代。这位朋友认为,取消传统物理开关,用车机中控屏上触控开关替代,就如手机从机械按键功能机进化到触控大屏智能机一样,是一种技术的跨代飞越,充满了高级感!


    我不完全否认朋友观点,也不完全赞同。先给出我的结论:


    1.车辆软开关的出现是功能和用户体验驱动产生的,部分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并非全部。


    2.车辆软开关不能完全取代物理开关,某些功能控制不适合软开关,但软开关可以作为物理开关的冗余备份。


    3.重点来了:车辆软开关是车辆降低制造成本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保留物理开关的车辆未必低端,大面积上软开关的车辆未必真高级。


    第一,什么是车辆软开关。


    我这里定义的车辆软开关包括:1.中控屏幕上的软件开关替代物理开关的控制功能;2.通过语音、手势等新的交互方式,替代物理开关的交互控制功能。软开关的发展时间比较长了,我印象中2014年左右时候,长安、比亚迪、吉利等部分车型就开始用中控屏触控开关控制空调,用语音控制多媒体、天窗等,软开关技术已是比较通用的技术,并非高精尖的技术。


    第二,为什么会出现软开关。


    我们在行车的过程中,如果要通过物理开关控制车辆的一些功能,比如空调开/关、温度设置,需手离方向盘去拨控,这会分散精神集中度,对于驾驶安全是不利的。因此,如果能通过语音等新的软开关方式,直接且精准控制,那么将大大提升驾驶安全和用户便捷性体验。从这一点来说,是功能和用户的需求驱动软开关的出现。


    自从某知名品牌的车辆出现了大面积的软开关应用后,消费者开始接受了这种功能开关控制形式。可能在某些普通消费者看来,这是先进和智能化的体现:嗯嗯,看吧,压力给到了国产品牌,看你们能不能追得上先进技术的步伐。实不知,国产品牌的主机厂个个都在偷着乐呢:这下好啦,用户们都接受软开关了,这下降本增效大大地有眉目了,价格战砝码又添一份。


    我开篇就说了,软开关技术是造车最有效的降本方式之一,并非虚言。很多主机厂十分乐意给用户体验软开关的核心原因之一就是可以降本。那么是如何降本的呢?我们来假设一个功能,我说的是假设哈,现实中不一定有:假设车辆的四门车窗玻璃升降全部取消物理按键,车窗玻璃的升降开关全部转移到中控屏上使用软件界面开关或者语音来控制。


    先看图1,这是一个通过物理按键控制四门玻璃升降的原理简图:物理开关通过信号线束(红色)与车身控制器连接,车身控制器接收到开关的开合信号后控制对应继电器,进而控制车窗玻璃的升降电机实现玻璃的升降。



    图1


    再看图2,这是一个通过软开关控制四门玻璃升级的原理简图:将车窗控制的物理开关取消,控制车机中控屏的软开关的闭合,车机将控制信号传输到车身控制器,车身控制器接收到开关的开合信号后控制对应继电器,进而控制车窗玻璃的升降电机。



    图2



    对比图1和图2,明显地,使用了软开关之后,将节省四个物理开关,以及物理开关到车身控制器的四条线束的成本,对于单车而言,这是一笔很可观的利润。


    除节省了以上成本之外,由于四门不用再给物理开关预留位置,因此对应位置的结构件更加简单,开模成本和材料成本又可以剩下一笔。如此看来,对于主机厂而言,软开关可谓是降本神器,消费者也可以体验妥妥的“高级感”,可谓一举双赢。然则,事必有两面,世界上不存在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事物,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三,车辆软开关面临的问题


    汽车电子电器架构和控制架构的集中化、域控化是大势所趋。因此,越来越多的控制和交互功能,集成在一个域控制器,控制器的软硬件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比如,现在的车机、智驾计算机都可以算在域控制器的范畴。


    只要是计算机,就会有卡顿、甚至死机的概率(当然概率是比较小的)。当这样的工况出现后,一些事关行驶安全的控制软开关将暂时无法使用,这会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比如,某车取消物理换挡拨杆,将换档控制放在中控屏上,当出现车机卡顿或黑屏的情况时,无法及时换挡。另外,诸如语音和手势等软开关形式,存在一定的误判的概率,因此跟行车安全相关的功能控制,目前还不太适合使用软开关来控制。


    第四,软开关作为物理开关的备份,是更均衡的设计。


    对于一部分与行车安全关系不大的功能控制开关(诸如:空调、氛围灯、音乐、收音机等),设计成软开关形式,我是赞同的,这可以给主机厂降低成本,同时也能带来用户体验的部分提升。与行车安全强关


    • 先提一个问题:从文章中的两张图可以看出,如果车身控制器卡顿,无论是哪种开关都会失效。个人想法是如果需要司机行车中操纵的开关,尽量是硬开关。可以在停车状态进行设定的开关尽量是软开关。理由:软开关会分散司机注意力(软开关需要司机看着才能操纵,硬开关一般是司机摸着操纵),影响行车安全。

      评论发表于2024-07-02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