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途岳车主试驾途观Lpro,是否最聪明油车

    2024-06-06发布于:途观L车友圈

    此条内容被收录为精华内容

    #圈友鲜试驾

    【创作背景】

    我是一名途岳车主,拥有过21款四驱豪华版和23款两驱月尊版,算是一名老车主了。其实上汽大众的“途”字系列的车本来就是同宗,拥有几乎一样的配置。23款途岳月尊版已经是途岳上市五年来的一次大改款,从新上市的途观Lpro来看,下一代途岳改款很大可能配备一样的配置。那作为一名已经深度体验过途岳的老车主视角,如何看待途观Lpro宣传的“最聪明的油车”?到底在哪些方面做了改变?驾驶感受有什么变化?接下来分享一下我试乘试驾体验途观Lpro的感受和心得。


    【基本情况】

    本次试驾车型为途观Lpro 380TSI四驱R-Line智尊版,本次试驾路线为城市道路,累计试驾体验了14.2公里,同时还坐在后排体验了城市道路试乘4公里路程。

    试驾体验了时速80过城市桥梁、时速70连续过城市硬井盖道路、急刹、快速掉头、急加速、L2辅助驾驶等整车体验。

    试驾城市为上海,天气小雨,气温为25度,到店试乘试驾体验时间约2小时。


    《静态感受》

    【外观】

    途观Lpro最大的变化就是用上了贯穿式发光LOGO的前灯带和尾灯。其实贯穿式发光logo的尾灯反而跟我目前的途岳一模一样,只是尾灯的形式比我的途岳好看,途观Lpro尾灯是单点式、多层式分布,显得更好看和更有科技感,而这种形式更像大众的ID.车型。前脸灯带不再是细长条设计,采用了更宽、更一体式的灯带,与大众ID.6还是更像的。所以大众的设计风格和造型都是有迹可查的。

    大灯仍然是IQ.Light的矩阵大灯,只不过这次全系都用的双矩阵大灯,没有分低配和高配版本,这点还是有进步的,好评。

    相比于老款途观L,这次途观Lpro的前脸中网变得更大了,还分了两种风格中网,这个不是跟朗逸和帕萨特一个路子嘛,显得更年轻和时尚。

    尾部将之前的黑色塑料件改成了跟前中网一样的设计风格的网格式,还配有镀银和红色装饰件,显得更年轻化。

    侧面造型取消了一条贯穿式的经线,改成了前半段与前机盖连接和后半段与尾灯连接的经线设计,这种风格改变了之前大众车型千篇一律的造型,显得更俏皮一点。

    从总体外观设计来看,上汽大众开始走上了年轻化和科技感的道路,而且参考车型均来自大众ID.,所以我觉得途观Lpro聪明点在外观上更多的是用上了ID.系列的未来感。

    从车身尺寸上来看,途观Lpro与途观L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无非就是途观Lpro在宽度上增加了20mm,高度上增加了9mm。


    【内饰】

    整个途观Lpro的内饰是真的发生了天差地别的变化。首先是全车几乎看不到硬塑料了,所见之处几乎都是软包和皮质,其实这点跟我现在的23款途岳很像,而且整个内饰风格都与途岳相近,但是整体用料和细节处理又比途岳高一档。

    首先就是后门门板,23款途岳的后门门板还是硬塑料,但是途观Lpro用的是软包。前门门板比途岳多了一个音响喇叭设计,同时前门下部储物格内还增加了绒面设计,增加了隔音效果。途观Lpro氛围灯设计也做了升级,不仅保留了灯带设计,还增加了呼吸灯的装饰板设计,星空灯更增加了美观。

    座椅最大变化增加了前排按摩功能和后排座椅靠背调节,这个后排座椅可以说实用性比较大,可以满足不同乘坐者的乘坐需求和舒适度要求,不过后排是手动调节,有点掉身价。同时座椅的柔软度和舒适度也增加了,座椅更软、更宽、更长,软到我用手捏都很轻松,同时后排中间座椅不再是硬板凳设计,更加柔软,乘坐更加舒服。还增加了打孔设计,坐垫也增加了翻毛皮面料,不再使用纯皮质,更透气,夏季高温下也会降低发烫温度。

    中控扶手台改变了传统的挡把设计,变成了旋钮和怀挡设计,也变成了现在各大车企主流的一体化悬浮式双层结构,增加了储物空间。

    同时中控设计成了三联屏,首次增加了副驾驶娱乐屏,这是在像国产车和新能源车看齐,就差冰箱了。


    【车机】

    车机终于不再使用大众自研的一套系统了,改成了高通骁龙8155芯片,车机流畅度有了很大的改观,同时还使用了15寸的2K分辨率屏幕,这个跟目前国产车的步调一致了,但是我觉得途观Lpro的车机流畅度、顺滑度、色彩饱和度相比于国产车要更优质点,相较于新势力车企小米、理想等差不多,比较相似。整个车机界面和操作方式都跟现在国产新势力很像。我觉得这是上汽大众比较成功的点,打不过就加入,你有的我可以有,顺势而为才能找到新出路。

    但是我觉得车机的智能化还是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升降车窗。目前还不能通过语音来控制,只能手动。虽然可以多指令、方言式的控制车机,但是目前可控范围仅为车机内支持。希望能像新势力车企小米、理想、蔚来等学习,让车机更加智能、会的更多。


    【乘坐空间】

    乘坐最舒服的还是后排,由于途观Lpro是油车,它底盘比现在的混动、增程式、电车少了一排电池,这样途观Lpro的前排座椅底部与底盘的间隙就会更大,可以完全将脚伸到前排座椅底下,这就大大增加了后排乘客的腿部伸长量,更加了腿部活动空间。我身高只有162cm,坐在后排腿完全可以伸直,更别说翘起二郎腿了。同时后排座椅比较宽可以完全支撑大腿,我坐在车内就会感觉我人很小。后排座椅的靠背可调节,调节到最后一档时靠背的角度大,更舒服。

    就是后排的底盘不是平的,中间凸起的台阶还是挺高的,后排中间乘客的腿部摆放就会很不舒服。

    坐在前排主副驾驶位依然可以感觉活动空间很大,感觉前排都能把腿伸进发动机舱里,而且主要是座椅比途岳宽和大多了,乘坐会很宽敞。

    最舒适的还是座椅的柔软度,同时还有座椅的打孔设计和翻毛皮材质,坐在上面不会觉得闷。我的途岳就是皮质,透气性差,而且座椅还比途观Lpro硬。


    【储物空间】

    首先就是后备箱的纵向很深,后备箱的布局非常规整,标准的长方形设计,再加上两厢设计,可以放很多大件物品。最让我惊喜的是两侧储物空间做了挖孔设计,深度直达底盘,同时还配有储物格,可以放很多小物品,瓶瓶罐罐也不会串动,还不会与后备箱主要储物区域干涉,细节感拉满。最让我意外的是,在左侧轮罩处还设计了一个小型储物格。

    车内的储物空间还有悬浮式双层中控台和四门门板处,同时四门门板处放3瓶500ml纯净水还是很轻松的。

    谁能想到在后排座椅的侧面也有储物格,虽然不大,放放手机还是轻轻松松的。


    《动态感受》

    【动力】

    发动机与我的23款途岳月尊版是一样的,都是DTH型号,变速箱为7档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这次途观Lpro全系都是DTH且为湿式双离合,取消了1.5T的干式双离合变速箱,在使用上寿命更长,减少了后期维修的成本。而且全系只有330TSI和380TSI两种动力配置,习惯了开大众车对于这动力应该都不陌生,动力爆发比较强,比较有力。

    在使用舒适模式时,动力的前半段比较柔和,随着油门深度的踩入,伴随着发动机声音的增大,涡轮增压动力爆发,瞬间感觉到推背感,整个动力输出过程由柔和到强劲。

    在使用运动模式时,发动机的动力就像涡轮增压工作到顶峰一样,油门轻点就能感受到明显的推背感,也能听到发动机明显“嗡”的声音,建议在城市道路还是油门踩轻点。

    整个驾驶过程中觉得刹车还是比较硬的,轻点就能感受到刹车的效果,相比我的途岳刹车更灵敏。


    【方向盘】

    看到途观Lpro的方向盘我是一点都不陌生,因为跟我的23款途岳一模一样,同样在方向盘“3点”和“9点”钟的位置设计了打孔样式,且方向盘的握感粗细和感受都是一样的。方向盘按键也是一样的触动反馈设计,同时支持滑动控制,左侧为辅助驾驶控制按键,右侧为多功能按键。

    最大的变化是取消了挡把,改成了怀挡设计,使方向盘右侧的雨刮拨档变成了挡位旋钮怀挡设计,使用上变得更简洁了,也让中控扶手释放了更多的空间。

    将雨刮功能挪到了左侧拨杆上,变成了拨档来控制雨刮器,按键才能控制玻璃水,我觉得变得复杂了,很不习惯,假如在高速行驶时,突然需要喷玻璃水就容易误操作,力道大了可能就开启了远光灯或者转向灯。这个需要时间来适应,不过现在不管是国产车、新势力还是之前上市的ID7,几乎都使用了途观Lpro这样的怀挡设计,或许这个已经成为了趋势,以后车或许都这样设计了。

    在驾驶过程就觉得方向盘比较轻,转动比较省力,比我的途岳要轻不少,驾驶更轻松。方向盘虽然轻,但是跟稳,即使遇到颠簸或者桥梁路段方向盘都稳稳的保持不动,稳定性很好。


    【底盘悬挂】

    途观Lpro的车身高度比途观L有了提升,最大的感受就是底盘悬挂变软了,也相比于我的23款途岳也软了点,更舒适了。

    最能反映底盘悬挂舒适度和沉稳性的就是高速过桥梁,那种起伏颠簸感就知道底盘悬挂调教好不好。我是以80时速过城市道路桥梁,在上桥梁时感觉底盘有点下沉,到桥梁顶时底盘上扬,落地时底盘又下沉,整个过程中只有下桥梁时能明显感受到底盘悬挂波动,但是落地跟柔软,尤其是上桥梁时很沉稳。不像我的途岳上下波动比较大,而且底盘偏硬。

    在以60时速过硬井盖时,悬挂虽然在上下波动,但是车内还是感觉挺稳的。给我最大的感受的厚实和沉稳,相比于途岳增加了柔软度,应该是途观Lpro的弹簧做了调教,压缩回弹的量增大,更软了点。

    同时在刹停是点头感也比途岳轻了点,点头感的幅度变小了,安全带的预紧力增大了,坐在车内整个人更稳了点。


    【隔音/音质】

    途观Lpro途观Lpro的音响喇叭为哈曼卡顿音响,音质还是比较浑厚的,同时立体声感比较强,试驾的这款音响喇叭有12个,体验感还是不错的,比我的途岳普通音响的音质好多了,我的途岳音响音质偏清脆,立体感很差。

    但是坐在后排感觉音响的声音主要集中在主驾驶位,声音比较小,需要开大点的音量才能感觉到声音,同时立体声偏弱,与坐在主驾驶的音效效果差距比较大。坐在主驾驶位就感觉音效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环绕效果更强。即使我把声音聚焦点调到中间位置,环绕立体声依然集中在主驾驶位,而并非车机界面显示的全方位环绕立体声,但是即使坐在后排听到的音响音效声音还是比较浑厚的。

    途观Lpro的胎噪比较大,即使用上了韩泰255/40 R20轮胎,但是胎噪依然不小,在车速达到40时就能明显听到轮胎与地面的声音,传到车内就有“嗡嗡嗡”的声音,当车速达到80时,风燥的声音也会增加,但是由于车身内部空间比较大,再配合哈曼卡顿音响效果,就会感觉噪音变小了,整个车内环绕声会抵消掉一部分噪声。这点就比我的途岳要好很多,我的途岳开了音乐声反而噪声会增加,因为音响音质太轻脆了,立体感几乎没有,更别提环绕声了。


    【智能辅助驾驶】

    途观Lpro增加了IQ.Pilot智能辅助驾驶,对车道、车辆识别更加形象化,可以精准投屏在仪表台上。目前我体验下来可以识别相邻两个车道的道路情况,包括车辆性质,比如说货车、公交车、电瓶车、摩托车等。便捷开启方式就是往下连续拨动两次怀挡,或者使用方向盘功能键开启。

    在使用时比定速巡航多了个自动辅助驾驶,不仅能实现自动跟车,还可以实现自适应巡航。当前车减速时,到设定的安全距离会自动减速,减速过程比较柔和,几乎感觉不到减速的点头感;当前车提速时感觉途观Lpro的响应有点慢了,需要超过设定的安全距离才会自动提速,这就导致我与前车的距离会增大,很容易被加塞,也容易被后车鸣笛提醒。在行驶过程中,前方有车停靠在路边时,途观Lpro的智能辅助驾驶可以精准识别,缓慢减速直至停止,但不会自动变道,需要波动转向灯才会自动变道,在实际体验过程中,感觉自动变道不够灵敏,如果与前车的距离比较大时能实现自动变道,但与前车距离比较小时它就不变道了,停在那里。

    最让我意外的还是在体验过程中,遇到有车横在路面上,但是只占用了1/3车道,我以为途观Lpro不会识别到,已经做好了刹车准备,但没想到它自动减速了,并且停在了障碍物的后面,这点让我挺意外的,IQ.Pilot智能辅助驾驶的安全性还是不错的。

    在行车过程中,由于道路上有限速路牌,IQ.Pilot自动识别后会有声音提醒,同时仪表台显示限速标志和系统降速提醒,这点还是挺不错的。

    HUD的投影界面感觉有点小了,有时会注意不到,还是会情不自禁的看一眼仪表台,而且HUD显示的行车信息有点少,只有当前车道、行驶速度和限速标志这些信息,比较单一,实用性不高。


    【智能泊车】

    途观Lpro的智能泊车我感觉操作步骤有点繁琐,但是流畅性和自动泊车的丝滑性还是不错的。试驾结束,我将车辆停在了停车位前面,同时故意留出了一个半车位空间,此时我点击了泊车辅助,但是车机界面显示让我继续往前行驶,此时还不能点击泊车按钮,当我往前行驶了点距离后,点击开始按钮,车机界面并没有跳出我想停的停车位,只显示了系统识别到的停车位。言外之意就是,自动泊车的停车位是系统自己选择的,无法自定义,最终还是没有停在我想停的车位上,这个设置让我有点失望。

    但是停车过程中还是很柔和的,没有出现急刹、急起步的情况,操作过程中自动调节,停车速度也挺快的,反正比我自己停车快多了。泊车完成后系统会自动熄火、挂P档和断电,无需在自己熄火了,只需下车锁车门就行了,这个系统设置对我而言还是喜欢的。


    《总结》

    途观L Pro相比于我的23款途岳而言,配置、内饰做了很大改变和提升,乘坐更加舒适,告别了大众传统的硬塑料风格,相比于国产新势力车企就差冰箱了。增加了电车才有的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让行车更加便捷,也更安全,但是智能化相比有激光雷达的理想、小米等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就是目前的价格还是偏贵了,330TSI的两驱R-Line智领版和智尊版应该会是销量主力,但是24.68万和25.68万价格属实比国产车和新势力车企贵了,在价格上没有什么优势。不知大家对途观L Pro的销量预期如何看?能否月销量破万呢?能否让途观家族销量递增?

    作者提到的车系: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