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车当天,锃明瓦亮的
👉🏻之前写过两篇车评,既说了选车、提车,也总结了我发现的一些M6优缺点。一晃半年有余,车开11000公里了,期间时不时收到懂车帝的系统提示,有车友点赞的,也有新收到的评论,感觉自己的分享能对大家选车用车有点帮助,让我心里也颇受鼓舞。

里程过万!
有心回看二评的贴,发现发帖后这半年,心态还真有变化:之前不管开车多用心,观察的角度、评价的立场都透着挑剔;琢磨一下,应该是还没完全接受新车;
现在的感觉本来也没细想过,只是这次云南旅游两次租车一次租到23款、一次租到21款,有心对比自然都是拿自家车参考,一下就发现历经几次长途自驾游,心态全变了:挑剔没有了,只有了解、顺手后的各种本该如此。反对租到的车、还有偶尔开别人的车多有挑剔。
这么一琢磨,其实也是一想就通,本就是客观必然:既然选的时候,考虑周全,用的时候车没啥大毛病,也就自然而然的接纳、爱护了。
别人消费模式如何我也不是太懂,据目前的居民收入统计来说,可能有不少有钱人,大件消费有冲动消费的可能,但大多数人的收入应该还没办法在买车的时候按多巴胺经济的规律任性。
二评的时候,我也聊了自己选车的过程,当时只是平铺直叙,现在车开的顺手,也有脸自己分析一下自己的决策多么的英明正确了:
一、🚘选车:
1,确定用车需求、明确预算
A.我的需求明确,主要是全家五人出游的空间问题,原来的骐达太挤,平时市内用车不是太多,市区油耗不是主要矛盾。预算也很明确,20以内都能接受,但是必须价格对应配置,冤大头还是不当比较好。
B.看过不少车友买车过程简单明了,我自己也是觉得羡慕,但羡慕不来,毕竟大家消费观念不同不说,使用、处置的习惯也不一样:第一台车开了17年,电视也是13年前的老家伙,家里电脑、NAS全是二手件拼的;消费理念决定了,消费思路。也不全都是性价比决定,买车、买白色家电我绝不买二手,只有自己能修的我才买二手。
总结一下就是,耐用大件,在保证售后、使用维护的前提下,按性价比考虑。大家都是咋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小六带我看山河如画-木兰围场
2,按预算和需求划定各项必须看的性能参数和数据要求
用车需求明确,选车需求就得细化到位了,功能、配置、空间、用车成本、外观啥的,都得考虑,主要还是先按咱懂车帝的参数表学习总结,再明确自己想要啥。但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没法细分选择的,因为市面上的备选车型有限,不大可能满足所有需求,还符合预算。抓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才是正解,我的情况:
A.车的用途:济南堵城平时都是电动车出行,只有冬季、雨雪、周末接送孩子补习班,回家探望老人开车;再就是一年两三次长途旅游,和春秋不定期短途旅游。所以六座以上,七座也行,满足五人+行李远途旅行,越舒服越好;
B.空间:尽量大;
C.外观,车位限制,车长5米内,车宽1.9以内;其它颜色、外形、前脸啥的没得选直接不考虑
D.动力:优选混动,次选油车。至少保证高速90以上提速有力;
E.后期使用成本:每年预算1.5万,油车排除2.0及以上动力,保费4000以下、油费10000左右;插电混动,要考虑后期电池更换成本;

主要需求-空间
3,懂车帝选车型和车款,线上比对
按需求一划拉,满足的车型也就那么几个,宋MAX DMI、大通G50、传祺M6、东风游艇、五菱凯捷,吉利嘉际、通用GL6、大众途安L。优先混动的情况下,当时只有BYD的宋MAX dmi满足,直接就奔着4S去看车了。当然来都来了,不会只看一款车,只要4S店周围有的6、7座车型挨个看。
4,跑车展、4S店现场确认、试驾
现场看车是验证线上图片、细节、空间的最直观的方法,绕不开,试驾上手对老司机可能更直观,新手没开过几辆车的可能就不会那么有效果了。
我第一次试驾宋max感觉很好,尤其是纯电跑的时候加速感很强,比GL8加速线性高,也安静,性能、配置把M6pro按到地上摩擦。其他几款车也都看了:
A.凯捷:空间大、实用,动力菜但省油,底盘生锈,最重要的是五菱标;
B.途安L:坐着上刑;
C.嘉际L:一开始是三缸;过。后来改四缸,但空间太小;
D.GL6:座椅很有特点,但空间小,布局不好,三缸;
E.游艇:挤死了,车里抬不起头,配置不低,但是,售后网上喷的一塌糊涂;
F.G50:倒是没啥太大缺点,销量太惨;

小六带我看山河如画-太行大峡谷
5,选中车型,再跑遍同城甚至周边所有同品牌4S店谈价格、确定补贴、贷款、赠品等涉及金额的细节
然后,跑遍济南各个BYD谈价,因为厂家统一政策,没啥好谈的,都得等车,一等半年,不了了之。这个过程可以说是让人难以接受的,我电表也安了,政府补贴券也领了,死活不排产6座。
后来的过程,之前二评也说过,等传祺的E8又等了半年,最后E8定价一抬再抬,最终放弃。这也就是买大件吧,好在有车开着不耽误用,等订车和新车发布期间,两次出游都还是开的老骐达。
最后选择M6是带着很多无奈和遗憾的,没了市区用电的低成本,也没了电车智能化带来的各种高级功能。让大人孩子都很失望。购车成本多个2-3万对长期使用来说实际上不是很大的问题。这是我当时的想法。
现在回头看,却也不纠结了,每年在车上的时间加起来不到200小时,长途旅行,后排乘客也都大部分时间在睡着。虽然这么说有点自欺欺人,但数据也是很说明问题的。希望能帮助本来不是冲着大彩电、打游戏去选车的车友看开点。

安个平板支架,一样可以玩儿的很高兴
二、🚘下定买车
选车看车之后就是下订单了,我是直接下的定单,因为4S情况特殊,济南众祺发店,原店址在唐冶,因修路堵门,生意清淡。凤歧路农贸市场边上,五菱宝骏一个4S因为宝骏垮台,把展厅租给了众祺发店老板,看车当天迁址新开,展厅连样车都没有,但店里正好有辆有原厂电尾门的车,卖不出去,首次砍价就优惠拉满,优惠2万,当场下单。
现在看这优惠当然不值一提,更不要说还没有政府补贴,亏的要死,但当时我等一年了,后面的事儿我都没法未卜先知。
总结起来就是,只要新能源还能继续补贴下去,只要经济下行不结束,有销量的油车也就还有降价的空间,因为只要产线积累销量、销售额超过一定值,产线边际成本是可以忽略不记的,具体多少不好说,但一般不大改的车型销量过10万辆,什么研发成本、产线设计安装成本、配套工具模具成本基本都可以忽略了,买车还得选成熟车型,尤其是等降价更是如此,不要对小众车抱有期待。
😂当然我这个经验,咋谈价砍价就没啥好说了。
济南本地,当时在指导价基础上基本优惠12000,但多少有些赠品,一般还会首保外送3次保养,其实这个钱也就在车价里,4S也是知道出保前车子一般回店保养,只是把该挣的钱提前收了。按一次保养300计算这个钱不会超过1000块,砍价的时候有个数就行,左右少花不了多少。其他车膜、脚垫啥的,4S赠品就没有能用的,能折价砍就砍,不能折价,要来也没啥用。
最终:裸车125000(含电尾门),开票加8849,保险3890,办证+抵押+置换手续2000,置换补贴-4000,办证落地136000。
另外,厂家金融公司抵押分期贷款,三年7万,免息免费,月供1944.44。这七万的三年的理财收益大概还能多出4000,实际购车落地成本大概132000。浮动范围就是赠送的保养不超过1000。
三、🚘提车
下单三天后提车。提车前也研究过很多提车视频,二评里都说的很详细了,不再重复。验车折腾一圈,个把钟头,然后:
1,算购车明细→贷款明细→签购车合同→交款→签贷款合同→买保险→手机申报机动车登记、预选号牌(心仪号码全空,随机无鲁A)→登记代办点办理机动车登记;(抵押手续是后续办理)
2,出门右转加油。
值得一提的是,我购车还有鲁A可选,现在只能鲁S了,老济南还是得鲁A,万一哪天大济南也雄起了,不要被关在家门外面就惨了。老车不是我的名字,可以选新号,选号先APP定制、再APP选号、不行再现场机选,机会要用足。

鲁A末班车,总算赶上了
四、🚘驾乘10000公里体验
车开11000公里了,完全上手,按说油车开5万到8万的时候最好开,现在状态已经很让人满意了。车好不好之前两次车评说的很详细了,这回人的体验倒是值得说道说道,这里就不分静态、动态了:
1,驾驶体验:买车之后,长途短途出城跑了24趟,这一年比过去三年出去玩儿的都多,除了云南没自驾,也租的M6。算是彻底开出感觉了:
A.高速长途视野好了真的会缓解驾驶疲劳,原来开轿车两小时就会乏,开MPV视野高了宽了,预判时间就会多出许多,路况判断能省心很多,一般都是3、4个小时才会有些疲劳感,还主要是因为坐姿固定造成的,但主驾位置坐不住的更大因素是憋不住那么多尿;
B.主驾的双侧支撑都很好,调整得当双臂9点10分自然弯曲下拖,不会影响操作反应,手握方向盘也很放松;路况好时定速巡航舒适感加倍;
C.当然,mpv操控感为0,匝道过弯60时速,一车人都能歪到姥姥家,高速超车一定要又稳又缓,千万记住,三排追尾必死;
D.因为车体较大,停车变难了,开车更仔细了,扣分反而更少了,这一年一分没扣,连违停都没有,路上能违停的旮旯都用不上……

车长不短了,已经接近停车位极限了
2,乘坐体验:新车到手,我还是主力牛马,媳妇适应的很快了,但是出门行程细化订酒店、买门票都是媳妇强项,看地图地形、认路、选路、绕路还主要是我,副驾我没座过多久,后排更是几乎只有停车才用过,不过有限的乘坐体验里我都睡的很不错:
A.副驾的空间、座椅都很不错,后排空间更是很合心意,三排横躺空间不够有些遗憾,不然三排也能睡的很舒服。
B.全车人手一个USB充电口,非常能缓解充电焦虑,这个必须点赞,
C.空调出风也能满足制冷要求,我个人不太喜欢吹很冷的风,主副驾分区控制正好满足了我的需要,看到好多抱怨制冷不佳的车友,一直不太理解;
D.储物空间,因为平开门的原因,门上三瓶水实在是长途旅行的舒适点,本来也不是很感冒电动推拉门,单位的每辆MPV都是一年半就先坏门,修也修不好那种,各种异响;对M6平开门一直感觉很好;
E.特别说一下,二排搞个平板支架,然后趟车里看电影实际效果很好,哪怕不用蓝牙连车机音响,只是华为pad的音效足用。
总结还是二评里说的那样:空间大、视野宽、动力足、高速爽、低速肉、低挡抖、悬挂烂、噪音高、油耗省、车机傻、听得清、装的多,减配狠;
开顺手了,习惯了,脚法练成已经不自觉的把很多缺点过滤了;保养到位,剩下的是舒服和省心。
五、🚘油耗
油耗啥的每月一报,大家感兴趣可以点我头像翻看,因为仔细的用小熊油耗记录了每一笔,现在实际平均油耗是7.54,市区实际9个多,纯高速实际5.8-6.3,和保养用油、胎压、油品质量、路况、地形起伏、气温、环境气压都有关系(以上因素按影响大小排序):
1,首保和二保都是用的官方标准半合成机油,确实比首保前费油了,奈何已经买了五次套餐,凑合用吧,
2,胎压高了确实省油,但有代价,不说虚无缥缈安全性,就说胎噪吧,山东路开还好,出了山东以后,辽宁路最烂,高速路面带补丁尤其是京哈葫芦岛到天津这段,双车道补丁摞补丁,颠出翔;河北也不咋地,江苏因为去的是旮旯也不好,云南山路就不说了好歹一车人都睡着了;冷车胎压2.4往上,跑起来夏天就超过2.6了,颠不说,响的睡不了觉,除非走路累趴;

市区油耗,真实油耗表显+0.6左右吧

实际平均油耗7.6
3,油品质量,北京最好,当然是因为不添加乙醇的缘故,山东油品其次,92号油一箱跑680公里没问题,辽宁最次,一箱跑不了550,云南油不好说,因为高原工况影响很大。但还是吐槽一下,油品有差异也就罢了,各地油价还高低不一:北京油最便宜,山东其次,云南油价是最高的,辽宁是又贵有差就让人无语了;
其他不是主要因素不多聊了,总结下,保养用好机油多出的钱,会在后面的油钱里省出来,还能保护发动机;胎压一定要随气温和出行路况提前判断及时调整,在省油、安全、胎噪之间找个平衡,但一定不要缺压,随车带个气泵最好;加油尽量加正规油站,我则是出省前尽量加满;
六、🚘功能改善
二评里已经基本说全了,计划中的项目完成效果都还不错;半年多里也只是补充一项:
1,春天天气回暖后,做了底盘装甲的喷涂,今年冬天下雪才会验证效果
2,五一出门把媳妇晒服气后,车窗膜的预算也下来了,贴膜效果杠杠的,直接缓解日晒高温的影响,日晒下车内温度至少降了5度;
3,顺带,还补充了天窗隔热垫一项,对车顶温度的改善效果非常好。
4,车胎、减震还只是计划中,预算无着落,先等出保再说……

TPE脚垫,裂墙推荐
七、🚘总结一下
这次买车最后结果如何言之尚早,因为打谱开个10年往上,也不知道出保后维修成本是不是可控。
目前的用车,还是比较舒爽的。希望自己命好。不过,从M6的销量和备案的质量投诉看,大概率还能继续爽下去。
虽然之前选车购车一波三折,但回头看这个过程,应该是个人性格使然。如果按预算无脑冲销量下手,也还是会买M6,费劲的地方也就只限于选哪个配置了。
只是个人不折腾一定没法安心、一定没法不后悔。纯属自己找抽!买车这事儿,一回就改了……
别的事儿仍然不好说,本性难移。
花钱,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真金白银的投票值得相信。有销量支持的迭代值得期待;有销量背书的降价,也同样值得期待。只要传祺不作作割韭菜,新款和降价一定还能等来。有啥说啥,希望对大家选车有点帮助。欢迎大家帖子下交流。
👉🏻感谢圈主「张同学北京」的指导和推荐。

小六带我看山河如画-玉龙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