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款曾经火遍大江南北(好像现在也是)的家用轿车,轩逸,至今仍是许多中国家庭的第一辆汽车,仍然保持着他十多年前刚上市时的高光。下面,我将从自身经历出发,给大家分享一下一位轩逸三年车主从提车到用车的心路历程。
先简单介绍一下本文的主角:21年的轩逸1.6L XL CVT悦享版,行驶里程4W+,白色外饰,黑色内饰。

正脸

内饰
一、 购车背景
人到中年,难免需要拥有一辆适合自己的车子。21年,我30岁了,家里的娃也会下地走路了,老婆也多次表达了想周末一家子出去旅游的愿望。因此,对于当时已经在广州摸爬滚打近10年的我来说,买车成为了当时的头号任务。但奈何手上资金有限,家里也没有大金矿任我挥霍,经过多方融资(主要还是自己的一丢丢丢存款和老婆、父母的慷慨解囊),于是购车的预算最终确定在了15W以内。当时来说,15W以内的选择其实也挺多,如自主品牌(比亚迪、奇瑞、吉利等)、合资品牌(丰田、本田、大众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车基本上都在我最初的购车列表上。但最终,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筛选和比对,我入手了当时我认为,最适合、性价比最高的这款车——21款轩逸1.6L XL CVT悦享版,且听我娓娓道来。

车尾
买车之前,我通常都是骑电驴上班的。一路上身边很多大车经过,开电驴也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事情。自打有一次蹭了同事的车后,突然感觉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每天上下班通勤会是一件特别方便的事,于是买车的念头开始在心中萌发。
当然,选择轩逸的用途不仅限于通勤。在工作之余,我也会选择周末前往广州周边的景区度假旅游。之前没有车的时候,觉得去哪都是遥远的,自从有了车以后,想啥时候出发就出发,非常自由。广州周边山多,周末的活动可以选择爬山、看水,亲近自然。从家里出发,车程在一个小时至两个小时之间。我到达过最远的地方是韶关,将近三个小时的车程,一路上没有停车休息过,开着轩逸跑长途,基本不会有疲惫感和困意,这是我所意想不到的,毕竟十多万的小车能做到这样,属实不易。

由于我是个新手小白,对汽车,车企也并没有过多的了解,所以在买车前向身边朋友以及亲戚问了一大圈,得到最多的答案就是买日系车。似乎大家对日系车都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好感,但我实际上开的第一辆车并不是日系车 而是朋友的一辆大众速腾。刚开始觉得大众会是多数人的选择,因为名字就很大众。但经过深入的了解后发现,大家对大众的评价似乎并不那么好,褒贬不一。忠实的大众粉丝会觉得他十分耐开,而且性能强大。劝退的人就会觉得大众是一个很耗油的车,平时的油费和保养成本也蛮高,不太适合新手驾驭。因此,我选择了日系三家里面备受好评的日产轩逸作为自己的第一台车。事实证明,这个选择真不错。
二、 购车价格&经历
决定买车的时候已经过了“金九银十”,向比我早几个月订车的车主打听了一下,基本上都有一个5k左右的折扣,不过这个折扣的名字,有的叫“厂家折扣”,有的叫“X周年折扣”,叫法不一。所以兄弟们在考虑订车的时候,一点要瞅准时机,抓住比如“金九银十”、“金三银四”之类的时间点,你的车价就比正常其他人的要低5k左右,这样相当于送了一年保险+保养了,这也太香了。还有一点,我见网上有别的哥们在不同4S店问的价格有差异,从我自身经历来看,我去过的三家尼桑4S店在价格上基本大差不差,上下不超过1k,所以大家如果只考虑同城订车时,就不需要刻意去为了这一点点的差价到处奔波了。毕竟后续的提车、买保险、上牌等等一系列流程,基本上都绕不过4S店的,选一家离自己近的或者方便的即可。
所以最终我选择了离家比较近的4S店,车是21年3月在广州全款提的,落地价:13.3W,包含保险2.4k,上牌300,购置税8k。还送了比如说地毯,头枕之类乱七八糟的赠品,具体啥我也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不过真心说,这个价格还是比较实在的。
三、 提车后感悟&碎碎念
提了新车,第一件事肯定就是从内到外,好好欣赏,深入体验一番了。
这代轩逸的内饰一如既往地保留了简单朴实的风格,没有过多花哨的点缀,正如为了工作、家庭默默付出默默贡献的中年男人一样,你可以说他长得不好看,但你不能说他废物。虽然在这代轩逸中,车机还是比较流畅的,虽然不能说很豪华,但也能说够用。其功能上基本没有太大创新,主要还是用于收听电台或连接蓝牙,虽然也有导航,但我一般更喜欢用手机的,因为车机的导航有时候会很卡,耽误事。另外,对于习惯于传统驾驶模式的轩逸老车主而言,如今东风日产将复杂的功能集中在一块屏幕上,反而增加了操作的难度。在驾驶过程中,实体按钮的直观性和便捷性是屏幕所不能取代的,因为它们不会出现死机或延迟,而这些问题在点击屏幕的时候是极有可能发生的。因此,对大多数中年人而言,这块屏幕并不是他们所看重的点,他们更愿意选择更简单直接的操作方式。因此,这样的设计让我感觉有些顾此失彼,并没有抓住轩逸主要用户的需求。
关于隔音方面,在车里用正常音量讲话彼此间沟通顺畅。但跑高速时,车速维持100的时候,风噪和胎噪还是比较明显的。之前有朋友坐我车时测量过,大概有个80分贝左右的噪音,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水平,但从主观感受来说,我坐在主驾驶位上并不觉得会很吵。停在马路上时,只要把车窗关紧,基本上就听不到外面嘈杂的声音了。如果车内还播放着音乐的话,那将更不会在意外面的噪声。隔音总体而言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

车机
从外观上看,轩逸的车身造型给人一种耐看好看的感觉。车身的线条我感觉还是比较流畅的,整体来看属于是那种老少通吃的类型,不论年轻人还是中年人看了,应该都会喜欢。其中,车身的造型也是很吸引我,车身腰线突出、连贯,棱角分明,整车线条流畅且美观,既兼顾了风阻又考虑了美感。

车身
在动力方面,轩逸一直被大家所嘲讽,在我看来不无道理。有时候你想提速快,还真得“站起来踩油门”。最明显的表现是,在路口等红灯时,起步以后,旁边车道的车都开老远了,小轩逸还在慢慢悠悠地往前赶。从驾驶感受来说,轩逸的发动机有时候“声嘶力竭”,但“力不从心”,也就是转速表的拉到三千以上了,车速还停留在30,感觉变速箱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不过,在高速上行驶时,当车速开到100时,轩逸能很稳定地维持车速,即使短暂地松开油门,车速也不会有太明显的减小,这一点是其他车上感受不到的,尤其是现在的新能源车,开启动能回收以后,只要一松电门,就会明细地感受到顿挫。说回轩逸,在高速上经过一些跨度较大的桥梁时,受横风影响,即使是坐了四个人的情况下,乘客也会感到车子比较“飘”,左右摇摆的感觉比较明显。
至于座舱方面,日产素来有大沙发厂的美誉,几乎所有坐过我车的人都觉得我车上的座椅很软,即使是要坐两个小时的车,也不会感到半点疲惫,不愧是日产大沙发,感觉多少是下了功夫研究的。后排的常客除了两位老人,还有一位就是我的小孩。独自一人坐后排不用多说,当和爷爷奶奶坐一起时,小宝仍旧不会感到狭窄和压抑。平常周末一家五口人出去玩的时候,小宝坐中间,仍能有较大的空间给他闹,这一点的确是出乎我意料的,毕竟在看车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留意后排的空间,实际提车了以后,在使用过后发现,轩逸真的带给我太多惊喜了。

后排
车内的音响主要分布在主驾和副驾,所以坐在前面会更能感受到这台车的声音。总体而言,整车的音质还是相当不错的,有时候下了班回到家,停好车,但又暂时不太想回家的时候,我就会坐在车里听听音乐、电台,躺在“日产大沙发”上,感觉全身心都得到了放松。
油耗方面,平常上下班通行,市区开车基本上油耗在六七个油左右。偶尔需要出差或者旅游的话 油耗会稍微高一点,大概8点几左右,不会超过9个油。不得不说,开轩逸是真的省油 加满一箱油基本上能跑个500km以上不是问题。

仪表
用车成本方面,除去油费,我这台轩逸仔每年的保养大概在2k左右,保险2k,目前没出过险。刚提车那会,平均每两个礼拜就得洗一次车,现在可能两个月都不洗,所以洗车就算他每年300吧,这样算下来,一年的用车成本就在7600左右,月均633,感觉这个花费还是非常可观的。
四、总结
开了3年多的轩逸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词: 省油、省心。总的来说,轩逸作为国内大多数家庭的首款燃油车,是有他的道理的。我认为,在十万至十五万这个区间,轩逸的表现值得赞扬。一方面,它的低油耗、低故障率,解决了很多家庭不敢买车的痛点问题;另一方面,即使是出故障了,大概率也只是一些小问题,几乎所有的汽修店都可以处理,出大问题的可能性很小。要说缺点吧,最主要有三点:
一是内饰塑料感太重,二是动力欠佳,三是车机比较落后。希望在后续版本的轩逸当中,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

我和我的轩逸
感谢圈主的推荐加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