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突然聊到了车,就问我朗逸新锐是不是朗逸的低配版?名字这么相似,是不是一样的车?为什么这么便宜?想给老婆买一辆接娃代步车,选朗逸新锐怎么样?
问这样的问题,肯定是没有到店亲身体验过,仅仅是被价格所吸引。这也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说实话我也没有体验过朗逸新锐,仅仅只是一名有着近3年用车经验的朗逸老车主。带着我朋友的疑问和我的好奇,决定亲身体验一下朗逸新锐这款车。

【基本情况】
本次到店体验的车型为朗逸新锐2025款1.5L出众新逸版,其中试驾体验的车型为2025款1.5L新愿版。通过到店静态感受和试驾动态感受来分享我对朗逸新锐的理解,以及我觉得在购买上应该如何选择!

《静态感受》
【外观】
展厅摆放的是一辆朗逸新锐出众新逸版,给我的的第一眼就觉得这轮毂不太好看,白色和又粗又厚的轮毂有点拉低了颜值,而且只有15寸,太小了!而试驾车新愿版用的是黑色和铝合金颜色搭配的16寸轮毂与“蓝绿色”的车身外观比较搭配,颜值上要更耐看一点。


车头:
朗逸新锐的前脸设计比较像凌渡L,都是前机盖到前唇装饰板处有一个斜坡设计,好像从凌渡L开始就是这样的设计,只是朗逸新锐的“星空前唇”的装饰板的面积要更大一点,与两侧“假的”封闭式的进气孔形成一个整体,看着就像一个整体的星空前唇设计。中间LOGO处的黑色中网设计看着像旁边的ID.4X的贯穿式日行灯,设计的比较宽,与大灯形成一个整体。其实这个前脸我觉得就是把凌渡L复制过来了,用料和手感都是一样的。

车尾:
尾部的整体造型设计与朗逸可以说是一模一样,买个朗逸的黑色尾翼套件也可以粘上去,就跟朗逸没有什么区别了。尾灯跟朗逸一样都是做了“熏黑”处理,看着更像运动范。不过它的下部没有铝合金的排气孔装饰件,只有塑料,看上去更简陋一点。

侧面:
侧面它的门把手上部设计了台阶一样的双经线设计,我看着怎么感觉有点臃肿呀,不够简洁。

建议:
整个车身外观看着还是比较小的,像之前的桑塔纳车型,但是设计上更年轻化一点,我觉得还挺好看。而新逸版的白色轮毂看着就与外观不搭,家用的话,我不建议选择新逸版。
【内饰】
展厅的出众新逸版的内饰看着真的有点简陋,几乎全是硬塑料,第一眼我是没有看上,反而是试驾车新愿版的看着更上档次一点,作为家用车我觉得正合适,而新逸版还是做出租车和网约车比较合适。

朗逸新锐新逸版:
从内饰看,新逸版和新愿版最大的区别就是用料不同。新逸版的中控台都是黑色硬塑料,用手指敲击都是“当当当”的声音,面板还搭配上了黑色“星空点”的装饰塑料版,开始我还以为是钢琴烤漆的光滑面板,实际上手感摸上去是有“颗粒”的塑料粗糙感,这个颜色搭配我觉得不好看,再一次拉低了档次。门板除了门锁处用上“星空点”的塑料装饰板之外,全部是是黑色硬塑料。



朗逸新锐新愿版:
相反,新愿版的内饰材质更偏向于大众的途岳和ID.系列的车。中控台用的是黑色皮质软包,出风口处将黑色塑料板替换成了绿色的皮质软包,看上去颜色搭配也更靓丽一点,塑料感要减轻很多。座椅是拼色设计,坐垫中间位置是皮质材质,看上去不像低配那样廉价感,提升了一点“豪华感”。


车机依然是嵌入式,车机屏幕比较小,将双闪按钮设计在了车机屏幕旁边,看着挺别扭的。

建议:
就内饰感受而言,如果家用,我建议选择新愿版,颜值上有可看性,算中规中矩,不会觉得太简陋。
【车机】
朗逸新锐不管是低配还是高配,车机屏幕尺寸没有变化。反而我倒是觉得它的仪表台尺寸倒是挺大的,并且是全液晶仪表台,并没有用指针,我觉得还算良心。
第一感受还是觉得嵌入式的车机屏幕小,尤其是它的车机四周又设计了黑色塑料板包裹,以为会很大,实际上显得更小。

车机屏幕滑动不是很流畅,而且屏幕顺滑度有待提高。我倒是建议贴一个高清膜,最起码操控、滑动的时候不会觉得屏幕摩擦力大,会相对顺滑一些。
车机内容对我来说车机屏幕的作用或许就剩了CarPlay 投屏。车机我想吐槽的一个点就是,它的Carplay 只支持音频输出,不支持导航界面显示,这让我觉得很不方便,还需要个手机支架才行。我在想都2024年了,车机再不济也应该弄个导航界面投屏吧,手机支架放在出风口,这冬天一直是热风对着手机吹,手机容易发烫、卡,体验感不好。



朗逸新锐由于没有悬浮式的车机立在中控上,驾驶时总觉得中控台空荡荡的,视野上没有遮挡物。
【乘坐空间】
朗逸新锐的乘坐空间和感受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没有压抑的感觉,反而还是偏舒适。
前排:
习惯了开朗逸,我觉得朗逸新锐的主驾驶位比较低,我觉得还是跟它的座椅有关,有种半躺和窝在里面的感觉。驾驶过程中,坐在上面倒不是特别明显,反而是给我一种包裹性十足的感觉。就是下车的时候,车门打开时觉得离地面特别近,下车时需要先起身坐直才方便下车,下车的过程不够便捷,稍微有点费劲。我觉得朗逸新锐不太适合180cm的大高个或者比较胖的人,窝在里面会有点不舒服。


后排:
后排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出风口,冬天到还可以接受,夏天车内制冷效果就会慢一点。把原先出风口的位置设计成了储物盒,同时我觉得中控扶手台变窄了,这也就让后排中间的“台阶”变窄、变矮了,这是好事,不会占用太多的车内空间。


坐在后排我170cm身高都能支撑到我的膝盖处,而且靠背没有为了后备箱储物空间而设计成直挺状态,还是保留了半躺状态。但习惯了朗逸之后,还是会觉得靠背没有朗逸“后仰”的角度大,稍微会有点挺。坐垫我觉得比朗逸会稍微硬一点,但我还能接受,我是喜欢它的坐垫长度,支撑性不错。
后排乘坐空间不能把腿部完全伸直,后排乘坐两人还是能有不错的活动空间,但是三人乘坐绝对拥挤。如果后排安装一个儿童座椅,我觉得也就只能乘坐一个成年人了。


建议:
朗逸新锐的乘坐空间相对小一点,但是坐垫乘坐偏舒适、支撑性好,座椅的设计有点像赛车类,比较简洁。空间上米白色的车顶内饰,给人比较清爽和通透的感觉。我觉得这款车更适合一家三口或者四口使用,五人乘坐就有点拥挤了。
这车没有氛围灯,车内的灯光也是黄色的卤素灯,晚上车内还是比较暗的,介意者还是放弃吧!

【储物空间】
后备箱:
朗逸新锐后备箱的空间被轮罩占用了比较大的空间,再加上它的侧面有点不太规则,“孔”挖的比较大,也没有隔板什么的,就感觉空间不太好利用,会浪费一部分空间。但是这个后备箱空间,我觉得也够日常一家三口使用了,有孩子的家庭在后备箱放婴儿车、儿童自行车什么的也是搓搓有余;如果是夫妻二人,平时代步、露营什么也足够了。就是侧面的不规则空间真需要好好在网上买点配件给它隔开,空间利用率做到最大。

车内储物:
我是不太喜欢它的杯架设计,没有卡扣,就是赤裸裸的挖了个杯子形状,如果小的杯子会在里面晃动,没办法固定,容易倒。还有感觉的杯架设计的太靠后了,手部会有干涉。同时,手托几乎不起作用,太小了又太靠后,托不住我的手臂,只能右手扶着挡把才会觉得稍微舒服点。

它的出风口下面的储物盒比较大、也比较深,6.7英寸大小的手机可以完全放在里面,比较实用,但是我觉得在日常使用中,这地方放手机不太方便,拿取的空间比较小,有挡把干涉。倒是可以放车钥匙和一些随车小物品,手机还是建议买个手机支架更便捷。

建议:
我觉得朗逸新锐的储物空间可以满足有孩子的一家三口使用,空间设计比较富足,没有多余浪费的空间,只是需要自己再稍微设计调整一下。
《动态感受》
【动力】
我觉得朗逸新锐的1.5L动力比较强劲!我觉得最主要还是跟它的车身重量有关。
朗逸新锐的起步让我有点不舒服,油门轻点,冲劲大,起步猛的一下,推背感强,车身晃动大,但也就起步那一下是这样,接着再踩油门提速就比较慢了,这才是正常状态的样子。

为什么起步那一下冲劲大?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还是跟它的发动机自动启停时的转速有关。正常车辆点火启动,朗逸新锐的转速开始高达2000转,如果此时给油必然是猛的一下往前冲。如果是正常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在怠速状态下的转速应该在800-900转这样子,此时给油就会温柔很多,起步的冲劲明显减轻;如果是在路口等红绿灯,发动机自动启停时的转速达到1100-1200转,这时给油也会有猛的一下冲劲。所以我的建议是,在红绿灯路口建议提前深踩一脚刹车踏板或者转动一下方向盘,让发动机提前启动,等转速稳定后再给油起步。


点火时转速高

等待转速平稳
同时在驾驶过程中,我还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朗逸新锐的刹车系统很紧,每次车辆驻车起步时都会听到刹车盘的摩擦声,“咯吱”一下的响声,可能刚开始接触这辆车的车友会觉得是异响或者哪里有问题,我给大家实验过了,是正常现象。如果不开启自动驻车功能会好点,一旦驻车了,就会有这种刹车异响。

在提速过程中,0-40时速还是非常快的,感觉不到自己开的是1.5L动力的车,推背感比较强。但是40-60时速踩油门就没什么感觉,非常稳定的增加。60-80时速踩油门是光听到发动机在响,车速不带动的,在一点一点增加,非常慢,超车就比较难受。

【驾驶感受】
朗逸新锐试驾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觉得底盘悬挂比较软,驾乘还比较舒适,就感觉跟我开着朗逸没什么区别。反而是觉得它车头比较小,中控台视野比较开阔,可能是车没有贴膜的原因吧,就觉得整个驾驶舱比较透亮。

但是在“烂路”上行驶时,就比如缝缝补补和硬井盖比较多的路面行驶,坐在驾驶位就感觉前轮上下波动比较小,能贴合路面行驶,悬挂给我的感觉还是起伏波动较柔软;但是坐在驾驶位就感觉车身后面有点晃,上下波动有点大,左右摇晃也比较明显,就感觉没有朗逸沉稳。虽然都是后扭力梁非独立悬挂,但是朗逸要稳重一点,而朗逸新锐车身晃动比较大;也可能跟车身重量有关,朗逸新锐车身比较轻,车又比较小,对于路面的反馈就比较大,后排就相当于“板车”一样,低速行驶会发现车身左右摇晃更加明显。
不过我还是觉得朗逸新锐在过坡度比较大的桥梁时,上下桥梁时车身还是比较沉稳的,并没有出现跳跃。


在驾驶过程,还是觉得朗逸新锐的刹车踏板太灵敏了,轻点能感受到明显的刹车点头感,不太舒服。

在驾驶过程还觉得方向盘纹丝不动,整个驾驶过程还是觉得方向盘很轻。不过在路面掉头时,还是觉得方向盘转动有点紧,还伴有“疙瘩疙瘩”的异响。最主要它没有前雷达,无法判别与前方障碍物的距离,全凭感觉,再加上它起步冲劲大,在比较狭小的路况原地掉头时就比较难受,我在试驾体验时就遇到过,还好撞的的是塑料筒锥,但轻点油门起步的那一下冲劲着实是吓了一跳,有种把控不住的感觉,搞得有点紧张,就像开电车的那种冲劲差不多,我是没想到1.5L的发动机用在朗逸新锐上会有这个大的“后劲”!




建议:
朗逸新锐整个驾乘感受唯一让我纠结的就是没有前雷达和起步冲劲大,总觉得不够“温柔”和安全,驾驶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和熟悉。
【隔音/音质】
我觉得朗逸新锐在60时速以下的隔音做的还是可以的,最起码听不到风噪声音和胎噪声音,这时整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颠簸路面、硬井盖等路面时,只有悬挂活动的“沉闷”的声音。但是车速达到80左右时,就能听到风噪和胎噪了,明显感觉车内“嗡嗡嗡”的声音增大了。整体隔音效果一般,即使在静止状态下,感觉的也不够安静。
朗逸新锐只有4个扬声器,分别在A柱和前门,在开启音乐时,就觉得音质很清脆,没有什么立体感的音效,坐在后排能明显感受到声音变小,如果把声音开大,还能听到音响喇叭与门板的共振声音。

【辅助驾驶】
朗逸新锐只有自适应巡航,对于朗逸新锐而言,我觉得辅助驾驶比自己开要更平稳和“温柔”!自动跟车时,起步没有了那份“冲劲”,反而是缓慢行驶;减速时也是在设定的安全距离里缓慢减速,并不是突然急刹,比自己开要温柔多了,而且到最后停止时是“一点一点”减速停止,有种“过于安全”、过于谨慎”!


只是对于前方有车变道进来时,辅助驾驶反应有点慢,不能立即识别到前方变道进来的车,需要它完全变道进来才能识别到,而且这时候识别到时已经离得非常近了,只能急刹,不够“聪明”,我觉得这配置辅助驾驶不是它的强项,建议高速上或者高架上使用。

【能耗分享】
第一次上手试驾体验了53分钟,行驶了了24公里,平均油耗为7.4L/100km,这还是在开启A/C热空调的状态下,从开始的车内7度到开到热,油耗从16.9L/100km一路下降。我觉得这个油耗表现还是不错的,比朗逸稍微低一点。
不过后面我又驾驶体验了38公里,油耗干到了8.6L/100km,给我的感觉的这油耗也不低呀!我觉得要想把油耗跑下来,还得上一次高速,如果跑一趟高速油耗会降低。


【价格分享】
以上海为例,目前朗逸新锐新愿版的终端裸车价格在8.8万元,朗逸新锐新逸版的终端裸车价格在8万元,如果是置换的话还有1.2万元的上海市置换补贴,另外松江区开票还有额外3000元补贴,综合补贴在1.5万元;支持首付50%,2年免息贷款;其中如果办理5年贷款,大概还能返现2000元,只要1年后直接还清就行了。
所以整体算下来,有1.5万元-1.7万元的补贴,具体看自己的付款方式。这车顶配裸车价也就在7.1-7.3万元这个样子!
也就是说,8万元朗逸新锐顶配可以直接落地了,而低配版可能只要7万元出头就能落地了,我觉得这性价比还是挺高的!

《总结》
我觉得朗逸新锐这款车性价比高,只是配置稍微低点,没有电动座椅、氛围灯、变道辅助等等。但如果是家庭代步车、接娃车、女司机用车、小夫妻用车等,我觉得都是不错的选择,最起码价格便宜用着不心疼。
我的建议是,预算有限或者家里第二辆车选朗逸新锐还是不错的,其中我建议购买顶配新愿版,内饰要年轻、时尚、“豪华感”强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