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以星纪元ES增程为目标,前后脚试驾了增程和纯电版,其中增程版为后驱MAX,纯电版为PRO带空悬,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再此匿名表扬销售和四儿子店的专业服务。

试驾单截图
➡️静态感受:
4m95的标准C级,主驾坐姿正常,没有明显偏高和偏低,后排在绿牌轿车里处于一般水平,坐垫高度略偏低,长度正常。本人身高182cm,在驾驶位调节至本人舒适的状态下,后排腿部空间大于1掌,头部空间2指。车机一般般,地图动画有可见的卡顿,语音助手处于一定程度人工制杖状态,有的听不懂有的不能干,语音切了个歌,突然自己放了几秒然后切了个另外播放器换了首歌。音响效果本人没好好听,请参考网上其他测评。
➡️试驾感受:
先说共同缺点:
1、 两辆车的前后排隔音都极度不一致,前排隔音处于一般水平,中规中矩,后排隔音很差,后轮胎噪直接传递进车内,叠加一点点电机的嘤嘤声,过坑过坎时声音较大,duangduang的。如果对后排的隔音有要求,建议试驾时一定要坐在后排感受一下。当然这个目测可以通过后期加装轮拱隔音版改善。
2、 转向灯拨杆轻拨和重拨的手感差距不足,在轻到重中间没有明显段落感。转向灯拨杆不能同向取消,重拨之后需要反向轻拨取消。转向灯闪烁频率较慢,轻拨闪3次需要比较久的时间,叠加前面说的手感不足,让我怀疑到底轻拨还是重拨了,需要适应。
3、 纯电版方向盘缺失按键,通过方向盘可以调节的功能不多,增程版增加了4个按键,可用功能有优化。但是那4个按键是触摸式按键,轻按重按都没有反应,需要以恰当的中等力度才能按到,不过好处是有振动反馈可以确保你按到了。
4、 能量回收调节档位少,除了0以外仅有2档,调节为舒适(1档)时,在时速60公里时油门全松,在约半秒的延迟后会直接触发31kw的动能回收功率(增程版,纯电版没有试,结合网上其他评测信息推断一致),迅速产生减速拖拽感,有较大不适。建议喜欢0或者低动能回收的都选择0回收,通过CRBS回收,1档回收在我所有开过的电车中大致处于中档再偏高的水平,2档和单踏板模式推测比较恐怖。
再说不同点:
1、 纯电版和增程版方向盘调校有巨大差异,完全是两个车。
增程版:调校较为轻盈,没有明确的回弹力段落,随速增益和角度增益都比较小。
在舒适模式下,方向轻盈灵敏,虽然没有一根手指头随便打,但是也是一个手随便搓的程度。
在运动模式下,方向阻力略有增加,阻尼感增加叫明显,在开始转的时候需要先用一点力开始转,然后就只有相比舒适模式增加的那些阻力了,绝对不属于费力的程度。
纯电版:总体偏重,0位左右有较大吸入感,在左右小几十度范围内有较大回正力,能明显感觉在掰电机。
在舒适模式下,随速增益不明显,角度增益较大,在超过90度以后阻力较快增加,打满需要比较大的力。
在运动模式下,简直是健身房,游戏方向盘里面阻力拉到很大的感觉,纯纯的和电机角力。
2、 空悬底盘和非空悬底盘有较大质感差异,完全是两个车。
增程版的非空悬最前段偏软,在非常小的范围内会有较为反复的振动,表现为以下几点,在飞坡落地后,大的弹跳一下子拉住,然后稍稍摇两下,较重刹住后(关闭舒适制动)底盘会有一下轻微晃动,晃动幅度和上述飞坡晃动基本一致。在满是坑的铺装路面上,车身在上述范围内会有摇晃。在侧向支撑上,正常驾驶良好,无明显侧倾,但是在较快速激烈驾驶时侧倾较为明显,时速80时做快速变道动作,在完成变道拉回方向时会有较为明显的一下侧倾,不过操控信心良好。
纯电版的空悬底盘在舒适模式下表现近似非空悬,标准模式下比非空悬表现略好,支撑性增加。在较硬模式下,可以取得这套单腔空悬的精髓,简直是贴地飞行,过坑过坎,飞坡转向底盘统统处于水平状态,路感清晰但是不颠不抛。
可惜的是增程版可能由于油箱的缘故,布置不下气瓶气泵组件,失去了很大的一个亮点,也是我目前最大的犹豫点。如果后期能布置的下空悬出个改款,这个背刺到时候恐怕很难接受。
➡️其他优点和特性:
1、 转向无虚位,除开方向盘力反馈不同,两个车都是指哪打哪,转向比较小,方向盘不用多大角度就可以实现快速变道。
2、 刹车线性可靠,动能回收和机械制动无感切换或同步存在,在舒适模式下,前段略有虚位,然后迅速建立起较大制动力和反馈力;在运动模式下,前段没有虚位,反馈力相较于舒适模式减轻,总体行程增加,踩多少有多少,可以精确的控制刹车力,完全不是所谓运动模式邦邦硬的那种刻板印象,本人非常喜欢。
3、 油门响应线性迅速,在0动能回收的情况下,几乎无延迟随踩随有,多踩多有。设置为舒适模式时,比较适合市区驾驶需求,运动模式下前段和舒适基本一致,但是多踩一点会稍稍有一点蹿。
4、 增程器基本无感,启动以后相当于附加了一点底噪,在燃油优先非亏电情况下零百也没有爆发噪音。
5、 城区智驾,加减速还算柔和,没有体验到复杂情况,在从最左侧直行道通过路口时,左侧左转车辆排队造成了视野盲区,在停止线附近从60较快减速到了35左右,不清楚是防止鬼探头的操作还是普通的路口减速。
6、 自动泊车,略显制杖,对于正侧方标线明确的停车位识别到了,但是无法选择,需要人工往前开到就能差不多一把倒回去的位置才能选择。
➡️总结:如果觉得纯文字过于抽象,可以参考铁秀的智界S7视频,其中对于S7底盘的区别和ES空悬非空悬的区别相当一致。由于纯电版必选空悬,在同类产品中,确实竞品众多以及贵了,一百多台的销量也说明了这点。但是增程版在同室操戈的风云A9,期待拉满的Z10混动,工信部已经备案的星耀8,以及影响力巨大的汉L还未发布的情况下,在目前的产品序列中,确实是20w以内综合驾控感受比较好的那个,对于驾控有需求的有一定吸引力(如果能选择空悬,那么就是最好的那个)。而如果首发销量不足,或者4月即将到来的汉L发布可能会,如果入门版本配置给的比较足,且起售价给到了19w,或者Z10增程给了可人的价格,恐怕es增程在年内会有1w左右的背刺,毕竟今年才刚刚开始。
➡️附本人试驾/静态体验过的竞品对比(增程/插混)(从本人还是比较心水es增程的情况下半理性分析):
汉dmi:本人仅试驾过24款汉ev顶配,在云辇C舒适模式下,后排能明显感受到后悬上下和侧向的晃动,运动模式下,还是偏软但是整体阻尼足够。汉25款的后悬结构更新目测可以合理推定有较大提升,但是没有更新的转向让汉像是在开卡车,虚位大,响应慢,3车道掉头。汉最大的优点是后排头部空间和支撑性非常好的座椅,是20w以内同级别的标杆。es增程16.98与汉1758相比,属于是差异性竞争又处于劣势,es底盘驾控有较大优势,却又抵不过汉的知名度和空间的优势,能月销达到汉的四分之一恐怕就算成功。
海豹07dmi:某种程度上是汉的动力简配年轻版,后排座椅支撑性稍差,头部空间稍差,但是新平台赋予了他更好的底盘,是3YC一堆dmi轿车里面最好开的那个,却又改不了3YC的调校特性,转向虚位大,只有运动模式比较跟脚,其他模式下非得kickdown了再等半秒动力才来。这车前排发动机在高工况下噪音还是比较明显,地板油的时候直接瞬间轰。不过由于07配置给的堪比奇瑞般的不合理,导致性价比偏低,销量还不如23款那时候,也没啥名气,所以个人认为除开3YC的更开放的车机以及ORIN N算力的差距,es增程产品力还是更优的。
深蓝L07:有39度3C宁德电池碾压性优势和华子在视觉智驾里的优势(SL03都没有),也有长安EPA1平台后悬与生俱来的大抛跳弹弹弹和后排头部空间劣势,同时整体隔音也比较均衡。如果认定了宁德电池和华子智驾,那你没有选择。
启源A07:又一个EPA1,不过是原始版,更软更弹,13w级混动/增程要空间不要底盘的几乎唯一选择。
eπ007: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全面大幅简配的es增程,虽然前麦后五但是达到了es增程的八分功力,13w级考虑操控和偏硬底盘的几乎唯一选择,主驾座位里竞品中最高的一个。但是隔音奕响小毛病,属于是能加的上那几万就加上去,加不了、觉得不值或者能忍就挺不错。如果25款ultra版(如有)加上华子智驾,在1466以下,相较于17w es还是便宜了2w多的(废话)。
领克07:竞品里驾控最好但是空间最小,某种程度上不配和以上B/B+/C级一桌的,本人前排几乎顶头,后排侧面顶面后面三面包头,前排本人驾驶位时后排腿部三指,纯纯和秦plus差不多。如果不介意空间,领克最近的一些新闻,鉴于品牌认可度和销量,那确实比es增程更便宜,否则我认为怎么着都是更优的。
以下待补充
马自达EZ6
零跑C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