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动能回收"是神器还是鸡肋?对续航影响有多大?

    新汽车志头像新汽车志头像
    新汽车志2021-03-21

    当前的新能源车,普遍带有动能回收功能,那这个配置到底是物有所值还是形同鸡肋呢?如果能省电,又能节省多少呢?为此,我们做了个测试:


    老规矩,先上结论:



    从上表可知:

    1.以蔚来ES6(图片|配置|询价)为代表,短途日常通勤中,动能回收的设置强弱,对续航的影响有但是并不大;

    2.短途通行路程中,路况的拥堵、平均车速,甚至环境温度等因素,对续航的影响要高于动能回收;

    3.为更长的续航,勉强自己使用较强的动能回收,并不明智。


    动能回收=延长续航?


    提起动能回收,有些人说,自家车的动能回收,都快赶上充电桩充电了;也有人说动能回收就是燃油车上的自动启停功能,看上去挺有科技含量,实则非常鸡肋;更有阴谋论车主说,现在大多数车企用上动能回收,只是为了粉饰原本就惨淡的原车续航,给车主在用车的时候一点心理安慰罢了。


    面对质疑,主流汽车品牌不甘示弱, 他们号称能量回收效率在 20% 以上,就是说新能源车单纯依靠动能回收,综合续航能力就可以提升 20%。甚至有车企声称,自己的新能源车能在长途下山路段中,受益于动能回收,总续航竟然可以不减反升。不过根据大多数车主买新能源车不是为了跑长途,没有那么长的下坡路,我们这期也就重点分析下市内工况下的表现。



    因此,我们设置了这样的测试路线:全程45公里左右,东西方向为延安高架和中环路南段,都为高架路;南北方向为红绿灯较多的地面道路,其中开放道路和快速封闭道路又各占一半;无论是高架还是地面道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小拥堵,这些基本模拟出了一个魔都上班族的日常路况。



    本次的测试车为蔚来ES6,作为最能代表造车新势力的车型之一,选择它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的动能回收可以自定义进行“极低”、“低”和“标准”三档随意调节,其余参数在三次测试中保持不变。


    在实测中,当动能回收调节至“极低”和“低”档位时,基本感受不到介入;然而一旦调节到“标准”一档,介入感非常明显(超过了特斯拉的“标准”档),只要松开电门,车速的下降也不够线性。作为对比,该情况下特斯拉的驾乘感受就好一些。当然,作为本次测试唯一的测试车,蔚来ES6未必能代表“动能回收对续航几乎没有影响”这个结论具有普遍性,不过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动能回收=潜在的驾驶隐患?


    “动能回收”放在前些年还是特别牛的名词,而随着现在新能源车的普及,早已见怪不怪了。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将刹车时的动能回收储存并且为以后使用的系统。回收的能量一般先存储在飞轮、电池或电容之中,等到你再次加速的时候,这些能量会重新被释放,理论上这样就能节约车辆的总能耗。



    和很多下放民用的汽车创新一样,动能回收技术最早来自于赛车赛事,2009年比利时大奖赛,莱科宁利用KERS(即F1中的动能回收)实现反超并最终赢得了比赛。



    因为不同人的驾驶习惯不同,动能回收长期存在争议。早在2017年9月,日产在东京推出了第二代聆风(LEAF)时,就同步搭载了e-Pedal电子踏板系统,实现单踏板操作。简单来说,就是驾驶员踩踏板加速,松踏板时候(自动做加强版的动能回收)减速。这当时就被很多人嫌弃。



    也不知道日产的这番操作,是不是启发了特斯拉。特斯拉从最早的「动能回收为 0(取消)、低、标准」三种可选到「动能回收为低、标准」两种可选、再到2020年索性强制全系车辆「动能回收为标准」不可选,特斯拉在逐步地引导用户使用动能回收,但即使是最早可以取消的版本里,特斯拉的产品逻辑也是默认开启。


    开惯了传统燃油车,不是所有人都能习惯动能回收,原先松开油(电)门后车辆滑行,变成了现在车辆自动帮你刹车(动能回收),多年来养成的思维定式和肌肉记忆,总会让脚“觉得刚才踩错了踏板”。应激调整之后,反而会真的让你踩错踏板。而对于刚出驾校门、只摸过几次传统燃油车、还没来得及形成“驾驶观”的新手司机来说,就更容易出事故了。



    2021年初,面对频繁的“车辆失控事故”,特斯拉曾官方回应:“车没有问题,是驾驶员踩错踏板”。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好在现在大多数国产新能源车,并没有取消调节动能回收的强弱按钮。


    动能回收=差劲的减速体验?


    除了可能的安全隐患,强动能回收(包括单踏板模式)还会带来比较差劲的减速体验。在这种模式下,松油门就等于大脚刹车,带来的是极其不线性不平滑的车辆行驶速度,不要说乘客容易晕车难受,驾驶员都容易晕车难受。我们这次的测试车ES6在“标准”动能回收模式下亦是如此。



    形象的来说,这种驾乘体验就像是早年的老公交车,大力出站起步之后,紧接着是生硬的换挡,没往前冲几米,到路口了,发现前方是红灯,猛踩一刹车,整个车厢拥挤的乘客就早已前俯后仰……看看,新能源车明明是未来,却也可以让你穿越回90年代。


    而如果要做到线性平滑的车辆行驶速度,驾驶员必须施加极其温柔的“棉花脚”,这对驾驶员的要求显然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城市道路中,明明前方出现拥堵,驾驶员为了保障线性的减速,还要克服本能,慢慢地松开电门,这完全不符合现实嘛。



    所以除非是续航严重不足,否则在现实中,也没见几个车主主动调成强动能回收的。经过这次测试,我们也能看出,动能回收有它的局限性。如果你骨子里就不太喜欢用动能回收,千万别再勉强自己了。

    .万次阅读
    522评论
    3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