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的自我修养别笑:后排头枕你会用吗?坐在508L后排,发现自己连坐车都不会了 先做一个问卷调查,各位浏览汽车之家论坛的人,你们会开车吗?你们平时开车多还是坐车多? 我拿驾照二十多年,开车有十来年,自从开车以来,就是开车居多,现在很多汽车的座椅上的都有安全气囊,特别是前排座椅的外侧。有安全气囊的座椅上会多出一个标签“airbag”。 其实我很享受坐在汽车后排的时间。如果问谁不会坐车,估计有很多人笑话我。你还别说,前不久坐朋友的508L外出,除了感受到508L的后排的确比我的4008更舒服,我还感觉到,自己连如何使用汽车头枕都不会了。 这台车的后排有三个头枕,这里不讨论三个头枕舒服还是两个头枕有用。只说说你见过头枕上的这个标签了吗?每个后排 头枕的皮子和下表面的织物之间都有一个黑色的小标签,小标签上一个汉字没有,上面有一些奇怪的示意图、√还有×。 应该是标识头枕如何正确使用。我想把他的头枕取下来仔细看一下,结果发现这个头枕的高度调节行程很长,头枕订到顶棚了都无法取出来,看样子需要把后排座椅放倒了才能取下头枕。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4008,有好几次我在开车,小孩坐在后排,他不知怎么找到了头枕取下的办法,把头枕取下来告诉我说“这个枕头还能拆下来 哦”,我还训了他一顿。 这里也不卖关子了,我结合说明书,算是彻底看懂了和这个标签,说的是使用后排头枕有两个正确的做法,两个错误的做法。正确的两个做法是:头枕需要在高位,也就是不能全部压在靠背上。乘客的头不要一直压着头枕,而是和头枕保持一定的距离。 标签上是四个示意图,而说明书上只用感叹号注明了:头枕最低位置为非使用位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猜,如果头枕在最低位置,当急刹车或者遇到追尾的时候,后排乘客的头会比头枕还高,会向后有个运动,可能会伤到脖子,你觉得我猜的对吗?
#摩托车装备推荐x14这顶的外观已经做到算是现在安全系数比较强的头盔! 外观,上面主要最大的坑洞是把通风口从原本 在这边的位置一口气拉上来,这样子我觉得有一个好处跟一个坏处,就是外观非常的整洁! 缺点:坏处是被往上拉之后前额这边就比较闷,比较没有风,后面也没有办法在开关了,变得跟Z8一样。整个安全帽镜片跟Z8一样,这边加入一颗一颗的。有没有发现这是什么?降低风切的设计,以我这样子戴下来,它是目前我戴过几乎是最安静的安全帽! 首先这次更新的重点就是内衬和风道了。相较于以往shoei 前后左右的微调,并且内衬可以进行薄厚的微调! 脸颊部分的面积相较于以前的型号增大了 116%,大大增加了头盔在高速骑行时的稳定性。再配合上重新调整的头盔外部风道结构,让 头盔的前行阻力减小了6.1%,拾升力减小了 1.6%. 能直观感受到的就是这次的视野面积在垂直方向 增加了5mm 镜片方面除了和z8通用之外,还更新了两级可 调的镜片锁,一级日常用,二级赛道用。并且针对赛道设计了镜片拆卸按钮的锁止机构防止镜片因撞击而脱落 材质方面选择了aim plus,还有多密度的eps。 总的来说就是变轻了,变强了。 进风口位置升级:通过模拟赛道行驶的压力测试 确定通风口的最佳位置,提高安全系数。 下巴风道升级:通风口在不影响整体结构的情况 下加宽,提升通风性能。 镜片升级:镜片开口位置调整到中间,受力均 匀,降低镜片损耗度。 出风口升级:将出风口外置,提升空气流动速 度,降低阻力。 尾翼造型升级:将风引入左右设置的壳体隧道状 空间中来控制空气流动方向,提高稳定性。眼孔位置升级:在保持头盔内部头部覆盖位置不 变的情况下,比传统的头盔上阔了5毫米,在不影响上下视野平衡的情况下确保了更宽的上方视野,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内胆材质升级:内胆材质相对于X14的内胆更具有柔韧性,提升了佩戴者的舒适度。 嘴部结构升级:在口部设有喝水系统安装结构!
#摩托车装备推荐Shoei X15招财猫 入手一段时间后 惊喜多多 1. 偶遇中雨走了十几分钟头顶透气孔居然没进水。看来我一开始是低估了Shoei 设计师了。 忘记关头顶侧风道,居然也没进水。当然平时这两个位置也不怎么进风,我一度怀疑是散热空 2. 风道进风量真大,头顶内部好多气孔,进风量真大。前面两个嘴巴位置的进气孔的风量也不小。夏天戴还不错。 就是顶部两个侧面进风口没感觉到什么风进来,雨水都也不进。 3. 风切效果真好,平时Z8过桥会感觉到正面风和侧面风的拖拽感,换X15这感觉就像轻了好多。风切也比Rx7x好。 4. 风噪明显比Z8和Rx7x好。Z8最大的问题是下巴会灌不少风,导致风噪变大,rx7x这方面设计好一点还自带下巴罩,所以感觉风噪差距就是下巴进风。X15附送了下巴风挡,我是直接装上用了。没感觉到什么下巴灌风。 5. 包裹性,Z8众所周知新盔上头会有明显的夹脸感,就是会压住脸颊两侧。导致会嘟着嘴。X15新盔上头这感觉明显减轻,这点必须点赞。 6. 还有个小细节不得不点赞,那就是镜片的开合顺滑度真的比Z8好,微开角度设计得也比Z8好,虽然用的镜片和Z8一样。不得不说镜片底座是优化过了。 X15整体重量和风切效果都很好,优化了风道,进风量也比Z8大不少。
#摩托车装备推荐新入手一头盔,几百元。入手很有分量感,待久了脖子有点难受。整体的包裹性不错。进风口,耳机预留位置,内外双镜,下巴网都有,性价比还是有的。最主要是有国家3C和欧盟双重认证。本来是不抱期望的,戴了几天感觉还行。店家说是美国进来的,具体是不是有待验证,咱也不确定。 说说缺点:前边嘴角的设计对运动相机不太友好,也能凑合用。看个人使用习惯。卡扣是快拆的那种,不是双D的。下巴网其实包裹不住下巴。其他的暂时未发现。 这款头盔整体来说性价比还是有,比他好的也一大把,看个人预算和需求。三百来块钱,还要什么自行车,安全第一,狗命要紧。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同款的,大家补充。个人使用意见,仅供参考。勿喷,勿喷,勿喷。 同价位有更好的头盔,欢迎大家推荐。后期可能还会入手更多的,帮大家踩踩坑。
#摩托车装备推荐优点:x15这顶的外观已经做到算是现在安全系数比较强的头盔! 外观,上面主要最大的坑洞是把通风口从原本 在这边的位置一口气拉上来,这样子我觉得有一个好处跟一个坏处,就是外观非常的整洁! 缺点:坏处是被往上拉之后前额这边就比较闷,比较没有风,后面也没有办法在开关了,变得跟Z8一样。整个安全帽镜片跟Z8一样,这边加入一颗一颗的。有没有发现这是什么?降低风切的设计,以我这样子戴下来,它是目前我戴过几乎是最安静的安全帽! x-15作为x-14的升级款,这次的升级可以说是 见仁见智了 首先这次更新的重点就是内衬和风道了。相较于以往shoei内讨,这次x-15的内讨全部能够进行 前后左右的微调,并且内衬可以进行薄厚的微调! 脸颊部分的面积相较于以前的型号增大了 116%,大大增加了头盔在高速骑行时的稳定性。再配合上重新调整的头盔外部风道结构,让 头盔的前行阻力减小了6.1%,拾升力减小了 1.6%. 能直观感受到的就是这次的视野面积在垂直方向 增加了5mm 镜片方面除了和z8通用之外,还更新了两级可 调的镜片锁,一级日常用,二级赛道用。并且针对赛道设计了镜片拆卸按钮的锁止机构防止镜片因撞击而脱落 材质方面选择了aim plus,还有多密度的eps。 总的来说就是变轻了,变强了。从数据看来,x-15的素色L码比x-14轻了足足124g左右! 进风口位置升级:通过模拟赛道行驶的压力测试 确定通风口的最佳位置,提高安全系数。 下巴风道升级:通风口在不影响整体结构的情况 下加宽,提升通风性能。 镜片升级:镜片开口位置调整到中间,受力均 匀,降低镜片损耗度。 出风口升级:将出风口外置,提升空气流动速 度,降低阻力。 尾翼造型升级:将风引入左右设置的壳体隧道状 空间中来控制空气流动方向,提高稳定性。眼孔位置升级:在保持头盔内部头部覆盖位置不 变的情况下,比传统的头盔上阔了5毫米,在不影响上下视野平衡的情况下确保了更宽的上方视野,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内胆材质升级:内胆材质相对于X14的内胆更具有柔韧性,提升了佩戴者的舒适度。 嘴部结构升级:在口部设有喝水系统安装结构!
#奔腾吧【情况介绍】 25岁,事业单位上班,由于工作调动,上下班市区+省道往返有45公里,主要是为了日常上班通勤,算刚需。而且总归要有辆自己的车不是吗。 【买车过程】 买车前考虑了明爵MG7和雪佛兰的迈锐宝XL。都去试驾了,考虑到燃油性经济和保值率,先看了迈锐宝,外观还是过于普通,车内太古板,不够现代。又试驾了名爵MG7,价格差不多,果然同价位还是国产的配置高,很喜欢溜背造型。也是考虑期间看到了懂车帝推送的一个视频,了解到了奔腾b70,之前都没听过。。不看还好,越看越感兴趣,试驾后其实根MG7差不多,但前脸的设计还是B70符合我的审美,价格又好,可以零首付贷款还没有利息,直接加快了提车日程,当天上午去签了合同,要的白色,店里没有,要调车过来,等了一上午,中午嫖了一顿简单,下午办完车牌就开走了。 【提车费用】 购车地点:保定 购车时间:2023.07 购买车型:23款畅享1.5T 裸车价:9.5万 落地价11万整 基本上是0首付了,首付888加上税和保险一共付了不到两万,贷款3年零息还是挺香的,没有很大负担,月供2600+。没给什么赠品,也没有什么交车仪式,办完之后给了钥匙就走了。 【爱车初体验】 外观感受: 帅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四米八的车长加上掀背造型很难不喜欢,大尺寸前进风口格栅配上这个车灯,很有视觉冲击。侧面溜被线条优雅,车尾的贯穿灯画龙点睛。车尾不复杂,比较低调,喜欢白色,又耐脏,我改了黑顶,颜值又上了一个档次,总体就是可商务也可以运动。 动力感受: 我选的是1.5t,有169匹马,最大功率124kW,峰值扭矩为258牛米,起步慢踩油门的时候感觉动力比较平缓,偏线性上升。但是重油门起步感觉双离合响应略慢,有延迟,延迟后猛然爆发,犹如万马奔腾。省道六七十的速度跟车,超车的时候不费力,一脚下去超过1700转能感觉涡轮接入的那种推背感。S档感觉就是自欺欺人,基本不用。总体对我来说日常代步动力足够充沛,喜欢动力更激进的可以考虑6at的2.0T版本。 驾驶感受: 这车开起来不累,方向盘转向很精准,底盘够扎实,转弯侧向支撑还可以抓地力强,没有严重侧倾感。滤震性一般,路感过于清晰。过减速带时不会过大弹跳,只是咚咚两声。 舒适性: 新车没有一丝异味,方向盘造型挺喜欢的,仿皮包裹握着比较舒服,隔音方面没什么优势,速度达到60以上会有胎噪,80以上胎噪风噪就更明显了。内部空间可以,我高175,主驾靠背调得偏后一点,偏躺一点,头上能有将近两拳的距离,这个姿势开起来比较舒服,如果靠背调的太直,这个座椅会“板人”。安全带也感觉越开越紧,偶尔活动活动会勒人。后排腿部空间充足,剩一拳多一点,头上剩余一拳,后排坐着比前排舒服。 油耗: 大部分都是通勤,我上下班往返有45公里,省道能有30公里。市区路段8个左右,到了省道能降到7-7.5个油。 高速跑过一次,很省油,6.5左右。 提车四个月,公里数6k多,综合来看大概6毛一公里,油耗方面看个人驾驶习惯 功能体验 360环影响应很快,对于新手来说非常友善,清晰度高。 车机触屏不算太流畅,导航软件打开很慢,主题只有内置的两个,没有更多选择。 偶尔会听电台,感觉这个车的信号不是很好。 我晚上回家停车的地方没有路灯,回家模式比较实用,可以设置锁车以后大灯亮多少秒 方向盘多功能按键好用,布局比较合理。 无线充电,位置不合理,中控下面,怎么导航? 定速巡航没用过,智能语音还可以,随叫随到,还可以询问电池电量 缺点 车机不支持下载第三方软件(要求不高,多给几个音乐软件即可) 无钥匙进入偶尔会失灵 车门感觉很重,偶尔会有关不上的情况(有一次门子没关上,我以为锁了车,结果晚上提示电量低) 感谢圈主指导,烦请加精!谢谢
#用车心得在第三篇使用记里说的左侧后来车提醒误报的问题,经过近几天的使用观察,暂时未再发生。今天售后也反馈说其他车主也反映过类似问题,可能是偶发性的。如有反复再向大家报告。 豹5的交互界面设计比较繁乱,尤其是仪表盘液晶屏,只管把所有功能都显示一堆出来,而没有细致梳理这些功能的主次缓急,很影响易用性。就以侧后来车提醒为例,分别在后视镜、hud、仪表盘液晶屏处都有显示,却没有一处能让人不用分心细看就能察觉的。后视镜需转头才能发现,hud提示暗淡白天尤其不易看到,液晶屏在下方车辆示意图两侧示意面积较小也不易发现。假设液晶屏左右两侧做大面积高对比色的闪烁提示,不用低头用眼角余光就可以注意到。何必拘泥于为了拟物化而放在小车图标两侧呈波纹状,又不是玩电脑游戏追求仿真度。 再比如,日常行车最有用的是自动驻车图标,白天hud很难看出来,而液晶屏上图标的不仅小,颜色也不显眼,甚至不是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会在两个位置出现,你还得找。把图标放大放在速度图标旁边固定位置不好吗? 总体来说,液晶屏的主要问题是默认背景应该做纯色,与图标形成强色调对比。图标要有主次,位置固定。重要图标靠上靠中,图标增大。像超速、侧后来车等重要警报提示,可以用更扎眼的形态展示。液晶屏比起老式仪表盘的优势就在于屏幕元素可以即时变化,从而可以动态地突出当下最重要的元素。比如,如果车超速了,可以把显示速度的数字变成红色的扩张收缩的动画形态,扩张的面积可以很大,不用低头也能注意到车出现了状况。 交互界面设计的问题不只仪表盘液晶屏,其他的以后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