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着风火轮上班的那托:心爱的小那托,感谢你一直在我的身边
#车辆吐槽21~22款尊贵版CT6毛病: 1.左前门喇叭坏了,店里更换了 2.前轮内衬像是有石子在敲击,店里处理了3.1400-1500转共振严重,无法解决 4.现在慢车行驶遇到小坡道后排区域就哗啦啦的响,想想他们的态度就不想去了 5.前大灯有水渍,店里搞不了 6.自动驾驶行驶100米就是像喝多了酒左摇右摆而且越摆越远都出线,店里搞不了 7.前排两个座椅,越来越拉垮 8.副驾储物盒盖子,店里换了 9.悬挂也感觉越来越松垮,还没有发生故障 10.副驾反光镜下的迎宾灯卡扣无故断了,拼夕夕重新买了一对翅膀如标题题图 11.隔音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双层玻璃的隔音效果优质 优点: 1.全车铝制 2.高速两个气缸不喷油,比较省油 3.配置还算高,但是都没有做到最好 4.后轮带转向,但是角度不大,不过不另外收费 5.5200mm多的车长,空间大 6.动力系统质保期长10年二十万公里 总结:本人对车辆异响极为看重,所以缺点中的各种响声无法忍受,特别特别难受,不想开了。
#质量反馈-型格来一个提车用车感受, 优点很多我就不讲了,算是A级车首选之一 只讲个人认为不太OK的希望可以改进的点 本人是11.6w+225车船税全款提的科技版,花了1500包了方向盘跟座椅,本人175cm 65kg,以下观点感受都是个人主观 1.主驾驶座椅支撑不太好,坐着不舒服,该支撑的腰部没有支撑,腰下面的地方是空的,腰上面又有海绵抵着,座椅怎么调都开起来不太舒服,而且同是织布座椅兄弟车型思域的座椅要比型格坐起来软很多坐垫靠背都软一些 2.这段期间广东下雨,早上起来开车,车身还有雨水,打开窗开车,水会从上面滴到车内门板上座椅上,感觉设计不太好,用雨刮刮水也会有这种情况 3.新车味道有点大,暴晒加通风,然后买了香片味道还是挺明显的 4.有异响,副驾A柱的位置,低速行驶时就有,速度上来了反而没有了,感觉是发动机频率震动影响的,比较小的滋滋声,最近每次开车都有这个异响,才几百公里确实有点难顶 5.型格这个1.5T没有我想象中的省油,本人上班走的1/3市区路+2/3快速路,每天上下班都是一样,根据当前油价算了一下大概百公里要6毛6,之前开的1.4T迈腾都比这个省油,同样的路大概只要5毛一公里 6.转向感觉有点怪,回正力矩个人感觉开起来回到最后一点位置的时候需要自己手动,回不正,掉头转向感觉车头有点过度 7.后排座椅卡扣松动,靠背用手可以轻微晃动,但是背靠上去会有响声,用一点力把背贴上去然后起来在贴上去一直会有声响,这个挺影响质感的,毕竟是个10来万的新车 暂时就这么多,后续还会继续补充,
#用车心得清明跑了一趟长途,北京-杭州.目前OTA版本是5.1 简单说说感受,减震很舒服,车机很优秀,NOA新版也很优秀. 路上除了进休息区和高速收费口以外,全程NOA.自动变道也设置上. 呆着无聊,我拿了PAD连车内WIFI,放在中控看抖音,一路看一路走. 我去年东北往北京走的时候,延吉到吉林睡了一路,到吉林有人加塞被别醒了. 我倒是觉得不让驾驶员看视频或没有互动的话,驾驶员会很快睡着,倒不如给他看视频,保持清醒状态更安全点. 我家人开的时候,坐后排接投屏,继续看抖音.我老婆在路上看完了风语者全套. 不爽的是后排座椅不是零重力的,到目的地的时候尾椎骨疼,然后24款就变成零重力的,次奥. 去年是有地图盲区,穿越盲区的时候经常刹车,今年LCC完美覆盖了,真的是什么都没做就到目的地了. 而且过匝道已经非常优秀了,游刃有余.我老婆高速直线不敢开NOA,但是每次过匝道都开.(有时候就是无法理解这女人的思维) 这NOA驾驶技术已经是打赢80%以上的驾驶员了. NOA有4个不好的感受,一个是增程器逻辑,一个是过大车逻辑,一个是自动并线逻辑,一个是跟车距离. 增程器逻辑: 时速120平地上跑增程器基本上听不到声音,路上只有风噪和胎噪声,真的是静如处子. 但是稍微有高低不平的地方,上坡增程器上转速就叫唤,下坡又降转速,听着乌昂乌昂的好闹心. 其实增程器应该分几个档,然后每个档位就保持一个速度,功率不够电池出,功率多了存到电池里,肯定安静的一匹。 过大车逻辑: 不知道哪个智障想出来的,但凡有帆布外包的大车,必减速,然后跟大车同步. 正常人过大车是尽量远离它,没把握就换车道,或者远光闪,转向灯提醒,鸣笛提醒,然后等对方稳住了再超. 而且超车不是匀速超,一般是加大油门快速超,超车的时候最好有速度差,最差情况剐蹭的时候丢个后视镜而已. 现在这种同步慢速超车的话,万一粘在一起了就无法脱离了,搞不好副驾位卷入车底了. 因为大车横穿原因正常有3种,一个是驾驶员犯浑,一个是有大的坑,还有就是横向阵风. 后两种是无法避免的.你这操作是硬把自己肋骨塞过去,让人打. 自动并线逻辑: 虽然有很多无效变道,最起码比我老婆强很多,这点值得肯定. 但是还是太磨叽,只要有车流,跑着跑着它就跑到最后了. 匀速120跑,碰上前车120降到110,才能触发变道,正确应该是120速度快跟上前车且能变道,马上变. 现在是120降速-110-变道加速-120降速-110-变道加速...,坐在车里的全给晃醒不说,那个增程器吴昂吴昂的叫唤也闹心. 变道的核心逻辑是不能降速,因为你的车速降下来了,别的车道的车速还在120,你程序判断肯定不敢啊. 而且左后方&右后方跟车安全距离推算太远,并线距离非常非常非常充足但是不敢变. 跟车距离: 以前一个版本是有跟车距离的设定来着,后来怎么又没了. 高速120时速的时候,跟车距离一定要长,要足够足够足够长,最差得给用户一个选择的余地啊. 这次跑的时候,只要车流密集,AEB报警是常态,就是因为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