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新车,秦L北京车展亮相,不知道会不会发布,发布之前,价格猜测一下~ 秦朝一统天下,比亚迪的秦也基本统治了10万级别插混新能源的市场! 一、外观方面 有点像小号的汉,特别是尾部,一个中国结式的贯穿式LED尾灯,造型简直是一模一样。另外byd三个字母非常醒目,个人感觉比那一串英文高大上多了。同时这个日行灯,是之前的像这个秦Plus这个车型没有这个设计,看着前脸更加酷了,高档很多,写下没人说是跑滴滴的了吧。 侧面,溜背造型,看着很修长。现在A+级轿车,好多都是溜背造型,看着很好看吗?反正我感觉还不错。 二、内饰方面 车内整个秦L的内饰第一张看着让我眼前一亮,之前比亚迪内饰没有这样的,算新的一种设计风格了。一个是整个中控台部分,很简洁很干净很平整-一大块亮面的钢琴烤漆面板?虽然看着比较简约,不知道会不会变成指纹收集器。最开始看曝光图,还以为是副驾驶屏幕呢。 其他部分,就就是比亚迪家族式设计了。一大块块中控屏,估计是12.8英寸(秦顶配),也可能是15.6英寸(海豹标配)。不过秦L仪表盘比秦和驱逐舰大上不少,看着好看多了,不那么小气了。 内饰有黑与白2种搭配,个人觉得白色好看,就是以后需要勤打理下,我米白色的内饰,一年下来也成灰色了。看内饰官图,内饰质感还不错,门板还有细节纹理。 三、空间方面 轴距2790mm,车长4830mm,也是A+级轿车,内部空间方面肯定很充沛。艾瑞泽8轴距也同样2790mm,我日常使用下来,乘坐空间相当舒适,后排都可以跷二郎腿。后备箱,看照片,空间还可以,不知道实际如何,等有试驾车,去看看。 四、配置方面 续航应该分2种,10.08kWh的60km低续航版本,与15.87kWh的90km高续航版本。然后就是,一直宣传的第五代dmi混动系统。 五、价格方面 首先,竞品车型方面,风云A8与荣威D7。这2款车型与秦L,尺寸大小基本差不多,而且都是独立悬挂,单档混动系统。对比下价格很有参考性。风云A8轴距与秦L一模一样,而且还是1.5T发动机,指导价10.99-14.99万元,由于销量太拉夸,现在优惠后9.99-12.99万元。 荣威D7,轴距和车身尺寸都是比秦L大上一些,同为1.5L发动机,指导价12.58-14.58万元,销量也是不是很理想,现在优惠后,10.58-12.58万元。 其次,本品牌方面,驱逐舰05与海豹。低一等级有驱逐舰05,7.98-12.88万元,守门。高一等级有海豹14.98-21.98万元,封顶。 综合竞品价格,虽然比亚迪在新能源地位很高,但是网上说的12万起步,还是有些高了。个人觉得,秦L起售价或许11.58万元,加上权益可能10.98左右,正面抢荣威D7市场。 结合秦plus配置,大概预测: 60km 领先型:11.58万元; 60km 超越型:12.18万元; 90km 领先型:13.18万元; 90km 超越型:14.18万元; 90km 卓越型:15.18万元。 六、总结 秦L,发布后,刚好补全比亚迪轿车插混车型10~15万空缺,各个价位都有车型对市场收割了。希望价格再低点吧,干翻秦plus。各位车友感觉我价格猜测对不?
#我的G6体验同样的作为一位小鹏G6车主,转发同为鹏友罗德的致小鹏汽车的一封信。 小鹏G6首发车主的心声:痛并快乐着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繁荣的今天,小鹏汽车以其独特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然而,对于小鹏G6的首发车主们来说,我们的购车经历却并非一帆风顺。在这里我们将深入剖析我们这些车主们所经历的痛处与凄惨,并对比大环境下新车主的政策,以期为大家呈现一个全面而真实的小鹏G6车主画像。 一、首发车主的等待之苦小鹏G6作为一款备受期待的新能源车型,其首发之际便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漫长的等待。许多首发车主表示,我们有些车主为了这款车等待了2至3个月之久。这种长时间的等待不仅考验着车主们的耐心,更让他们对车辆的期待值不断攀升。在等待的过程中,车主们不仅要面对时间上的消耗,还要承受因车辆延期交付而带来的种种不便。 二、优惠政策的落差与等待之苦相比,首发车主们更为不满的是优惠政策的落差。在大环境下,新车主们往往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优惠福利,如现金优惠两万、送终生质保等。然而,对于首发车主们来说,这些优惠却难以企及。我们不仅享受到的优惠较少,而且在购车过程中还常常遇到价格不透明、服务不到位,被催促提车等问题。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让首发车主们感到十分沮丧和失望。 三、车辆小毛病频发,除了等待之苦和优惠政策的落差外,首发车主们还面临着车辆小毛病频发的问题。由于小鹏G6作为新车型在技术和生产上可能存在一些不足,因此车主们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小问题,如系统故障、零部件损坏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车主们的用车体验,还让我们对小鹏汽车的品质产生了质疑。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这些首发车主为小鹏汽车做了全面的测试。而售后服务却敷衍了事或者直接说解决不了,会和厂家反馈。 曾经困扰或仍在困扰鹏友们的问题:车门噪音,空调启动后方向盘共振,空调极速制热噪音过大(车外外),空调系统制热放炮音,空调系统制冷噪音(车内2-3档),雷达偶发故障无法使用ngp和lcc,低速刹车点头(除了单踏板模式),行驶中刹车系统异响(前轮),空调制热不均匀冻腿,车门框密封条密封不严与车门和玻璃有缝隙,天窗玻璃黑线,音响喇叭劈,冬季需要导航才能开启电池快速预热,磷酸铁锂冬季受温度影响大,实际充电速度并不快。减震偏硬后座颠簸明显。试问一下,当自己精心挑选的爱车出现了以上诸多问题后,并且厂家并没有给你提供相应的服务与帮助,你还敢将这辆车推荐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吗?当他们问起你时,你又要如何回答?我选择了沉默。 四、在当今市场大环境下,各个厂家为求生存,只能降价销售,小鹏的诚意与感恩我觉得这时候更加要体现出来,想一想当初是谁不顾家人亲戚朋友阻拦,执意要选择你,帮你渡过难关,尽管首发车主们面临着诸多问题与质疑,但我们仍然选择相信小鹏会用他们的技术实力,帮我们这些车主们处理好问题,但小鹏汽车貌似忽视了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沉默并不代表赞同你的做法。当你无视时我们便开始反击。 五、难道G6没有优点吗?有!很多很多,比如智驾辅助,车机系统,充电速度,续航能耗,安全性,操控性,车内空间等等。为什么后来的车都要拿G6做比较,因为G6在这个时代是新的标杆!其实你真的很棒。在此我建议小鹏汽车为了表达对G6首发车主的支持和感谢,希望小鹏汽车赠送老车主电池终身质保。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小鹏汽车对自己技术的自信,更是对首发车主们的一种真诚回馈。同时还表示了小鹏汽车向首批车主的歉意,因前期的经验不足给老车主带来的困扰,并承诺将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以弥补车主们的损失。加强对售后体系的培训与监督, 使车主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反馈给总部,而不是采用隐瞒糊弄欺上瞒下。 六、结语,回首小鹏G6首发车主的购车经历,虽然我们在等待、优惠和小毛病等方面遭遇了不少困扰和挫折,但希望小鹏汽车拿出诚意与感恩之举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小鹏汽车将继续努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为车主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用车体验。而对于那些仍在等待观望中的准鹏友们,我们也希望他们能够早日加入早日提车,享受驾驶小鹏G6带来的乐趣与便捷。 我选择你是因为信任。成为鹏友,可两肋插刀。
#人人写点评想增购一台电车昨天就特地去店里体验了极星4,阿维塔12才发布的时候去看过,说下主观感受,都基于顶配和外观套件全加持的版本: 1.车内体验,12之前在互联网上看,颜值功能亮点颇多,静态体验实车以后发现很多地方体现出来难以理解的固执,比如后排乘客区的配置,甚至都不给你选装。觉得设计师和开发团队单纯在为自己的喜好服务。 极星4价格对应的配置很掉队,功能上很寡淡,感觉46万买下来,离国内的新能源大部队差太远,小20万的配置溢价差距是有的,这部分,最后说。但是反过来,实际体验以后,发现应用场景下前排后排所需要的,也都有覆盖,连座椅的感受皮质触感,都让人舒服。 这种感受就很奇特了:一边是姹紫嫣红的花里胡哨,但都不打动人;另外一边是清心寡欲的点到即止,却又都恰到好处。 2.颜值,这个东西太主观,我的意见不具参考性。好在两台车都算独树一帜。 12实车看完以后就跟打完寒颤以后一样,毫无波澜,感觉设计过度,有刻意表达的线条和审美理念,尤其是最近在路上看到跑起来的活的了,在车流里是会很出挑,但不再想去多看第二眼。 极星4的外观也并不完美,尾部切平但是又太厚,还有雕琢空间。阿维塔有一种全身写满“大家看看我!我设计很用力!”的感觉。极星这边走的是一种“你好,是我,你忙你的。”的路线,就是在班里有五官很端正,但是低头搞自己事情的同学,不打闹,不喧哗博关注。 极星4车很宽,且很扁平,正面看过去视觉效果很好,日行灯一点不繁复,干练的设计反而特别有高级感。侧面整车线条用一种完全另类的方案呈现,这还不光是说定位SUV(大于奥迪Q5离地间隙),却和轿车一样的车高;B级车的尺寸,又给你C级车的轴距空间;也还包括三厢车布局,又是两厢车的后悬位置这种说不出来的奇怪,这个奇怪非贬义。总体给人一种清爽高级的印象。 个人觉得,尤其脱俗这块,极星外观方面(包括研究了3、5)的设计段位,要比阿维塔高,而且高不少。 所以这个就分人群了,一个是要外露的漂亮,另外一个是要自我的风格。 3.动态体验,这一点部分车友觉得是玄学,故弄玄虚,所以我们也纯当萝卜白菜的主观表达,但车终究是用来开的。 因为都是电机释放扭矩,电池放底部中央作为定海神针,所以新能源车先天就有很高的动态起点,反而是一面照妖镜,不是达到某种水平,就可以说自己车打造得很优秀,如果连某种水平都达不到,那就更显得丢人。 阿维塔12大车感是很足的,能从各个动态场景里感受到尺寸和重量,俯仰、侧倾,重心转移等都会让驾驶者有明显感受,这个不是沟通感,这些感受过分的传递给驾驶者的同时就意味着需要去顾忌这些动态反馈采取更合适的驾驶行为。高情商是“舒适取向”,我的话就是“不好开、不惬意”,委婉点表达:中规中矩吧。 极星4这边最为褒奖的,也就是动态部分。网上一搜极星4,原来这么多测评,铺天盖地全是表扬驾驶感受,直到我自己去试驾之前,都统一认为是恰饭。在市区街道试驾过程中,我刻意的去体验更多的细节:加速、刹车,蠕行跟车,快、慢速地过深、浅井盖,匝道过程中二次、三次的次变向和修正、出弯大脚电门等等等……粗暴点的结论就是:确实挑不出来任何毛病。都还想去试驾一次,让销售来开,看看作为乘客视角,能不能发现一些问题来。我这样说,可能有点夸张,自己也怀疑过试驾不够充分,或者有因为对极星4静态有好感先入为主。试驾完以后,我对前面说的配置方面十六七万的溢价差距就消化得7788了。自己的车,也总会为了达到自己期望的驾驶感受,去做一些改造,费用差不多不说,关键是还不一定能达到自己预期。也不用去在意采埃孚这套CDC吉利的采购成本是多少、有没有这个那个。极星原厂就给了你一个这样的品质,我觉得里面拿10来万来买这套驾驶质感,不亏,另外3、5万,就只有当付给这独一份的好感和小众的品牌溢价了。所以这个逻辑下,如果是极星4这台车,买顶配+3万套件才是最有性价比的选择。 总的来说,这台车,建议有购买意向的车友们,充分的试驾,自己再做判断。如果是对车本身就没有额外兴趣的那部分用户,这个车价我是极度不推荐的。 论营销,这两家车企确实和那些互联网乐高厂差出了一个银河系。车是大件,阿维塔12产品力比极星4差了些,起码有自己的个性个和固执,也是一股清流。极星4是一款好产品,写这么多完全是因为希望网友们能对这台车有哪怕更多一点了解,再不济增加一些了解的意愿,而不要被埋没在了互联网的营销浪潮里。不然劣币驱逐良币,最后整个车市里只会剩下造型千篇一律、配置千篇一律、连采购供应链都一模一样的造势厉害“造”车靠洗脑的那些歪门邪道。对于喜欢车的车友们来说确实是一种悲哀。 也希望极星品牌易主吉利以后,极星5的进度能加速,同时给那个英国作坊的自主的什么铝粘黏平台更多的技术支持,让极星5成为一款经得起考验的好产品。 PS,最近极星4优惠一下增加了不少,顿时更香了,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