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观下
2022年广州整车产量达313.68万辆,夯实了我国汽车第一城的名头。广州霸占汽车冠军第一名不是第一次,连续第四年成为国内各城市第一名,也是广州的第一支柱产业。最近几年广州经济增长不乐观,经济总量相继被深圳和重庆超过,其根源就在广州工业下滑引起的。
yinglinu9719
2024第十一届广州国际汽车零部件及加工技术、汽车模具展览会The 11th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Parts & Processing Technology Expo 2024刘影I76 2081 8513诚邀贵单位隆重参展——A
赛博汽车
在华为举办发布会后的一个月,小米为自己的全新产品矩阵举办了发布会。小米14和14 Pro,电视、手表、冰箱等智能家电都进行了亮相,这其中与小米汽车最为相关的便是小米全新操作系统澎湃OS。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在发布会上表示,澎湃OS是对旧有操作系统底层架构的一次重组。
南方都市报
9月5日,广东省政府制定实施了稳工业“1+3”系列增量政策,提出加强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为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提供核心支撑,明确了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三大发展方向。
财经网Auto
4月21日,广州市工信局线上媒体通气会透露,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东风日产等主要整车生产企业出现部分产线停产、半停产。
皆电
据此新闻,国内媒体纷纷猜测,新工厂可能就是特斯拉之前在一直传闻的亚洲第二座超级工厂。但有记者向特斯拉内部工作人员求证,得到的答复是:新工厂是原上海工厂的扩建,而非第二座超级工厂。
汽车安全杂谈
众所周知,汽车产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汽车作为大部分人能接触到的最复杂的工业品之一,其涉及的产业链也是其他行业前沿。那么,我们究竟了解不了解我国各个省的汽车产量情况呢?更进一步,这些产量又分别来自于各省内的哪些主机厂呢?
一号试车员
前面写了一系列的#汽车试验场#专题,今天终于到了总结季了,我们这一次总结讲各种“之最”!这里面的“之最”很多都是没有之一。#汽车试验场#系列我们从2020年6月7日开始,到7月20日基本告一段落,总共29期,基本把中国排的上号的汽车试验场讲了遍,终于到了总结时候了。
中车网评论
多位高管临近退休随着1957年出生的徐和谊今年7月正式退休,年事较高的曾庆洪退休已进入倒计时。日前,有媒体称,曾庆洪将在2021年正式卸任,彼时,1961年7月出身的曾庆洪正年满60,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崔东树
8月第1周的市场零售达到日均3.08万台,同比2020年8月的第1周增长0%,表现相对平稳,相对今年7月的第一周是基本持平的表现较平稳。
沙漠中虎子
华为对智能汽车界的整合难度有多大 华为2024年致辞《脚踏实地 行稳致远》,提到“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与伙伴共同努力,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成功”,说明智能汽车在短期内不会成为华为的现金流奶牛,甚至可能是消耗华为利润的吞金兽,而华为提出的“商业成功”目标和期望,也不意味着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会短时间内出现盈利的情况,更多应该是带动更多的汽车制造商,逐渐形成以华为为中心或领头羊的智能汽车制造产业链。 纵观华为进入智能汽车界以来,与赛力斯合作造车,为长安、北汽等提供智能驾仓方案,奇瑞代工合作造车,虽然余承东一直在喊遥遥领先,但是实际落地,却是困难重重。 赛力斯集团在2020年7月30日前原名为重庆小康工业集团,2020年及之前主要生产东风风光、东风小康、瑞驰等品牌。2021年开始与华为合作生产华为问界汽车,赛力斯合作造整车+华为智能驾仓,华为不得不亲自下场帮助赛力斯重构智能汽车制造体系,这是一种全产业链支持模式,华为耗费的人力和成本也较高,好处是华为先进的ICT制造、管理体系和华为数字化能力,都对赛力斯进行了脱胎换骨式发展。但是短期内赛力斯的产能规模增长速度是有限的,华为当期和未来一段时间的投入,依然入不敷出,短期内华为汽车问界一定程度上应该是属于赔本挣吆喝。 传统汽车商的矛盾,一方面燃油汽车的红利还未消失,另一方面传统汽车产业不甘心放下身段,成为华为引领的智能汽车产业链的打工者。 2024年1月,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的公开讲话,也是对与华为智能驾仓合作颇有微词,如果一个汽车企业的领导都是这样的心态,反观业务层面的合作难度也可想而知。与华为合作的长安汽车旗下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阿维塔在2023年的销量仅为2.77万辆,与10万辆的既定目标相差甚远。 2024年1月,华为与奇瑞合作的智界S7,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自从去年12月下定后,智界S7大部分用户陷入了漫长的等待,预计提车时间从最初的4-6周,推迟至6周以上,尤其是“杏沙白”车型,交付周期约12周。部分地区用户的提车时间,甚至推迟至今年4月——这是智界S7上市后的第五个月。 智界S7生产商奇瑞的“超级二厂”,占地面积1540亩,年产能约50万辆,将生产智界S7等车型。然而厂区内包括员工宿舍、道路等多处仍在建设。根据奇瑞内部的工厂生产规划,超级二厂从试生产到产能爬坡,这一过程将持续约4个月。PowerOn获得的一份奇瑞2024年工厂规划文件写道,对于超级二厂,“全力保障项目5月产能爬坡实现满负荷生产”。这意味着,工厂产能爬坡与智界S7上市的时间相隔半年。 与此同时,目前,智界S7的生产另有他处。一位奇瑞超级一厂的供应商表示,超级一厂除了生产星纪元ES、瑞虎8、瑞虎9等车型外,智界S7亦在此生产,一周可生产数百台智界S7。一面是每周数百台的产能,另一面是等待生产的2万份订单,工厂已提速生产,尽快消除两者之间的差距。 这些都是华为与现有国内汽车制造厂商合作代工面临的难题,汽车厂商既要保证自己现有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又要争取自家新能源车的市场开拓。同时又要和华为合作智能汽车,这三者如果摆在车企老板的桌子上,孰轻孰重,不得不反复掂量,自己的孩子要疼,自家的人要养,外面的市场不能丢,还要想办法掌握核心竞争力和技术,这似乎是一道无解的难题啊!
乐锦洹
近期就要公布,别到时候低价了就说人家是阉割版 小米卖低价的可能性有几点 1.传闻号称小米要把卖车利润打到0,这是只靠卖车的传统和新能源汽车厂商做不到 2.从流露出的照片来看,小米代工的是北汽汽车,生产线零配件供应链等都不太需要有太高的成本 3.看看北汽自己的电车卖多少,北汽每辆+5000卖给小米卖出来,大概是多少?
Phone一流
小米手机终结了: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天语,摩托罗拉) 现在小米华为新对手:上汽,北汽,广汽,长安,东风,一汽~ 上汽的智己,上汽飞凡R7真的卷死一批山寨汽车厂 23年车企叫:疯狂内卷! 各种卷王车 24年都是:跳楼价 不跳楼都不买 要么价格跳楼!降价个10-20万 拿市场 要么就企业破产,跳楼,裁员:蔚来汽车~威马汽车,福特电马 外资新能源品牌都15万左右了 24年都油电车同价了 说白了电车可以比油车贵2-3万 以前电池成本原因纯电整车比燃油车贵20% 现在电池一直在跌价(电池产能过剩) 电池白菜价了 电车比油车多少电池,少了变速箱,设计更简单,制造工艺更简单 一上来理想,小鹏,问界,蔚来就是30-50万 所以24款每家纯电车都降价了 理想都坐不住出纯电车型了 北汽小米要卖90万量? 得问上汽答应不答应?哈哈 小米的轿跑妥妥的14.9万入门 带自动驾驶+800V的肯定19.9w以内 (小米的机会只在快速普及800V快充) 比如小米自建:2万800V快充站? 才有服务体验?便利充电, 不然光卖车一点优势没有 9.9万的交个朋友汽车留给红米汽车 9.9万以内王者:五菱宏光 多一分都不要犹豫 转头买别克,起亚,大众合资新能源。起码不是第一代产品,迭代产品。 小米新车都是小白鼠 18.9万的飞凡r7一出? 小米18.9万必须得智驾了 不然纸面参数赢不了上汽飞凡中大型suv 电池也是宁德! 米氏打法不灵光了 米氏对比肯定一上来就是对比特斯拉,保时捷。 其实不如上汽新能源堆料猛 小米对手: 华为问界M7 问界M5 问界M9 纯电800V上汽智己LS6 小鹏g6 小鹏G9 新卷王:上汽飞凡r7 18.9万的中大型suv 合资品牌: 别克E5,别克微蓝6 起亚EV5 14.9万,起亚ev6 大众id4 小米入场晚了 目前磷酸铁锂电池1度500成本,三元锂电池1度650成本 80度电池5万搞定 100度电池8万搞定 三电+车壳+模具?设计(5万?8万?) 电池占整车(40%成本) 买新能源车就是买电池 没预算就买个8万的车机16-18万 有预算28万买冰箱彩电真皮大沙发+各种电动智能家居(遥控门,后备箱,智驾,灯~) 没预算18万买个毛呸皮实耐用简洁大方 毕竟发明汽车主要提高出行效率 安全快速的从A点到达B点。 (有人驾驶?无人驾驶?故障率?空调如何?舒适度?) 要露营,要KTV,要商务移动办公? 要这要那 从9.9万预算涨到29.9万
汽车友家
(十三),所以说没有对比就没有发言权,等有一天偶然开了邻居的丰田某车型才恍然大悟,原来邻居的车加速这样顺滑,平顺,提速轻快,收油门减速也是瞬间断油,车辆均匀的顺滑降速,安静又省油!和自己车天壤之别!也有的人一辈子都是井底之蛙,开着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的车!聊下年审,年审老车日系车是最容易的,10年的丰田很容易一次检测成功! 尽量选择大众化的车也就是大街上保有量大的车型,万一磕磕碰碰,配件也容易买到,维修方便,颜色选择,白色,黑色,灰色为主,将来剐蹭,配色容易! 十四,聊下选车配置,最有用的配置就是自动挡,中控防盗锁,四门电动玻璃,电加热后视镜,倒车雷达(影像),北方地区可以选座椅加热!其他那些都是不经常用的,比方说天窗,没买车之前还觉得高大上,买了之后一年最多不超过10次。真皮座椅夏天晒的烫人,冬天太凉。安全方面尽量买带有ESP车身稳定程序的车型 (十五),最后聊下价格,大众和美系车法系车,普遍存在,刚上市价格定位虚高,然后一年后,大幅降价,所以尽量不要买刚上市的车型 (十六)还有很多人,动不动就拿日系车不安全来说事,车是用来开的,是用来出行代步工具的,车不是用来撞得,很多开了一辈子农用运输车,五菱兴旺,长安之星等安全性能差的车,也没出事故,反之,有些开奔驰宝马沃尔沃的,也出事人死了,所以,我觉得遵守交通规则,提高自身驾驶技术,不超速,不酒后驾驶,时刻安全驾驶才是最重要的! (十七),建议有关部门整合中国汽车行业,最后只保留,以下汽车厂家,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大众,奔驰,宝马,奥迪,启辰,吉利,奇瑞,五菱,比亚迪,长城,传祺! 其他的,像长安,力帆,奔腾,众泰,海马,观致,幻速,黄海,斯威,昌河,东南,野马,凯翼,北汽,宝沃,汉腾,陆风,大迈,哈飞,风行,华普,金杯,江淮,郡马,开瑞,猎豹,中华,双环,荣威,名爵,北京,等杂牌品牌粗制滥造的全部淘汰,做到少而精。短时间内不建议去买国产所谓的纯电新能源,包括蔚来理想小鹏等等,没有自主研发技术的车型,靠外部采购电池车架电机,大屏幕组装,终究会被淘汰。未来真正的车载清洁能源只能是太阳能,风能和氢能源。
壹个人的青春战役:想问一下,如果考虑开十年以上不一定换车的情况下,到底是选8.9万落地的还是选12.3万落地的?求指教
米兰大龙哥
当你问会不会后悔的时候,还是买合资吧。因为买了国产你肯定会后悔,每个人对车的要求不一样,我买的北汽我都觉得挺好,二十五万公里,八年,没有一次给我丢路上,油耗一直六个油以下,我在汽车厂干了十多年,奇瑞对于我来说,很好了。小问题我可以接受,无非就是装配差点,电子设备问题多点,配置多了,问题也就多,还是买合资吧,什么时候大街上都是国产车的时候在买国产,我们先去做小白鼠,一代人的思想需要几代人去改变。我相信比亚迪奇瑞会向华为一样优秀
用户9856039908835:本人意向国产奇瑞艾瑞泽8,合资车的话有总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国产就相中了艾八,向各位道友征求一下意见,买国产车真的会后悔吗?
(十三),所以说没有对比就没有发言权,等有一天偶然开了邻居的丰田某车型才恍然大悟,原来邻居的车加速这样顺滑,平顺,提速轻快,收油门减速也是瞬间断油,车辆均匀的顺滑降速,安静又省油!和自己车天壤之别!也有的人一辈子都是井底之蛙,开着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的车!聊下年审,年审老车日系车是最容易的,10年的丰田很容易一次检测成功! 尽量选择大众化的车也就是大街上保有量大的车型,万一磕磕碰碰,配件也容易买到,维修方便,颜色选择,白色,黑色,灰色为主,将来剐蹭,配色容易! 十四,聊下选车配置,最有用的配置就是自动挡,中控防盗锁,四门电动玻璃,电加热后视镜,倒车雷达(影像),北方地区可以选座椅加热!其他那些都是不经常用的,比方说天窗,没买车之前还觉得高大上,买了之后一年最多不超过10次。真皮座椅夏天晒的烫人,冬天太凉。安全方面尽量买带有ESP车身稳定程序的车型 (十五),最后聊下价格,大众和美系车法系车,普遍存在,刚上市价格定位虚高,然后一年后,大幅降价,所以尽量不要买刚上市的车型 (十六)还有很多人,动不动就拿日系车不安全来说事,车是用来开的,是用来出行代步工具的,车不是用来撞得,很多开了一辈子农用运输车,五菱兴旺,长安之星等安全性能差的车,也没出事故,反之,有些开奔驰宝马沃尔沃的,也出事人死了,所以,我觉得遵守交通规则,提高自身驾驶技术,不超速,不酒后驾驶,时刻安全驾驶才是最重要的! (十七),建议有关部门整合中国汽车行业,最后只保留,以下汽车厂家,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大众,奔驰,宝马,奥迪,启辰,吉利,奇瑞,五菱,比亚迪,长城,传祺! 其他的,像长安,力帆,奔腾,众泰,海马,观致,幻速,黄海,斯威,昌河,东南,野马,凯翼,北汽,宝沃,汉腾,陆风,大迈,哈飞,风行,华普,金杯,江淮,郡马,开瑞,猎豹,中华,双环,荣威,名爵,北京,等杂牌品牌粗制滥造的全部淘汰,做到少而精。
德友汽车:人工智能很牛逼,让它解释下EA837,以后修理工要失业了
韶车啦
事关90%的市场!价格战要休矣?多家车企签约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比亚迪与长城一笑泯恩仇? 经历了惨烈价格战以及车企间举报事件后,车圈迎来重要时刻。 近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主办的2023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召开,参与的汽车厂家包括: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北汽、广汽、中国重汽、奇瑞、江淮、吉利、长城、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特斯拉。在有关部门见证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16家车企签署《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这16家车企占据市场90%以上销量。#汽车##新能源汽车价格还会降吗#
何刚忠
北汽(蓝谷)厂产的Ex360电动汽车,质量有问题,我2018年6月底买的车,开了约4年半多,原充满电续航318公里,现在滿电续航这能约120一130公里了没有开空调也没用快充充过电,总共才开了8千多公里,后因动力电池故障,被拖至衢州北汽电动汽车厂指定的维修部检测,车停在维修部3个多月后说修好了,说什么给电池均衡过了,也不知道是厂家还是维修师傅糊弄车主,车的续航还是这能续航120一130公里,这样的产品和售后服务这能对车的质量和车厂家北汽(蓝谷)如何能高信任和信誉,买了电动汽车爹
腾丰新能源小河说车:一台续航318公里的北汽ex360,还是台原版原漆个人车,只要3万多
北京艾森汽车刷ecu
汽车厂商会把ecu程序控制在最保守的状态下出厂,因为厂家不知道他的车辆销往哪里?当地的气候,温度,油品,驾车员的驾驶习惯、保养习惯都会有所不同。为了确保自己生产的车辆能接受最苛刻的环境仍能长时间工作。所以,原车会有5%~30%的动力会被保留限制,所以只要合理范围内的优化,正规的保养,刷ecu是提动力性价比、安全性最高的性能升级项目。 另外油耗问题,这个受客观因素影响很大,毕竟升级后整体的驾控会跟之前有不小的差异,不少车型刷ecu后反而更省油了,发动机在时间单位内发挥出的有效功率比原来增大了。跑同等距离路程时候,踩油门踏板时间会比以前减少。例如原来要2/3油门才能产生的力矩,现在只要1/3的油门就已经达到了。因为升级ecu是能效比的提高,而并不是单纯提升输出功率。这是现在很多人误认为刷ecu就会耗油的误解。还有一点就是,刷ecu程序实际上是提升驾驶乐趣。并不等同于要开快车,超速。除了提升了马力之外,附带增加了车辆的操控性能。不是要你提升马力去突破极限时速,而是要你在合法的速度内享受驾驭的乐趣。
极速黛玉
北汽生产,主打性能,极狐阿尔法S5
用户2405771975998
提问你们怕不怕北汽这个厂家退市了。没有售后
阅你
自从发布预售第一天我就对这俩车感兴趣,对比了好几俩这类车型,直接就预定了bj30 混动最高配,本人有置换车,还有很大的优惠政策,感觉非常有性价比,昨天在生产厂家直销店提了新车,从试驾,上户上牌保险都是销售员搞定,下午4点全部OK,总全部落地13个多,非常值得划算,开着我的爱车,行驶400公里,高速百分之90,用舒适,经济,运动模式,速度在100码左右,油耗6个左右,导航准确,各种功能应用自如,很好开,由于是临时牌照,导航总是提醒你以超速,哈哈,还有很多功能不会用,慢慢去摸索,说实在的这个价位买到这个车,外观内饰性能都非常哇塞!!特别是内部空间大,隔音效果很好,坐位舒服,开几个小时不感觉累,嗯⊙∀⊙!现在车企非常多,价格质量性能都参差不齐,北汽是国企,有70年的生产经验,他们生产的车的是不会差的,拼到最后就看实力质量了,就像当年手机一样,留下来的是精英,实惠的是老百姓(老北京),我觉得真正的新能源就是不用搽电而且神油,的混动车,享受电驱的静感,同时享受油车的舒适快乘,我相信油混动是将来发展趋势,如何把油控制最低,又不用搽电麻烦,小电池不会担心安全问题,换一个电池也很便宜,这就是老百姓需要的东西。
BAW吕梁店
北汽制造王牌m7,同级领先车机联网,内置酷我音乐、喜马拉雅、导航等功能,司机师傅的好伙伴。
Z.
真实感受 一、购车 1、选车 由于工作原因,原本的北汽ev200(NEDC2公里)无法满足日常使用需求,故决定换车~ 首先,购车预算贵定在了20万-30万以内,车型确定为轿车。(家中已有suv) 在2020年,30万以内的纯电电动轿车只有三款: (1)特斯拉model 3 (2)小鹏P7 (3)比亚迪 汉ev 不用想了,一定是在这三者当中选择了~ 2、确定汉ev 确定备选的三辆车以后,就是痛苦的看车过程了~ (1)特斯拉model3劝退原因: 内饰粗糙 、后排座椅及空间极其不舒服、开起来很运动,但是不舒服(我更看重舒适)、续航短 、外国品牌天然无好感 (2)小鹏P7劝退原因: 后排座位顶头、车身过于低趴、想要的功能和配置选完超过30万、我媳妇说“小鹏”这个名字比 比亚迪还土(其实我觉得 小鹏 还好。。。) (3)汉ev确定原因: 空间大、颜值高(媳妇超喜欢)、驾驶与乘坐极其舒适、车里能唱歌(刚需) 由此,确定了汉ev 3、确定配置 (1)旗舰版:虽然有3.9s但是我开车一向佛系并不很看重。比起加速性能,由于第一代纯电动车孱弱的续航,落下了里程焦虑症。。。对于续航里程非常恐惧,旗舰版的550km,实在是让我骨鲠在喉。 (2)豪华版:一句话“为什么我的副驾驶没有座椅加热?”(完) (3)尊贵版:副驾驶有座椅加热。。。媳妇很满意,不用讨论了。。。 一个月后,汉ev终于到手了~美滋滋开回家
小成剪
到底是谁发明了汽车4s店模式,传统汽车厂商卖个车,价格还不统一,还要自己谈,各种活动不统一,也要自己问,脑残模式!现在新能源自己的2s店才是最省心的模式,价格统一!省心省力,传统4s店就是垃圾
热心咖啡tgH
提问23款C11 增城200落地十三万八 贵嘛 还能谈下来吗!
饭局不喝酒
之前试驾过一次,低速开了一段,因为试驾区域新修的路,基本没试出噪音来。后来考虑极狐销量拉胯又是北汽,,就搁置了。最近听说在清库存,今天路过又看了一下,确实细看挺拉胯的: 二排座椅虽然是独立的,但是仅仅只是看着舒 服,实际乘坐很一般,跟正经MPV比差距挺大。 方向盘按键手感廉价感太强了,生硬的开关声,黑色塑料片子。 中控屏和仪表太丑了,那个大白边是真的越看越觉得廉价。而且也是一众新能源里流畅度比较差的了。 扶手箱不好用。 空调出风口有噪音啊,好像轴承没油了的感觉。。 不是麦格纳生产的,不是麦格纳生产的,不是麦格纳生产的 现在优惠3万5以上了。能接受拉胯的细节和价格还有极狐品牌的不确定性的话也可以,别说背靠北汽了,北汽集团的控股和话事权都下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