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的自我修养别笑:后排头枕你会用吗?坐在508L后排,发现自己连坐车都不会了 先做一个问卷调查,各位浏览汽车之家论坛的人,你们会开车吗?你们平时开车多还是坐车多? 我拿驾照二十多年,开车有十来年,自从开车以来,就是开车居多,现在很多汽车的座椅上的都有安全气囊,特别是前排座椅的外侧。有安全气囊的座椅上会多出一个标签“airbag”。 其实我很享受坐在汽车后排的时间。如果问谁不会坐车,估计有很多人笑话我。你还别说,前不久坐朋友的508L外出,除了感受到508L的后排的确比我的4008更舒服,我还感觉到,自己连如何使用汽车头枕都不会了。 这台车的后排有三个头枕,这里不讨论三个头枕舒服还是两个头枕有用。只说说你见过头枕上的这个标签了吗?每个后排 头枕的皮子和下表面的织物之间都有一个黑色的小标签,小标签上一个汉字没有,上面有一些奇怪的示意图、√还有×。 应该是标识头枕如何正确使用。我想把他的头枕取下来仔细看一下,结果发现这个头枕的高度调节行程很长,头枕订到顶棚了都无法取出来,看样子需要把后排座椅放倒了才能取下头枕。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4008,有好几次我在开车,小孩坐在后排,他不知怎么找到了头枕取下的办法,把头枕取下来告诉我说“这个枕头还能拆下来 哦”,我还训了他一顿。 这里也不卖关子了,我结合说明书,算是彻底看懂了和这个标签,说的是使用后排头枕有两个正确的做法,两个错误的做法。正确的两个做法是:头枕需要在高位,也就是不能全部压在靠背上。乘客的头不要一直压着头枕,而是和头枕保持一定的距离。 标签上是四个示意图,而说明书上只用感叹号注明了:头枕最低位置为非使用位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猜,如果头枕在最低位置,当急刹车或者遇到追尾的时候,后排乘客的头会比头枕还高,会向后有个运动,可能会伤到脖子,你觉得我猜的对吗?
#用车心得在第三篇使用记里说的左侧后来车提醒误报的问题,经过近几天的使用观察,暂时未再发生。今天售后也反馈说其他车主也反映过类似问题,可能是偶发性的。如有反复再向大家报告。 豹5的交互界面设计比较繁乱,尤其是仪表盘液晶屏,只管把所有功能都显示一堆出来,而没有细致梳理这些功能的主次缓急,很影响易用性。就以侧后来车提醒为例,分别在后视镜、hud、仪表盘液晶屏处都有显示,却没有一处能让人不用分心细看就能察觉的。后视镜需转头才能发现,hud提示暗淡白天尤其不易看到,液晶屏在下方车辆示意图两侧示意面积较小也不易发现。假设液晶屏左右两侧做大面积高对比色的闪烁提示,不用低头用眼角余光就可以注意到。何必拘泥于为了拟物化而放在小车图标两侧呈波纹状,又不是玩电脑游戏追求仿真度。 再比如,日常行车最有用的是自动驻车图标,白天hud很难看出来,而液晶屏上图标的不仅小,颜色也不显眼,甚至不是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会在两个位置出现,你还得找。把图标放大放在速度图标旁边固定位置不好吗? 总体来说,液晶屏的主要问题是默认背景应该做纯色,与图标形成强色调对比。图标要有主次,位置固定。重要图标靠上靠中,图标增大。像超速、侧后来车等重要警报提示,可以用更扎眼的形态展示。液晶屏比起老式仪表盘的优势就在于屏幕元素可以即时变化,从而可以动态地突出当下最重要的元素。比如,如果车超速了,可以把显示速度的数字变成红色的扩张收缩的动画形态,扩张的面积可以很大,不用低头也能注意到车出现了状况。 交互界面设计的问题不只仪表盘液晶屏,其他的以后再聊。
#保养攻略上半年的时候,给我姐的三系来了一套大宝剑,其中就包含刹车片的更换。刚更换完刹车片以后,车子的刹车会感觉没有之前的灵敏,需要再踩深一点,才能保证刹车的效果,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是正常的现象,刹车系统需要磨合。因为这次只换了刹车片,相当于旧盘和新片需要磨合一下。旧的刹车盘看起来比较平整,其实放大了看,刹车盘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表面那一圈一圈的金属拉丝,就是它不平整的证据。而新的刹车片,它的表面是完全平整的,实际在刹车的过程中,刹车盘和刹车盘没有完全的贴合,至少没有旧的刹车片和刹车盘贴合的好,因此刹车效果就大打折扣,我放了一张示意图,大家应该可以看明白。 现在车子又跑了快半年了,今天过来玩顺便试一下这个车的刹车效果,感觉比之前好多了,现在新刹车片经过了磨合与刹车盘的贴合程度又重新匹配到位了。 如果同时更换了新的刹车盘和新的刹车片,那么车子的刹车效果应该也会不差太多,至少比旧盘新片的配合形式会好很多,因为刹车盘和刹车片表面都是非常平整的,也可以保证制动的时候盘片接触面的紧密贴合。但是出于经济性考虑,一般一副刹车盘可以承受两副刹车片,当然不差钱的大佬一副盘一副片的换也不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