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车帝众测我入手的23款性能科技SE加装了360环影和英国之宝,目前已行驶一万三千公里,这部车的厚重和噪音过滤让我印象深刻,无论你在城市道路,还是高速上,驾驶的感觉就像压在马路上开车,隔音确实挺不错得。四米六车长在如今拼尺寸的时代略显吃亏,其实在城市里你可以体会到短车长有它的优势,比如停车以及你会去到一些比较窄路多的小区道路,车机系统现在更新到4.1,功能不算智能化,但一个Carplay也解决了很多问题。关于路虎车的油耗,各有各的驾驶习惯,也不能去精准评价,就我自己看来一家五口作为家用车已足够,性价比配置在同级别油车里也算前五内。所谓得质量问题,目前市面的新车其实都是电子元件发生故障的居多,都说换件贵也是真的,所以在没有满一年的情况下购买从三年延保至五年的方案,也算是个维修的保险,毕竟几年里随便换个配件也都是挺贵的。随便说说自己的用车体会,希望对还在观望的小伙伴有所帮助
#人人写点评真实五菱缤果车主分享 这是开了不到半年的车子所换的配件(雨刮开关总成×2、雨刮电机、车身集成控制模块、空调控制模块总成、空调箱总成、电子真空泵带支架总成、制动主缸总成、光雨量传感器、主驾座椅总成、空调开关)。 由于之前盲目给我更换配件最终导致我的雨刮卡顿又把我原来的雨刮电机、车身集成控制模块给换回去了。 最终结果就是:雨刮卡顿、空调不出风问题至今未解决。
#人人写点评我自己平时也跟许多车打过交道,所以小弟也算是略懂一些,由于预算有限能选AT 就不要CVT,能选涡轮增鸭就不要自然吸气的原则,我主要是对比了长安CS75,哈弗H6,捷达VS5日产逍客,最终确定了vs5,职业关系吧,相对来说将动力,底盘舒适性,油耗控制做到了比较均衡的地步,并且后期的话也会比较省心,大众捷达本来就是一家,随便搞个配件啥的多方便,使用起来也不费心,随便造吧。 第一次见到捷达 VS5时,说实话并没有多么的惊艳,前脸过于稳重了,车身线条还是比较圆滑自然的那种,不像某系钣金师 的噩梦。 车标倒是还没怎么看习惯。 反正前排座椅的话我现在使用哪怕长途驾驶也还是不错的,就是副驾驶不能调高度呢?? 我个人甚至觉得电子手刹换成机械手刹或许更可靠。 目前使用实际驾驶中,动力还行,特别是前段油加速还是平顺的,悬挂系统调校得当,但是爬坡加速的时候变速箱比较笨,其他时候没问题,。整体开起来还可以,就是功能少了一些。 基本 现在一箱油能跑个六百到七百多公里吧,基本就是7个多油,但这都是市区通勤的话,总体我还是很满意的。 总结,配置低,用料一般,油耗低,实用抗造
#人人写点评买车心路历程:最近压力很大,想卖了手里的新车,买个便宜的二手车,想找一个b级车功能又多的,网上筛选了很久,最终看到一款14款长安睿骋高配,车子在武汉,合肥跑到武汉买车,人生第一次。 价格:这个车车况好的话2万左右,我这个车找了第三方检测,车况一般。老板要价1.68还价1.48还能接受,车型冷门,还能接受 动力:动力177匹马力跟我的老君威差不多,油门一踩加速明显 空间:b级车空间就是大很足,后备箱也大,感觉空间不错,车子也大 操控:操控还行,就是方向盘机械液压助力,没有电子助力轻,方向盘比较重这算是缺点了 配置:这个车是算是次顶配那款,一键启动,大屏导航,双边电动座椅,自动分区空调,定速巡航,自动驻车,电子手刹,后排出风口,自动大灯,电动后视镜折叠,玻璃一键升降,无钥匙进入等还有很多 油耗:从武汉返回合肥400多公里几乎全程高速,空调开二档油耗最低百公里9.5个油耗左右,毕竟b级车车子大又重,又是涡轮增压,这个油耗算是还行 优点:空间大,动力足,保值率低导致车价便宜 缺点:方向盘重,老车了油水方面需要保养,正常12万公里通病,配件老化 总结:有钱肯定买好车,车是代步工具,没条件就是买适合自己的代步车,有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车
#我的提车心得一、购车经过 看车:3月17日两家4S店到店试驾22款四驱 风暴版,两家店都没有现车,最终价格没有 谈拢,先回家再说。 订车:晚上一家店的销售电话联系,最终在 店里谈的价格基础上送了4次保养,订车。 等车:无奈4S店只能月初给厂家下单,4月 1日4S店厂家下单,到11日销售没有任何 消息,官网人工客服咨询催促(400打了没 用,一直说生产信息把握不了,让耐心等 待),12日客服回电话已分配资源车架号终 于出来了4S店确认订单,14日物流发运,18 日车到店,预约20日提车。 提车:4月20日9点半到店,拿钥匙验车(新 车运输过程中有轻微擦伤,不影响使用,4S 店补偿1000),检测各种电子设备都正常, 办理贷款、保险、购置税、临牌,在园区开 了一圈,没问题提车回家。 旧车:14年的瑞虎3,10万+的里程,最后卖 了7000,商定22号过户,新车继续使用原车 牌号。将近开了10年,换了两次电瓶,快出 质保期的时候排气管漏气,索赔了个新的,4 个门槛胶条处生锈,其他正常保养无问题。 二、新车装饰配件 1.发动机护板:提车后第一时间安装新护板,替换原来的塑料护板。 2.贴膜:4S店送的膜没有要,自己京东上买的kds的膜,前浅后深。 3.脚踏板:旧车上有脚踏板,刚换车小孩不方便,拼夕夕购买安装。 4.挡泥板:原厂没有挡泥板很奇怪,只能自己动手安装,加装了后门轮眉挡,要不下雨后门都是泥。 5.档把:原来感觉档把挺好,开了几周感觉不舒服,咸鱼上找了探索06的档把换上,个人感觉比原装的舒服,可能是之前一直开手动挡档把比较高的原因。 6.脚垫:拼夕夕买的全包脚垫。 7.ETC:网上买了个miniETC,绑定微信扣款,比之前插卡的方便很多。 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 三、使用感受 目前1300多公里,高速比较多(三分之二),油耗表显10个以内,磨合期感觉还行。高速超车时最高到了140,感觉还很有劲。 刚开始还没太适应起步和停车的油门和刹车,起步稍微稍微踩深了就蹿了,等红绿灯停车有时太急了,加速超车很稳。高速基本压着限速跑,车少直接使用辅助驾驶,轻松很多。
快乐小鱼llJ:我不是米粉,也不是米黑,我不说小米车不好,我只说2点我所担心的,对不对请各位大佬指正,不认同勿喷。 1、小米做手机出身的,车机我相信会更好一些,但车的结构远比手机复杂多了,稳定性、安全性、舒适性、耐久性这些都没有经过市场验证,倒底怎么样现在谁也不知道。 2、小米的渠道问题,买车时跑一次远一点就算了,刚看到一个米友跑200公里去试驾,结果还不让试,但如果车子出了问题,去哪里维修也要跑200公里去维修?所以方不方便、维修的能力怎么样,这些是必须要考虑了。 所以还是等第一批小白鼠试过后再说吧,我保持观望吧!!
#辣评新车深蓝G318的目前参数已经曝光了,车长宽高分别为4998/1985/1960毫米,轴距为2880毫米,这意味着深蓝G318的空间得房率会更高一些。在这个尺寸下,它的竞争对手应该有两个方程豹豹五和坦克400-Hi4T。 外观方面:深蓝G318的外观 ,一眼就是硬汉派造型,深蓝的造型算是硬盒子中原创度高的一款了,大灯的造型像个楔形,封闭的前脸有了新能源车的特征;侧面的线条有点像早期的FJ,后面尾灯像个门把手的形状,中间再加个小备胎,一眼就知道是个越野车。 内饰:整个内饰也是极具越野风格,14.6寸的大屏幕,粗大的换挡杆,宽大的扶手,整个的设计风格都是往越野路线方面走的,屏幕下方宽大的实体按键冬天带着手套的时候就知道它的好处了。环形的行李架前面加了射灯,这个对于走那种无人区一下子就能照亮一大片区域,对于找路出去有这莫大的帮助,给人以很强安全感,而且这是官方的改装件,避免了路上被交警查处的尴尬。 越野风格:离地间隙是240MM,底盘可以进行升降;前后双电机可以实现四驱模式,有一个后桥的锁止功能,据说是电子的,最后效果如何要看下越野老炮们的反馈才知道。 动力方面:G318配备1.5升发动机作为增程器。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版本,单电机车型驱动电机最大功率185千瓦;双电机综合最大功率达到316千瓦。纯电续航方面,根据车型的不同分别配备18.99千瓦时、35.07千瓦时电池组;对应的纯电续航里程为77公里和138公里;不过个人认为都买这么硬派样式的车了,还是直接上四驱双电机的版本,这样出去玩的时候也安心一些,冬天遇到雨雪天气也可以更加从容一些;电池可以小一些,对于出远门而言,大电池没有大的油箱来得那么重要。 拓展功能:从目前的介绍来看,天窗上面的行李架有比较多的拓展附件,可以装行李箱,可以安排折叠天幕,帐篷等配件,如果原厂的配件足够优质的话,对于广大玩家来说是一个利好;前面的保险杠也可以安排改装电动拖车钩,小射灯之类的改装件,对于越野来说是真有用的。 价格猜测:竞争对手的价格: 方程豹:28.98万元-35.28万元,月销量:前两个月5000辆左右,现在在3000辆左右; 坦克400HI4-T:27.98-28.98万元,月销量:基本上稳定在三四千辆上下。 坦克400和豹五的销量一定程度也体现了这类插混SUV还是挺受大家欢迎的;不过如果想要在这一类混动SUV中脱颖而出,占领它们市场是有困难的; 技术方面:G318没有明显的优势,它就是一个增程车型,虽说增程车型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技术了,但是技术壁垒相对而言也是比较低的,其他厂家模仿比较容易。 稳定性:它刚出稳定性还不可知,越野老炮大概率会选择出越野车出生的坦克400,在真的要去一些无人区的工况到底能不能胜任还犹未可知。 品牌:深蓝这个牌子目前的知名度还是在比较小众的,对于专门做越野的坦克和方程豹品牌来说,肯能认可度方面会有所欠缺。 营销:虽然说深蓝G318前期也做过一些宣传,在人群中有了一定声量,但是面对比亚迪方程豹这种流量而言可以说还需要加大投入才行。 综上,如果深蓝G318想一炮打响这个车型除了在可玩性上面想一些心思外,还需要在营销方面加大投入,价格就是一个很好的营销,如果把价格定在20-25之间的话,应该会给它的两款竞争对手带来不小的压力;如果价格定在和它们两差不多的区间,可想而知最后的销量到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