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海豚车型评测自从我发现海豚的仪表盘室外温度显示有问题以来,从去年一直到今年陆陆续续有车友也发现自己的海豚也存在着这个故障,有些人可能觉得无所谓,但是懂一点汽车知识的人都知道自动空调的制冷靠这些温度的数值来维持工作,如果车辆获取不到正确的环境温度数值,自动空调的工作肯定是受影响的。 另外室外温度显示数值也可以让你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实时知道车外环境温度是多少度,让你能通过车辆感知环境的冷暖,是个很实用的功能。 这几天天气开始渐渐热起来,趁着换蒸发器的功夫,打算让4S把这个故障一起维修,结果车子在4S停了4天,这个问题依旧解决不了,反而在4S试车的时候,发现现在这故障已经继承到23款上继续发展下去了,而比亚迪厂家则是毫无能力解决,也不清楚他们是没发现这个问题,还是真的没有能力,毕竟比亚迪还是曾经的比亚迪,在电池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别的成绩还是过去那个差生,现在看起来它真的是个妥妥的偏科生 而现在4S因为测试了三台别的海豚,包括21款和全新23款新车,全都出现这个故障,于是就摆烂了,大家都故障,于是就称它为正常 有些人如果不清楚仪表盘室外温度显示到底是有什么故障,这里我先解释下文中几张照片的意思: 图中是拿一辆23款全新车在4S做测试,首先是车辆先启动,观察仪表盘室外温度显示,现在显示的是环境温度32度,是准确的; 全部测试过程中保持车辆一直是启动状态。 然后4S工作人员用冷水冲室外温度传感器并辅助用气枪吹,模拟环境温度降低,这里如果用冰水效果会更好,能降得更迅速,仪表盘温度显示对降温的感知是很灵敏的,很快温度就降到了28度。 接着工作人员拿吹风机同样吹室外温度传感器,模拟气温越来越高的环境,结果仪表盘温度始终卡在28度再也不上升,这就出现了卡温度的故障。我之前拿50多度的热水冲过温度传感器,就是卡住纹丝不动。 这时候工作人员去熄火再启动车辆,仪表盘温度显示瞬间飙升到40多度正确的温度。 当然这时候再用冷水降温,还是一样只能显示温度下降,想显示正确温度,全靠一次次的重启。难道每次在高速上为了知道现在室外多少度,我要高速上一路熄火再启动来查看室外温度吗? 4S说反馈给厂家,对面对接的厂方人员对于这么明显的故障,竟然直接摆烂,估计是忙得懒得处理,而这边4S因为测试了另外3台海豚都有故障,于是也只能说这是正常的 我现在都开始怀疑,海豚是每台都这样故障么,要是大家都故障,那我也就只能跟着一起摆烂了 🚘 车辆信息 海豚 📅使用情况 20510公里 💬 故障描述 温度仪表盘室外温度显示故障 📍我要投诉 比亚迪摆烂
#用车感受坐标西安,这是我的第三辆大众,自认为大众骨灰粉了,第一辆二手的高六,陪伴我了三年左右,那时候的变速箱DQ200小毛病还是不少,理赔过变速箱阀体,后来有些烧机油了,也就处理了。随后更换了高尔夫7.5代新车,陪伴我了三年一个月,驾驶感受和用车体验给绝对的好评,动力上在市区也足够了,经常地板油,油耗也没超过8个。车辆的操控性也是绝对好评。就是空间稍紧促,有一次给小孩装洗澡盆,后备箱竟然拉不下,随着小孩上小学也慢慢大了,下定了换车的决心。 回到2023年,新能源热度极高的当今,仍然选择了大排量燃油车。车辆行驶了一千公里左右,简单谈谈途锐的感受,没开过什么豪华车,仅个人主观感受。首先,选择燃油车,它技术更加成熟可靠,EA839+ZF8AT+托森四驱+空气悬挂,也是到头的配置了,有了它,也有了诗和远方的念想。今年五一,开着高尔夫从西安到重庆一次自驾,从西安加满油后,直接开到了重庆,油箱还有余量,油耗5.1L,很是惊讶。途锐的驾驶感觉刚刚开着还不是很明显,驾驶时间越长,越能感受到空气悬挂对于路面过滤的干脆,厚重感很强。之前走相同的踏青路(路面不平整,坑坑洼洼)时,高尔夫的悬挂是“哐哐响”,而途锐的感觉座椅传递一些软软的路感。 减速带过滤的也很干脆。 动力上,市区起步感觉油门很沉,可能车重的原因,在低扭时,释放不出来,一过四十,随采随有。更适合在高速上,一不小心到140了。市区驾驶明显感觉车比较沉。 还有就是刚起步时,实时消耗表现40L,也不朝上增加了,估计刚起步那一下 实际更高。市区个人感觉14L差不多,比之前高尔夫高多了....! 高速上,控制好车速,如110,这个时候也就是8L或9L。 在这之间,没有考虑其他车,比他品牌好的没有途锐实惠,和途锐价格差不多的BBA,2.0T。稍稍差点意思。总体而言,3.0T的途锐符合自己的预期,是辆好车,过了适应期后,能渐渐把控车距,也慢慢掌握了途锐的调性。后期用车、保养再和圈友多交流。 总而言之,你买我推荐,要买真我买系列。
上善若水YCL:2022逍客豪华版的行车记录仪和倒车影像效 求解??……??求大神,细细给讲解一下,谢谢!不知道豪华版14万,全款可以落地吗?大神给拿捏一下,谢谢……
#我眼中的MG 7 📒等车日记 前言 昨天写VGT又拖拉又爱瞎写直接搞到大半夜去,困死;今天起来赶紧把AR HUD搞完就去看电影去; AR HUD的全称是Augmented Reality Head Up Display,即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看到抬头显示是不是一下子就熟悉起来了,这玩意其实就是搭配当下比较流行的AR技术的应用方案,也算是AR的有效落地应用之一; 抬头显示最初我是在宝马3GT上体验过,它是在主驾驶的前挡风玻璃底部有若隐若现的时速标识,其他位置是看不到,我当时觉得挺有意思的,但是感觉这玩意也不清晰啊一闪一闪有重影,让人体感有点不好 先说个人观点,先不论怎样的形式的HUD,它是否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正常行驶,我是认为不太可能,但它一定比我们低头或者拧过头去看中控上的屏幕来的方便和安全;有些人是单线程脑袋,ta们只能专注去做一件事,开车就没法分心看好导航,对于这类人群,抬头显示其实是一个好的工具 AR HUD的原理 它是设备发出一束光(主流为Digital Light Processing 简称DLP,即数字光处理发光方式),通过少则数十万多则数百万个微型镜头通过一定角度映射到玻璃上形成虚像,尽量做到与车外我们眼睛看到环境是一样的 AR HUD的应用 就目前AR HUD而言只是作为一个能够映射更多车辆或者驾驶信息,能够结合雷达(如毫米波)、GPS定位和地图导航等融合一起显示 我对它的理解就是当下甚至未来它是能实现,无论白天(目前白天因为太阳光线造成显示效果有限)和黑夜,它都能精准清晰将汽车的档位、当前时速和剩余油量等基本车辆状态信息显示出来,另外通过配合GPS定位、雷达、地图导航等实现当前路面的实时图像导航显示、对路面情况如行人或者碰撞告警; MG7的AR HUD 在官网里我们可以看到MG7配置的AR HUD的说明,但说明介绍不多,介绍信息有标注这是49英寸的屏幕,还不清楚是什么厂商提供的方案;一般模式下是显示汽车档位和当前时速,通过和导航结合能够显示当前线路名称、距离、图形导航指向、前车距离告警等等功能;运动模式则是现实不同的风格和主题;赛道竞速模式估计也是搭载了赛道地图的导航等 AR HUD的实现需要的相关成本 实现这么个功能,是通过一块面板状的设备实现,按照市面上的数据,一般拆分为三部分,分别占比为:PGU(Picture Generation Unit,即图像生成单元)占比50% 、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即印刷电路板)占比20%还有光学占比镜面20% 这套方案成本在1000、5000、10000元不等,同时因为玻璃也需要特制可能需要额外的400到600元;无论MG7的方案如何,它也是具有一定的成本,所以它可能是高配或者顶配才有的配置; AR HUD的未来畅想 我相信随着AR HUD的推广使用(目前连一般HUD推广率都很低),成本能够大幅度降下来以后,硬件算力的同步后AR HUD的设备体积会进一步发展,从当前的几英寸到几十英寸发展到一百甚至几百英寸,从而实现主副驾驶位置都有映射高清图像(2K甚至4K分辨率); 除了以上说到的功能,以后我认为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比如实现应用上的投影,比如用前挡风玻璃回复微信,短信,听歌甚至看电影或者视频通话等;当然这些都离不开硬件的算力支持、车机应用的系统开发、屏幕体积更大所需的电力消耗、亮度、成像清晰、设备变大发热量、可能导致人视觉眩晕、还有成本等等一些系列问题有待我们逐步解决; 国家有意推广自动驾驶,兴许未来有一天,我们都可以在80%自动驾驶和AR HUD联合实现少操作甚至无需操作,减少司机的疲劳度,让汽车驾驶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脑力/体力活,变成真正为了体验驾驶快感; 让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吧! AR HUD的相关演示 目前AR HUD有应用到有很多电动车上,当然燃油车也有;我目前了解到的最大尺寸的是奔驰S系列的车,尺寸为70英寸 我搜集了一些演示视频放到评论区,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缤瑞COOL提车作业6月21,提车地点,湖北仙桃,配置雷霆自带潮酷无另选装现车全款11.75直提,第一次买车也是第一次开车。 新车的味道很明显,形容出来就是内饰塑料件散发出来的啥玩意儿吧,也不算很刺鼻,个人能接受。 提的顶配内饰的话有类麂皮拼接,整体内饰足够简洁,一眼看上去很舒服。 车内杯架设置的有意思可以调节挺不错,前面有个置物台放手机啥的,下面有抠空间放点小玩意儿,我是把太阳镜放那里了(这车没有设计眼镜盒) 本人173,57KG,主驾驶位置富裕,副驾差不多,后排只能说够用,轴距决定它大不了,有一说一后排坐垫长度还行,对大腿支撑性还不错。 顶配自带的辅助都挺好用的,车道辅助我都开着在用,自动驻车是个好东西,用了都说好,ACC在国道上试了试还可以就是开不长因为红绿灯还是蛮多的,高速用应该更好,学习成本很低,容易上手。 目前近两个月的体验都是开的智能模式,关闭自动启停,千万不能用经济模式,不然启停会自动开启很烦。智能模式用起来也挺好用,第一辆车对发动机变速箱这块也做不出什么有经验性的分享,我的体验就是还不错,挺好开,没觉得有什么突然的膈应啥啥啥的时候,这段时间一直都是正常在开。 车机不错,高德好用,我这人没有导航走不动道,车机高德准确性也可以,目前没有什么乱导航或者延迟实时位置不准确的情况,有点遗憾的是音乐软件没有qq,我有会员,没有也算了平时都连的蓝牙。 目前油耗我用下来表显还不错,实际的话没细算,1600公里6-7个之间,我从来没有暴力开车,也没有地板油过,一直都是徐踩油门,也不会觉得加速弱鸡,平时开车速度也不会很高,限速为标准上下浮动没有很大,个人安全意识很强。 目前来说新手这个时候买车,行车记录仪,太阳镜,有近视的开车还是配个眼镜,车内的遮阳伞,后备箱的垫子,里面脚垫儿子店会送,这些是现在需要的标配吧,都是实在好用安全放心的玩意儿。 最后做个总结,作为我人生的第一辆车,12万不到的价格,它给我的体验到我现在截稿是满意,希望后续的体验保持稳定就好,希望未来国产车也是坚持造实用好开性价比高的车车吧 最后,辛苦圈主阳光不燥阳光正好推荐
#用车感受有时候帖子写多了吧,别人说我舔狗。也是没把办法,总有人觉得外国的月亮圆一些。是不是我夸一下特斯拉、夸一下苹果或许他们就会满意了。不想说人家跪习惯了,忘了些什么东西。但是也可以理解,普通用户确实难以摆脱品牌影响力的笼罩;这也是他们选择品牌的一部分。我只是希望人们在看待事情的时候能理性客观。 最近车子有点小毛病,一颗雷达经常误报,后视影像出现了模糊。来来回回跑了两次多功能中心。我想跟大家聊聊这个体验。说实话车子出问题,肯定是很不舒服的。但是微信服务群的客服让人很安心,基本上都能第一时间回复我的反馈,有时候甚至半夜还在给我回信息。我有种错觉,感觉自己并不是买了一个大件;而像是买的某个熟人朋友家的产品。你体会得到那种:“有指望”“有人管”的感觉么? 雷达直接免费换新,摄像头也帮我定了一个新的,过两天去安装。每次过去的时候接待我那个叫韩畅小姑娘都很亲切,总是拿着单子忙前忙后的帮我安排妥当。偶尔等待,还会跟着我聊聊长长短短。我喜欢这种有人管的感觉,不是当我刷完卡之后;就成了一锤子买卖,生死自负,安危无关。 目前来看,岚图是卖得一般。有些是产品的问题,有些是央企体制的问题,有些是市场的问题。但是坦率的讲,这台车和配套的服务是没问题的。车机软件是短板,总有个优化的过程。你用一个上市一年的新产品的车机,去跟人家已经在市场上侵淫了无数年的品牌去比较,有失公平。 有时候看着岚图太老实,有点心疼,500万以下的牛不敢吹。就像一个成绩好,嘴巴笨的乖孩子。有教养、有底线、有实力。看着不怎么灵光,反到让我挺安心的,因为我知道自己没有选错,没被套路。前几天一台翡翠青着火,岚图公司自己站出来接话了;第一时间派出调查组,说会给车主一个交代。你见过市面上某些人口中的高端品牌,敢在烧车的时候站出来认错的么?我没看到。你看到岚图烧车的时候,有把电池供应商的名字报出来让他们背锅么?岚图没有。有兴趣的去问问那台着火的翡翠青用的谁家的电池包。岚图自己不做电池的,这个大家都懂。我就觉得这样的企业有担当,扛事儿。 我希望在中国的市场上,岚图这样有底蕴、有底线的车企卖得好一点。那些天天吹牛,靠盘用户生存的企业,多淘汰一点。100个买车的人里面,有90个人是完全不懂车的;这就是真实的市场。我今天这篇帖子一张图都不想传,我就想插句嘴,市上没有完美的产品,选自己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有渠道的自己去打听一下岚图造的车怎么样,有学汽车制造或者从事造车行业的可以去探索一下;FREE是不是台好车。所以我经常跟跟岚图的工作人员开玩笑,你们还没学会怎么做生意。岚图确实是台好车,但目前不是一个好产品。努力去改善你们的“用户思维”,不要在理工男的世界里沉睡太久。 我给你们举几个特别有趣的例子: 1.岚图FREE的“上电”设计。这个事情攻城狮跟用户争论过很多次,最终的结果依旧采用了“二级用户管理”的设计。什么叫“二级用户管理”?简单讲,体验上来说,没有一个新手司机会在没人告知的情况下分得清,踩刹车上电才能激活“Ready”。当他明白这个操作的正确使用那就需要“教育”!明白我表达的意思了么?但凡需要“教育”来形成的使用体验那就是“失败”的。为什么不能同步梦想家的“上电即Ready”,也就是“开车即启动”?到底是你们太“理工思维”还是用户太“龟毛”?我以一个从事了15年产品推广的专业人士角度来评价那你们的认知:坚持己见,死不悔改!不懂得像弱势的用户使用习惯让步,做产品的可能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产品研发觉得这样的机制更安全。却让一个新手司机因为没人教他启动方式;开不走车子而怒骂抓狂!产品研发和用户都觉得对方是2货!而当老司机上电之后,还要刻意去确认一下有没有Ready。用牺牲用户便捷性来换取的安全机制,我个人觉得是“水货机制”。调侃一下,希望攻城狮和用户都认清现实。我绝对相信岚图的产品设计能够有能力实现这种用户体验的优化。 2.比如充电显示的界面跟控制充电上限的界面,居然不是一个界面。控制充电上限非要设置在一个次级界面?非要用户去点击一下才能设置?不能直接显示在实时充电电量紧挨着的下部多一个拖拽条?到底是出于美观目的优先、还是用户便捷性优先?到底是什么优先?细节决定产品的体验好坏。这种细节在岚图FREE车机上比比皆是。还有很多可以优化的地方,同志任须努力。深刻的去研究用户,才是真正的出路。不要犟,不要觉得自己很懂车、很专业。在一个小白用户眼里,你的专业就是垃圾,一文不值。而真正的价值是,你是否按他的需求去设计你的产品。 好好干!加油。我们这些老用户永远都是恨铁不成钢,打一巴掌给个甜枣!时间是良药,希望我们一起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