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用车心得哈佛H2底盘异响 哐当哐当的 走烂路 或者连续搓衣板 能换的都换了 ,避震,所有胶套,球头 轮胎 。轮毂,车前面就剩下半轴跟方向机没换了 很烦人 高速方向盘麻手 动平衡,四轮定位都做了 症状还是在。有没有哪位知道的解答下 !
#你后悔选择科鲁泽吗?三缸的科鲁泽真的抖吗? 怠速状态三缸比四缸抖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开起来的用车体验,你让人闭眼去坐去感受,根本坐不出来区别,请问有多少人坐车里点了火是为了在车里坐着不动呢?开车不都是为了跑起来吗?我跑了三万公里,除了冷车点火怠速感受到抖动以外,开起来之后水温上来和等红绿灯并感受不到有多强烈的抖动,大概800-1000转(N挡),D挡踩刹车憋着劲什么车都会抖,事实是国人追求长久保值耐用省油,所以不接受三缸,总要找理由喷,实际上,不管三缸四缸,开起来状态下四轮独立悬挂的驾驶平顺感要远远胜于后轮非独立悬架,特别是颠簸路面和过减速带坑洼的时候,这时候会有杠精出来说,我平时只跑城市道路,都是柏油马路,很平稳,那实际上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公路都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护保养,因为国土面积大,车流量大,修路造成的堵车问题太严重,即使修好,车流量非常大的路段,路面还是会损坏坏的很快,又修路又堵车,恶性循环,那么,车子拥有四轮独立悬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样七八万的合资车,科鲁泽对比捷达va3,也相对来说是同一个维度的对比了,排量1.3T/1.5L, 163马力230扭矩/112马力145扭矩, 零百加速8.3/12.5, 不同工况油耗基本持平,实测综合来说都是7~8 三缸/四缸, 保值率三年残值42%/64%, 四轮独立悬挂/后轮扭力梁是非独立悬架, 轴距2640/2604, 这两台车我都开过,捷达我也开过几百公里,切身体会到了,驾驶感受完全不一样,油门响应,刹车灵敏,滤震,隔音,转向灵动,大家去试驾,我不多说,其实不管什么车子都各有千秋,买车最主要还是看自身需求,有人说我就追求动力操控后驱,那就直接凯迪拉克ct5,有人说我就想要省油一车传三代,那就凯美瑞亚洲龙,什么车都有优缺点,说抖的人一定是没开过科鲁泽,三万公里了,等六万公里再来分享油耗,保值和抖动问题,以上仅个人观点,选捷达对比因为同样合资也都是七八万的车子,没有品牌品质对比的意思,只是给准备买车的人分享一些个人心得,以便于日后选车 请圈主推荐
猫哥评测体验官:你们发现没有,蔚来跟特斯拉一样走的都是快速补能模式
#用车心得🚗基础信息 车型:上汽大众ID.4X 配置:2021款极智长续航版 续航:CLTC 605km NEDC 555km 🔟用车数据 提车至今:643天 行驶里程:36391公里 💳选购理由 在换ID.4X之前,一直开的是油车,从朗逸到柯迪亚克GT,其实日常出行需求已经能得到满足,但新能源车的加速驾驶乐趣、智能配置、能耗表现还是让我心向往之。综合考虑下,大胆冲了ID.4X。 结论先行:油转电两年,ID.4X真香! 👏优缺点感受 所有车都有优缺点,就我个人两年来的深度使用体验给大家分享下。 👍【优点1:续航里程】 抛开驾驶场景、外部环境谈续航里程是耍流氓。两年下来,经历过炎热高温季节,也经历过冰天雪地季节,开过城区中低速道路,也上过高速狂飙,整体感觉下来,ID.4X的续航里程还是比较良心的。NEDC官宣里程555km,实际在春秋季节,城区内基本能到500km左右,驾驶习惯更好一点,甚至可能到标称里程。冬天,续航可能只能到350-400km左右。高速行驶在120km/h以上时,掉电也会比较快,根据多次高速行驶观察,均速110km/h以上,部分时刻130-140km/h,续航也会较低,400km左右。 👍【优点2:驾乘体验】 之前体验过不少新能源车,电池/电机驱动的特性带来了极致的加速体验,同时,为提高续航,基本都配备有能量回收系统,但这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晕车。刚提车的时候,好奇心驱使,开车基本都用的是B档,经过一段时间不同挡位体验后,现在基本都保持在D档,基本上没有朋友投诉过晕车,甚至有朋友表扬说不会有其他电车的突兀感。同时,ID.4X的D档和B档的切换是直接在怀挡上,比较人性化。 👍【优点3:内部空间】 从柯迪亚克GT换到ID.4X,柯迪亚克GT从长宽高数据上看应该是比ID.4X占优势的,但由于新能源车空间布置的天然优势,所有车内空间利用率还是提高的,换车下来,并没有感觉车内空间有太大变化,由于没有底部地毯中间的拱起部位,甚至觉得空间更大。 👎【缺点1:车辆配置】 整体来说,其实车辆配置并不算拉胯,但是大众的减配屠龙大刀砍的地方经常让人有点莫名其妙。就ID.4X而言,首先,车辆的外部喇叭是单音喇叭,音量比较mini,配上这个庞然大物的身躯,显得有点反差萌,不知道是不是鼓励大家不要鸣笛。其次,车内扬声器,只有前部配备,后排的车门内饰内没有配备扬声器,后排乘客乘坐时,声音都是从前方传来,听感一般。 👎【缺点2:车胎】 ID.4X车胎配备了高端的自修复轮胎,扎钉子后无需补胎、自动修复等一系列宣传语听起来非常高端,但实际用下来感受是:还不如给我普通的车胎。首先,车胎特别容易爆胎,一磕马路牙子就爆胎,两年下来,已经爆了3条胎。其次,由于是自修复胎,换胎成本太太太太高了,一条胎在2000元以上,这让朋友嘲笑我省下来的电费都用来换胎了。 👎【缺点3:智能系统】 ID.4X的车机不算特别拉胯,但成长空间还挺大。两年用下来,车机黑屏、网络不在线等问题发生频次并不高,所以整体而言对我个人的驾驶体验影响不大。主要问题在于车机UI界面太丑,还是保持着油车时代的审美体验,导致我基本一上车就连carplay。其次,车机系统的升级还是有的,腾讯视频、爱奇艺、bilibili等常用应用不断上线。但问题在于,目前升级均是在于娱乐应用的上线,对于包含功能新增、bug修复等实用功能的OTA迟迟未上线。提车两年无OTA,这个速度还是需要再提升的。 💰用车成本 💡【电费】 本人每天固定上下班总里程30km,平时周末喜欢出去游玩,周末基本100km左右,属于正常用车范围。充电大部分选择慢充,电费0.6元/度,从电费账单来看,每月电费保持在150-180之间,回过头来看,确实是一笔大的节省开支(之前油车加油成本基本一个月800-1000)。 🔧【保养】 保养费又是一笔节省,由于没有发动机的保养,ID.4X的保养非常省时省力省钱,基本上各大系统检查检查就完事,4S店单次保养费用400元左右,还可以用购车时送的V豆抵现,可以说非常良心了。 综合电费、保养费来看,ID.4X两年用下来,主观上基本不会让我太感受到用车成本的存在,四舍五入可以算“0元用车”了。 ✏️选购建议 ID.4X用车两年下来,还是非常推荐购买的。纵然还是有一定的缺点,但都无伤大雅,也能看到大众的不断努力和提升。而优点却是能实打实带来主观上的舒适。高驾驶体验、低用车成本让我换电车后,出去游玩的次数大大增加,短途旅行基本上说走就走。对于主要驾驶场景为上下班代步、长途驾驶较少、南方城市的车主朋友们来说,强烈建议加入ID.4X大家庭! 📚总结 两年的驾驶体验,不悔当初的ID.4X之选,即使在近期重新遇到换车的契机,综合考量之下,我还是选择继续与ID.4X相伴!
#护卫舰长提车打卡在此之前,网上见到诟病护卫舰07的文稿不少,加之内饰风格有点不搭调,但基于比亚迪的产品力,性价比和外观的喜欢,加上政府补贴的助力。在忐忑不安中,我订购了护卫舰07-205旗舰。20来天的时间,行驶了2000公里,这台车成为我生活中不离左右的伴侣,越开越喜愛。没有网上所说的那么多问题,下面就说说爱车的优缺点。 一、关于优点方面。 1.与同级别合资车比对,性价比非常高(无须多说); 2.大气美观,外形圆润饱满,,很符合我这类中老年人的审美观; 3.功能强大,这台车只有你想不到的车机功能,比如抬头显示,迎宾功能,夜间及疲劳行驶提醒,延迟大灯,氛围灯光等,某种程度远远超越了BBA同级级别,夸张一点,甩了几条街; 4.动力强劲,无论市区、高速随踩随到,游刃有余; 5.能耗合理,开了2000公里,其中长途550公里,共消耗360元(其中,加油260元,电100元),平均每公里0.18元; 6.舒适平顺,可变阻尼系统作用,过滤路面巅跛明显,座位软硬适度,后排空间大,可当床车; 7.全域多用,底盘比轿车高,通过性好,适合城乡多场景; 8.续航超长,满油满电实际使用超1000公里没有问题,可油可电,没有了续航焦虑,只有出行的惬意; 9.平顺低噪,高速上发动机运行平稳,110公里时速下,隔音效果良好; 10.音响优质,丹拿音响音质清晰,层次分明,这是我的最爱; 11.品控良好,尽管网络传言护卫舰07问题多,但也许我的运气好,没有方向盘抖动,没有所说的发动机噪音大,没有馈电高油耗。 总之,2000公里内是无忧使用,体验上佳,买对了买值了! 二、不得不吐的几个槽点 1.服务管理水平一般,销售代表交款前后态度差异很大,4S店无管理负责人过问,不过4S店的餐厅硬件设施和饭菜质量属于一流水平,网络销售和迎宾态度好,值得称道; 2.内饰过于个性,所谓的海洋元素,使内饰缺乏档次,门把手突兀,仪表盘简陋,整个内饰缺乏质感,不过现在我习惯了; 3.档位不够清晰,特别是挂空档逻辑不太适应; 4.车机功能与在线服务非常一般,远不如广汽埃安,真心希望比亚迪能够改进升级!
费翔猪:关于新旧款比亚迪宋pro、宋plus和吉利银河l7选车的心路历程 从4月份开始打算购车,目前还没有下手。近期花费了很多心力用在研究车上,下面写一下关于新旧款比亚迪宋pro、宋plus和吉利银河l7选车的心路历程,供各位还没有上岸的准车主兄弟参考。 一、基本情况 购车原因:坐标某中部省会城市,2013年买了一台标致408,开了10年,目前一点大问题没出过,只是油耗让人吐血,百公里14以上(你没看错,就是14,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实在受不了了,就想换个车。 购车意向:因为买车目的是平常上班开纯电,不仅便宜而且安静舒适;周末可以周边游,放假回老家没有里程焦虑,所以选择插混。又因为一家四口,为了大家舒适,就考虑买家用插混SUV。购车预算15—18万左右,购车风格“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条件允许情况下,喜欢配置拉满。以下都是按照顶配配置说的(宋plus太贵,次顶配)。 一、比亚迪宋pro 本来我的预算就是落地价格16万以内,本着随大流买的原则,我首先关注的宋plus。但价格高出预期不少,所以改为关注其小弟宋pro。4月份开始时还是老款,因为即将上新款,就想等一等。结果新款宋pro全系比心理预期贵1万,同样配置旧款比新款贵1.2-1.5万左右,相信绝大部分准车主都是这么想的,迪子你是真不争气啊,4月份8000多销量有借口是等新款,结果5月份1.3万,是不是啪啪打脸!据我了解5月份其中还有很多车主购买的旧款。如果全系降1万,销量绝对超过3万,所以迪子你就作吧! 新旧款区别:主要是前脸改成唐系列或者类似宋plus风格,长度、高度增加,增加前夹胶玻璃,隔音效果有改进,轴距不变,增加智能上下电,其余几乎没有变化。 优点:顶配各种智能配置都很全,和宋plus顶配差不多,迪子三电系统挺给力,还是可以的。 槽点:悬浮式仪表屏,真是难看,90%以上的准车主都不喜欢,迪子还就不改,真是头铁!悬挂三连杆,很多人不喜欢。 建议:如果全系现金降1万,还是可选的。 二、吉利银河l7 对宋pro失望后,我开始关注枭龙max和银河l7,也都是听网友一直在对比的两款车。首先排除了枭龙max,因为车头是圆脑袋鲨鱼牙,真心不喜欢。特别是城市里用不上四驱,油耗也相比高些,就没有关注,试驾都没去过。银河l7刚开始也没有关注,因为开始宣传顶配超20万,大大超出预算,所以就没有参与盲定,真心引为憾事,否则现在估计都提车了。结果上市后13-17,并且盲定减5400,膨胀减4000,置换减4000,送科技套装,太良心了,去试驾了两次,也想买,但无法享受盲定,眼睁睁比别人多花5400,实在心理不舒服。本来在咸鱼谈好了想花1999买个599盲定资格,但问了4s店,说不建议,影响后续流量什么的,也担心出现纠纷,就放弃了。 优点:底盘好,双叉臂非三连杆。发动机好,1.5t,不像宋pro、宋plus是1.5L,上高速毫无压力。试驾感觉性能模式方向盘确实存在抖动问题,但智能模式和纯电模式还好。亏电油耗相比宋pro、宋plus也不高,听网友说也就百公里5多一些。顶配有ar-hud抬头显示,虽然显示比较小,但个人还是很喜欢的。 槽点:外观,车头圆滚滚,车侧线条凌厉,感觉不太和谐。智能化方面比宋两款车差一些,如没有后、侧面碰撞预警,没有开门杀警示,没有nfc钥匙,特别是不标配行车记录仪,简直让人难以置信。最近说的电池混用宁德时代和蜂巢能源,abs混用博世和浙江自家产的,三年后流量问题。 建议:想等等宋plus情况,如果宋plus价格和宋Pro一样丧良心,就等几个月银河优惠力度大了再买。若买,则买时和4s店签协议,必须电池宁德时代、abs博世。 三、关于比亚迪宋plus 对银河l7持观望态度后,开始关注宋plus。但预售价格出来后,看到懂车帝车友圈一片骂声,对迪子还是挺失望的。磷酸铁锂价格现在这么低,定价这么高,全系比老款贵1万多,算上老款目前优惠1.5万左右,新旧差2.5万,简直丧良心!也许是想促进旧款销售吧。希望正式上市价出来后,至少应该比预售价减少1万以上,否则绝对不会考虑这种割韭菜的无耻商家的。 新旧款区别:主要是前脸改成海豹风格,豹里豹气的,丑的一批。长度增加7厘米多、高度降低1厘米。续航增加到150公里,还可以。150公里增加fsd,还是很喜欢的。 优点:相比宋pro,仪表屏好看的多,长度、轴距也长些,续航多些。相比银河,智能化好些。增配fsd,相信减震效果好些。 缺点:最大缺点就是贵,就是贵!此外,相比银河l7,发动机是自然吸气,高速时动力不足,底盘三连杆,没有ar-hud,内饰差,舒适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