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5月汽车销量此前,每个月我都会制作按照汽车类型和能源类型分类的销量榜单,但是随着了解很多朋友的购车预算,本期我将车型按照能源和级别进行细分,以便对比相近价格类型汽车的销量。 比如在紧凑型燃油轿车,本次就可以清晰的看到,除了大众和日系几款长期上榜的车型在,美系的威朗和韩系的伊兰特也是性价比之选。 再比如此前有朋友问过我星越L和博越L的选择,在三大件一样的情况下,可以看到两款车的市场保有量未来都是有保障的,那将仅考虑车型定位即可。 再比如对新能源轿车和suv的细分统计后,可以看到不同品牌的未来市场保有量趋势,对自己在同价位和同服务下的选择有一定帮助。 中大型燃油suv这块比较尴尬,乘联会仅统计国产及合资车型,所以GLE和Q7的销量看不到。 数据来源于乘联会
#博越L爱车吐槽目前国内汽车市场上,紧凑型SUV竞争激烈,其中吉利博越凭借大气稳重的外观内饰设计,以及还不错的驾乘感受,获得了非常高的销量,跻身进入国产品牌紧凑型SUV第一梯队。而吉利却想要寻求突破,想要推出更有性格的产品,于是推出了全新的吉利博越L(图片|配置|询价),新车与星越L同样基于吉利与沃尔沃联手打造的CMA平台研发。而在近日,从工信部得知,吉利博越L还将推出Hi·F油电混动版车型。 外观造型科幻,轴距达2777mm 吉利博越L当前的受关注度非常高,不只是因为它沿用了“吉利博越”的命名,其非常抢眼的外观造型也功不可没。首先我们来看看博越L的外观,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个造型非常夸张的车头设计,吉利标志性的多边形格栅,内部中网造型采用了渐变式的参数化阵列纹理,看上去像是鳞片造型。前照明灯组很好地隐藏在了中网的两侧上方,在不点亮的状态下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上方从两侧向中央渐消的日行灯带造型锐利,结合发光LOGO,未来感非常强。 根据信息来看,此次新曝光的混动版本,在外观上与燃油版并没有什么差别,仅提供黑色车顶与尾翼等部件的选装。 细节之处可以看到两侧的导风槽纵向高度很大,提升了前脸的视觉厚度,中网下方配有前泊车雷达。下进气口内部造型同样经过特殊设计,以呼应上方中网,ACC自适应巡航模块则集成在了牌照架下方的进气口中央。这套前脸整体造型非常有未来感,更像是一台新能源车型的外观设计,平直强硬的线条显得非常厚重,视觉上很霸气,设计方面相比当前的吉利产品似乎领先了一个时代,甚至有了一些凯迪拉克的感觉,与博越车型有非常大的差别。 吉利博越L的车身侧面线条锐利,采用两段式腰线设计,前部一道简洁的线条从车灯向后延伸,后方腰线的俯冲角度非常大,为车侧带来很强的动感。车侧可以看到吉利博越L采用了双色车身搭配悬浮式车顶,还是很有高档感的。这台车配备了双色轮毂,上方采用了黑色的轮眉设计,具备一些野性。 吉利博越L的车尾部可以看到D柱的倾斜角度不小,并配备了大尺寸的后车顶扰流版,配合梯形的后窗,比较有性能车的味道。这台车采用了中心向两侧发散样式的贯穿式尾灯,内部为LED灯珠,两侧分叉造型的灯组同样犀利,棱角分明。车尾后杠下方的造型同样很硬派,比较有力度感。对于吉利来说,博越L采用这样激进的外观造型是非常有突破性的。而全新释出的博越L混动版本会在此基础上增加专属徽标,以彰显身份。 吉利博越L这台车长宽高分别4670/1900/1705mm,轴距为2777mm,虽然定位为紧凑型SUV,但车身尺寸已经逼近甚至超越了不少中型SUV。对比不少对手,在车长近似的前提下,吉利博越L的轴距长度占车长的比例大,说明车轮的布局更加靠近车身四角,因此所带来的车内空间也是比较不错的,一米八的个头坐到后排还能有不少剩余空间,后排下方的地台和星越L一样也是近乎达到了纯平。 内饰方面,吉利博越L采用全新的内饰造型,中控台拥有上深下的浅的双色拼接设计,仪表台的上下部分都是软质材料包裹,门板上的皮质还采用了发散式线条的造型,精致感十足。档杆中央镂空的造型非常独特,方向盘采用了大双辐的造型,转向柱上配备了一个监测驾驶员的摄像头。前方液晶仪表结合空调出风口的环抱造型很能提升驾驶氛围感,上方还配备了AR-HUD抬头显示功能。在造型并不算规整的中控台前,一块竖直的中控大屏很能吸引人注意,尺寸达到了13.2英寸,据悉芯片为熟悉的高通骁龙8155,内部搭载的是银河OS Air系统,提升体验感,并支持FOTA和5G网络。 吉利博越L由于是产自CMA架构,在科技化配置方面表现不错。车内配备AI语音芯片,并支持手机APP远程控制。据悉这台车的L2级驾驶辅助系统将会全系标配,并且有自动上下匝道、自动变道超车和避让等功能,但暂时还未能实际体验,实际使用的表现还未知。此外,还配备了540°透明底盘,这个功能还是挺实用的。这台车在舒适性配置方面也不差,座椅通风加热都是有所配备的,还有座椅记忆功能,座椅配备的腰托可以进行四向调节,提升乘坐舒适性。 从吉利品牌产品线来看,博越L的定位处在高于博越而低于星越L的位置。对于吉利来说,全新吉利博越L这台车非常有科技感未来感的造型算是对品牌特征与设计元素的突破,更加强调个性化的路线也更加适合了当下这个愈发年轻化的市场。博越L外观酷炫内饰高级感很强,则更加适合强调个性、年轻时尚的消费者,动力上随着全新的混动版本的推出,也将提供多种动力选项以丰富选择,那么究竟值不值得买就看最终的市场售价如何,会不会有惊喜了。
#用车心得昂扬潮燃版,提车接近两个月,里程 2000公里; 1、选车:过了年之后突然感觉是时候买一辆车了,然后开始了我的选车之路,开始的选择是国产,因为现在国产品牌做的也很好了,配置也高,试驾也是国产,但是后来家里观点还是合资品牌质量靠谱一些,再去看合资已经有国产的对照下,同样的价钱之下合资品牌的车何止是差了一点,因为小白,所以基本关注的就是外观,空间和配置,说实话还是国产占优啊,所以我看了一些车之后还是打算提一辆国产,在要去提车的过程中,在汽车城的门口突然看到了昂扬的试驾车,奇怪的是店里销售人员开始都不怎么推荐这辆车,后来才知道这属于跨界车,对应的人群还是比较少,奈何我和对象我们俩一眼就看上这辆车,了解了一下配置之后感觉这车性价比很高呀,哪怕对比国产也没有太大差距了,但是赶上了三月份汽车价格大跳水,所以一直在观望 2、提车:在观望了一段时间后,四月份初期再去4s店问价可是把我们吓了一跳,本来3月份可以优惠3.5-3.6之间,这次去成了优惠两万,使得我差点放弃它,在月底不死心的又去问了一次,经理这次直接给了我们一个4万的底价,当时我们一合计,这个价格可以接受了,当场交钱订车,第二天就把我的小车车开回了家 3、外观:既然选择了它,肯定是喜欢了,所以对于外观一点不满意都没有,整体外观炫酷又吸睛;缺点方面就是我选的黑色,在北方这种天气下太显脏了(ಡωಡ)hiahiahia; 4、噪音控制:静止状态发动机噪音隔音较好,只有在启动那会会有一定的声音传入到车内;市区行驶整体噪音控制也不错属于这个价位段正常水平;高速上的胎噪还是比较大,不过打开音乐就完全忽略掉这点小毛病了,可能是马牌的胎还是有点硬的缘故吧;平稳驾驶状态,发动机噪音基本感知很小 5、空间:对于我(身高有限)来说完全够用,尤其喜欢它的后台全平,座椅坐着也是很舒服了,出去玩后备箱装我们的装备也是足够,限于溜背的造型肯定要牺牲一些空间,但是因为颜值,这点空间牺牲完全可以接受 6、操控:方向盘转向轻盈,因为自己是新手,其他的缺点还没有什么感觉 ,自己觉得这台车买的很喜欢,刹车表现优秀,灵敏而沉稳;底盘为前麦弗逊后扭力梁加瓦特连杆,也是大家争论的一个点,可能我没有开过其他的车,没有什么感觉,就是过减速带有些偏硬 ,底盘整体表现还是不错 7、动力:第八代阿凡达发动机,动力响应还是比较迅速,涡轮介入很早,所以轻点油门就能够得到快速的加速响应,体验优秀,尤其和我之前试驾的几辆销量靠前的国产SUV对比,动力真的不差,而且可以明显感觉到确实调教调的好一些;变速箱为CVT钢链式,平顺性很丝滑,但踩刹车时偶尔轻微顿挫,带模拟7速加减档,体验上整体还是不错;R倒车挡的动力偏弱,稍微有点坡度就需要深踩油门,但是还要把握好力度。 8、配置与便利性:配置丰富,双联屏、智能车机、L2级辅助驾驶、半开式全景天窗、翻毛运动真皮座椅等等,对我来说够用了;美中不足的就是双联屏的黑边太大了车内空间使用的便利性也做的很好,用起来很顺手,总之,通用很懂我们中国的消费者的需求;尤其是GS版本的音响,备胎后边居然还有一个低音炮 ,第一次在车里放DJ的时候真的惊艳了,感觉太爽了,就是车机系统目前稳定性不强,车友群里大伙问题最多还是屏幕黑屏,车窗升降偶尔不灵,希望后期售后可以完美解决吧,不过小毛病可以接受了 9、油耗:说实话,一计算这个油耗真的给我一些惊喜,里程2000,加油1000块,表显综合油耗6.6,基本综合平均油耗在五毛一公里,对于4.6米长的紧凑型车型,油耗表现真是优秀,也可能是因为我这段时间高速居多,不过新车这个油耗感觉真的很可以了。 以上是个人对昂扬的驾驶体验分享,谢谢大家的观看!感受圈主@像玉的石头推荐加精!
#提车日记选电车标准: 1. 电池,电芯,电控三电技术(尤看好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三元锂最赞,和朋友的秦对比过,同是比亚迪,都300续航,我的元eV三元的,秦磷酸,零下10度以上,空调一直用,元能跑200,秦150,差了50续航差距,此外磷酸电池还有个一致性问题) 2. 那套车机系统的成熟度 3. 车辆配置,性能,操控,空间的使用舒适度 试驾一圈几个车下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最看好的宋PIUS EV,外观内饰只能用中规中矩和一般形容,车机普通,筷子悬挂家用也算够用,介意的是油改电平台,论技术成熟度,远没有元PLUS的3.0平台好,磷酸铁锂的电池我忍了,销售一副不耐烦的态度也无所谓,最关键在意的还是价格,低配下来落地接近20,首付月供是几个车里最高的,比亚迪给我的印象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最有性价比了,花20万买个宋,真心说,它不配,它不配,它不配,注意“我以为的只是我以为” 元PLUS:什么都好,就是感觉空间还是不够大,之前开的就是元eV360,越来越受不了紧凑型的空间,而且开过一个元,再选元,也太没新鲜感了,换个换个 哪吒U:看上去也不错,最高配的相当于C11最低配的价,就是空间不够大,和元接近 埃安Y:无论外观,价格,还是近几月销量,口碑表现不错,蛮有性价比,只是看埃安的车主圈里,买车后的小问题有点频发,空间仍是紧凑型 红旗E-QM5:差点订了的一款,空间足够,五米长的车,560的续航,宁德的三电比较满意,还是三元锂的更赞,接受了无慢充口,无配置功能亮点,看它的兄弟款就是网约车专配,就喜欢这种经受得住检验的车,让我打消掉的是试驾一圈,乘座感不佳,过减速带,后座能让人跳起来,颠簸路段,没有平稳性,通过轮胎和硬座,那种路面感传的太清晰了 ID4:太原万象城见有人16.1落地提了,就是425的续航差点意思,我喜欢的电车型,除了综合性价比,成本性价比,还喜欢一种就是搭配性价比,即一线品牌的三电技术+传统车企的造车底蕴,相当于开油车的感觉,只要动能换成电的就行,ID4/6和上面的红旗就符合,宁德的电池与电芯,到现在也不明白,作为大众纯电平台,车机的稳定成熟度为何那般,之前的冬季黑屏广为流传,见报道的上海车展后大众解聘了软件部门所有成员,从中可见一斑,其实我开电车,车机一般没什么功能也行,只要不影响蓝牙连手机听歌,听广播,看续航和时速这几个指标就行,可双黑屏时,只能盲开车,这些基本功能也影响到,车的操控感还是可以,希望ID系列车机软件逐步稳定,以后还是可以考虑的 蔚小理:新势力的车都偏贵,只有小鹏的车型里有符合预算的,小鹏和特斯拉的车风格接近,又竟争不过TSL,造成销量低迷,销量差的车,先不说企业能不能长存,各种升级换代,及以后维修换配件,都得不到保障,这方面不得不说比亚迪最让人放心 此外还喜欢Model Y,TSL的那套车机软件就是超前有优势,开起来的动能体验感懂得都懂,就是对后座的坐车人不友好,那个硬与颠簸啊,我比较倾向车内配置感的舒适度,但TSL的极简风也喜欢,比毛豆y还热衷喜欢的就是极氪001,额,打住打住吧,搬砖挣米去,当下阶段最适合的电车,还是20以内的 零跑C11:各方面没得说,懂电车的都知道它,唯一不足,三电是二三线品牌,家用一年两三万公里是够了,每年五六万公里以上的跑,不知道经久耐用不,难得的是中型SUV,蛮奇怪一点,网上看时,觉得宋PLUS不错,实际现场看直接Pass掉,看C11时只觉得性价比不错,到店看,整车给人的感觉和网上看的感观度相差太大啦,最后架不住它的综合性能性价比高就定了,如有更优的,欢迎拍砖推荐 (三年利息减8000,不要桩,车价下来总共减5300,2023年6月4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