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晒我的摩托车著名文学家鲁迅曾经说过”雅 马哈不改,不如推下海”。 在不动发动机内部的前提下尽可能武装到牙齿。 nvx的魔力不仅仅在于有海量的改件,更在于花很少的钱就能出很好的效果。 品牌其实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强化哪些能出效果 所以大体的思路就是悬挂刹车和传动。 这三样很多店家都有的卖,但是很多都是为了套餐 卖钱,他们不管适不适合。 就举个简单的例子,原厂的无论nvx还是xmax,都不适合辐射卡钳(原因后面会说)。 但偏偏就是烂大街的水乌卡钳和m50,能用不代表合适 nvx原厂的避震是很有东南亚的带入感的。 因为烂路的数量不算少,日常代步一定是以舒适为 主。 原厂前滅震偏软,我90多公斤的体重带刹进弯稍微蹦个五六毫米深的小坑,前减震必打底,反倒是后减震弹簧硬度还可以,双载行驶都没打过底。 外加轮子大,处理烂路的的颠簸感远小于普通小轮 踏板车。 所以跑山的时候其实前减震是最先拖后腿的。 基本上带着刹进弯,利车就得含着保持减震压缩不能丢了,不然走线整个收不住。 当然了我相信很多人技术并没有到这一步,所以也不用听风是雨就说原厂车垃圾。 于是乎就有了廉价的解决方案一 改个弹簧。 改完弹簧换完油,确实有了支撑但是阻尼还是很一般。 有人会问阻尼问题如何解决? 我的答案是,不用解決。 切身体会是加硬弹簧以后重利车不点头,车子已经 足够按预想来走线路 原理大概就是改了弹簧以后急加速减速不怎么影响 车身稳定了。 一定要强化阳尼的话其实如果动力不开级,对操控的改善也就是85分到90分的区别 骑上改了 前避震的nvx,跑山只会吃动力的瘪,绝对不会因为操控没有信心说不敢跑的 包括110码左右巡航,舒适性确实少了,会比原厂 颠,但是稳定感大幅增加。 当你对改完的前减震有了充分的体会以后,目光便 移向后滅震。 后滅震的问题其实就清晰了,弹单簧硬度是合格的,但是跑山阻尼有点不够 弯中会有一丁点后轮不安定的感觉,就是下弯的时候不需要车身有多余的动态 如何保证屁股的稳定,这时候就需要一对改装的后减震了。 踏板摩托的后避震其实要求是比前避震要高的,因为超大的簧下响应会慢半拍 那么策略就是更多牺牲舒适性来换屁股的稳定 调也好调,改件上车,阻尼开最小,上山试车,跑 一圈加一点点加阻尼加到有个区间即使跑的特别激烈屁股也像轨道车一样稳稳吸在地上,就差不多了 再精细的调教倒也不需要,还是刚才那句话,车子动力小,用不上。 雅马哈155也好,300也好,很多人说刹车不够 其实是够的,看看实测成绩就知道了,手小或者手指没力,不能怪车子刹不住。 我敢说利车够因为我握力够大,但架不住某些品牌的车都快捏断了那是真不停啊(我没说是佛沙)。 nvx卡钳确实小,盘也不大,但是够用,原厂的利 车皮比较耐用,暴力开1万多公里ok。 改完刹车皮利车力道蹭的一下就上去了,但是刹车盘和刹车皮都是肉眼可见速度损耗。 我还记得我原厂卡钳网换完某牌的紫色皮,按曾今的手法利车一下午跳了3次abs。 这才紫皮啊!还有更高阶的皮摩擦系数再高一倍。 市面上豪华路边摊的下泵+盘的套餐使用来讲确实 没问题,能解决手没力的问题。 但是这不是价格贵么,一套不知道真假的b什么0+国产转接码十国产盘,没有2500块下不来吧。 但改利车皮呢?10万公里换5次也就2000样子,嘿,效果还不比路边摊套餐的差你受得了么。 如果一定要我挑个刺,我会花1500左右上一套直推+钢喉,有个更线性的手感。 准确的刹车力度可以解决不少前避震压缩量的问题 最后提一点,雅马哈的这几款车一定改卡钳的话,不要改辐射卡钳,改对四,自己想原因。
#摩博会门票免费领大学期间,在考取c照后的一年里,便早已暗暗决定好了自己的毕业礼物,也是走出社会后属于自己的第一副物件——摩托车。或许是从小便骑行自行车上下学的关系,对于二轮的交通工具总是情有独钟, 对摩托更是没有抵抗力,即使会有许多人在你身边告诉你:四轮的永远比二轮的实用,但是最终也没有动摇我的选择——决定买一款既方便、又漂亮的复古踏板。在做最后的选择之前,在网上看了许多测评,纸上谈兵难分高低。今年6月份即将毕业时,开始辗转多家车店,实物就远比照片视频看着更为直观全面了,最终在有限的预算之内,两款车型进入了我的决赛圈,龙嘉维多利亚和刚刚降价4000的姜戈。最后,在经过反复考虑之后,选择了漆水质感更好的姜戈!(飞戈完全没考虑)提车之路也是坎坷的。因为23款真的不好看,太运动了。tt的颜色也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所以老板联系了姜戈工厂,专门订做一辆海岸白(谢谢老板!)等了半个月多日到货后,就此开始了快乐的摩托人生! 就车的体验来说,外观首先是亮眼的。圆润又修长的造型,加上质感超棒的漆水,即使是素车,在路上也是一道靓眼的风景线。但既然选择了复古小踏板,怎么能不按自己喜欢的来改呢!于是把车慢慢一次次加饰成现在的样子。舒适程度可以给7分,两分扣给发动机的抖动,车子不动的时候,在手机支架上戳手机屏幕打字,点一个字母会打出两个字!;还有一分扣给减震,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在后续的改造计划当中。但是,这车中高速的体验真的是可以用享受来形容,坐姿和高度也很好很适合我。特别是骑过姜戈后去骑125la,会觉得太矮了像骑电瓶车没感觉,更想念姜戈的骑感。能耗方面,因为不是很了解油耗原理,但是从现象来看,每天上下班60公里起步,大概三四天加一次95,一次45块钱差不多,油耗应该不算低,但对于自己遥远的路途而言,还可以接受! 总得来说,作为我的第一辆车,好看也好骑,目前2500km还没出过问题,很满意。后续对减震传动再小改一下就完美了,姜戈真值得!
地球蓝色星球:今天我也去试驾了,说说感受:屁股的确漂亮像奔驰某款,前脸一般!备胎还得加钱!内饰还行,就是不觉得高级!发动机舱声音大!座椅坐着不舒服,不适合家用,可是又不是纯越野,这个定位很尴尬!油耗方面:车身1.78吨坐上人荷载2吨,油耗肯定不会低,得10个油耗市区!高速最起码也得8个,因为风阻。2.0的排量更大!所以,这车搞得很尴尬,价格也不低14.09 万到18万多价格不低!变速箱还是双离合,换挡有明显顿挫感!没有配置8at变速箱!最潮流的混动,他居然没有!如果有混动价格14万到18.8 万应该很好,混动纯电设计110到170公里!可是混动没有!也不奇怪,它总是慢别人一拍!对了,车身太短,加上小书包还不到5米,短粗的车身,小气! 结果是:纯越野不行!家用油耗太高,入门14万的配置很低,座椅不舒服,还不是混动车,商用又不稳重,价格还高,内饰有点廉价。所以这个车现在定位很鸡肋! 希望国企再努力努力!定位好!做一个要么百姓车,要么跟随潮流,做事别磨叽! 希望国产品牌越来越好!但是一定把颜值搞上来!把技术搞上来! 📒等车日记 旅行者
#保养攻略到目前为止我与V90CC已经相伴走过3个春夏,两年多一点的时间,ta里程表上的数字已经悄悄的超过了60000公里。对我眼中最美的ta,我也是尽量做到精心呵护,汽车买回来不单单是开这么简单,还要注意车辆的保养,在车辆保养这件事上我一直坚持“以养代修”的原则,毕竟ta好我才能更好。 今天就来说说关于60000公里该不该换变速箱油这件事。 厂家给V90CC匹配的是一台爱信8速手自一体变速器,这台横直8AT变速器从2012年问世以来一直被沃尔沃厂家采用,稳定性和耐用性都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如果说缺点,低速情况下会出现一些顿挫。 变速箱油需不需要更换,是困扰很多车主的一个问题。沃尔沃厂家认为在正常驾驶条件下,变速箱油在变速箱使用寿命期间无需更换。但在不利的驾驶条件下可能有必要更换。 变速箱到底要不要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变速箱。 什么是变速箱,变速箱的作用是什么? 变速箱是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汽车的实际使用情况多样且复杂,起步、停车、怠速停车、低速行驶、高速行驶、加速、减速、爬坡和倒车等,要求汽车的驱动力和车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化。为了适应经常变化的行驶条件,同时使发动机实现功率较高、油耗较低,因此在传动系统中设置了变速箱。 变速箱是由变速传动机构和操纵机构组成,需要时,还可以加装动力输出器。变速箱的每个档位都有不同传动比,相当于小齿轮与大齿轮的啮合能产生不同的转速,发动机输出的马力,需要通过变速箱来得以展现。 可以说,一旦变速箱有问题,对爱车来说无疑是“一箱毁所有”。而精细分工的变速箱,80-90%的故障都与变速箱油有关。 变速箱油到底是干什么的呢? 首先,变速箱油可以传递动力。 自动变速箱非常复杂精密,负责把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辆的行驶系统上。在传递动力的过程中,有个很重要的部件,叫“液力变矩器”(Torque Converter,下文简称“TC”)。我们都知道,当通电的风扇快速转动的时候,流动的空气可以让另一个不通电的风扇也跟着转动,如果把两台风扇中间传递的空气,换成变速箱油,这就是TC的工作原理,变速箱油就是“液力变矩器”的“液”。 不仅是液力变矩器需要变速箱油传递动力,变速箱内负责换挡的阀体等液压机械也需要变速箱油来推动。 其次,变速箱油可以润滑和散热。 在液力变矩器后面,是变速箱构造复杂的机械结构。这些机械结构是由齿轮、摩擦片等组成,在相互接触传递动力的过程中,会产生磨损和热量,需要润滑和散热。 比如,在摩擦片表面,自动变速器油可以作为热传导介质,控制摩擦件的表面温度,以防止烧结;在齿轮机构、导轮和止推轴承中,自动变速器油也可以作为润滑介质,保护部件以减少磨损。 变速箱油是否需要更换呢? 虽然变速箱的机械系统水平已经达到了终身免维护的水平,但也是需要定期进行保养的。 如果长期使用不更换,变速箱油的品质可能会出现问题,此时,车辆可能会出现冷启动无力,或者在行驶过程中轻微打滑、加速不顺畅、换挡顿挫感强等现象。所以变速箱油也需要定期更换。 本着以养代修的原则,我在60000公里保养时对V90CC变速箱油进行了更换,变速箱油到底要不要换你看懂了吗?关于要不要换变速箱油多少公里更换变速箱油欢迎车友们一起来讨论。
#提车日记【前言】 工作之后第一辆车,为了平时自己上下班方便,周末出去游玩,带着家人比较方便。自己也算新手司机,选车方面也是自己慢慢摸索的,看看懂车帝也给予我很多帮助。 【车辆对比】 一开始看中了奔驰C,那时候价格是真的贵,虽然内饰特别漂亮,品牌力也强,但是也诟病于他的1.5T发动机,销售价格也看不下来,公司里开个奔驰略显高调一点。 再去看了奥迪A4L,这一代虽然持续了好多年了,外观还是那么得犀利,让我心动,经过各代小改款,车型也趋于完美了。中配价格也合适,优惠幅度挺大的,空间动力等需求也够用。 【车辆价格】 最终选择了“外观一眼心动”的A4L,因为是直接全款 销售价格一直谈不下去,最终放弃各种花里胡哨的赠品。 裸车价格25.7万,购置税2.3万,保险1万,合计落地29万。心满意足了! 最喜欢的广告语送给自己:恭喜你成为尊贵的奥迪车主,愿四环星辉,照亮你的事业与前程,世间美好与你环环相扣~[爱心] 【静态感受】 外观 延续了奥迪家族式的设计语言,以多边形蜂窝状格栅搭配犀利的LED前大灯,呈现了较为时尚、精致的视觉观感。车身线条修长,轮毂款式特别运动,底盘压得很低,姿态优美。 内饰 就第一印象来说,大量银色饰板的使用虽然让黑色的“背景”看起来眼前一亮,但缺乏纹理的处理,使得整体看起来比较“塑料”。若是把三辐式方向盘上的“四环”遮住,或许没人能相信这是一台售价32万的豪华品牌轿车该有的内饰。只能说外观战胜一切了[叹气] 配置 车子采用了大众经典的EA888发动机纵置,190匹马力,配合7档双离合,搭配非常合理,虽然没有AT的舒适性和可靠性,但是传动率高,加速很快。前后采用多连杆设计,部分铝合金材料,虽然减配多次,但是也凑合,算得上运动车型啦。 空间 后排座椅的材质应用和做工与前排保持相同水准,各个位置都匹配可自由升降的独立座椅,两侧位置有着明显内陷,包裹性良好。不过地台中央有着较高的隆起,这也算是是大多数同级产品的通病了。但是呢~咱后排也不坐人 嘿嘿 我的玩偶说好! 【动态感受】 操控 说“操控”,大部分人对操控的认知停留在“操控好”等于“提速快”,都是很片面的理解,“操控”的概念其实很广泛,从车的配置搭配到驾驶的体验感,真正能让驾驶者感觉到与车交流乐趣的,都是车子操控好的表现。本人对操控的理论知识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根据这一年多的开车体验,只能说,开起来还算是简单易操作,简单简单简单!!![哇] 动力 学的c1 真的奥迪太好开了 各位宝 市区里面上下班是完全妥贴的。红灯变绿灯 咱们就是说 冲在个第一名。市区道路驾驶游刃有余,起步相应特别快,40码后的后段加速也一点不虚。高速路段踩到120码轻轻松松,120码后开S档加速也是无比凶猛。超车变道都可以做到随心所欲,人车合一。 【能耗】 平时主要是市区开 对能耗这个没有太详细的一个感知 上下班通勤20多公里 大概就是一个月加个2次油妥妥的。车机现实平均油耗8.0,对于2.0T的车子来说算是可以啦。高速方面跑得不多,但是平均时速高的话,油耗就特别低,最低可以到6.0的油耗,经济性不错。平时加95号汽油就可以,还是比较省的。 【用车成本】 除了每年的保险大几千,还有就是车内的装潢,我贴了玻璃膜3500,脚垫500,记录仪350,办了洗车卡每次洗车也就30元,难得精洗一次120元。保养一次1000多,大保养还没进行费用在2000左右。也可以购买店内的保养套餐可以省不少钱。 【智能化】 奥迪车机电脑系统只能说是有那么个东西,跟现在电车新势力肯定比不了。可以手机carplay 平时听听音乐 导航高德百度任你选 完全不用自己买一个手机支架 这点我是极为满意的了 对我来说用肯定是足够用了 [转圈]突出一个实在!雀氏符合奥迪的特质 [转圈] 【车辆缺点】 要说缺点的话 使用下来没什么大的问题 有几个点想要吐槽一下 1.自动启停我真的要烦死啦 每次开车关闭已成习惯- - 2.有点味道 使用香薰倒也能解决 3.天云灰真的不耐脏 洗车之后帅的一匹 停地库几天不洗车又是灰尘铺满的感觉 哎[裂开] 【结尾】 就分享到这里吧,女司机对车子的理解比较肤浅,希望各路懂王手下留情。等我有了新的体验再和大家分享吧。 感谢圈主推荐!
#揭秘凯迪拉克XT6真实油耗🙋🏻♂️情况介绍 提车1个月,平时在市区每天6公里往返,经常遇见小堵车,红绿灯也比较多,油耗始终在15以上,减速后立即加速,会有一些延迟。因为每天都是上下班代步,周末也基本不出门,因此一个月只开了270公里,正好最近单位放了几天假,因此准备开高速400公里回趟老家,顺便试试xt6的高速性能。 车辆基本情况: Xt6,2022款四驱豪华,提车时间2023年7月。到手一个月,行驶270公里。39万落地。 🗒 真实感受 一、高速行驶感受: 1、 车道偏离辅助功能 上高速后,一直按照巡航定速110开的,因为是四驱豪华,没有自适应巡航,因此始终得注意前车距离,期间头一次使用到车道偏离辅助功能,在速度上来后,如果车偏向车道线,车机会控制方向盘进行小范围调整,手轻握方向盘会有明显被控制的感觉,好像辅助驾驶一样,很有科技感。但是经常会出现画龙的情况,毕竟不是更高端的车道保持功能,因此简单辅助也算可以了。 2、 油耗 车里就驾驶员一个人,什么都没拉,后备箱空的情况下,高速110公里每小时的油耗一般在7.5-8之间,对于大车来说也算比较满意了。 3、 噪音 巡航期间整个车辆还是非常稳定的,风噪胎噪等噪音很小,也是因为高速路面很平整,车也很少,并道也很流畅。 4、 舒适性 开xt6还是比较舒适的,坐在车里特别宽敞,座椅角度调节也比较全面,腰部调节如果可以再突出一些就更好了,4个小时车程坐在车里不会觉得很累,而且座椅通风用起来比单独吹空调要舒服得多。 二、国道行驶感受 1、油耗 国道因为速度不能太快,而且经常遇到车辆复杂的时候急加速急减速,因此油耗会有所升高。往往在10个油左右。 2、噪音 因为全车静音做的比较好,因此国道噪音也很少。搭配车内音响、不开窗的情况下基本听不到外面的胎噪和风噪。 3、舒适性 国道路面整体不是太好,经常走农村路面的时候还有很多坑坑洼洼的地方。XT6整体滤震较好,没有特别颠簸的时候,但是毕竟只是四驱豪华,没有高端的蜂鸟底盘MRC,因此传说中的平稳没有体验到,但是相比于之前的其他品牌轿车。XT6的非铺装路面稳定性和平顺性还是很明显的。 三、市区路面行驶感受 1、油耗 市区路面每天上下班单程7公里,基本上几百米就一个红绿灯。且路程中有长上坡和长下坡。整体油耗在15以上,甚至出现17-20多的油耗记录。早高峰路况尚可,晚高峰可能会出现短距离拥堵。但是油耗还是比想象的高一些。之前网上有油耗个位数的,可能都是高架桥或者下坡路较多,如果是普通红绿灯路段不会低于10。 2、噪音 市区路段噪音表现依旧良好。开窗和不开窗区别很明显。 3、舒适性 市区路面舒适性没什么特别的。48V轻混表现优秀,启东比较平顺。在车内也不太能听得见发动机重启的声音。只是由于车身太重,2.0T发动机带起来相对费点劲,给油响应较慢。特别是减速后再加速,可能会出现只有轰鸣没有加速的时候。整体反应比较肉。✏ ️ 独家秘籍 关于启停功能小技巧 市区路段因为经常会等红绿灯,启停功能在这时候影响较大,如果不想关闭启停功能,其实可以根据路况自行控制发动机是否关闭。 方法:(1)如果前方拥堵较长或者红绿灯读秒时间较久,那么正常车速行驶后,匀速踩住刹车正常停止就可以触动启停功能了。(2)如果前方红绿灯读秒时间很短,不想触动启停,那么可以先匀速踩住刹车,在与前车留有一定距离后先停住车,再立即松开刹车,用怠速缓慢前进几步,然后再刹停。这样有很大几率不触动启停功能。 原理推断:XT6的启停功能要想实现有很多必要条件,其中之一是停车之前,汽车要达到一定速度,否则不能触动启停,而这个速度是在上一次停车到本次停车之间判断的。因此当留有距离首次刹车后,再立即松开刹车怠速前行,启停功能判断本次区间内车速不足,因此不会触动启停功能。(我猜测是这逻辑) 这种方法我几乎每天都用,成功率在80%左右吧。主要看脚法。虽然麻烦点,但是可以自己控制,这样避免了长期关闭启停遇到大拥堵的时候费油,或者小等车频繁启停担心电瓶的问题,也是很实用的。 用车成本: 目前还没有开始保养,听说一次500-1000元。等十一之后去保养在分享。现阶段用车成本主要是油费。因为市区路段油耗太高,加油成本飙升。 不过大车没办法。有得就有失。 🔎 槽点反馈 问题: (1)感觉xt6加速有点慢,可能是因为车太大了吧,有得就有失,这个认了。 (2)中间在服务器休息后,再次打火上了高速才发现不能连接网络了,高速上车机也不能重启,因此紧急切换carplay进行导航,剩下的100多公里一直没有连上网络,安吉星也不能通话,直到到家后,再次重启车辆才连上网,这个要是期间抛锚需要紧急连接安吉星那就完蛋了。 【感谢圈主推荐】
天和Auto:科普:方程豹·豹5无低扭放大挡,8000N·m最大扭矩是轮端扭矩
#用车心得坐标山东18线小城,2021年7月,入了20款长安福特探险者钛金版,当时的价格实在是不美好,只有现金优惠8000,因为不想走金融,4儿子又不给其他优惠,只有个置换补贴,于是就把06年上牌的伊兰特做了置换,韩系车没啥保值可谈,就卖了5000元,现在想想挺怀念那个老伊兰特。1.6自动顶配,皮实耐用,风风雨雨十多年,连个灯泡都没换过,备胎还是全尺寸的,那个年代的车用料还是实在。 言归正传,说说2年的用车感受。做个对比吧,加上探险者,先后06年入伊兰特,12年入狗夫1.4DSG,14年入118i,探险者开起来的感觉比狗夫6有底气,超车,变线,动力较强,没有那种虚不受补的感觉,但是福特10AT换挡速度的确赶不上DSG,DSG?没错就是那个干撸双离合,因为18线小城,没有频繁起步的状况,DSG顿挫的时候不多,DSG这货70公里的时候就挂到7档,转速不超过1200转,经济实惠,传动效率高,狗夫没啥槽点,就是后来的减配让人诟病,后排有喇叭,不给你接线,那TM装个毛线,假洋鬼子和真汉奸一样让人憎恶。118i当时入的是4缸高功率,后来宝马1系也玩3缸机,还TM纵置,奇葩啊,不用迷信进口车,做工和质量一样拉胯,换过油泵、限速模块、风扇。我一直感觉探险者这么大的车,开起来更像运动型轿车,操控感介于比狗夫6和118之间,比狗夫6有信心,但是没有118顺畅。当然了就是从个人感觉做个表述,不是一个级别的没法详细对比,希望给有相同车型的朋友描述个感觉。前些日子开过同事的华晨X5,在高速上探险者和X5驾驶感受差不多,都是那种行云流水,不拖沓的感觉,但是........下了高速,城区路段,探险者驾驶感觉明显不如X5顺畅了,特别是跟车提速、抢红灯紧、急制动、加塞插队都慢半拍。毕竟和X5比,那是林肯的活儿,探险者意思意思就行了。 说说选车。个人比较喜欢上一代探险者的造型,无奈上一代太贵,就一直等,后来娼妇国产探险者,就又燃起了购车的欲望,最早接触福特是2005年,翼虎V6,现在的印象就是当年A61.8T开着去青岛,可以进了市区再找加油站,福特下了高速就得找加油站,其他细节不记得了,所以对油耗还是有心理预期。大众同级别的也都看过了,开起来太高尔夫,个人又对纵置有执念,所以就直接搞了探险者。 说说感受吧。2年,目前没啥大问题,小毛病不计了,主要槽点:1、D换N N换D会有闯动,特别是在高速上长时间跑的时候,回市区等红灯换挡闯动明显,咣当咣当的,去刷了变速箱程序有所缓解,但是没法根治,权当福特特色了。2、做工太糙,比118做工都糙,和狗夫6比直接高下立判,装配工艺其实就是厂家态度问题,翼子板和前保险杆都不在一个平面上,明显就是“能用就行”,咱不和豪华品牌比,大众、别克总得齐平吧,三大件是好,大街上谁会去看三大件啊?3、售后堪忧,我们这个小城就一个福特店了,而且探险者的毛病还都不会修,上次闯档,我去店里问情况,技工直接和我科普:AT都闯档,什么液力变矩器云云,我也懒得计较了,刷了变速箱程序就走了,4AT 5AT 6AT 8AT我都开过,都没有闯档这么厉害的,最近发现过减速带左后侧有咣当声,第三排座椅电动放到出现故障,4儿子要我开过去检查,搞的我头大。 最后啰嗦句。福特已经被边缘化了,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属于自嗨了。都是多年来老美的傲慢和偏见造成的,能坚持购买福特的,要么是福特换福特,要么就是对三大件有执念的, 要不谁会去花小40W去买个破福特?之前一个同事问我你这福特怎么这么大,哪一款?答曰:福特锐界 PLUS PRO MAX。在单位上班,你要开个圈人、别摸我、四个圈会有人关注一下,破福特?哦哦,美国车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