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提车日记5月21日郑州首批非创始版提车,目前行驶3500公里,长途城区里程对半,只要能NOA的路段基本都开NOA,综合汇报一下选车经历和使用感受 【购买动机】 纯电/增程? 没怎么开过电车的时候感觉混动比较合适,但是有过一段电车使用体验尤其是长途体验后,其实长途的时候跑三四百公里补能一次兼顾休息刚刚好。我认为买车要么纯油要么纯电,只有一种情况考虑混动:就是购车预算有限无法购买合适续航的纯电车,且能安装家充桩。 为什么选小米? 上台车是15年购入14款520i旅行版,9年车龄真的是除了情怀啥也不剩了,决定增购电车的时候目标选择还有宝马IX40和蔚来ET5T。 选IX因为目前终端优惠十分给力,放弃的原因是感觉这车开个四五年后残值≈0,内心不太好接受。 ET5T是少有的纯电旅行车,外形漂亮质感好,放弃也是因为性价比和担心背刺。 选小米是去试驾IX的路上顺路去看了下,老婆和家里的小朋友看完全都把持不住,了解后感觉小米值得一试遂定车。 小米对比其他车配置并不特别亮眼,性价比也不算突出,但是纵观目前所有车型,小米提供的情绪价值独一无二,一方面上市前期的稀缺性让人短暂体验被围观的满足感,另一方面订单火爆让人不用太担心被背刺,开一两年换车也不会太过血亏,从4-5-6月的销售政策来看,减少必要配置的赠送相当于变相涨价。 为什么选标准版? 单说su7三个配置,我感觉性价比最高的是MAX,但是个人选择上没有为性能买单的冲动,PRO交车晚不想等,并且我认为城区自动驾驶使用场景非常有限,高架和快速路NOA使用倒是没问题,普通城市道路上路况复杂体验估计不会太好,只有机动车非机动车完全分流的主干路用起来可以,但凡红绿灯路口过电动车和行人,这自动驾驶就比自己开还不省心,综合下来如果用车不是一线城市,不要对城区NOA抱有太高期望。 【用车体验】 续航能耗 4-5月平均气温20℃以上,目前3500公里高速和城区基本对半,动能回收100%,偶尔运动模式,高速能耗15左右,城区12左右,生涯累计13多。 补能方面 快充扎上就120的充电速度,充到70%开始掉到80左右,80-100%充满差不多要20多分钟,20-80%充满差不多30分钟。没体验过800v,但400v的感觉够用。 驾驶感受 一句话总结:目前体验到的最接近特斯拉驾驶感受的国产车。加速和电门方面是所有电车的优势,随便拉出来一款电车加速上的体验都完胜同价位油车,不过电车电门前段空大很常见,小米这方面做的不错。转向和底盘,底盘也属于偏硬但是比特斯拉处理颠簸强,转向体验不错有宝马的味道。 动能回收 回收力度可调节,我一直是单踏板,看很多车友分项能耗偏高,我感觉一方面是开的猛另一方面是动能回收使用习惯不同,很多车友不开或者开的弱回收,一开始会不习惯,但是脚法习惯之后单踏板模式很香,单踏板不但可以优化能耗表现,同时可以使减速更线性驾乘体验更加。 车机 车机流畅,我一直用的小米手机,互联互通体验绝佳,行车过程中也可以手机投屏到车机屏幕上,如果没有太多不可告人的秘密,完全不需要用手机支架,行车过程中通过应用投屏可以把卡片拉大到2/3屏来胜任副驾娱乐屏。 智能设备使用建议 推荐顺序小米手机/穿戴设备/遥控钥匙,小米手机可以更好的匹配和释放车机生态,体验绝佳。手表手环可以优化用车体验,解决了运动党跑步的时候手机放哪里的问题,另外开启可穿戴设备蓝牙解锁手机的功能,在大屏上解锁手机屏幕的时候不需要手势验证了,体验升级。 最没用的是遥控钥匙,他能干的手机全都能干,400块钱买个手环,700块钱买个手表不香吗。 【缺陷】 高速noa时110码开始方向盘抖动明显,左右摇摆幅度较大,我去门店整备了两次动平衡依然没有解决,开自动驾驶的时候由于是手轻轻搭在方向盘上,方向盘缺乏手掌的限位左右摆动比较明显,社区里有部分车友也反应此情况,但目前官方还没有给出解决方案,希望尽快解决。 唤起电话呼叫体验不好,这么常用的功能竟然需要打开车机的二级菜单才能进去,我不喜欢喊小爱,就想点一下就打开最近联系人。 【优化建议】 ①液晶仪表显示内容单一,样式单一,尽快OTA开放更多功能增加可玩性,NOA的时候仪表看不到能耗,没有歌曲信息,这些我感觉完全可以开放自定义。 ②OTA支持方向盘按键自定义,比较实用的功能比如一键点亮我喜欢音乐,一键返回车机主页,一键打开最近通话等。 ③建议商城里的中控屏实体按键按钮全都支持自定义,建议中控扶手上的空调实体按键支持自定义,产品经理眼里只有空调嘛?增加自定义比如:一键返回车机主页,一键最近联系人,一键点亮音乐收藏,一键打开360影像,一键自动泊车,一键保存行车记录,主驾驶座椅记忆等等 【总结】 瑕不掩瑜,su7不错,期待完善
#用车心得车子开了小半年,几千公里,可以总结一下。 书接上回,这是一台二手车,21年款领克03+自动冠军定制版。磨砂灰,带碳纤维套件,全车我没任何改装。13万拿下,当时4万多公里。官方二手车,有三年质保。到手时有两个瑕疵,一个是右前轮胎有个大伤痕,太危险了而且位于胎壁补不了,换了。另一个是有个故障码,说是泊车辅助不可用,4S说是前方某个雷达人为损坏不能质保,我认为不可信,没修,不管他,反正什么泊车辅助我才不用。这两个事情车贩子补了钱给我,虽然不多,才四五百,随便吧,就这样了。(我是异地购车的,杭州发板车过来的) 把时间回到今天吧。本人不善于拍照,随便两张做封面吧,看图1和图2。车子贴了车窗玻璃膜,买了不少车内用品,每个都很好用,太多了不一一细说。 先说外观,咱们从车头说到车尾吧。前铲比较低,过一些斜坡底的时候小心刮到,其他沟沟坎坎,什么减速带,反而不怎么怕,因为避震是够韧性的,对我来说就是硬。另外,老婆开车干废了前铲,看图7和图8,4S店报价1万5,其实我早就知道价格的,随便,保险搞定。车灯真的是蜡烛,太暗了,有条件就改装透镜或者直接换什么激光大灯吧,我就不换了。车轮是马牌MC6,算是街胎里面性能比较好的。我刚把轮胎换了新的,花了好像1280,老婆又搞了一个大口子,看图3和图4,无语。上一任也是女车主,他也撞过前铲和同一条轮胎,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后来我也扎到钉子,看图5和图6,又是同一条轮胎。。。这条轮胎真是多灾多难。。。车门没啥问题,很厚重,触摸开关锁很正常很敏感。车屁股没啥好说,4个排气管带阀门很吵,加上轮胎路噪也大,基本主要噪音来源就是这俩,其实车子本身隔音不错的,但是谁让这是鬼火车呢哈哈。对了,屁股我贴了champion,这才对味。 说完外观说车内吧,整体感觉不错,满当当的堆料,超多的翻毛皮,而且上一任女车主保养好,成色很新。方向盘力度算是轻,调节成赛道模式会变重 ,但是方向盘灵敏度不会变。油门和刹车都灵敏,我一般用舒适模式,涡轮迟滞也是明显有的,毕竟是燃油车。油耗肯定高,但我没测试过,我基本都是一个月才加一两次油,我上下班近,加满油表显有530公里,我知道不可能,但也懒得求真。车机是祖传垃圾,反应慢,就像是用了几年的老手机一样,不过暂时没有试过死机,我也几乎不玩车机,就听听音乐啥的没啥问题。终身免费基础流量,QQ音乐非会员的歌我都不挑,随机听。还有带座椅通风就是爽,南方太热了。竞技座椅硬邦邦,坐久了不舒服,还是那句话,我上下班近,问题不大。偶尔车门有微弱异响。后排空间不咋地,头部没啥问题,毕竟不是溜背,我老婆也不高,女儿也才4岁。 里里外外都说完了,总结一下。领克03+就是六边形战士,啥都沾点啥都不出彩,但是花小钱装大逼他是做到的,代价就是油耗。别问我为什么不买新能源,垃圾小区太老旧,连家充安装的条件都没。我买03+二手车就是圆一下年轻的梦,只是过渡一下,以后孩子大了十几岁的时候,肯定奶爸车了。这车转弯半径不算小,也许是四驱的原因?不确定。不过这四驱确实安全,加上轮胎抓地也强,好几次不小心冲到积水塘上吓一跳却稳稳当当,没有失控打滑。另外领克安全性不用多说,但是自动刹车 我已经把灵敏度设置最低了,还是容易触发,没法关掉。。。好吧~_~再次希望小灰安全的陪我度过更多的春秋,希望这个心得分享对大家有帮助。
#XC60用车心得购车原因: 大学毕业,新婚燕尔,需要一辆车通勤,偶尔周边玩玩,通过参考现在汽车价格,感觉很合适,选车也就提上日程了。 选车过程: 备选车有雷克萨斯es,凯迪拉克ct5,沃尔沃。 首先去了雷克萨斯,试驾的时候加速发动机感觉是在嘶吼,销售也很尴尬,由于这辆车跑高速的频率还很高,由于动力太差所以pass。凯迪拉克是一个周末的十一点去的,去了想试驾一下,销售居然说没有车,今天试驾不了(顿时体验就不好),接着谈了一下价格,纯纯拿我当大怨种(估计是认为我不是来买 车的),所以也就pass了,最后来了沃尔沃。首先试驾了s60,车子很小,开起来也算灵活,加速什么的也ok,试驾完也没挑出什么太大毛病。晚上回去商量了一下,媳妇说还是喜欢xc60,然后对比了一下,发现这两款差距还是挺大的,随后问了问销售价格,感觉也能接受,第二天又去试驾了一下xc60,当天付款,车就这么定下来了。 购车过程: 选定好了以后,接下来就是谈价格了。前天晚上自己也了解了一下价格,第二天直接谈的也很愉快,所以直接就下定了。最终分期,裸车27.5,大票多开一万,裸车➕保险➕购置税➕两年分期利息🟰上路33。送了冬季包,一套7.5车衣,全车脚垫后备箱垫,车窗膜,宝华中置,水晶档杆,360全景,行车记录仪,保养包。 用车体验: 【外观内饰】 开始想选银色,但是没有现车,又着急提车,所以在黑白之间选了白色,现在觉得白色很大气,内饰是我喜欢的风格,个人不喜欢现在新能源内饰各种屏一块堆。 【静态感受】 车内主副驾驶储物空间放三四瓶水没问题,就是要小心中控杯架前边的小缝隙,放卡片啥的很容易掉下去;座椅坐起来很敦实,支撑性也很好,我开车习惯把座椅的腰托顶到头,实测高速跑四个小时腰不疼,以前开轿车,开半小时腰就酸,这点沃尔沃的座椅坐的很到位,后排买了车以后我就做了一次,空间一般,短途够用,长途估计会很累,所以在意空间的朋友要多看看这点;后备箱空间还是很大的,提车当晚就去跑山,两个人晚上把后排放倒后睡在车里空间够用,平常放东西基本没啥问题。 【驾驶感受】 市内开,方向盘非常轻,走土路坑路悬架很好,支撑性足。但红绿灯起步会顿挫一下,后边升级系统后感觉好了很多;由于是SUV车身比较高,转弯一般,不像轿车那样灵活;自动刹车很灵敏,买了以后已经触发过好几次了,安全感满满,平常踩刹车也很线性;动力方面,由于平常大部分是高速,所以我能体验到的就是窝窝加速很猛,动力很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速真的很稳,好像有一只大手一只在摁着车一样;隔音方面,市内还好,高速噪音还是有的,因为一上车就开音乐,所以这方面就不多做评价了。 【辅助驾驶】 沃尔沃的CityLife给我的感觉就是稳重可靠,虽然不像新能源智驾那么智能,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成熟稳重,设定好时速与前车的距离,车会自己加减速,像一个老驾驶员一样,高速轻松不少。现在只要是高速环路,我大部分的时候都会打开领航辅助,车道保持也很好,防止走神变道。 【车机使用】 目前已经开了将近八千公里,车开着没碰到什么问题,车机还是要吐槽一下,功能太少,而且每次更新都很慢,要不等推送,要不自己去店里,app功能也很少。 【油耗】 市区开纯红绿灯估计要12个油耗,环路开8个左右,高速7个,现在自己在高速开,也就6个左右,高速可以说非常省油。 【总结】 提车已经八九个月了,对我来说这是一台很好的车,不后悔的车,对比现在新能源各种强大的功能,我认为一台稳定的,有历史底蕴的车对我来说更加重要,家人开我放心,我开家人放心,这就够了。 ~~最后感谢圈主陈懂懂biu的推荐~~
#懂车帝众测大家好,我是练习时长两年半的11代思域练习生Routing,借这次懂车帝活动,发一篇过于11代思域驾乘体验的帖子,希望大家和平讨论。 购车日期:车子是21年10月下定的,勉强算得上第一批车主,近三年的时间,我也从路上唯唯诺诺的新手司机,到骂骂咧咧嫌弃乌龟车慢的老油条。 购车原因:其实自己买车并非刚需,成都的公共交通非常便利,打车开销和自己用车差不了多少,但是自己本身是一名设计师,同样对汽车外观和文化颇感兴趣,加之之前骑电瓶车下班被违章车辆撞了一下,虽然撞的不严重,但就是那次下定了购车决心; 之所以当初选择的是思域,主要原因还是家里有一台第08年买入的八代思域,当时就觉得非常漂亮,我爸有眼光,这台车开了11年,最后于20年以3万多的价格售出,售出时时车况也非常优秀,因此对本田的外观设计和汽车耐用性还是十分认可的(其实也有点后悔我爸说换车要把这台八代思域给我我没当时没想着要)。 用车体验:先说说优点吧: 首先是外观,说实话一开始刚发布觉得并不是看得很顺眼,但是本田的车总有种魔力,看得时间越久,就越觉得顺眼,11代思域相比10代线条更加简洁,即有老派日系车扁平低矮风格的车身比例,又大量使用了横向线条突出了开阔庄严的质感,所以外观可以给9分,1分扣在尾灯上,(我更喜欢型阁的灯组轮廓)。 下面是内饰,我个人很喜欢这种简约,以实用为导向,但是并不缺乏设计构成的内饰,尤其是机械档杆深得我心,烤漆出风口也没有看起来那么容易脏(毕竟那个位置也没理由经常去摸) 再说动力操控底盘,这个没的说,虽然网上的舆论都被营销号带歪了,但我还是要用腐朽的声音说:思域的操控在同级别里依然数一数二(可能不如速腾),转向精准,动力优秀,铝合金副车架底盘用料良心A级车独一档,尤其是这个转向手感深得我心,指向性十分精准,手感紧实宛如豆蔻年华的少女 最后说说安全性和配置,这个其实自己没什么体验,因为我是先定的车后看的安全测评,所以懂车帝的测评可以说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全系乘员舱1500mp高强度钢,铝合金前防撞梁,这个用料至今也没几台同级别车能比,一台安全的车开在路上尤其是高速上,能给你极大的信心和安全感。 至于配置方面,日系车或者说本田一贯在舒适配置上比较抠门,虽然当时标配L2辅助驾驶,但是我买的次顶配了,只有主驾是电动调节,还没有carplay,前大灯自动转向也只有顶配才给,不过整体配置水平放在当时购车的时候在同级别中还算可以(当时国产轿车和思域对标的只有领克03、mg6和星瑞,univ、艾瑞泽8还没出)。 下面说说缺点: 首先是噪音,胎噪路噪和别的同级别车相比确实大,尤其是和日产丰田比,因此多少有些后悔没等等买混动思域(当时也没消息说一年后会有混动版本) 其次是转向机卡顿,这个算是本田通病了,不光在这代思域上有,原因是转向机嵌合的造型设计用一段时间后会把润滑油撇开,者方向盘反复打到底几次或重新上润滑油能管一段时间,虽然卡顿不严重不影响开,不过终归体验不好。 还有就是安全带顺线的环会磨损安全带表面,时间长了会导致安全带表面摩擦力增大,回弹缓慢,这个只能换或者下车用手习惯性推一下。 总之还是那句老话,车无完车,我喜欢所有好看的、有魅力的车,奈何条件有限,只能选一款自己更喜欢的,如果有条件的话当然会都开一开,品一品不同汽车的调性。 也希望大家不要因为开了不同品牌的车就无端制造对立,和平讨论。 最后感谢懂车帝的发帖邀请,也期待懂车帝做出更优秀的汽车节目,和车圈汽车爱好者一起见证和推进汽车与汽车文化与的发展进步。
#辣评新车银河这个牌子很新,仅仅只有一年多而已,那么现在银河品牌下已经有3款车型在售了,从上个月的销量来看,还是可以的。但是这个之前的车型经历了定价的失败,后来降价后销量好了很多。这次银河E5我感觉他们会好好的斟酌一下价格了,毕竟不能重蹈覆辙,要来个惊艳的发布,毕竟车型还不错。 吉利银河E5定位家用紧凑型SUV,车身尺寸是4615/1901/1670mm,轴距为2750mm,这个长度不知道你有没有概念,大概跟荣放、CRV那些差不多长,但是宽要宽一些,银河E5的1.9米的宽度在这个级别的suv中也算是比较宽的了。外观这个设计还是延续的银河E8的设计,前灯和尾灯都比较像,个人感觉这个设计放在SUV上也是比较好看的,尤其是后贯穿式尾灯。纯电动车型,进气口可以不露出来,保险杠一体的设计整体感也很强,轮胎是19寸的,但是侧面图片觉不出来轮胎的大,可能是光线拍摄的原因,毕竟19寸放在紧凑型suv上是很大的。侧面的设计没有什么多余的线条,完整的一个平面,看起来很简洁,后期钣金也好做。隐藏式门把手,前后有12颗超声波雷达,360全景影像也是有的。超声波雷达不敢说有没有,毕竟当初银河L6仅仅是留了一个造型,并没有配备,这个等具体配置出来再看吧。 内饰的设计又是一个新的样子了,中控的设计,在银河旗下这4款车型中,多媒体屏幕没有一个是一样的;也就是方向盘E系列一样,L系列一样。这个方向盘的造型有点像“凸”这个字,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方向盘设计都不弄成规整的圆形,感觉转起来都不太好弄。怀档的设计,整个内饰的设计是简洁的风格,这个白色的内饰看起来是真漂亮,可惜这个颜色不太适合家用,打理起来比较麻烦。出风口的设计比较考虑主驾驶,对副驾驶不太友好,中间的出风口也是偏向主驾驶的,不对称的看起来是有点别扭,座椅的线条也是偏向一边的。副驾驶居然带腿托,不知道是标配还是只有顶配才有,但是感觉腿托升起来以后脚部没有多少空间了。后排就更有意思了,出口风下面有一个储物盒,这个正常,有意思的是后排座椅底下也有一个储物格,看起来很大,这种设计真是不多见。后排地板是纯平的,这个好评,对后排乘坐体验会很友好。后备箱空间中等吧,不是特别大的那种,后排放倒以后不是纯平的,后备箱底板下有个看起来深度还可以的储物空间。 纯电动的前驱,218马力,最大功率160千瓦,这个动力在紧凑型SUV里面足够用了,盲猜一下零百加速应该在7-8秒。充电口放在了右前,其实充电口设计在尾部是比较好的,毕竟车位习惯还是倒进去,充电桩一般都是车位的里面。 提供两种续航车型,440km和530km的,对应的电池为50度和60度,其实我感觉续航买大一些的,推荐上530km续航版本,但是如果仅仅市区代步,440km续航也足够用了 最后总结来说一下,这辆车定位其实很清晰的,纯电紧凑suv,外观设计中庸耐看不浮夸,还是比较适合家用城市代步的。 现在就差发布后看最终定价了,其实银河前面的车型在刚上市的时候定价有点过高,后面经历过降价,所以希望E5在开始定价的时候就拿捏准确,我感觉起售价在12万,顶配在15万左右,还是比较有市场的,但是同价位的选择也还是有不少的,长度相对于宋plus来说还短一些,比元plus还是大不少的,这个价位零跑的车型更多,还有小鹏的G3,包括优惠后的小鹏g6也到了18万,便宜一些的埃安Y都会是竞品,所以这个银河E5定价真是得好好考虑啊,还是得以价格换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