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楼主
    睡不醒地海头像睡不醒地海头像

    睡不醒地海

    大众ID.3车主·车龄2年

    • 内容鉴赏官LV5内容鉴赏官LV5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精英创作者LV2精英创作者LV2
    • 登录大师LV2登录大师LV2
    • 懂车评论员LV2懂车评论员LV2
    • 持之以恒LV5持之以恒LV5

    春风十里遇见你-大众ID3提车作业

    2023-04-18发布于:大众ID.3车友圈

    此条内容被收录为精华内容

    #提车作业

    一、一些小感慨

             本人资深车迷一位,大概是从读初中开始就对各种汽车感兴趣。记得那会儿放学回家都去报亭买《汽车之友》《名车志》等杂志,现在家里还存着很多,看着这些书,就像是看着当年的自己。后来随着互联网大潮的到来,传统的杂志陆续停刊,于是也随着大流开始逛汽车网站。最开始是逛某卡的汽车论坛,那时候网络风气开放,各路车届大佬也都非常活跃,如JC哥、华哥、花版、血哥等。后来随着微博等新社交媒体的出现,国内汽车文化发展到了巅峰,网络上各路大神云集,各种牛逼的车迷组织也遍地开花,我也有幸观摩了上海汽车嘉年华,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事物往往盛极而衰,由于种种原因,那些车届大神也逐渐开始引退,有的去国外了、有的退网了、有的消声遗迹了。诸神已到了黄昏,国内汽车界的末法时代来临,对于我们车迷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好在还有部分大佬愿意继续分享更新自己对于汽车的体验,让我们可以不用整天看那些擦边文案黑丝大长腿的车评节目(当然偶尔看看还是有助于了解汽车知识的)。

    二、对新能源汽车的看法

           曾几何时,电动汽车那是老年代步车的代表,俗称“老头乐”。自从特斯拉的出现将新能源汽车与科技和智能化挂上了勾,相较于燃油车,电车在直线加速、底盘重量分配、车身结构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不可否认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车只是移动工具,就上下班甚至从不出城,一周一小时充次电,结构更简单,维保周期更长,买电车可能比买油车更合适。未来,是电车的时代,悲壮地说,油车总有一天会灭绝。很荣幸,曾跟大家同好...从电动车专利公开后,国内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加上国内电池技术的突破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内汽车品牌迎来了一次弯道超车的的机会。国内品牌也没有让我们失望,不管是在设计上还是在制造上都交出了优异的成绩,市场也以漂亮的销售数据给与了回应。反观以往傲慢的合资品牌,日子就变得难过了,面对国内内卷严重的汽车市场,油车销量大幅下跌不说,在新能源的路上也是举步维艰,被国内新势力打的可谓毫无还手之力。面对新能源的时代浪潮,老牌势力也陆续推出了纯电平台,奔驰的EQ、宝马的i、奥迪的E、大众的ID系列等等,虽然产品力有所提升,但是碍于放不下的身段等原因,销量依旧平平。

            时间到了2023年,在经历了2022年新能源汽车疯狂涨价的阶段,大家都预期2023年在取消国补之后会迎来新一轮涨价声中,特斯拉首先不按常理出牌,率先降价到历史新低。随后电池原材料的暴跌,让有些新势力车企喊出了要活下去的口号,一则湖北东风集团开启巨额补贴的新闻刷爆各大新闻媒体,所谓“20万的C5老气横秋,12万的C5成熟稳重。”让车企明白了,没有卖不掉的车,只有卖不掉的价格,于是各大车企纷纷加入降价大军。2023年被商务部定为消费提振年,各地政府也相继推出消费补贴。这对于像我这样还在持币观望的汽车消费者来说自然是一个大的利好。于是我开始考虑为自己购置一辆新能源纯电汽车。

    三、购车理由

    1.新车降价潮加各地政府补贴,很多车企开启限时降价,甚至很多车型达到了历史低价。

    2.因工作调动,上班来回60公里,每月油费1500+。

    3.自己家里已经有4辆油车:19年宝马X3,09年别克凯越,08年大众polo,13年尼桑骐达。某车评大佬曾说过,当一个人失去了对新鲜事物天生的好奇心, 拒绝探索陌生领域的时候,他也差不多快老了。一个车迷的兴趣, 当然要基于自己的喜好,但也要考虑科技进步的行程。因为家中有油车且具备家用充电桩安装条件,不用养个“电动爹”,所以计划添置一辆纯电车,努力成为时代浪潮下的一朵小水花。

    简单说一下这几辆车的体验

           宝马X3-缺点:变速箱低速偶尔会有顿挫,怠速发动机声音较响,高速风噪略大。优点:品控不错,目前未发现小毛病。车辆操控性,舒适度等都符合这个级别车的预期。

           POLO-很少开。基本上都是家人开,后排空间很小,手刹故障,水箱老化漏水,其他小毛病不多。

           凯越-15万公里,油耗没有传说中的高,目前不开空调油耗大概每公里0.75元。车辆品控不佳,车窗升降机换过3个,防冻液管道爆过2次,水箱换过一个,变速箱换过一个,空调外机换过一个,避震漏油严重,底盘松散,发动机震动大,中控台台面脱胶上翻(召回更换过,目前又有点脱胶)全车多处异响。优点:内饰老化不严重,内饰氛围在那个年代的同价位车里面算是比较豪华的,空间同级别还算不错。

           骐达-目前6万公里。优点,没有任何小毛病,省油,空间大,开着挺舒服。缺点,呃……这个价位里面好像还真没啥大的缺点,不够排面?

    老凯越和POLO

    宝马X3和大众ID3

    四、选车历程

           作为一个车迷,自己买车肯定是要做足功课的。在明确了自己的的需求是上下班代步兼顾周末周边郊游送娃上早教,当然最主要还是省钱后。罗列了一下自己想要的几项配置:CarPlay(听音乐,导航,接电话,有这个系统车机好不好用都不重要)自动大灯(免去了开关灯的麻烦,也不需要担心车子关了大灯没关)雨量感应雨刷(手动雨刷不是太快就是太慢,永远调不到最合适的速度)自动驻车(堵车解放双脚,上坡不担心溜车)后视镜自动加热(下雨天不需要开窗冒雨擦后视镜)。希望能够拥有的配置:L2级辅助驾驶(上班20公里高架路+5公里市区路况,使用辅助驾驶能减少驾车疲劳度)。

            选车预算7-12万,二手车也可以。但是查看各大网站发现新能源二手车价格出乎意料的异常坚挺,有些1-2年的二手车价格甚至能原价卖出去(说新能源二手车不保值的,建议去翻翻二手车网站)。随着新车的各种限时优惠和毫无性价比的二手车,那么二手车就被排除掉了。考虑了不同价位的几款新车:

    1.10万元以内区间:几何E:颜值不错,底盘调教不错,风冷电池,极速只能开到100,实测续航拉胯。排除

    零跑T03: 曾经性价比很高,续航400还有辅助驾驶,涨价之后不考虑,涨价前才是它该有的定位,排除。

    2.10-12万区间内:海豚:国货之光,号称优秀的三电系统,拉胯的悬挂和底盘,智能化在新势力中没有优势(媳妇不喜欢这个品牌)排除。

    埃安Y:后排空间大,价格略贵,滴滴神车,其他没啥优点。排除。

    欧拉好猫:这款车官降之后是我重点考虑的对象,自己去试驾了一次。我自己觉得欧拉在外观设计上虽然有模仿的痕迹,但也模仿出了自己的风格,内饰设计也很是用心,23款还把原来难用的换挡旋钮改成了怀挡,增加了50KW无线充电,还有我想要的几项配置和L2辅助驾驶功能。这外观、这内饰,再加上原谅绿的配色简直是为女性量身定制的嘛,我觉得是能打动家里领导的,于是拉着领导再次去试驾。试驾期间,销售一顿操作猛如虎,领导表示晕车……隧和我表示,这车主要是你开的多,外观不符合你的人设,欧拉牌子她没听说过,要不我们再去看看其他的吧……我表示在这预算内我没找到更合适的车了。领导表示要不再特批2万块经费给你吧,大喜!

           之前也研究过大众ID3 但碍于16万+高高在上的指导价,以及有限的预算,只能看看ID3的二手车,但价格也完全没有性价比。现在了解到ID3也开启了官降,并且到店还能继续谈的情况下,马上到大众4S进行试驾。

            领导一看到ID3的外观就觉得要比好猫来的简洁大气(特别是C柱的赛车格子很大气,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大气了?)马上办手续开始试驾,我开车,领导坐后排。ID3的加速和底盘质感给我和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电车前段加速迅猛有力,减速没有很强的动能回收拖拽感,底盘过减速带时跳动较小,能过滤掉细碎的颠簸又不失路感,电车安静的特性和优秀的底盘重量分布和调校,让我想起了不久前曾深度体验过的上一代W222奔驰S级的底盘质感。因当天时间紧迫,试驾完就马上回去了。

           在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后,开始重点研究ID3,在逛遍了各大网站论坛,看了各种拆解视频、测试对比视频后总结了三项优点向领导汇报。

           一是车辆的行驶品质。得益于这个级别少有的后排独立悬挂,和大众集团造车功力,在底盘的舒适性和运动性平衡调教上在这个级别的车里是数一数二的存在,保证了车辆行驶的质感。

           二是车辆的安全性。在这个级别也是名列前矛的存在。全车86%的高强度钢材覆盖率,宁德时代811高端系列三元里电池,欧洲NCAP碰撞5星成绩,同平台的ID4刷新了中保研测试成绩,扛住了媒体各种暴力测试等等。很多人吐槽ID3用的后轮鼓刹,甚至竞争车型的销售也是拿这个来当作打击对手的卖点,实际上大众MEB平台所有的车型,包括奥迪的电车系列都是用的鼓刹,至于什么原因网上说法很多,但这个平台的车型实测刹车距离表现非常优秀,ID3在那么大车重的情况下,刹车表现能取得同级别第一名,且10次测试没有出现热衰减现象,足以证明。

           三是车辆的性价比。ID3低配配置了ACC自适应巡航系统(但没有车道居中,可自己刷隐藏来解决)carplay等上文我提到想要的所有配置,加上车体实在的用料,领先同级别的行驶品质以及大众汽车强大品牌的实力。最重要的是可以13万左右能拿下的价格,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初见ID3

           于是找车、付款、提车。

           找车期间发现22款和23款ID3 电池度数竟然不一样,一个是57.3,一个是52.8度。问销售也都难以解释为什么,只是说续航是一样的就行(ID3是动态续航显示,到底多少续航是个谜)。于是我找了一台22款11月生产的低配素车(后续自己加装电容方向盘和刷车道保持)提车价格在13万左右。

     五、用车感受

            提车之后带着领导,喝着奶茶唱着歌,到我们家附近的海岛“黄焦岛”试试车,拍拍照。

    黄礁岛位于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面积大概2.04平方公里,目前已有11公里环岛公路,这里目前还处于开发阶段,岛上停车免费,露营免费,日落还特别美,是个喝喝咖啡看看海的好去处。不久前魔都著名富二代们也来到这个小海岛进行摩托车环岛骑行活动。

    朋友航拍的黄焦岛

    围海大坝上络绎不绝的车辆

    转角的咖啡厅

    魔都来的骑友们

    【动态初体验】

           在隔音降噪方面。今天环岛路上的海风比较大,以时速60公里在环岛路上行驶,可以轻微感受到外面的风燥,路噪不是很明显,得益于电车天然的优势(没有发动机噪音和抖动)在这个时速下NVH的表现是要好于宝马X3的。

           操控上面,在运动模式下车辆的底盘支撑性很好,1.76吨多的车重在同级别车型中算是大胖子了,(高尔夫12.8吨,海豚1.45吨,好猫1.44吨,元plus1.69吨,埃安Y1.72吨,宝马X3 1.85吨)在这个重量下仍然能把侧倾控制在较好的水平,座椅的包裹性很好,弯道上身体不会晃来晃去。方向盘有点虚位,转向不如宝马的精准,有点类似于同门大哥奥迪的感觉,驾驶感受较为轻松,没有宝马的紧绷感和较强的路面反馈。L2辅助驾驶,因为还没有刷好,留待之后体验。

           动力方面,170马力,310牛米的大众自研后置单电机在调教上略显保守,一般这个扭矩的电机要对应200+的马力才够匹配。电车的特性0-50加速很快,推背感强烈,越到后面越慢。整体调教比较线性,更加接近油车的驾驶感觉,动能回收体感不强烈,对坐车的人比较友好。

           作为这个级别较为罕见的后驱车型加上后排五连杆独立悬挂的加持下,在弯道操控,后排舒适度,车辆的转弯半径等方面相较于同级别的车子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总体来说,ID3在驾驶模块上不论是硬件还是调校都是这个级别里凤毛麟角的存在。

    在沿海公路上巡航底盘还是很扎实

    侧面45度很饱满

    车身姿态较高

    大海和小3

    尾部有贯穿式尾灯就更潮了

    【静态初体验】

           在空间方面。ID3 轴距达到了2765MM在同级车型中属于优秀水平(高尔夫2636MM、id4也是2765、海豚2700、诶安Y2750),车高达到了1568MM,高尔夫1471MM,比高尔夫高出将近10CM(估计是电池的高度)类似于大众CROSS系列的定位。保证了硬件上的可操作性,不用以很短的坐垫和很薄的座椅来偷出空间。得益于MEB平台平整的底盘,最小离地间隙达到了15CM,在同级别中属于离地间隙较高的水平,能够更好的保护底盘不被磕碰,毕竟电池是真的伤不起啊。百度了几个车的最小离地间隙供参考,特斯拉Y 15CM,特斯拉3是13.5CM,奥迪A4是13CM,大众探岳15.5CM。车内整体坐姿较高,处于轿车和SUV之间,175CM身高前排正常坐姿情况下,后排腿部空间够用,比高尔夫大,后排座椅靠背太直,长时间乘坐会有不适感。全车储物空间表现一般,中央扶手很简陋且位置很低(已买原厂中央扶手箱准备更换),后备箱能放下一个婴儿车和一个行李箱,后排支持比例放倒,可以运送一些大件物品。空间总体表现中上水平。

            三电系统。通常意义上是指电池、电机、电控。大众电池采用宁德时代三元里电池,据某不知名私募大佬研究,在相同成本下宁德时代比比亚迪能制造出性能更加优异的电池。电机是大众自己研发的扁线永磁同步电机,从数据上来看调教略显保守。电控系统从充电速度、能耗、极速、续航(ID3续航设定较为保守,没有因为追求续航而在安全性、操控性等方面做过多妥协,具体数据可到各大汽车网站实测查看)来看三电系统没有说的那么差,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电控水平离国产新势力还有差距。

           车机系统。车机系统操作自己体验下来没有网传的那么笨,有几点小惊喜,一是10年免费无限娱乐流量,可以在应用商店下载腾讯视频、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等,等人休息的时候可以开着空调追追剧;二是车机能用手势控制,挥一挥小手会出现设置等界面,方便操作,虽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用处,但也能提高用户体验度。

    后排开门角度较大对小孩和老人友好

    前排正常坐姿后排勉强能翘二郎腿

        【需要吐槽的地方】

          在车辆设计方面:大众ID系列产品可谓处心积虑,生怕你把电气化平台的产品与在售的燃油车产生联系。几个我认为比较难用的设计:

    1.换挡杆既不是怀档,也不是传统的电子档把,而是隐藏在方向盘后面,换挡位还要身体前倾,头歪一边偷偷张,感觉像是为了标新立异而设计。

    2.车窗按键竟然只有2个,控制后排车窗需要按一个解锁按键,后视镜调节、加热、折叠是靠一个旋钮控制的,很容易转过头,调节后视镜弄成后视镜折叠了。

    3.触控按键(特别是方向盘上的按键)容易误触,有时候不小心碰到就把声音开到很大,吓人一跳。

    4.前风挡可能是为了追求造型和减少风阻设计的过于倾斜,加上较高的坐姿,175CM身高坐驾驶位,前方视野基本上和风挡上沿齐平,需要把座椅高端调整到较低位置才行。

    5.都说后排座椅靠背角度太直,个人更倾向于后排坐垫太向下倾斜从而导致坐姿不舒服,有点窝着的感觉。

           在配置方面:以前的大众号称是最懂国内消费者的汽车品牌,现在的大众是不是设计师都被国内新势力挖走了?在消费者看不见的地方做的倒是挺好,反而在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地方能省则省。一些这个价位新能源车应该有的配置没有备齐:比如都2023年了低配还在用塑料方向盘,比如竟然没有胎压显示、比如没有蓝牙钥匙、比如座椅还要手动调节、比如没有OTA升级(还需要自己去4S店升级车机)、比如没有无线充电、比如只有前后倒车雷达(不配置360环影,起码也来个倒车影像吧)等。

           在车机智能化方面:网友们吐槽最多的就是机车黑屏事件和间歇性断网问题,因为刚提车目前还没有碰到过,据说升级车机之后能解决问题,留待以后观察。

          传统大厂的优势并没有在新能源的浪潮下烟消云散,有一些短板还需要补上,但像“BBA杂牌电动车”这样的调侃也笑笑就罢了。每个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诉求不同,但安全、易用、稳定还是最核心的需求。大众ID3在机械素质方面领先同级,在配置方面需要做取舍,在车技智能化方面还需补补课。

          在这个微风起、绿柳生,十里春风很和煦的季节里,很高兴遇见你——大众ID3。

    最后来张大鹏展翅

    黄焦岛落日作为结束

    请ID3圈主推荐加精。

     


    作者提到的车系:


    回复楼主


    前往